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21-09

    新郑邀您云上打枣

    9月6日,新郑市召开“丰收中原·老家河南”——2021年中华枣乡风情游新闻发布会。新郑市副市长王淑慧在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将于9月12日至10月8日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传承中国红,轻养生活行”,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丰收中原·老家河南”秋季系列旅游节庆活动。 中华枣乡风情游已成功举办23年。因疫情影响,活动开幕式将采用“线上+线下”共同启动方式。现场游客可参与别具特色的摘枣、拔花生等活动,品尝具有农家风味的农家饭,还可以体验豪华房车、家庭农场、DIY菜园等。在线上,将通过全民直播、VR实景等展示红枣节盛况,实现全民互动打枣,全民共享云上红枣节。

    [更多详情]
  • 09 2021-09

    卢氏县东明镇:特色产业促振兴

    2021年初秋时节,走进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后河食用菌产业基地,排排香菇大棚整齐划一,菇农人人喜笑颜开。“我今年承包了26个标准化香菇大棚25万袋菌棒,第一批夏栽菇即将结束,第二批秋栽菇10月初就能上架,全年净收入可达40万元。”该基地经营大户马江涛说。 在该基地承包经营菇棚的有36户,年经营菌棒98万袋。基地还长期聘用当地社会闲散劳力120余人灵活就业管理菌袋、采摘鲜菇。“我们这些务工人员有附近村里的,也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离家最远的也就四五公里。”50岁的徐金华边摘菇边说,“在家门口务工,既能顾家,还能挣‘外快’,一举两得。” 后河食用菌产业基地是该镇3个食用菌扶贫基地之一,该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卢氏县兴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技术和销售渠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破除村级集体企业发展瓶颈,提高了菇类的产量、品质和菇农的经济效益,建立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产业发展机制。 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位于东明镇当家村,流转坡耕地2000亩,高标准栽植矮化速生新品种核桃,树下套种辣椒、油菜、丹参、射干等经济作物。在该合作社带动下,全镇因势利导,出台产业配套奖补措施,硬化田间道路,埋设灌溉设施,开发核桃仁、烤核桃、枣夹核桃等系列加工产品,延链扩链增强果农规模经营信心。 目前,东明镇已形成了核桃种苗供应、核桃种植、核桃加工一体化经营体系,年供应优质核桃种苗100万株,核桃种植面积1.2万亩,目前进入盛果期核桃面积7000亩。与此同时,该镇利用城乡接合部的便利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桃、李、杏、葡萄等水果种植,全镇干鲜果品年产量突破10万公斤,年产值3亿元,人均增收1.2万元。 在东明镇江渠村1000亩有机蔬菜大棚里,一年四季上市的西红柿、黄瓜、豆角、南瓜、大葱等蔬菜供不应求,俏销三门峡、洛阳、郑州、西安等城市。该村聘请山东寿光蔬菜种植专家张兴荣提供技术管理服务,引进优良蔬菜新品种,统一集中育苗和销售,采用生态化种植和滴灌、喷雾等管理技术,亩均收益3万元以上。2018年以来,全村有120多户300多人通过承包经营、土地租金、劳务报酬、入股分红走上了小康道路。 金秋飘香季,喜获丰收时。2021年9月7日,在卢氏县城北岭林果产业基地,油葵花海一片金黄,忙碌的果农、药农正在采收核桃、连翘等,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在田间道路和观光亭台,或赏景或拍照,怡然自得。该基地聚焦“城市后花园、一岭阅山城”主题定位,围绕“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四季有景”的发展蓝图,重点打造游览观光、康养集散地,借力金融扶贫、实验区扶贫政策,争取国储林项目资金,流转整合林地资源,采取政府保障、“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聚力打造农旅融合示范产业带。该基地目前已引进10家企业参与建设,绿化造林2300亩,栽植核桃5219亩、连翘4900亩、烟叶1600亩、板蓝根1800亩、花椒1702亩等,常年带动2100余人就业增收。

    [更多详情]
  • 09 2021-09

    虾跳鱼跃斑蛙蹦水产养殖产业兴

    在叶县保安镇上海泰缘现代农业示范园,16个对虾养殖池塘一字排列,工人们正头顶烈日忙着给虾苗投料。 “目前我们的对虾养殖基地,总面积200多亩,养殖面积100多亩,每亩产对虾1000多斤,解决了当地56名群众就业,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示范园技术员宋海定说。 保安镇是叶县4个山区乡镇之一,荒山荒坡面积1万多亩,境内有水库6座、河流4条、大小池塘80多个,群众有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近年来,该镇依托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展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集群,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宋海鹏是叶县龙泉乡人,也是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020年,在家乡招商、亲商、安商的感召下,宋海鹏在临近燕山水库保安镇柳庄村流转200亩土地发展水产养殖。他利用多孔发酵纤维、微生态激活袋等塘水净化新技术,在原有藕塘基础上开挖池塘,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当年收获颇丰。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水产养殖业,保安镇党委、镇政府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通过召开会议、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水产养殖户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养殖生产规模,优化水产养殖模式,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全面推进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养殖效益,叫响水产品品牌。 目前,保安镇南美白对虾、花鲢、黑斑蛙等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已初见规模,辐射带动全镇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达20万斤以上,水产养殖业现已成为兴镇富民的主导产业。 “下一步,我们镇将利用旅游线路和丰富的山水资源,引导群众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业,促进特色水产品养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该镇宣统委员彭亚峥说。

    [更多详情]
  • 09 2021-09

    封丘70亩无花果美味俏销

    近日,在封丘县应举镇大李村大李无花果种植基地内,两万余株无花果迎来丰收,村民们忙着采摘、包装、销售。 陈好林是该基地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他去年流转了70亩地尝试种植无花果。在当地镇政府的扶持下,虽然前期投入了60多万元,但无花果属于挂果最快的果树之一,且产量高,当年便基本收回了投资成本。 “今年是第二年种植,果品的质量、品质、口感各方面都比较好,销路也很好。”陈好林说,通过种植无花果,他还带动了本村富余劳动力20多人就近就业,初步建成了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家庭农场。下一步,他将通过发展壮大家庭农场模式,更好地促进村内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释放农业潜力,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开辟新路径。

    [更多详情]
  • 08 2021-09

    谷穗笑弯了腰

    9月7日,渑池县仁村乡南坻坞村村民在收获谷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谷子种植,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目前,该乡谷子喜获丰收,亩产达400公斤。

    [更多详情]
  • 08 2021-09

    河南商城:荒山坡上“桃”出金

    金秋九月,果香弥漫。9月6日,一迈进商城县双椿铺镇张畈村的悦丰猕猴桃生态园,就看见果棚下一簇簇猕猴桃缀满枝头,煞是喜人,时近傍晚,园内仍有三三两两游客忙着采摘。 “园里种植的有红心、黄心两种猕猴桃,一共200亩。目前正值采摘季的是红心猕猴桃,现摘现卖每斤16元,黄心猕猴桃11月开始采摘,每斤12元。初步估算,今年挂果约5万斤,明年可以达到20万斤产量,丰产期能有50万斤以上。”生态园负责人张昌坤高兴地介绍道。 据了解,2018年,在浙江等地打拼多年的张昌坤决定回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走访,发现家乡山坡、丘陵地形和微酸性土壤十分适合猕猴桃生长,于是流转张畈村荒山坡地开始种植猕猴挑。2020年猕猴桃刚挂果产量仅有1万斤,今年喜获丰收正式开园采摘。猕猴桃被称为“中华水果之王”,因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红心花青素,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一到周末,每天来园子里采摘的能有200多人,最多时每天能卖出上千斤。”说到近来生态园内的生意,张昌坤脸上笑开了花,猕猴桃不仅产量不错,因为当地猕猴桃采摘园少,今年开园以来,销售上更是供不应求,很多顾客通过网络朋友圈知晓,慕名而来。 “我们已经来过两三次啦,刚摘的猕猴桃新鲜、味道不错,家里小孩天天都想来。”家住附近的张女士微笑着说,回去还要向身边的朋友推荐。 园内果香,亦“香”及更多群众。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截止2020年底,该生态园已发展果业种植400余亩,除猕猴桃外,还栽种桃、杏、梨、石榴、西梅等其它果木200余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逐步显现。 “我们以每亩100元的流转租金,签订了30年的合同,不仅将村里的闲置荒坡土地利用了起来,还可以为周围群众增加收入。”张昌坤说,生态园通过园内设施建设、维护以及果木施肥、修枝等方式每年向附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多名长期在生态园务工的群众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我们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注册自己的猕猴桃品牌,着力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积极与大中城市商超对接,并借助电商渠道拓宽销路。”张昌坤胸有成竹地表示,要逐步将生态园打造成集采摘体验、休闲垂钓、农家美食、亲子游园、乡村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的综合性新型农业主体,让家乡土地生出更多金子。

    [更多详情]
  • 08 2021-09

    河南杞县:“小青菜”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9月4日,走进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沙沃乡杨寨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大棚内满眼翠绿让人心旷神怡,十几名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收割新鲜的小青菜。 近几年,杞县沙沃乡杨寨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采取“企业领建+产业项目扩建+县派第一书记资金助建+群众自建”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增产。目前,该村已建成1千多亩的小青菜大棚种植基地。 据了解,沙沃乡杨寨村小青菜每年可种植8茬,每茬平均亩产5000斤,由于种植茬数多、周期短,化解了市场价格风险和种植风险。日前收获的是今年建成蔬菜大棚的第一茬青菜,每斤2.5元左右,每亩大棚的净利润在10000多元,蔬菜大棚变成“聚宝盆”,“小青菜”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更多详情]
  • 08 2021-09

    河南光山:小南瓜 大产业

    9月7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孙铁铺镇将楼村农民正在新发地南瓜种植基地收获南瓜。该基地以“基地+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引进种植连片南瓜,现在喜获丰收,亩均收入可达到3500多元,同时基地吸纳周围8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小小的南瓜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更多详情]
  • 08 2021-09

    祥符区仇楼镇的香瓜熟啦!特色林果助力乡村振兴

    祥符区仇楼镇把发展特色种植作为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果种植,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仇楼镇白丘村香瓜梦园合作社大棚里,阵阵瓜香扑鼻而来,格外诱人。白丘村是个3000多人口的村落,地理位置偏远,即便条件受限,但如何把白丘村经济发展起来,是村支部书记尚会来的心头大事。 在十里铺聚云园一次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中,让地地道道的“手艺人”尚会来,发现了商机,也尝到“甜头”。十里铺聚云园是我镇的育苗基地,嫁接之后甜瓜种苗产量高、易种植、果实更香甜。第二天便一拍即合,4家联合开办了白丘村香瓜梦园合作社,26个大棚,占地面积50亩,一年两季收成,光春季从育苗到收获100天的时间里,亩产量就有6000斤,一季度收益达到26万,也带动周边村镇近30人在家门口不仅学技术还能就近挣钱。 白丘村香瓜梦园合作社负责人尚加枝说:“因为阳光日照时间长、甜瓜含糖量高、口感脆甜,比较适应我们市场。我们也是大面积种植,货源也比较充足,通过‘订单种植’我们也不愁销路,明年我们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和种植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品尝到我们的香瓜。” 仇楼镇面对独有的资源配置和技术优势,把特色农副产品作为富农项目来抓,在全镇推广种植,采取“基地+龙头企业+市场”模式,保产量、保销路,带领广大群众一起共同致富共奔小康。

    [更多详情]
  • 07 2021-09

    灵宝上榜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

    近日,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百强镇推荐结果的通知》,灵宝市入选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这是继灵宝苹果荣获全国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声誉十强以来,再次获得殊荣,大大提高了灵宝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灵宝市紧紧围绕“种好灵宝苹果、讲好苹果故事、卖好灵宝苹果、发展‘苹果+产业’、加工保存好灵宝苹果”五篇文章,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创建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持续抓好基地建设、果园管理、品质选优、信息追溯等工作,全面推动灵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金苹果”产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