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8 2022-01

    夫妻俩巧念“种姜经”

    “幸亏听了俺老婆的话,没有扩大生姜种植规模,要不然今年就赔钱了。”近日,商水县舒庄乡舒庄村村民王囤粮逢人就夸妻子马青春。 今年42岁的马青春善于研究市场,丈夫王囤粮掏劲儿干活。村民们都笑着打趣说:“王囤粮过得好,全靠妻子来掌舵。” 2019年秋末,马青春从网上看到种植生姜收益高,而周口市生姜种植面积较小,她想,如果种上几亩生姜,收益肯定不错。她把想法跟丈夫说后,王囤粮却说:“咱没技术、没经验,况且生姜的用量很小,万一不好卖怎么办?还不如你在县城做你的生意,我在家种好那几亩地。” “看准的事情就要干,没技术、没经验可以学。明年春上,咱家那7亩沙地就种植生姜。”马青春下定了种植生姜的决心。 “投资大不大?风险大不大?上哪买姜种?”王囤粮有一连串的疑问。 “种植生姜亩均投资近万元,但只要看准行情、管理细心,就一定能赚到钱!山东安丘、昌邑等地都是生姜产地,咱们一起去考察学习,还可以从他们那里购买姜种。”马青春说的在理,王囤粮同意了妻子的想法。夫妻俩到山东考察学习后,订购了7亩地的姜种。 2020年开春后,夫妻俩开始耕地、打埂、摊膜,种植了7亩生姜。夏季气温较高,夫妻俩在田里搭起了遮阳网,防止生姜烂心。由于夫妻俩管理科学,生姜获得丰收,亩产8400多斤。加之当年生姜价格高,收购价每斤6元,因此除去每亩1万元投资,夫妻俩净赚了28万元。 “种姜收入这么高,明年咱种上几十亩,挣他个百十万元。”王囤粮喜滋滋地对妻子说。“明年你想多种,别人想不想?如果种得多了,到时候卖不掉,不就赔钱了?”马青春却很冷静。 按照马青春的规划,夫妻俩去年种了10亩生姜,虽然管理得当产量较高,但去年行情一般售价较低。每亩产量9000多斤,收购价每斤1.5元,亩均纯收入两三千元。善于研究市场的马青春却预测:赔了钱的种植大户,不敢大面积种植生姜了,2022年生姜价格肯定比2021年高。 “咱家的生姜,在集市上零售一小部分,另一部分储存起来做姜种卖。这样比卖给收购商赚得多!”马青春对丈夫说,“今年,咱家种20亩生姜,收益不会低。” 在生姜收获后,王囤粮就按照妻子的安排,将大部分生姜储存了起来。

    [更多详情]
  • 18 2022-01

    43万盆催花牡丹扮靓新春市场

    进入腊月,年宵花市场日渐红火起来。北邙山上,洛阳催花牡丹主要产区——老城区土桥村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鳞次栉比的温室大棚里,牡丹含苞待放,不日将走向天南海北,进入千家万户。 “河北邢台1000盆,今天装车!”“四川花展预订6000盆,腊月二十前送到!”“发往郑州的盆栽牡丹,物流可以保证。”……昨日,在土桥村,记者一连走访多家花企,处处是紧张的配货场面,不时有散客登门采购。 “从现在的情况看,心可以放肚子里了。”冠群牡丹园艺公司工程师王晓波长出一口气。今年,该企业供应新春市场的催花牡丹有8000盆,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增幅。临近春节,国内出现多点散发疫情,市场会不会遇冷?价格会不会震荡?物流渠道畅不畅通?这些问题着实让他揪心。 王晓波的担忧并非个例。自去年入冬以来,洛阳花企、花农在本地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累计培植43万盆催花牡丹,准备在新春市场“开疆拓土”,然而,陡然升级的疫情防控形势,给年宵花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给许多花企、花农带来很大压力。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催花盆栽牡丹产业如何‘突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短期影响的是一季销售;从长远来看,会对牡丹产业造成冲击。”市林业局负责人坦言。对此,该局把精准助力催花盆栽牡丹产业发展纳入“万人助万企”活动清单,从技术指导、品牌引领、渠道拓展等多个层面,推出了一系列帮扶举措,倾力排忧解难,重振市场信心。 “确保花期与节日同步,且保证花型花色,是催花牡丹培育的技术关键。”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市林业部门联合河科大等科研单位,在传统催花技术的基础上,广泛推广二氧化碳气肥、精准控温等新技术,极大增强了高密度栽培环境下的牡丹抗病抗冻能力,实现了催花牡丹品质的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的“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在牡丹栽培龙头企业广泛使用。市牡丹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人人皆知“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催花盆栽牡丹悬挂“洛阳牡丹”地理标志,意味着拥有了更强的品牌赋能和市场竞争力。 不仅如此,网络销售也正成为疫情之下催花盆栽牡丹拓展市场的新风口。今年,许多花企、花农开启“触电”模式,纷纷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带货。“传统客户维持存量,网络渠道培育增量。”王晓波已经初尝网络销售的甜头。 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市林业部门还与市电商协会合作,面向社会发售牡丹礼品卡,消费者线上核销,即可享受送货上门服务。此外,根据催花盆栽牡丹的特殊运输需求,花企、花农还量身定制包装,让每一盆送达消费者手中的牡丹完好如初。 “得益于技术支撑、品牌赋能、市场拓展的系统发力,目前,全市催花盆栽牡丹销售整体超过三成,预计到腊月二十五可实现大头落地。”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聚焦打好“国花牡丹”牌,坚持面向市场,注重科技引领,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巩固催花盆栽牡丹生产优势地位,持续叫响“洛阳牡丹甲天下”品牌。

    [更多详情]
  • 18 2022-01

    “小香猪”价高不愁卖

    “这200多头成品‘小香猪’已经被团购了,实在没货了。”1月16日,在鲁山县土门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下辖的老林村,“小香猪”养殖大户王文涛说。 “小香猪”又名“迷你猪”,养殖户还称其为“七里香”“十里香”“巴马香猪”,具有瘦肉厚、纤维细、香味浓郁等特点。 王文涛1987年11月出生,2005年高中毕业后曾到南方打工。“2015年我从电视上看到有人饲养‘巴马香猪’发家致富,就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王文涛说。 2015年4月,辞工回到老家的王文涛从河北衡水购买了10头种猪,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路。“头两年没有经验和技术,养来养去不赚钱。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请教专家等,我才掌握了‘小香猪’的养殖技术,这几年平均年存栏量300多头,一年出栏成品猪200多头,收入20多万元吧。”王文涛说。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如何处理养猪场的粪便成为大问题。“我早有规划,在养猪场附近承包了10多亩山坡地,种上了冬桃树,猪粪及时清理后拉到地里给果树施肥,基本上不存在污染问题。”王文涛说。 王文涛饲养“小香猪”,饲料用的是花生秧、红薯秧,粉碎后掺入玉米和麦麸等。白天暖和时,他还把“小香猪”赶出猪圈,让它们在桃园里“溜达”晒太阳。“所以我的‘小香猪’口感好,吃起来放心。”王文涛说。 “小香猪”养殖周期一般一年左右,成品猪约50公斤,有70%的出肉率,并且瘦肉率高,一般春节前就被团购完了。 “目前我们村和邻村已经有10多户家庭饲养‘小香猪’,年出栏成品猪600头左右。下一步,我准备带动更多的农户养殖‘小香猪’,把它做成一个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王文涛说。

    [更多详情]
  • 18 2022-01

    河南省发布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力促苗情升级 搭好丰产架子

    1月17日,新乡延津县种粮大户彭良成来到农田给小麦喷施营养液。 “麦苗长势不错,正处于分蘖盛期,叶龄大部分处于四叶一心,去年连续强降雨冲刷土壤肥力,今年得上点肥料壮壮地力。”彭良成说。 去年我省小麦播期普遍推迟,苗情类型极为复杂,加之春季天气不确定性大,麦田春管难度加大。1月17日,我省发布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今年麦田春管以“促弱稳壮保群体,促苗转化保穗数,促穗发育增粒数,养根护叶增粒重”为目标,分区域、分类型、分阶段精准施策,力促苗情转化升级,搭好丰产架子,努力夺取夏粮丰收。 返青至起身期 早管细管 促苗转化升级 “目前我省小麦正处于越冬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从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全省小麦将进入返青至起身期,要根据苗情、墒情、病虫情,分区分类施策,早管细管精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蒋向说。 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我省小麦越冬期苗情明显好于预期,全省一、二类苗比例77.4%;三类苗比例22.3%;旺长苗比例0.3%,较上年少0.6个百分点。 对一、二类壮苗麦田,春季管理要促控结合。对生长基本正常、群体适宜的二类麦田,可在返青期中耕划锄的基础上,于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15公斤左右尿素;对一类麦田肥水管理应推迟至拔节期进行,以保苗稳健生长;对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 对于三类麦田,要抓住早春晴好天气及早中耕划锄,增温保墒;对墒情适宜的晚播弱苗麦田,宜在温度稳定回升至3℃以上时再进行浇灌。 对旺长麦田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起身期以控为主,可采取镇压或深锄断根,抑制春季过多分蘖和麦苗继续旺长。 拔节孕穗期 运筹肥水 保苗稳健生长 从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小麦将进入拔节孕穗期。拔节至孕穗期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并为粒重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要因地因苗制宜,科学抓好肥水管理,保苗稳健生长,搭好丰产架子。 省土壤肥料站站长刘灿华表示,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类麦田,应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对旺长麦田,在前期控旺的基础上,应于拔节中后期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小麦拔节期要预防干旱。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我省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发生春旱可能性增大。各地要加强麦田土壤墒情监测,一旦发现墒情不足应及时浇水,应保证适宜的土壤墒情,促进穗花发育。 抽穗扬花期 加强监测 防控重大病虫害 从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我省小麦将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个阶段是病虫害多发、重发、叠发期,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期。 省植保站站长李好海表示,抽穗扬花期要重点预防小麦赤霉病,南部常发区要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用足药液量。抽穗扬花期如有连阴雨或连续结露雾霾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灌浆期根据麦田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和穗蚜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

    [更多详情]
  • 17 2022-01

    “光伏+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寒冬时节,永城市刘河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蔚为壮观。近年来,该镇最大限度发挥“光伏+农业”复合叠加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

    [更多详情]
  • 17 2022-01

    河南汝阳:发展观光农业 拓宽增收之路

    1月16日,农民在汝阳县三屯镇南保村草莓采摘园采摘草莓。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扶持农业专业人才在乡村创业,发展观光采摘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7 2022-01

    民权县:“小人参”种出大产业

    近日,民权县孙六镇胡萝卜种植基地的3000余亩胡萝卜喜获丰收,几十名工人不断忙碌着,将一个个颜色鲜艳、大小匀称的胡萝卜去缨、分拣、装车……“前不久我们赶在霜冻之前,抢抓晴好天气将胡萝卜收获,预计每亩产值可达1万元。”该基地负责人张利强高兴地说。 近年来,孙六镇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探索,发展高效农业,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福建梓源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0多亩,发展胡萝卜特色种植产业。该公司聘用当地劳动力、留守妇女等群体到基地务工,形成了“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丰产丰收,也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难题。 “俺把土地承包给他们,不仅能拿到租金,还可以打工,每天挣个70~80元。”正在分拣胡萝卜的村民祝汉潮笑呵呵地说道。如今,越来越多的胡萝卜收货商找上门来,胡萝卜产品供不应求。从胡萝卜采收、装运到加工、出售等环节都需要用工,该基地吸引大量村民前来务工,务工村民的收入每天达70~120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和务工就业,扩大胡萝卜种植产业链,推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孙六镇镇长陈大春说。

    [更多详情]
  • 17 2022-01

    农业农村部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

    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活动暨工作部署视频会,全面部署做好冀晋鲁豫陕五省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科技支撑工作,助力今年夏粮丰收。 会议指出,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冀晋鲁豫陕五省冬小麦苗情复杂,给今年夏粮丰产带来不利影响。要充分认识今年保夏粮丰收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冬小“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会议强调,要发挥农业科教系统的协同优势,统筹产业技术、农技农机推广和农民培训“三大体系”,形成工作合力。专项行动期间,要加强小麦从苗期到收获期各环节前后衔接,及时提供全程技术解决方案;部省市县要上下高效联动,推动技术方案落地到位;三大体系要左右互动,提升小麦生产经营主体壮苗技术技能水平。 会议要求,要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强化目标意识,抓紧调配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及时加强技术指导,突出技术培训,全力推动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有关部属事业单位相关同志,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等参加会议。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五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更多详情]
  • 17 2022-01

    禹州市方岗镇:让“蜜本”南瓜甜到农户的心窝儿里

    “南瓜卖出去,这一年总算没白忙,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看着禹州市刘岗村的志愿者服务队将南瓜一筐一筐装上车,南瓜种植户蔡海兵难掩激动。 “接到市商务局的电话,我们可来了,这次先拉走2000斤,南瓜品质不错,估计销10万斤不是问题。”禹州市微家园的负责人王自创表示,公司正在协助全市开展采购滞销农产品工作,在保障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帮助解决禹州市农产品滞销的燃眉之急。 年关将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方岗镇刘岗村“蜜本”南瓜种植户蔡海兵,眼瞅着仓库里堆放的50万斤“蜜本”南瓜销不出去。一筹莫展之际,他拨通了方岗镇便民服务热线。 接到热线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以党委副书记李曼为组长的专班工作组,全面开展爱心助农行动,一方面与市物资供应部门沟通对接,借助“禹州微家园”等多个销售和服务平台,多渠道找销路。另一方面,充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严格工作部署,通过镇村两级志愿者服务队,采取出运送出村、出库装车等“一条龙”志愿服务,确保全过程无接触配送。截至目前,方岗镇刘岗村的“蜜本”南瓜第一批出货2200斤,西炉村的蒜苗、昌王的“香嘴巴”食品正在洽谈中。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群众需求关乎生计。我们既要严格落实禹州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也要全力保障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方岗镇党委书记贺阳洋结合当前全镇疫情防控形势,对全镇党员干部提出新的工作要求。

    [更多详情]
  • 14 2022-01

    培育花卉巧致富

    1月13日,湛河区曹镇乡曹东村村民王庆秀在大棚内给三角梅剪枝。 去年初,王庆秀利用自家耕地建起了占地一亩的花卉大棚,现培育有三角梅、独秆月季、绣球等不同品种的花卉近万盆。一年来,她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宣传销售自己的花卉,吸引了众多乡邻和“城里人”前来赏玩、购买,家庭增收3万余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