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21-11

    种植火龙果 日子更红火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是酂阳镇酂西村的火龙果种植园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春。11月20日,记者走进火龙果种植园温室大棚,只见红彤彤、圆滚滚的火龙果缀满枝头,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最后一批火龙果。 “火龙果的产果期每年有6个多月,从6月份一直持续到11月底。进入11月份,火龙果的结果率就开始下降了。”火龙果种植园负责人吴辉说,这个温室大棚占地15亩,共种植了7个品种6000多株火龙果,今年每亩产量可以达到3000公斤,产值20多万元。 火龙果浑身都是宝,火龙果花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软化血管等功效,火龙果具有排毒养颜等功效,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果。吴辉种植火龙果,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5年来,吴辉每年有300多天都吃住在大棚,认真观察火龙果的生长情况。火龙果是热带、亚热带水果,为确保在北方种植的火龙果也能保持最佳口感,吴辉坚持无公害种植,不用一滴农药,只使用农家肥;坚持科技种植,在大棚内安装了增温、补光设施及灌溉自动控制仪,为火龙果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致富不忘乡亲。火龙果种植园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每天来种植园务工的村民有10至15人,每人每天工资70至90元,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除草、修枝、摘果。正在大棚内忙着采摘火龙果的翟彩英说:“我每天都来果园干些农活,能在家门口务工,有稳定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足。” 除了种植火龙果,吴辉还流转了45亩土地,打算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等水果,把种植园打造成观光采摘园,让城里人和孩子们到大棚里参观,了解火龙果等水果是如何生长的,体验一把采摘水果的乐趣。同时,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让大家的生活像火龙果一样红红火火。

    [更多详情]
  • 24 2021-11

    甘蔗种出“甜日子”

    “霜降一过,甘蔗更甜更可口。”日前,在位于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的甘蔗园里,46岁的袁前进正忙着招呼客人。 2013年,经亲戚介绍,有着多年水果种植经验的袁前进和妻子桑新春从周口老家来到洛阳,经过几年摸索,成功让甘蔗扎根北方。如今,他们种植的甘蔗面积达15亩,郁郁葱葱的甘蔗园不仅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线,也让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正应了那句歇后语: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袁前进说,当初选择孟津会盟,看中的是区位优势。这里紧临黄河,滩地肥沃,水源丰沛,距离市区也近。经过走访了解,在选择种植项目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备受市场欢迎且当地少有种植的甘蔗。 “刚开始种植,技术不成熟,产量上不去。为了更好地照顾甘蔗,我们直接在地头搭了一间简易房,吃住都在地里。”袁前进说,甘蔗通常3月种,北方春季气温较低,他就和妻子给幼苗盖上地膜,搭起棚子;夏季甘蔗生长迅速,需水量大,夫妻俩每隔几天就给甘蔗浇一次水。经过几年摸索,甘蔗正常年景亩产量能达到5000公斤,品质也连年提升。 袁前进夫妇不仅是种植能手,也是营销高手。当袁前进正忙着招呼游客时,桑新春则适时推介自家的优惠活动:“甘蔗又脆又甜,小孩也可以吃。发抖音注明甘蔗园位置,再赠送一根。” 最近,每到周末,袁前进夫妇都要接待百十个家庭的到访。“除了零售,还有商贩前来批发,平均算下来,每亩能有近万元的收入。”桑新春说。 如今,袁前进夫妇的大女儿已经在洛阳成家,他们也在洛阳给儿子买了新房。“这些年在洛阳,我们的日子就像甘蔗一样甜,接下来还打算在洛阳发展。”袁前进说。

    [更多详情]
  • 24 2021-11

    保险助农 “莓”开颜笑 全国首单大棚草莓天气指数保险落地商丘

    11月23日,由中原农险承保的全国首单大棚草莓气象指数保险在商丘梁园区成功落地,每亩提供风险保障7000元,从此商丘梁园区特色种植产业又多了一层保障。 据悉,近年来,商丘市梁园区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梁园区政府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的典范。虽然大棚种植产业投入高、收益高,但其极易受连阴雨、低温等天气的影响。种植户谷永峰告诉记者:“当气温低于零下6℃时作物容易受到冻害,而对大棚进行增温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连阴雨天气也会造成大棚草莓无法授粉,进而造成产量损失,所以急需大棚天气指数保险来帮我们种植户分担气象灾害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商丘市梁园区气象局、商丘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大棚作物种植区,对大棚草莓等作物种植风险开展调研。通过前期市场调研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开发大棚草莓天气指数保险,并与李庄乡孟楼村大棚草莓种植大户闫世房成功签订参保协议。据悉,此次承保的草莓大棚天气指数保险,切实解决草莓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获得了群众广泛赞许与欢迎。 “此次开展的新险种,是贯彻落实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与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加强大棚草莓种植区域气象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大棚草莓保险承保理赔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中原农险副总经理雷廷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中原农险将围绕《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河南省关于创新发展农业保险促进农民有效增收的若干措施》,结合农户实际需求,不断扩面、提标、增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效,为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中原力量。

    [更多详情]
  • 24 2021-11

    河南粮食仓容量排名全国第一

    粮食大省河南,不仅粮食产量高,粮仓“肚量”也很大。11月22日,记者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全省粮食标准仓房仓容已达9510万吨,居全国第一。 中原熟,天下足。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突破1300亿斤,小麦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不仅保障了本省的口粮消费,还每年向省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多亿斤,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储好粮,既是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更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应有之义。”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储备管理处负责人说。 在位于郑州市三环内西北角的郑州兴隆国家粮食储备库,一排排现代化的平房仓依次而立,粮仓保管员通过手机,甚至不用进入仓库,就能一个人管理多个粮仓。 “不仅如此,通过智能仓储我们将粮食损耗率降到最低,4年只有0.5%,而普通农户存储粮食一年的损耗率高达18%。”该库相关负责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减少损耗就是增产。” 兴隆粮库作为我省仓储智能化建设首家试点单位,只是我省完善粮食设施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粮食储存安全,近5年来,全省共投入资金87.29亿元,主要用于推进高标准粮仓、绿色仓储设施、应急能力建设,新建成标准仓房仓容1227万吨,维修改造仓房仓容2414万吨。 随着粮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截至去年底,全省气调储粮仓容达204万吨、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达369万吨。与此同时,全省建成省级智能化管理平台1个、智能化粮库365个,逐步实现各粮库与省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大力推进动态远程监管、粮库在线监控,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有效提高了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更多详情]
  • 23 2021-11

    河南光山:小香葱喜获丰收

    11月22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仙居乡肖店村彪歌合作社社员正在收获四季小香葱。今秋,该合作社从云南省玉溪引进种植优良品种四季小香葱,一年种植四茬,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四季小香葱种植经营方式,现在喜获丰收,亩均收入可达到26000多元。合作社还吸纳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更多村民通过种植四季小香葱走上了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3 2021-11

    鲁山县:山里长出“摇钱树”树叶出口变“金叶”

    11月14日,在位于鲁山县库区乡西沟村的远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柿叶。 “我们公司主要是把斛叶、竹叶、柿叶等通过一定的流程进行加工,然后出口到日本当作食品的外包装,年贸易额有150多万美元。”公司负责人师建设自豪地说。 鲁山县大部分山区生长有野生斛树,1988年,库区乡上马了一个乡镇企业,专门采摘、加工斛叶出口日本和韩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师建设2015年接手该企业后,大胆创新,不但加工斛叶,还推出了竹叶、柿叶、栗树叶等纯天然的食品外包装材料,并和日本一家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日本人用我们的斛叶主要是用来包装寿司和饭团。”师建设拿着一打只有半个手掌大小的斛叶介绍道。 此外,该公司还收购符合出口标准的竹叶、柿叶、栗树叶等,通过清洗、分选、打捆、去柄、腌制、杀菌、包装,然后出口日本。 “每年6月至8月是公司采购新鲜树叶进行加工的旺季,最多时有200多名工人。目前是淡季,厂里只有80多名工人,公司采取计件工资,熟练工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一般的也能挣3000元左右,工人都是西沟村和附近几个村的留守妇女。”师建设说。 据悉,该公司一年出口各种树叶2万多箱,约7000万片。 “日本人还很喜欢吃柿子,下一步公司准备推出鲜果柿子和柿子果脯系类,把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师建设说。

    [更多详情]
  • 23 2021-11

    河南叶县:“姜姜来财”奔富路

    近日,在河南省叶县仙台镇大贾庄村有机姜种植基地,数台收姜机穿梭在大田里,出土后的生姜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金灿灿的光,生姜的辣味扑鼻而来。30多名姜农忙着把生姜与枝干分离,抖土、分捡、装筐、装车、入窖。 “俺在这儿干一个多月,少说能挣3000多块,补贴补贴家用。”该村村民尚彩梅满说。今年35岁的尚彩梅是村里的脱贫户,由于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孩子还小,不能外出工作,趁着农闲时节来姜地里干季节活。 为促进传统种植产业提档升级,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该村与返乡创业青年张朝稳达成合作,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流转20亩土地建设生姜产业种植基地,当年就喜获丰收,每亩产值达6万余元,纯利润4万余元。 “有了去年试种成功经验,今年俺扩种到了120亩,同时,带动村里的劳动力,让他们都参与生姜种植,免费传授技术,负责收购窖藏,确保农户增加收入。”生姜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朝稳说,今年雨水充足,每亩较去年多产2000多斤,能达到1.5万斤,刨除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每亩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 “这120亩生姜我打算全部进行窖藏,一部分节前出窖,一部分放到立夏时节售卖,我聘有技术员和2名固定管理工,保鲜没问题。”张朝稳介绍,目前,该村建设生姜存储地窖一栋13窖,预计可存储生姜500亩以上。 “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明年打算扩大300多亩流转土地种植生姜,使其成为我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要辉说,下一步,他们还要从山东引进技术,在种植生姜的基础上,计划种植蔬菜500多亩,引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更多详情]
  • 23 2021-11

    睢阳区娄店乡:种植西兰花 丰收见“钱景”

    “你这一车总共是320斤,按每斤4元一共是1280元。下次来的时候,可以换个大点的车多装点……”11月20日,在娄店乡张桥村李夏庄,龙兴西兰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龙兴正在给前来卖菜的菜农算账。 据了解,李夏庄村西兰花种植户有70多户,种植面积约800亩,加上邻近的孙李堂、李小等村的散户种植,当地西兰花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成为当地典型的特色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李龙兴是该村有名的致富能手,头脑灵活,善于钻研,喜欢种植蔬菜,尤其在种植西兰花方面技术比较过硬。龙兴西兰花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7月份,由于近两年行情较好,在李龙兴的带动下,当地乡邻纷纷加入种植西兰花的队伍。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农资等,免费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每年都有固定客商前来收购。 张桥村西兰花种植只是娄店乡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两年,娄店乡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环,把发展特色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扶持芦笋、早熟西瓜、温棚甜瓜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全乡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刘各芦笋、贾楼黄花菜、孙李堂反季节胡萝ト、刘田香菇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升。目前,该乡正在积极对接有关部门,筹备冷库建设,方便群众储存农产品,实现错峰上市、保鲜增值,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更多详情]
  • 23 2021-11

    河南淮滨:今冬小麦这样管

    在淮滨县的民间广泛流传着“麦锄三遍没有沟”谚语,这里的人们历来重视中耕,这个时间段在该县的各个乡镇,随处可见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管理麦苗的身影。 “当前全县小麦已正式进入冬季生长和管理的关键时期,大家要抓好冬季麦田管理,积极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11月22日,记者在淮滨县新里镇双庙村看到,该县农技专家正在与当地群众一起查看苗情,指导小麦越冬管理。 今年淮滨县小麦播种面积85万亩,其中弱筋小麦75万亩。由于该县小麦播种有早有晚,小麦出苗后,一些地块的小麦会出现旺长,比如肥水条件充足、播种早、品种选择不当等因素,导致麦苗“疯长”,看似长势很高,实则抵抗力较弱,冬季很容易发生冻害。 “要通过中耕、镇压或喷施控旺剂,进行控旺,对于晚播低洼的小麦田地,特别是稻田田块,每亩地要追施十到十五斤尿素,进行除弱转壮。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阴墒,来提高整地质量。”淮滨县农技专家王振旭告诉记者。 王振旭提醒,小麦出苗后,要注意观察,对于麦苗多的地块,要做好疏苗,对于苗少的地块,要做好补苗。淮滨县地下水位高,部分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小麦常受渍害,要通过麦田挖沟排涝的方法,实现明水能排、暗水能渗,把渍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近年来,禾本科恶性杂草在淮滨县部分区域逐年加重,这类杂草会与麦苗争夺土壤养分和阳光,不利于麦苗的生长发育,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尤其是今年,小麦田间湿度比较大,再加之气温较往年相比有些偏高,在适宜于小麦生长的同时,又适宜于杂草的生长。 “这个时候一定要进行中耕除草,这样既可以踏实土壤,也可以达到提高地温和保墒的作用;还一个就是要进行化学除草,我们要抓住有利的天气,气温必须控制在平均六度以上,施用除草剂,避免因为低温造成除草剂的药害。”王振旭说。“除了麦田杂草的管理外,小麦病虫害防治也不能放松。目前小麦苗期的病虫害主要就是纹枯病和根腐病,喷施井冈霉素就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防治的效果并且比较好。” 对小麦来说,冬前麦苗齐壮是明年小麦高产优势的基础,不论是冬前长势不良的弱麦苗,还是冬前长势过旺的壮麦苗,在冬季越冬时都非常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而小麦一旦发生低温冻害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小麦后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产。 针对今年冬季有可能是寒冬的气候状况,淮滨县农业专家还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今年的冬小麦种植管理上,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培育御寒抗冻性较强的健壮苗,一定要加强麦田间的综合管理来全面做好小麦越冬前的低温冻害防护工作,避免小麦越冬时因发生较重的低温冻害而造成严重的减产损失。 总之,小麦的冬季管理主要从五大方面进行,即,查苗、控旺、清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群众要因地因苗施策,力争小麦壮苗,安全越冬,为年后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更多详情]
  • 22 2021-11

    农业高效园区成为乡村振兴一大主导产业

    11月21日,夏邑县北岭镇朱厂村村民在村农业高效园区葡萄架下,用小型旋耕机整地,松土保墒,为明年葡萄增产增收做准备。北岭镇农业高效园区已成为乡村振兴一大主导产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