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21-08

    河南滑县:科技助农有办法

    场地干净宽敞,养殖架有序排列,养殖设备一应俱全,鸡群围在一起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在河南省滑县桑村乡杨连喜的养鸡场内,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养鸡是个好产业,鸡大了能卖钱,鸡蛋也能带来收入,但也要赶上好政策,遇到好老师。”杨连喜的一句话,道出了其经济效益提升背后的秘密。 近年来,滑县引进省科技特派员和产业科技特派员,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特派员苏红辽便是杨连喜的指导老师,在服务期间定期前往鸡场查看并指导问题。 “在对该场巡查时,我发现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消毒设施简陋,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危及鸡的健康。”苏红辽便从消毒方式、消毒剂的选择入手,指导杨连喜建立规范的消毒程序,还利用特派员经费,为该场购买了消毒机和消毒药,从而有效降低鸡群发病率,实现年新增经济效益10万余元。 “除了引进省科技特派员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我们还会结合农时,定期开展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重实训、强服务的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让农民朋友们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滑县工信局局长周勋说。 几天前,听闻滑县果树园林协会河南省科普传播基地举办“果树夏季综合管理培训班”,现场有专业老师讲解。大寨乡冯营村村民张凤娥火急火燎地赶到现场后,便找出手机上的照片,一路小跑到老师跟前,“屈老师啊,你快看看俺家果园,这年年都有红蜘蛛,苹果产量严重受到影响,咋办呀?”困扰她许久的问题脱口而出,就着张凤娥提出的问题,专家老师们当即展开培训。 “有些技术问题单依靠理论解释还是不够,我们必须面对面地指导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果树种植行业专家屈超在培训结束后对记者说。 据了解,自今年以来,滑县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2场次,指导、培训种养殖户3000余人次,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6个,累计服务农村合作社(企业)64个,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农民肯学好问,科技人员有处使劲,这样的场景,近年来在滑县时时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科技人员,自己的身边有了“贴身教师”,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在勤学好问中成长,逐渐把科技力量融进自家产业发展中来。 除了生态科技特派员的日常帮扶、开展培训农技培训班,滑县还强化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充分展示新品种的生产优势,利用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现场观摩和媒体宣传,带动新品种快速推广和应用,帮助种植农户增收增效。 “科技助农,人才先行。下一步,我们将注重本土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化农民群体。”周勋如是说。

    [更多详情]
  • 20 2021-08

    河南叶县:小辣椒撑起大发展

    8月18日,在河南省叶县廉村镇沙渡口村,轰鸣的机器运转声与椒农的欢笑声形成了美妙的红火二重奏,传唱着廉村镇产业发展的红火与美好。 据了解,位于廉村镇的豫酱香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天试运营,一包包鲜红的新鲜辣椒从地头直输剁椒流水线,一个小时的运转就消耗了近1吨的辣椒。 “如果满负荷运转,我们这条剁椒流水线一天能够消耗30吨辣椒。我们镇今年种了一万多亩辣椒,根本不用愁销路,镇里自己的加工厂会进行全部收购、统一加工。”廉村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谷豪介绍说。 近年来,廉村镇坚持把辣椒种植和深加工作为兴镇富民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一系列的奖补托底政策,鼓励引导各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辣椒连片种植,形成产业规模。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该镇创新“小麦+辣椒”“土豆+辣椒”“洋葱+辣椒”等套种模式,不断扩大辣椒种植面积,调优产业结构。今年种植春茬辣椒5600亩,麦茬辣椒4700亩,辣椒种植总面积突破一万亩。 为保障椒农收益,提升辣椒附加值,该镇探索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集体抱团、农户参与”的利益联结模式,15个村集体抱团入股成立豫酱香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签订辣椒订单和保底价回收等举措,有效解决了辣椒销路及辣椒种植小、散、弱的问题。 “我们这个加工厂一共上马三条流水线,分别是剁椒、骨汤和辣椒酱加工。”豫酱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渡口村党支部书记宋运卿说。剁椒流水线满负荷运转一天可以消耗近30吨辣椒。生产出的剁椒将运送至深加工流水线,用于生产康师傅方便面调味包。另外,骨汤和辣椒酱两条流水线预计8月底投产使用,届时全公司日消耗辣椒量将达45吨以上。公司将以1.3-1.5元/斤的保底价回收全镇所有辣椒,确保种植的辣椒有出路、效益得提升、椒农有保障。 豫酱香食品有限公司还成立了网络组,总经理侯红雷担任组长,负责视频拍摄、线上销售、平台直播等。“我们小组前段时间拍摄的辣椒视频,全面展示了绿色、健康、无污染的种植环境,在网络平台得到了很火爆的反应。相信之后的销售有了这个基础,一定会供不应求!”侯红雷对以后的发展信心十足。 目前,廉村镇连片的辣椒田里挂起了一个个“红灯笼”,辣椒喜获丰收,鲜辣椒亩产将达到4000-6000斤,小辣椒真正成为了“大产业”,助力“大发展”。

    [更多详情]
  • 20 2021-08

    9部门共同发力农村供水保障

    记者19日从水利部了解到,水利部近日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025年达到88%,2035年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 据水利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建成931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国情水情复杂,区域差异性大,全国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水源不稳定和水量水质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以建设稳定水源为基础,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改厕、洗涤、环境卫生等用水需求。强化水质保障和水费收缴,提升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指导意见明确,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各地要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到2025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将更加优化,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将不断完善,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将不断提升,水质达标率将不断提高。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做好农村供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农村供水成果,分类推进农村供水发展;稳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稳定水源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强化水质保障;健全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程管护机制,完善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农村供水管水员制度。 保障措施方面,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发挥部门合力,强化技术指导。

    [更多详情]
  • 20 2021-08

    洪涝+疫情,我省“粮袋子”怎么样了

    民以食为天。洪涝过后,疫情来袭,粮食安全问题引发关注。面对双重不利影响,我省“粮袋子”怎么样了?粮食价格稳得住吗? 8月19日,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小麦分析师王喆告诉记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小麦原粮进厂均价每斤1.281元,较上周上涨0.4%,每斤上涨0.005元;玉米进厂均价每斤1.437元,较上周上涨0.7%,每斤上涨0.01元;中晚籼稻进厂均价每斤1.262元,较上周下跌1.2%,每斤下跌0.015元。面粉出厂均价每斤1.479元,较上周上涨0.4%,每斤上涨0.005元;中晚籼米出厂均价每斤1.942元,较上周下跌0.8%,每斤下跌0.015元。 我省粮食价格稳得住吗?王喆分析,短期内小麦市场价格虽有洪涝灾害和疫情等提供上涨支撑,但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再加上各地保供稳价措施的实施,后期粮价并不具备明显上行的供需基础和政策支持。

    [更多详情]
  • 19 2021-08

    积极拓宽水果销售渠道

    8月12日,群众在张汴乡刘寺村分拣桃子,准备销往周口市。 连日来,陕州区张汴乡积极拓宽水果销售渠道,想方设法稳定“果盘子”,主动协助客商联系运输车辆上门收果,努力把疫情对果农的影响降到最小。

    [更多详情]
  • 19 2021-08

    紧急提醒!警惕玉米锈病爆发!

    受台风“烟花”携带玉米南方锈病孢子传播的影响,目前,我市夏播玉米田锈病普遍发生,发生之早,菌源量之大,为历年罕见。8月下旬,雨量偏多,气温适宜,极利于玉米锈病的大面积流行发生,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建议广大农民群众立即行动,紧急喷施药剂,预防玉米锈病爆发。 据市植保站调查,因受暴雨和台风“烟花”而倒伏的玉米,锈病、小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严重,部分田块锈病孢子已侵染茎秆,一定要注意加强倒伏玉米的防治。此外,大豆田、红薯田等白粉虱密度较大,注意施药防治。凡是7月1日后晚播夏玉米,皆有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危害,请广大农民群众注意认真查治。 同时,要加强秋作物叶面施肥。农作物中后期叶面施肥,经济、高效、方便,提质增产明显,增产幅度在7%—20%,甚至更高。喷施品类有大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如新朝阳“漓子氮”、佛山“植保素”、优质磷酸二氢钾、尿素水等)和抗逆调节剂(如“硕丰481”“天丰素”“能百旺”等),尤其今年秋作物生长前期雨水较多,更容易造成后期脱肥,叶面施肥增产幅度更大。

    [更多详情]
  • 19 2021-08

    天中生态园 果实压枝头

    8月17日,位于驿城区香山街道办事处的天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区,果实满枝,果香四溢。目前已成熟可采摘的水果有葡萄50亩、梨65亩,50亩的冬枣月底成熟。 该公司大力发展绿色果蔬种植、小麦繁育、绿色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种植的葡萄、甜瓜、西瓜红红薯、金花葵、草莓、突尼斯软籽石榴6个品类经过有机机构认证,西红柿、菜心两个品类经过绿色认证。

    [更多详情]
  • 19 2021-08

    政策措施生效 化肥涨势趋缓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部分化肥品种价格涨势已明显趋缓,有关政策措施已起到积极效果。 孟玮透露,针对化肥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分析研判,综合施策、长短结合,积极采取包括推动降低化肥企业生产成本、支持企业提高开工率和产量、加强储备和进出口调节、畅通化肥成品及原辅料运输配送、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大力推进化肥减施增效等政策措施,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今年以来,受生产成本提升、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社会库存较低等因素影响,国内化肥价格上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一是春耕期间,连续3个月组织投放部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期间全国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价格涨幅明显收窄,部分月份、部分种粮大省价格明显下降。 二是推动2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尽快落地,缓解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 三是约谈提醒重点化肥企业,要求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合规有序经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化肥市场监管,对涉嫌哄抬价格的化肥企业立案调查,维护化肥市场秩序。 四是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企业增加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据监测,近期部分化肥品种价格涨势已明显趋缓,有关政策措施已起到积极效果。 孟玮还表示,河南农作物受灾总体上对全国粮食生产影响有限,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她指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食储备充裕,收储调运能力增强,粮食产供储加销体系日益完善,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粮食价格不会因此次暴雨灾害出现大幅上涨。 近期部分化肥品种价格涨势已明显趋缓。

    [更多详情]
  • 19 2021-08

    玉米田里套种草莓苗 立体种植效益高

    8月18日上午,在郏县长桥镇郑桥村东的一片玉米田里,玉米丰收在望,田里还生长着草莓苗,几名村民正在采挖。62岁的李爱琴说:“这是郭延飞种的玉米田。我在这里采挖草莓苗,一天能挣百十块钱哩!” 今年32岁的郭延飞在郏县县城东郊开了一家店,在网上经营郏县的坡河萝卜、芥菜丝、韭菜花、瓜子等土特产。去年初,郭延飞从网上发现玉米田里套种草莓苗经济效益不错,就动了心思。 去年4月,郭延飞投资5万多元,租来20亩地,从山东引进了宁玉、红颜、章姬等多个优质草莓品种苗。栽种草莓苗的同时,又在田里套种了玉米。“草莓苗喜阴凉,长大的玉米正好给草莓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郭延飞说。 经过精心管理,到了秋季,郭延飞卖了嫩玉米。待到草莓苗出圃时,他又请来十多人开始采挖草莓苗,码成100株一捆,再按每捆35元的价格出售。他在网上发布供应优质草莓苗的信息后,吸引了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漯河等地的草莓种植者下单购买。“卖嫩玉米的收入够付租地钱。”郭延飞说,去年,他栽种的草莓苗获得了10万余元的纯收入。 今年他又带动邻家叔叔郭自占一起承包土地36亩,在玉米田里套种草莓苗。 8月18日上午,十多名村民在田间忙着采挖草莓苗,郭延飞和郭自占把码好成捆的草莓苗装车准备给客户送货。“玉米已经卖了不少,草莓苗正在陆续出圃。”郭自占说,今年草莓苗的行情好,卖到了百株45元的好价钱。目前,他们已经收到了20万株草莓苗的订单。 说话间,郭延飞的手机又响了,郏县白庙乡的一名客户下单订购了3万株草莓苗。 “明年我们将带动更多村民一起栽种草莓苗,实现共同致富。”郭延飞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18 2021-08

    发改委: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

    8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 孟玮介绍,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也在短暂跌破5:1之后迅速回升,8月9日至15日已回升至5.71:1。 孟玮表示,虽然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对养殖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内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势头良好。据监测,截至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1.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4.5%,已经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积极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