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22-01

    绿意浓 产业旺

    1月23日,河南农大马村区前蒋村优质果蔬研究院的工人在管理新鲜蔬菜。该研究院是河南农业大学与焦作市马村区合作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酸甜果系列优质番茄等高端果蔬25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400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500余个。

    [更多详情]
  • 24 2022-01

    阳光大棚里的“春天”

    寒冬腊月,万物凋零,然而在永城市苗桥镇育苗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蔚为壮观。记者掀开厚厚的棉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走进大棚,温暖如春,各种绿色的小菜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弥漫着泥土和蔬菜的馨香,十几名工人正忙着育苗、嫁接、浇水、铺设保湿膜,为新一年的增产增收做好准备。 “目前,我们已收到200多万元的育苗订单。”苗桥镇圣峰家庭农场温室大棚育苗基地负责人谢圣峰介绍,育苗基地主要培育西瓜、甜瓜、花菜、包菜、西兰花、番茄、辣椒、茄子、白菜等瓜果蔬菜种苗,销往安徽淮北、河南商丘等地,可带动当地8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该育苗基地主要采取订单式育苗,价格稳定,不愁销路。近年来,该育苗基地坚持诚信经营,培育的种苗生长整齐、形态健壮、病虫害少、适应性强,质量有保障,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为了培育更优质的种苗,谢圣峰不断地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多次赴外地学习先进的育苗管理和湿润育苗技术。2021年11月,他决定在原有的温室大棚100亩、育苗基地50亩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高标准温室大棚。为此,他多次奔走,在苗桥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于2021年12月,又投资300万元建起了2座高标准温室大棚。 “一个大棚大约3000平方米,均设置了智能恒温恒湿杀菌、自动喷灌、降温、补光等系统,设施齐全、配套完善。”谢圣峰说,目前,正是春耕备耕、培育种苗的关键时期,育苗基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提前谋划物资、高薪聘请技术员、联系附近村民等方式,保障了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育苗成本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预计,育苗基地种苗将于今年3月、4月陆续上市。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目标。谢圣峰表示,2022年,将继续做大做强、做精做细育苗产业,以优质的种苗回馈新老客户。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周边村庄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继续扩大温室大棚面积,建立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4 2022-01

    作物越冬有妙招

    1月20日起,全省迎来今年第二次大范围雨雪天气,此轮降雪对大田作物、蔬菜和设施农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蒋向说,降雪不仅给小麦补充了水分,起到增墒润苗作用,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而且为立春之后小麦快速返青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水分条件,有利于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给今年小麦再夺丰收打下基础。 同时,降雪可杀死麦田里部分越冬虫卵和病毒,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农业专家提醒,对部分麦田要注意趁雪追肥,以促进分蘖生长。 冬日萧瑟,大田里除了绿意浓浓的麦苗,还有田畦里的露天蔬菜。 “豫北主要是大蒜和菠菜,豫南还零星分布着白菜、甘蓝和菜花。”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贺桂仁表示,露天蔬菜要中耕培土,保障根系活力,可覆盖塑料薄膜、无纺布、稻草等防止雨雪天气冻害。 下雪天气,设施农业要及时清扫棚室上积雪,加固设施,防止大雪压塌大棚。贺桂仁建议,遇到持续雨雪天气,光照不足,有条件的大棚可用增温块、酒精、热风炉、补光灯等设施装备增温补光,条件如果达不到,也要在白天及时掀开棚顶棉被补光。

    [更多详情]
  • 24 2022-01

    郑州今起连续五天肉蛋蔬菜应急投放

    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府储备投放的工作要求,为应对雨雪极端天气,保障蔬菜等农产品节日供应平稳,郑州市24家农贸市场将于1月24日~1月28日实施政府储备投放工作。24家农贸市场和售卖摊位均张贴“郑州市政府储备投放点”标语,连续5天面向市民不限量投放猪肉、鸡蛋和蔬菜共计12个品类。 此次投放的政府储备种类主要有猪肉、鸡蛋和耐储存、易周转的蔬菜,除了土豆、大白菜、白萝卜、洋葱等品种,还适量增加了蒜薹、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其他品种。 本次投放的前腿肉16.3元/斤、后腿肉16.8元/斤;投放的鸡蛋价格为4.78元/斤,比市场价格便宜10%;投放的10个品类蔬菜价格分别为大白菜0.98元/斤、圆白菜0.98元/斤、白萝卜0.98元/斤、土豆1.38元/斤、洋葱0.98元/斤、西红柿5.08元/斤、黄瓜4.98元/斤、辣椒4.78元/斤、蒜薹3.88元/斤、芹菜1.98元/斤,均低于市场价。

    [更多详情]
  • 21 2022-01

    马家村的草莓熟了

    “过节嘛,大家都喜欢吃‘一口鲜’。近段时间草莓需求量比较大,采摘发货忙得很,我们几乎吃住在大棚。累是累点,但是能挣到钱,心里还是很舒坦的。”1月20日,草莓种植户马金奇笑着说。 在中牟县刁家乡马家村冠能草莓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棚内一垄垄草莓翠绿点绛、长势喜人,几个村民正俯身在绿叶中精心挑选成熟的草莓,不一会儿篮筐就冒了尖。这是马金奇的客户从微信上下的订单。 马家村曾经是贫困村,经中牟县林业局驻村帮扶,于2020年实现脱贫。但一直以来,马家村村民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村民普遍不富裕。驻村第一书记张龙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破解发展难题,张龙多次走访调研,寻找致富项目,选来选去,选中了草莓种植这个项目。 马金奇51岁,因妻子下肢瘫痪需要照顾,他无法去外地务工,就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2020年,马金奇租了15亩地,与村民共同培育草莓苗,又租地建设了3个现代化草莓种植基地。为增加收益,他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认真学习技术。今年1月初,草莓大棚实现了“开门红”,订单应接不暇,每棚预计收益3万多元。 让全体村民富裕起来,是张龙的心愿。“在我困难的时候,张书记带我找项目、渡难关。现在咱日子好了,也得帮张书记实现心愿,带身边的父老乡亲们一块致富!”马金奇说。

    [更多详情]
  • 21 2022-01

    光山: 电商进村 促农增收

    1月20日,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电子商务示范站,工作人员准备发快递。近年来,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大力实施“电商+产业+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和电商扶贫工作,成立了村电商服务中心,拓宽本地土鸡蛋、麻鸭咸蛋、稻虾米、猕猴桃、油条挂面、野山茶油等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21 2022-01

    河南商城县:茶企获帮助 带来新前景

    1月18日,接近春节,河南商城县金刚台镇袁凤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六间三层门面房还正在紧张装修中。 “一楼大厅当作商城特产展示厅,二楼设抖音直播间、品茶间、茶产品展示间,2022年春茶上市前这些都要装修完成。”企业负责人袁凤乐呵呵的说。 据了解,袁凤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是河南省省级示范合作社,现有茶叶基地1500余亩。2020年初,合作社投资300万元新建集茶叶加工、销售、科研、茶艺于一体的400平方米综合楼,标准化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可年产干茶2.5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6个村1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 在该合作社综合楼对面,2300余平方米的保鲜库已经建成,正在进行最后的电线安装,马上可以投入使用。 “我们这个保鲜库建设标准比较高,货车可以直接开到里面,便于装运。面积小的一个库主要储存保鲜茶叶,另外一个主要冷冻保鲜商城本地产的葡萄、桃子等各种瓜果以及土特产。”袁凤介绍说。 “六间三层门面的装修以及冻库主体建成后配套设施的安装主要得益于帮扶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袁凤接着说,“我们公司前些年投入很大,资金困难,严重制约了后续发展壮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助企首席服务员陈青峰就帮助我们协调商城县农业银行提供信用担保贷款30万元,主动对接协调县农业农村局为企业争取 2300 平米保鲜库建设项目。这下可帮了我们大忙,有了这笔资金和冻库,我们茶企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起来了。” 不仅如此,困扰企业发展多年的茶山新栽茶苗缺水存活率低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该企业承包茶山属沙土地,存不住水,一段时间不下雨就会干旱,新栽茶苗就会干死。在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的帮助下,该企业成功申报“商城县 2021 年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争取资金15万元,环茶山修排水渠、建水塔、铺排水管,明春茶苗存活率低这个问题应得到缓解。在合作社厂房旁边的茶山上,两名农户正在挖沟准备给茶苗施肥,茶企正按照“水肥一体化”的要求,打造高标准茶园。 “多亏了‘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开展,我们茶企才赢得新的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企业会努力开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袁凤信心满满地说。 帮扶单位助力金刚台镇袁凤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只是开展商城县“万人助万企”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河南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商城县严格落实上级安排部署,按照“13710”工作机制要求,选派首席服务员,将重点企业和项目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解决落实惠企政策和项目服务等问题。截至目前,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575个,问题解决率达96.8%,企业回访满意度100%,以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效。

    [更多详情]
  • 21 2022-01

    南乐优质果蔬丰富百姓“菜篮子”

    春节临近,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红柿小镇的优质瓜菜陆续上市,不仅满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蔬菜供应,也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产业活力。 走进南乐县西红柿小镇,上百座设施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的藤蔓上挂满各式各样的西红柿,茄子、辣椒也陆续成熟,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打包、装运,发往全国各地。 据悉,南乐县西红柿小镇成立于2020年3月,占地500余亩,建有多种类型设施大棚139座。西红柿小镇基地负责人谢春立说:“大棚里种植的主要是河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优质瓜菜品种,有彩虹西瓜、水果辣椒、西红柿、水果甘蓝等,瓜果蔬菜每年产量500万斤,年产值达2500万元,带动从业人员近千人。” 除了线下销售、社区团购瓜果蔬菜,南乐县还利用网红带货等线上销售模式,积极与商超、电商平台对接,逐步实现按订单生产。 南乐县西红柿小镇销售经理卫圣君说:“现在临近春节,由于果蔬市场需求量增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线上订单火爆,一天的订单就达600单。”

    [更多详情]
  • 21 2022-01

    “河南粮食王牌”愈擦愈亮

    1月19日,2021年度“中国好粮油”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我省19家企业的23个产品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粮油”,其中小麦粉11个、挂面4个、食用植物油8个,入选企业和产品数量分别较上年增加86%和77%,产品总数位列全国第3位。 近年来,我省围绕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四化”方向,聚焦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加大粮油品牌建设力度,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持续优化粮油产品结构,培育出三全、思念、想念、白象等一批知名粮油品牌,河南粮油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河南粮食王牌”金字招牌愈擦愈亮。

    [更多详情]
  • 20 2022-01

    大棚蔬菜采收忙

    昨日,在洛龙区白马寺镇孔寨社区,菜农王玲甫和儿子孔令奇一起在田间忙碌。他们采摘大棚内绿油油的菠菜、生菜等,准备供应春节市场。白马寺镇是洛阳市传统“菜篮子”基地,今年种植蔬菜5000余亩。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