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21-09

    睢县:树莓深加工成致富新亮点

    种植特色树莓、发展相关产业、促进深加工,已成为睢县白楼乡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 “7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来过一趟,和朋友一块采摘树莓,别提有多开心了。这不中秋节又到了,听说咱们这的树莓酒也特别好,所以准备再买点酒回去招待亲朋好友。”游客祖雪华说。 中秋假期,记者走进白楼乡河南广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树莓酒特色产业。该产业借助该乡的地域品牌优势,依托近百亩豫东平原沃野,引进国外优质红树莓品种,原生态种植、发酵、生产、研发酿制出口感香甜、色泽纯正的红树莓系列果味红酒。 说到树莓,可能大家还感觉比较陌生。树莓又叫覆盆子,是一味中药材,在皖南山区有很多野生的。不过,人工培植的树莓味道更好,且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可食用或酿酒,被誉为“黄金水果”,是很有市场前景的珍稀小浆果。 目前,睢县白楼乡树莓种植面积有150多亩,该乡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不仅提升了乡村游的打卡热度,而且带动了该乡农民致富。 “树莓种植与加工前景十分广阔,目前白楼乡种植的树莓果肉肥厚、颜色红润、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针对树莓采摘后常温下难以长期保存的弊端,公司又深度开发以树莓为原料的果酒,具有树莓、黑莓的典型香气和蜂蜜的香气,淡雅的药香,入口柔顺易饮,糖酸协调,酒体平衡,典型性突出。咱们的树莓酒目前正计划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市场进军,同时采取线上直播卖货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同步发力。”河南广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牛建伟说。

    [更多详情]
  • 22 2021-09

    大学生返乡创业

    9月19日,在舞钢市庙街乡刘沟村,今年23岁、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安慧在查看利用空闲期食用菌大棚试养豆虫的成长情况。 安慧响应舞钢市返乡创业号召,除了建起占地12亩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外,还试种了羊肚菌,养殖了豆虫,目前产品已有客商预订收购。

    [更多详情]
  • 22 2021-09

    淮河以北将有明显降水 抓紧收获成熟地块

    9月21日,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目前我省黄河以南大部地区秋作物已进入成熟期,尚未开始大面积收获,9月23日起我省淮河以北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建议已完全成熟的地块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晾晒。 预计未来三天我省多降水天气,9月22日白天,西部、西北部晴天转多云,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夜里,西部、北部多云转阴天,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其他地区晴天到多云。9月23日,北部、中西部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局部中到大雨。9月24日,淮河以北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北中部、西部部分地区大雨,局部暴雨。 根据作物生长状况、结合当前土壤墒情及未来天气预报,专家建议密切关注秋作物成熟状况,已完全成熟的地块抓住降水间隙及时收获晾晒。

    [更多详情]
  • 22 2021-09

    河南:全力抓好三秋生产秸秆禁烧 努力夺取全年粮食较好收成

    9月17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副省长武国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当前国际粮食生产贸易形势严峻,国内粮食生产自然灾害偏重发生,我省今年麦播形势复杂。“三秋”生产一季管两年,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国定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今年“三秋”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从讲政治的高度,确保收好秋、种好麦。要全力抓好秋管秋收,持续抓好秋作物后期管理,科学组织机收会战,切实做好产销衔接,力争完成全年生产目标;要全力抓好秋冬生产,稳定麦播面积,种足种好小麦,稳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抓好秋冬蔬菜生产,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要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引导、人技结合、依法治理、综合利用和长效管理,切实保护蓝天白云。

    [更多详情]
  • 18 2021-09

    河南宝丰:走上“以粮改饲”富农路

    “青贮玉米产量高,收益好,咱这奶牛场直接收购,一亩地就1500多元,我承包这60亩,光这就收入90000元以上……”9月16日,走进宝丰县石桥镇田庄村,原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杨太河说道。 近些年,该镇充分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邀请农技专家对农业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杨太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种植青贮玉米可以直接在田地收割、粉碎、装车、运输,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按照种植面积大小统一调配青贮机、运输车辆等,实现青贮饲料全程机械化,真正让群众少出力、多赚钱。 同时,种植青贮玉米既解决了养殖场奶牛的饲料问题,又避免了秸秆焚烧,还可以提前腾出土地,为下季作物种植做准备,今年秋季,全镇种植青贮玉米约1.8万亩,直接带动群众增收2700余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扩大种植青贮玉米面积,走上了“以粮改饲”富农路。 发展富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宝丰县石桥镇将以创建国家农业强镇为抓手,以伊利乳业“地种粮、粮结秆、秆喂牛、牛产粪、粪还田”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带动,不断探索种养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民持续增收的道路,奋力打造现代畜牧业的石桥样板!

    [更多详情]
  • 18 2021-09

    洛阳孟津区常袋镇: 软籽石榴成助推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9月16日,走进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东地村,成片的石榴树映入眼帘,硕大饱满的石榴果坠满枝头,果农手持剪刀正忙着采收,随着“咔嚓”一声响,又大又圆的石榴落入手中,丰收喜悦浸润心田。双手掰开果皮,一颗颗红宝石一般的石榴籽色泽鲜艳,入口清甜,果汁四溢,回味无穷,东地村软籽石榴远近闻名,是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这个石榴糖度高,颜色鲜,口感好,吃起来非常甜,特别是像单个达到1.70斤这么大个头的软籽石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硕大的果子将枝条压得“喘不过气”,偶遇一个咧开“嘴巴”的,露出晶莹如宝石、鲜红如玛瑙的籽粒,极具诱惑。这里的石榴不但好吃,而且放在家里欣赏起来,也能让人心情舒畅。”刚刚买了一大箱石榴的市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近年来,在孟津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常袋镇坚持争进“全区发展第一方阵”目标,抢抓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洛阳都市圈建设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机遇,聚焦产业转型承接地、乡村振兴示范镇、城市新兴功能区三大定位,守牢四条底线,突出六项工作重点,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农旅文旅事业协同推进,“实力常袋”“魅力常袋”亮点纷呈,顺利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强镇新征程。 常袋镇紧盯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农业+旅游业”“农业+互联网”等发展模式,以东地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潘庄、东小梵、赵沟等村,建设3000亩软籽石榴种植园区;以马岭村为中心,覆盖姚凹、赵沟、英古等村,打造2500亩大粒樱桃种植基地;盘活红提园区,发展精品葡萄种植1200亩,借助“淘宝村”电商平台、各类采摘节会等形式,初步形成了软籽石榴、大粒樱桃和精品葡萄三大特色农业品牌。 常袋镇党委书记周奇辉说:以果为媒、以节为缘。我们持续举办石榴采摘节,旨在以石榴为媒,展常袋风采,拓开放之路,兴富民产业,让更多的朋友走进常袋,了解常袋,发展常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重要载体,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打通产销渠道,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软籽石榴为主、大粒樱桃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常袋水果品牌,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出彩篇章。

    [更多详情]
  • 18 2021-09

    河南掀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新高潮

    省、市、县三级联动,创、建、管多措并举。近年来,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0年,全省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许可1212个,超过前三十年全省存量的总和;批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8个,是此前全省创建原料基地总数的10倍,标志着全省12%的耕地将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原料基地的跨越式发展,为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夯实原料供应基础,统筹推进绿色食品发展数量和产业规模,推动绿色食品转型升级,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领导重视到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河南省加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与管理的意见》(豫农发〔2020〕17号),将基地创建主体责任压到县、乡两级政府,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职责,推进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省中心成立工作专班,分组分片包干指导。各省辖市农业农村局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督促指导创建单位严格落实“七大体系”建设和各项工作开展。各创建单位召开县委常委会或县政办公会专题研究布署,提供专项资金和人员保障,成立县、乡、村三级专班,扎实推进基地创建各项工作。 培训指导到位。省中心多次举办现场会、视频培训会、咨询答疑会,列出任务清单,讲解创建标准,培养创建任务“明白人”,工作专班赴各地现场指导,实行工作进度周报制、月报制。近两年来,分别在舞钢市、兰考县举办全省现场培训会,邀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领导和技术专家参会并现场授课,各创建单位县政府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各级责任人共380人参加培训。市县两级开展多种形式培训达400余次。多地还组成观摩团,由县政府领导带领县、乡基地办负责同志前往已验收通过的先进县(市)参观学习,借鉴经验。 部署落实到位。今年以来,省中心要求各创建单位根据作物生长季节,拿出时间进度表和创建验收计划表,由各市农业农村局对辖区内创建单位进行逐一摸排。5月份,共有26个创建单位申请第一批验收。8月底,省中心克服灾情、疫情影响,三个工作专班对申请验收的26个创建单位,按照基地创建验收标准逐一核查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现场指导整改、消号,要求各地以高标准、高质量迎接国家专家组验收。各创建单位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县、乡、村三级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县、乡分别成立基地办,狠抓乡、村两级责任落实,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传达到每个种植户,做到村村都有管理员,户户都有明白人,真正把生产管理深入到各项环节。 目前,全省创建验收工作正在积极准备,有序进行,验收的时机日趋成熟,各地以创优争先、创则必成的姿态迎接验收。

    [更多详情]
  • 18 2021-09

    郑州确保“双节”期间菜、蛋价格平稳有序

    受前期汛情疫情影响,郑州蔬菜和鸡蛋价格出现上涨,双节来临之际,郑州市场监管局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蔬菜、鸡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平稳有序? 记者从9月17日召开的郑州市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市场监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前一阶段绿叶蔬菜和鸡蛋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情况,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多种措施,保供应、稳物价、护民生。 据统计,7月21日至8月26日期间,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865人次,检查市场主体22981家,发放《价格政策提醒函》26359份。确保了全市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蔬菜、鸡蛋价格已逐步回落。 中秋、国庆临近,节日消费需求会集中释放,为保障“双节”期间蔬菜、鸡蛋价格平稳有序,郑州市场监管局将全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跟踪蔬菜、鸡蛋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加强价格预警,适时采取措施; 二是着力保持蔬菜、鸡蛋价格稳定。加强与商务、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深入市场一线,充分了解蔬菜、鸡蛋商品货源渠道、总量和品种结构,保障商品供应充足; 三是加强蔬菜、鸡蛋价格监管。组织力量对蔬菜、鸡蛋等生活必需品开展市场巡查和随机抽查,加大检查频次,严肃查处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确保双节期间我市市场价格秩序稳定,营造良好节日氛围。

    [更多详情]
  • 18 2021-09

    立足大农业,叶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引领“丰收革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9月17日,在叶县老龚庄村的田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开足马力穿梭其中,一次性完成了摘穗、输送、集装、秸秆粉碎还田,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又省时,又省力,棒子剥得又干净,秸秆粉碎后直接还了田,这玉米收割机真不赖……”该村村民刘小军开心地说。 叶县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叶县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今年小麦种植面积59011hm2,玉米种植面积59212hm2,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叶县积极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坚定扛稳农业大县政治责任,立足大农业,发展新农机,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将“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抓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纳入叶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该县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积极协调发改、财政、农业、水利、粮食等部门,明确工作责任,整合涉农项目,建立示范基地,抽调人员进驻示范点和推进点,开展农机推广、农机安全、农机管理、农机手培训等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举办小麦机收、玉米机收、深松深耕等现场会、观摩会,以点带面加强宣传。 同时,突出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生产规模经营者为主体,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开展订单作业、土地托管、入股经营等服务,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方面先行先试,起到了辐射、带动、引领作用,社会化服务能力逐年增强、范围逐步扩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目前,全县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7家,其中部级示范社2家、省级3家。 “下一步,我们通过重点技术机具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和深松补贴政策引导,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技术,满足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努力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叶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李元亨对农业现代化充满了信心。

    [更多详情]
  • 17 2021-09

    汝南县常兴镇:丹桂飘香富农家

    9月14日,走进汝南县常兴镇马屯村3000亩花木基地,满眼翠绿景象。“俺这5亩桂花树,早已‘名花有主’,光定金就付了5万元。”花木种植大户刁来友高兴地说。 近年来,常兴镇瞄准市场需求,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种植雪松、桂花等名贵花木40多个品种,在马屯村实现规模化种植。该村成立了花木种植合作社,建立了花木网页,基本实现了订单运作,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种植效益,花木远销内蒙古、陕西等地。目前,在常兴镇像刁来友一样依靠种植花木致富的农户有300多户,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