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3 2021-09

    济源农业“芯片”畅销海外

    郑州海关10日发布消息,今年以来济源海关多举措促农业“芯片”种子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前8个月共监管种子出口57.9吨,出口额41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6%, 据介绍,种子被喻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技术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是现代农业的产业高地,发展种业对富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济源产蔬菜种子在出芽率、纯度、饱满度等多方面都达到或高于国际普遍适用标准。目前,济源蔬菜良种繁育面积达3.6万亩,年产各类蔬菜种子360万公斤,其中白菜、甘蓝、萝卜种子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2.2%,是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蔬菜种子已出口至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法国、荷兰、德国等十余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并且出口量仍在持续攀升。

    [更多详情]
  • 13 2021-09

    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在郏县举行

    9月12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办,平顶山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郏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1年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暨秋粮机收减损工作现场会在郏县举行。 在郏县长桥镇楼王村红伟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会议现场,与会领导对被授予“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河南赛区优秀组织奖”称号的10个单位和被授予“省级粮食机收减损之星”称号的54名选手进行了通报表彰,分别向优秀组织奖单位、减损之星代表颁发了先进奖牌和荣誉证书。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凌中南在讲话时说,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三秋”生产的工作部署,加快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今年“三秋”农机化工作的目标是:继续组织430万台(套)以上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力争玉米机收率达87%,水稻机收率达90%,花生机收率达80%,小麦机播率稳定在98%以上。 随后,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玉米籽粒收获、花生捡拾、大豆收获、红薯挖掘、无人机植保飞防、辣椒机收割等作业演示。接着,与会人员又逐一参观了列展的各种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微耕机、打捆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等48种品牌农机、智慧农机。共有5大类95台(套)农机具进行现场演示和展示。

    [更多详情]
  • 13 2021-09

    “米袋子” “菜篮子”节日供应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中秋、国庆“两节”临近,农产品消费将迎来传统旺季。根据监测调度,两节期间,全国的“米袋子”“菜篮子”供应有保障。 今年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到手,秋粮播种面积增加,长势总体较好,粮食库存充足,粮油保供稳价基础较好。猪肉、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形势良好。 随着生猪产能完全恢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全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为每公斤20.87元,同比低56.9%。 随着天气转凉,蛋鸡产蛋性能有所提升,鸡蛋供应将平稳增长。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 赵卓:目前全国蔬菜的在田面积超过了1亿亩,当前正是多数蔬菜品种的换茬期,9月份的气象条件总体是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的,所以我们预计后期的蔬菜产量和上市量都将有所增加。 目前,秋季葡萄、苹果、梨等应季水果大量上市,种类多样,供给充足,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批发价格已经连续下跌3个月。 而随着休渔期陆续结束,海水捕捞产品和淡水养殖产品出塘增加,市场供给也明显增多。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 赵卓:所以总得来看,今年“两节”期间,我们国家城乡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供给数量是充足的、品种是丰富的,是完全有保障的。

    [更多详情]
  • 13 2021-09

    生物发电催生百名“秸秆经纪人”

    “自从去年国能公司开始运营发电,我就往这里送秸秆,现在一年四季专收秸秆。”9月10日,在国能正阳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秸秆存储场地,正在送秸秆的蒋庆磊兴奋地说。 蒋庆磊是正阳县闾河乡河湾村人,国能正阳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就建在河湾村。公司去年开始发电后,在南方打工的蒋庆磊便回到家乡,在村里建起了一个秸秆收储点,成为一名“秸秆经纪人”。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村里及周边乡镇收来的秸秆送到公司再次利用。”蒋庆磊介绍,每到收获季节,他就组织人员收购秸秆,然后卖到国能正阳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这样不仅对环境有好处,自己也有可观的收入。 当日下午1时,记者在国能正阳生物发电公司看到,一辆辆载满秸秆的车辆在门前排成长龙等候交货。 “公司已与100多名‘秸秆经纪人’签订了长年收购秸秆及废弃燃料的合同,他们一年四季能挣钱。”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建锋说,公司投产发电,催生了一批像蒋庆磊这样的秸秆收购大户,通过收购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既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能正阳生物发电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占地面积227亩,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也是国家和省、市积极引导、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燃料以小麦、玉米秸秆及花生壳等为主,每年可利用废弃物30多万吨,年发电2.36亿度,每年为农民直接增收8000余万元,从根本上改变了正阳县随意焚烧秸秆的状况,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10 2021-09

    伊川好生态种出富硒豆

    伊川县具有富硒土壤的自然条件优势,这里的富硒红薯、富硒小米远近闻名。日前,又有一种新的富硒农产品在这里孕育。 眼下正值大豆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近日,河南省甘薯杂粮体系首席专家、洛阳农林科学院甘薯谷子研究所所长王自力,洛阳农林科学院经作所大豆课题组专家郭建秋等大豆科研团队成员,来到伊川县鸦岭镇亓岭村,在洛阳农林科学院乡村振兴富硒大豆试验示范基地里,为种植富硒大豆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今年的大豆有望丰收,多亏了专家对我们的指导。”在听完专家的讲解后,亓岭村村民刘武强说,此前,专家已在这里开了两场大豆栽培培训会,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洛阳农林科学院将大豆研究课题和伊川县富硒土壤的生态优势相结合,为村民提供种子、技术,在镇政府的积极配合下,于去年和今年指导、扶持亓岭村村民种植了上百亩大豆。 在专家的帮助下,村民们解决了以往大豆症青导致减产的问题。同时,专家还在这里开辟富硒大豆试验田,经过两年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大豆吸硒生理特性、高聚硒品种筛选、施硒时期、施硒浓度、施硒方式等进行研究,优化大豆作物施硒技术。今年,洛阳农林科学院将根据试验结果,编写富硒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大豆经济价值比玉米高,将来我们按照富硒大豆栽培技术规程种植的富硒大豆价值会更高,而且容易实现机械化种植、收割,比种植玉米更省力,现在是我们麦收后种植的首选。”种植了两年大豆的刘武强说。 “我们村理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的主要产品是富硒红薯和红薯粉条制品,通过农业合作社包装成礼盒出售,种类略显单一。今后,我们打算将富硒大豆加入礼盒中,丰富富硒农作物种类,帮助村民增收。”亓岭村党支部副书记亓灵安说。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广富硒大豆种植,丰富洛阳富硒农产品品类,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郭建秋说。

    [更多详情]
  • 10 2021-09

    河南宝丰:甜“猕”有约 开门迎客

    金秋果飘香,美味等你尝。9月8日,在宝丰县李庄乡马庄村的猕猴桃采摘园内,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猕猴桃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甜果香,吸引了不少周边闻香而来的采摘人员,漫步在绿意茵茵的猕猴桃园,享受着果园美景的惬意与自然亲近的畅快,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这家园子的果子口感清甜个大皮薄,我和老板都是老朋友了,每年到采摘的时候我俩都提前联系。这儿离市区开车15分钟的路程,今天和朋友一起来既能感受到采摘的乐趣,回去的时候还能带上一只土鸡和一些土鸡蛋,真是一举多得!”来自平顶山新城区的张女士介绍说。 猕猴桃园的主人名叫马永听,今年56岁,最早在宝丰县城的学校餐厅卖饭,由于要照顾年迈的老人,他就在自家地里开始试着种植果木树,经过多次试验选择了种植猕猴桃。“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今年和往年一样,开园3天就迎来了六十多人进园采摘,品种不一样,一天零售大概能卖4000元左右。”马永听笑呵呵地说。 据悉,该猕猴桃园占地20余亩,种植品种有红阳红心猕猴桃和黄心猕猴桃两种,为实现资源共享纯绿色,纯天然无公害种植,猕猴桃园种了2亩多的玉米,园内养了500多只鸡和80只鹅,用自家种植的玉米喂养鸡鹅,把鸡粪和鹅粪用于施肥,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圈。 “猕猴桃的品种是从河南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的珍贵品质,我用杀虫灯除虫,运粮河就在果园旁边,恁尝尝味道咋样,就凭这品质和口感,我都不愁卖不出好价钱。”说起下一步的打算,马永听信心满满,“年底准备建起示范园,采用避雨栽培技术,提升品质和产量,采取‘公司+专家+农户’的形式联动发展,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 近年来,该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围绕“农”字做文章,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扩大优质芦笋、西兰花、花生、辣椒、猕猴桃、无花果等种植面积,农业种植异彩纷呈。

    [更多详情]
  • 10 2021-09

    河南商丘:小花生大丰收 特色农产促增收

    眼下,河南商丘市民权县双塔镇的4万亩地膜花生已经丰收,村民正抢着抢收,准备卖个好价钱。 近年来,双塔镇利用土地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引导和支持村民扩大地膜花生种植规模,增加村民收入。如今,4万亩花生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量达500多公斤,比传统方式种植的花生增产100多公斤,花生也成了村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河南省民权县双塔镇大曹村村民 曹金洛:现在这个花生,一亩地能卖两千多元钱,还是比种玉米强。 由于近期当地连续降雨,给抢收花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为避免损失,当地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抢收花生。 河南省民权县双塔镇副镇长 陈高丽:今年的花生又丰收了,我们又组织了车队和帮扶队员帮助咱困难户和留守妇女户快抢快收,使他们的花生丰产又丰收。

    [更多详情]
  • 10 2021-09

    方城县四里店镇 灵芝吐出“金粉粉”

    9月8日的早上,天刚蒙蒙亮,方城县四里店镇四里店村三道沟组的河南栎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大棚里,就开始热闹起来。随着大棚里一张张无纺布被掀开,长满畦床的灵芝映入眼帘,灵芝菌盖上、畦床上早已铺满了深褐色的灵芝孢子粉,工作人员有说有笑地开始了一天的收粉工作。 “这整畦床的孢子粉都是昨天晚上从灵芝的菌褶中弹射出来的,在光线照射下,可以看到如烟似雾的孢子粉缓缓在空气中飘荡,自带仙气,非常漂亮。”该公司的技术骨干冯磊兴奋地说着,“灵芝是喜温型真菌,菌丝生长温度以26℃~28℃为最佳,当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形成菌盖时,增加喷水保湿;进入生长成熟期时,灵芝菌褶中便开始喷粉了,现在正是灵芝的喷粉期。灵芝孢子粉含有粗多糖、灵芝酸、腺苷衍生物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延长寿命、抑制肿瘤、保肝护肝、止痛解毒、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等药用价值。” “我今年75岁了,从灵芝育菌装料袋的时候我就过来帮忙了,装一袋3毛钱,虽然没有年轻人装得快,但一天下来也可以装400来袋。现在收灵芝孢子粉,我和老伴儿也过来帮忙了,每人一天可以得到80块钱,日常开支不用愁了。”四里店村三道沟组村民边清现一边收粉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自古以来,灵芝就被人们称为祥瑞之草,灵芝种植采用‘一木一芝’,即一根椴木培养一株灵芝,1亩地可培育灵芝3000余株,灵芝孢子粉产量可达400斤,现在收集的灵芝孢子粉还未破壁处理,只有10%~20%的有效成分能被人体吸收,经过烘干、消毒、净化、冷冻碾压破壁处理后的孢子粉,有效成分吸收率可以大大提高。”该公司负责人冯谈贞说,“我们公司的孢子粉经过45遍低温碾压破壁工艺处理后,孢子粉颗粒可以达到3500目(约等于3.6微米),人体吸收率可达到90%,破壁后的孢子粉每克零售价8元,一亩地的产值就可以达到160多万元。” “灵芝的生长情况依赖于空气、水质、土壤等因素。四里店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优良,非常适合灵芝的生长,产出的孢子粉质量也很高。”该镇党委书记李华东说,“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通过政策拉动、示范带动、创新发展等措施,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深挖灵芝特色产业的潜在价值,扩大灵芝特色产业规模,将灵芝产业作为推动我镇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四里店镇灵芝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百余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开拓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子,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更多详情]
  • 10 2021-09

    河南宝丰:发展“多肉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游客在河南省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多肉种植园挑选多肉植物。 近年来,河南省宝丰县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民发展多肉植物特色种植,打造乡村农旅融合新业态。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把多肉植物销售到省内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09 2021-09

    河南舞钢:羊“妈妈”和她的“洋”生活

    9月7日,记者在河南省舞钢市庙街乡庙街村庆家家庭农场办公室里看到,一身红装、青春靓丽的羊“妈妈”王培华通过互联网直播的形式,很是“洋气”地在和全国的粉丝们进行技术、销售、防疫等方面交流,场面火热。 2015年,25岁的王培华和丈夫张志刚用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到山东买了100只山羊羔羊,开始了他们的创业路。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6年春节期间,由于不懂养殖技术和防疫,王培华的发财梦破灭了,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那段时间是王培华夫妇最灰暗的日子。 2017年2月,在一次市人社局组织的畜牧业养殖培训班上,河南牧专教授张国军的授课再一次为王培华的养殖路点亮了希望之灯。谈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后,王培华夫妇一起跟随张国军教授全方位地学习了半年的山羊养殖技术。随后,在舞钢市人社局帮扶下,王培华用小额贷款申请帮扶资金20万元,又贷款15万元,共计35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启了夫妇俩的第二次创业。由于技术、管理、防疫都有了保障,这一次,王培华成功了。 目前,王培华不仅从原来75平方养殖棚100只波尔山羊存栏变成了现在的12栋标准化养殖房波尔山羊3500只存栏,还成立了自己的“庆家家庭农场”,实实在在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有商品就得有市场,有市场就得找对销售路子。作为返乡创业的90后,脑子活络的王培华不仅沿用了传统的销售方式,也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做起了网上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同时,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养殖技术,王培华第一个在舞钢市实行网上销售,随后陆续进行快手、抖音、百度贴吧等网络宣传,每天晚上在羊圈里进行现场直播,为养殖户讲解养殖技术,发展吸引更多新手养殖户加入养殖基地。目前王培华的粉丝有8万余人,全年增加线上交易1800余单,网上网下年销售额达650多万元。 查看育肥羊长势、呵护小羊羔成长、网上直播带货、为粉丝答疑解惑,成为了王培华每天必干的“洋气”事儿。 因王培华养殖的波尔山羊品种纯、肉质好,现在,网上网下市场供不应求,她养的羊不仅得到了省内市场的好评,还远销福建、山东、湖南、广西等省外市场。 王培华说:“成功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庆家家庭农场通过这些年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年存量3500只山羊的一个养殖场,我们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和比较成熟的养殖经验,欢迎一些80、90的有志青年加入我们合作社,共同致富、共同发展。”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