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21-09

    河南光山: 菊花喜获丰收

    9月23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十里镇李堰湾村新发地种植基地,农民正在收获北京菊花。 据介绍,该基地今年春季引进种植了北京菊花,现在喜获丰收,亩均收入可达到6300多元,还吸纳周边农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更多详情]
  • 24 2021-09

    河南或迎新一波降雨 专家提醒成熟秋粮雨前抢收

    河南省或再启阴雨连绵模式。眼下秋收已至,气象部门及农业专家提醒,农业方面要抓住降水间歇期,合理安排秋收秋种,对落雨区玉米已经成熟的地块应抓紧雨前抢收。 今年夏秋时节,河南持续阴雨。稍早前的上一轮降雨,连绵数日至中秋假期的第一天。随后几日,河南天气放晴,气温回升再上30℃+。随着假期的结束,河南阳光“余额不足”,新一波降雨正蓄势待发。 据河南省气象局消息,预计9月23日到28日,河南省西部、北部将多阴雨天气。23日,黄河以北和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七地区和南阳地区西部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局部中到大雨;其它地区多云间阴天。24日到25日白天,全省阴天,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其中黄河以北和三门峡、洛阳、郑州三地区和平顶山、南阳两地区西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省东南风4到5级,阵风6到7级。 持续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不言而喻。特别是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今夏7月的一场极端暴雨导致河南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官方此前通报,仅河南秋粮方面,受损农作物面积约87万公顷。受灾地带此间抓紧抢种、补种、改种,争取把农作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气象部门预计,10月份降水过程偏多,其中有9月29日到10月1日、中旬中后期、下旬中期3次相对较长的降水间歇期,农业方面应抓住10月份3次相对较长的降水间歇期,合理安排秋收秋种工作,晚熟地块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可适当推迟收获,延长灌浆期。 23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刘天学在受访时说,即将出现的降雨天气,将对该省的玉米后期生长及收获产生不利影响。他建议,对于落雨区玉米已经成熟的地块应抓紧雨前抢收,以免果穗进水引起子粒霉变或发芽。对于尚未成熟及改种地块,要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渠,避免田间积水引发青枯病或早衰。

    [更多详情]
  • 24 2021-09

    洛阳:百亩葡萄丰收上市,“甜蜜事业”助农增收

    时下,正是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在洛阳市高新区丰李镇军屯农耕园里,一串串珍珠葡萄挂满枝头,颗粒饱满,香沁心脾,让人垂涎欲滴。果树下,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目前园内种的主要以巨峰葡萄为主,这种葡萄个头大,甜味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该园区负责人张路说。 张路是位90后小伙,从2015年开始,他在父亲张光的带领下,承包800亩荒地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目前园内种植100余亩巨峰葡萄和近700亩的白皮松。葡萄园在生产上运用双行栽培、套袋、施用有机肥等栽培管理技术,保证了葡萄的优良品质,吸引了许多市民来此采摘休闲。 “这儿的葡萄皮薄肉厚,甜度高,我们已经连续5年组织来这里做活动!”前来采摘的游客郑先生笑着说,他们公司当天30多人冒着小雨从市区开车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尝到这一口“甜头”。 葡萄喜获丰收高兴的不仅有张路一家,还有周边的村民。据了解,种植葡萄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葡萄园打药、除草、施肥等日常管理,到成熟期的采摘、分拣、包装等都需要不少工人。张路每年都要招收50-60个附近的农户来果园帮忙,每人每月能挣一千五六百元,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百亩葡萄园,园区内还坐落着陈谢兵团解放洛阳前线指挥部旧址,同时这里还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白皮松育苗基地。园区将农业、旅游、红色教育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生态农业观光游,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体验采摘、休闲观光,还能够踏寻历史足迹、接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

    [更多详情]
  • 24 2021-09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武陟举行

    丰收鼓、震天响,金扁担、幸福长,又到瓜果飘香、稻黍收成的时节。9月23日,时值秋分,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朋友们在此欢聚,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省委副书记孔昌生、副省长戴柏华等出席活动。 上午10点,在《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熟悉旋律中,主会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孔昌生等为河南省2021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获奖代表颁奖。 鲜切花、降糖辣椒等20余种生态养生蔬菜,应用植物工厂、基质栽培等十来种新型栽培模式……在现代农业展示区,河南智慧农业发展前沿成果集中亮相。孔昌生等走进展区,与农民群众、农业育种育苗专家一起感受现代农业科技魅力,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农民送上节日祝福。在优质农副产品展台前,孔昌生与返乡创业青年、电商带货人员、种粮大户深入交谈,了解产品生产销售情况,祝愿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在“黄河故事”非遗展演区,黄河泥埙传承人现场制作乐器并演奏,孔昌生叮嘱农民艺术家们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弘扬黄河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河南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展示区内,遥测式区域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等仪器设备引人注目。孔昌生说,今年极端天气高发频发,警示我们要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精准预报服务能力,为我省扛牢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孔昌生等还参观了二铺营村党建综合体、文创市集、嘉应观庙会。 当天,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3个分会场内黄县、太康县、济源示范区五龙口镇,也举行了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

    [更多详情]
  • 23 2021-09

    河南罗山:荷塘“悦”色 绽放美丽乡村经济

    “莲房新摘袖中携,剖寄青青子数枚”。当前正值莲子采摘季节,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万河村的荷花种植园内莲子已经成熟,村民们正抢抓时节进行采摘,尽管最佳赏荷时间已过,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莲子采摘、感受农耕文化。 自2019年以来,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荷莲产业,以加大荷莲种植面积、延伸荷莲产业链条、提升荷莲产品价值、打造荷莲旅游经济为发展策略,构建万河“千亩荷塘”基地。按照“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抓好技术指导等服务保障措施,建立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共作。两年的时间里,荷莲种植面积由原先的870亩增加至如今1020亩,莲子亩产200斤,鱼虾亩产100斤,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余元,带动68户农民参与就业,每户增收5000元/年。为方便接待游客,该村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修建赏荷观光道路2.5公里,总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停车场2处,建设观光指示路标6个,沿河溢流水坝4座,标准垂钓塘1个,日均游客吸引量达200余人。 水上荷花、水下养鱼,万河村的荷莲种植基地利用丰富水资源发展“荷鱼共生”养殖模式,荷叶可以为鱼儿遮阳保持适宜水温,减少鱼儿发病率;鱼粪可为荷花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荷花荷叶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荷塘效益,“由于我们的荷花鱼以食用花瓣、水草、浮游生物等为生,肉质鲜美、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万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殷涛说。 近年来,罗山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在“一村一策、以点带面、面上开花”的农旅融合新思路下,依托“半小时经济圈”和信罗同城化建设,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目前朱堂乡油菜花田、月季花海、千亩荷塘均形成规模化种植,使得美丽乡村既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也成为城市居民观光打卡乐园,让田园变游园、使风景变“钱景”,将游客的旅游品质和百姓的生活品质得到双重提升。

    [更多详情]
  • 23 2021-09

    13部门部署做好化肥保供稳价

    为保障化肥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中央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通知强调,要强化组织协调调度,优先保障化肥企业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要提高化肥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优先保障重点化肥厂生产用能指标,允许A、B级化肥生产企业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自主减排;允许磷肥企业在磷石膏年度控制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调整平衡企业月度、季度间新增磷石膏考核指标;要强化储备调节作用及时投放钾肥储备,鼓励引导本地区化肥生产流通企业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严格按照最新规定对进出口化肥实施法定检验;要全力畅通供应国内的化肥运输配送,落实好农用化肥运价优惠政策,确保散装钾肥运输所需敞顶箱配用量,积极保障进口化肥海运需求;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化肥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大在重点产粮区的运销备肥力度;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要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倡导有机肥替代化肥;要形成化肥调控工作合力。

    [更多详情]
  • 23 2021-09

    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首张保单落地开封

    9月19日,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首单发放仪式在开封市祥符区举行。中原农业保险开封市服务组负责人刘长河向花生种植农户代表王刚发放了花生“保险+期货”试点全省首张保单。 “去年,开封市祥符区花生种植面积61万亩,此次试点的落地将成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农民增收的进一步举措,进一步加快祥符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开封市祥符区委书记王彦涛告诉记者,接下来,祥符区政府将积极做好花生“保险+期货”的宣传,让更多花生种植户享受到现代金融保险的红利。 中原农险河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杜亚辉介绍,中原农业保险是河南省首家保险法人机构、省属功能类国有企业,作为本次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承办机构,中原农业保险将充分发挥模式、产品、技术、网络、人才等多种优势,不断将此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农户获得感,为全省花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中原农业保险作为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相继开发柘城辣椒、开封大蒜、郑州果树等价格指数保险,小龙虾天气指数、生猪、苹果及大枣“保险+期货”等特色品种达70余个,覆盖全省80多个县区。

    [更多详情]
  • 23 2021-09

    小麦播种要“以好补晚”

    今年我省麦播难度增加,如何种足种好小麦?9月17日召开的全省“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电视电话会给出了指导意见。 会上,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毛凤梧说,由于今年秋季全省降水较多、气温偏低、光照不足,预测秋作物生育期可能推迟一星期左右。据气象部门预报,月底前有明显降雨过程,如果降雨落区与前期洪涝区和地势低洼积水区重合叠加,将对适时腾茬整地带来困难而影响小麦适期播种。因此,各地要做好预案,对晚播麦田要指导农民及时改种晚播早熟品种,适当增加播量、降低播深,并精细整地,防止粗耕烂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做到以好补晚。还应注意,在前期洪灾绝收地区,以及南方锈病、青枯病较重导致玉米提前死亡的地区,要防止农民提前整地播种,以免造成小麦冬前旺长,影响壮苗安全越冬。 毛凤梧强调,各地在指导农民麦播施肥时,要充分考虑到今年秋季因洪灾造成的表土流失和表土淤积造成的土壤养分变化,要杜绝“白籽”下地。

    [更多详情]
  • 23 2021-09

    商丘市1127.25万亩秋作物开始大面积收获

    秋分时节,我市秋作物陆续进入收获期。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9月22日上午,在柘城县陈青集乡崔庄村,两台玉米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标志着我市秋作物已开始大面积收获。 据农情调度信息,截至当日16时,我市秋作物已累计收获225.66万亩,占全市总播种面积1127.25万亩的20.02%,其中,收获玉米82.23万亩(12.69%)、大豆3.08万亩(3.66%)、红薯4.44万亩(16.46%)、花生43.43万亩(24.75%)、瓜菜86.3万亩(49.83%),当日投入机械0.6万台(套)。 今年我市种植秋作物1127.25万亩,其中,玉米648万亩、大豆84万亩、红薯27万亩、小杂粮9万亩。今年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2万亩,主要是因为玉米价格涨幅较大,最高时单价1.5元/斤,加之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提高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商丘市2021年秋粮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农作物灾后技术管理措施》等文件,成立了秋粮生产技术专家指导组,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一环不落、一招不让扎实抓好秋粮生产各项工作。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秋粮播种时,土壤墒情基本适宜,播种后一直无有效降雨,利于促根壮苗,也使农作物出现阶段性旱情。7月13日以来,我市出现5次明显降水过程,虽然导致部分农作物个别地块受灾,但完全解除了前期旱情,总体来说对农业生产有利。

    [更多详情]
  • 22 2021-09

    小兔子“养成”大产业

    “今年兔子行情好,今天卖了400多斤,收入4000多元。”日前,记者采访泌阳县黄山口乡安庄村村民高万青时,她高兴地说。 在高万青的养殖园,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兔舍里,雪白的獭兔在悠闲地进食。高万青介绍,她和张宝华是全乡最早从事獭兔养殖的人,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她们的带动下,现有40多户农户从事獭兔养殖,其中20多家脱贫户依靠獭兔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獭兔养殖简单,每天只需投食2次,通上管道喂水也方便。”问起养殖忙不忙,高万青说,她现在养了80多只种兔,每只种兔半年能产3到5窝仔兔,每窝8到12只,喂养70多天就可以出栏。她一个人管理3000多只兔子,还能去丈夫的牛场里帮忙,一年没怎么忙就能挣5万多元。 在脱贫户张书转家,她正在给兔子投食。“党的好政策和政府的支持,让俺靠养兔过上了好日子。”说起养兔,张书转有说不完的感谢:“政府帮俺买种兔,请专家手把手地教,还有人专门来收购,就连兔粪也有人来买,省心又挣钱。现在俺养了300多只种兔,存栏6000多只兔子,致富奔小康俺信心很足。” 近年来,黄山口乡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找路子。獭兔养殖技术门槛低,成本投入少,回报快。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如今全乡獭兔存栏量达30多万只,远销南阳、周口、重庆、四川等地。张书转、王成富、牛成林等20多户脱贫户依靠獭兔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