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21-05

    蔬菜大棚基地带动当地增收

    5月6日,永城市龙岗镇王各村村民在该村蔬菜大棚基地查看蔬菜长势。该基地占地50余亩,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带动当地20余人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10 2021-05

    中牟迎来了早熟大蒜上市的旺季 乡村公路秒变大蒜临时交易市场

    时下,素有“大蒜之乡”之称的中牟迎来了早熟大蒜上市的旺季,省内外客商蜂拥而至,中牟的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大蒜丰收的喜悦。5月9日,记者在中牟县采访时了解到,由于今年的气候比较适宜大蒜的生长,该县大蒜的种植面积虽比去年略有减少,但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乡村公路成了大蒜临时交易市场 5月9日下午,天气炎热,但在大蒜种植面积较大的韩寺镇、刁家乡,田地里蒜农正在忙着收获大蒜,在韩寺镇至刁家乡之间的刁韩公路上,道路两侧停满了前来收购大蒜的东北、河北、山东、成都、新疆等外地客商车辆。一些蒜农驾驶电动三轮车,将刚从田间收获的大蒜运过来装车。几公里长的路段,如同一个买卖交易大蒜的集市,使这条乡镇道路十分热闹。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道路畅通,中牟县交警大队五中队联合辖区乡镇相关部门,耐心对占道收购大蒜的大货车和蒜农卖蒜的农用车进行疏导,督促他们到镇里指定的大蒜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收购大蒜的客商和卖蒜的蒜农车辆为何不愿到指定的市场交易呢?五中队执勤交警王振亚告诉记者,原因之一是蒜农在田间地头卖蒜方便,不用跑远路就能把蒜卖掉。其二是客商在地头收蒜,可以直接根据蒜的质量来定价收购,装满一车后直接就能拉走,省时省力省钱。 中牟大蒜今年播种面积约28.5万亩,早熟大蒜价格明显高于去年 在韩寺镇大洪村,村民王师傅正在收获自家的大蒜。他今年种了3亩大蒜,亩产鲜蒜4000斤左右。去年因受疫情影响,他种的大蒜每斤只卖了8毛钱,就这还只是卖掉了一半,剩余的大蒜只能送给城里的亲戚朋友。今年的大蒜刚一成熟,就有商贩来到地头收购,每斤1.5元,没出村就被全部收购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中牟县大蒜的播种面积为28.5万亩左右,多集中在韩寺镇、官渡镇、刁家乡、姚家镇等乡镇,其中早熟大蒜10万亩左右。而去年该县大蒜的播种面积为31.4万亩,早熟大蒜为6万亩左右。 据中牟县农委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气候比较适合大蒜生长,尽管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了近3万亩,但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市场的收购价也明显提高。去年因受疫情影响,中牟大蒜外销受限,早熟大蒜上市后,收购价每斤在0.8元左右,市场零售价1.2元左右,最低时蒜价跌至0.6元。今年的早熟大蒜一上市,收购价每斤就超过了1.2元,市场零售价在2.5元至3.5元之间。一些品质比较高的大蒜,价格达到4元左右。 在中牟县城区做大蒜批发生意的李卫堂,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中牟甜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他的合作社每年都要收购蒜农大批的鲜蒜,去年由于鲜蒜的销路不好,特级鲜蒜毛蒜的价格每斤在1.5元左右,而今年的价格在3.5元左右。李卫堂告诉记者,今年蒜价升高的原因是外地到中牟购蒜的客商明显增多,蒜农收获的大蒜不愁卖,大多不出地头就被收购。 据了解,今年中牟县早熟大蒜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万亩左右,从4月20日开始陆续上市,目前正值成熟收获旺季,收获上市期将持续到5月中旬。普通大蒜的成熟上市时间在5月底,收获上市期将持续到6月中旬。

    [更多详情]
  • 10 2021-05

    河南省绿色食品宣传月启动

    5月7日,河南省绿色食品宣传月暨产销对接活动在郑州市文博广场举行。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宣布活动启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兆云致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耕讲话。 陈兆云充分肯定了河南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成绩。赵耕指出,河南绿色食品转型升级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有效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后将继续精耕细作,努力创优争先,不断丰富绿色食品发展成果。赵耕要求获证企业要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遵标守规生产,严守品牌信誉营销;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产销对接活动;希望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和宣传河南绿色食品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典型。 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余新华宣读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河南省第三批“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获证名单、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2020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上海国际现代农业品牌产品展览会、“一带一路”(洛阳)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2021年河南省“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获奖名单。 活动现场,来自全省120余家参展企业的500余种品牌农产品进行展示推介和线上销售。省内外19家经销商与参展企业开展了洽谈与对接。省内各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专家向市民讲解绿色食品知识,现场发放宣传手册万余份,市民积极踊跃参与互动。 本次活动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省农业系统和品牌农产品企业的7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标志着河南省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5月~6月,将在洛阳市、平顶山市、鹤壁市、三门峡市开展4场河南省分会场活动,同时全省各市、县将开展绿色食品进社区、进校园、进超市和新闻媒体进企业、进基地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推介活动。

    [更多详情]
  • 10 2021-05

    水稻种植机械在信阳展演

    5月8日,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在信阳开展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现场培训暨作业演示活动,9个省辖市、27个县(市、区)农机部门负责人及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群众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在罗山县子路镇兴津农机合作社的稻田演示现场,50多台(套)农机装备全面展(演)示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耕翻、种植、收获、高效植保等关键环节。代表们观摩了机械插秧、机械有序抛秧、机械精量穴直播、无人机飞播等4种水稻机械化栽植模式关键机具的作业演示,对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带测深施肥装置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无人驾驶抛秧机、带撒播装置无人机等新型智能农机装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咨询。 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凌中南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省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情况,分析了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存在的问题。他说,这次活动是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各地要加大推广力度,补上水稻种植机械化这个弱项、短板。

    [更多详情]
  • 08 2021-05

    河南:绘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线图”

    5月6日,河南省第六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推进会议在洛阳召开。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河南省就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作出部署,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洁优美,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全省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50万户,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40%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全覆盖;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2018年以来,河南省上下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圆满完成了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省8000多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了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保洁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较2018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73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2600个、“美丽小镇”500个、“五美庭院”183万个,群众对环境整治的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3%以上。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取得成效,会议明确,全省各地要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着力提升改厕质量,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加强后期管护。要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梯次推进,科学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机制,着力解决垃圾出口问题,加强监管机制建设。要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闲置宅基地整治,加强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投入大、涉及部门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组织,确保实效。会议指出,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联动。要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相统筹,全省3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市)、162个示范乡镇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强化农民主体,始终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过程,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考评奖惩,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评,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布。 会前,与会人员深入到宜阳县盐镇乡南洼村、柳泉镇苗湾村以及洛龙区李楼镇石罢村、夏庄村等地实地观摩了户厕改造、垃圾分类、村庄规划、污水处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更多详情]
  • 08 2021-05

    种植中药材 助力乡村振兴

    5月7日,夏邑县马头镇北刘楼村村民在采摘赤芍药花,让养分集中供应根部,增加赤芍产量。该镇引导鼓励经济能人刘守华返乡创业,带领群众种植中药材,全镇发展赤芍、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1万多亩,成为乡村振兴一项主导产业。

    [更多详情]
  • 08 2021-05

    固始县畜牧业实现“开门红” 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85.8%

    日前,记者在固始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1年第一季度,固始县生猪期末存栏66.79万头,同比增长385.8%。此外,肉蛋等畜产品产量均呈现高开稳走、总体向好的良好局面,全县畜牧业实现“开门红”。 近年来,固始县认真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落户固始,生猪出栏量显著增加。 据统计,该县规模以上养殖场436家,存栏生猪51.26万头,规模化比例为76.75%。一季度全县生猪存栏66.79万头、出栏31.85万头,分别增长385.8%和202.7%。据预测,全县年底生猪存栏有望突破90万头。

    [更多详情]
  • 08 2021-05

    河南商城:发展黄芩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5月6日,凉风习习,河南省商城县河凤桥乡辛店村灌河旁的君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黄芩标准化种植基地,十几名农户正在锄草。 “这是去年种的,去年冬天根上部分枯萎了,今年春天又冒出来了,由于土地肥沃,目前长势很好。”基地负责人余维军介绍说。 据了解,该基地2019年开始种植黄芩,现已发展到450余亩。黄芩的根是中成药蓝芩口服液的主要原料,黄芩2-3年收割一次价值最好。该合作社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合作,签订定向收购协议,所种植黄芩全部供应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蓝芩口服液。 “在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指导下,我们试种了两年,所种黄芩拿到集团化验,完全符合集团需要的原料标准。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县推广种植,截至去年底,全县已种植2700余亩。杨子江药业集团与我们签订收购协议,我们再与农户签订3.5元/斤的最低收购价协议,亩产1200-2000斤,从地里收起来湿的即可变现,平均亩产4000余元。这个价格根据每年的行情还会变动,目前市场非常紧俏。今年我们还要建加工厂,全县种植面积要发展到10000亩以上。”余维军接着介绍说。 在种植基地,笔者见到了具体负责黄芩种植的刘德俊,他告诉笔者,黄芩不怕旱,非常适合荒山荒地荒坡种植。该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种植大户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目前已与全县20多个种植大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 据该县特产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刘怀峰介绍,2021年,全县黄芩种植面积将发展到4500余亩,除河凤桥外,扩大到等汪桥、双椿铺、丰集、李集、吴河、余集等6个乡镇。 在河凤桥乡栏杆桥村碧水蓝天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英军正在黄芩种植基地拔草。 “在君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余维军的带动和指导下,我们合作社今年种了300余亩,黄芩易种效益高,来年种植规模再扩大。”李英军微笑着说。 “黄芩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价值高,适合农户种植。商城县生态优势明显,随着黄芩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药业集团定会把更多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落户商城,中药材产业会越做越强,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将有力巩固我县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范东升如是说。

    [更多详情]
  • 08 2021-05

    河南省汝南县:连续3年对县域内120余万亩小麦实行统防统治

    “实行无人机防治小麦病虫害真好!省力省钱还不毁粮食,党真是把好事办在老百姓心坎上!”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三桥镇野猪岗村,79岁的村民李迎喜看着自家的麦田经过无人机喷洒农药后激动地说 当天,在汝南县18个乡镇(街道),有500多架无人机正同步进行统防统治作业。这是自2019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4800多万元,连续3年对全域120余万亩小麦实施重大病虫害全域统防统治。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汝南县粮食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17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近年来,汝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维护粮食安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把小麦全域病虫害防治作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实现夏粮“十六连丰”。“十三五”期间,全县小麦亩产从528.8公斤提升至575.3公斤,增长8.8%。 “2019年,我们对全县122万亩小麦第一次全域统防统治后,当年小麦单产1150.6斤、总产14.06亿斤,均创历史最高。”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军民说:“从那年起,县里下定决心,把这件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持续做下去,政府为群众‘买单’,切实扛稳粮食安生产的重任。” 统防统治效果好,农民受益最重要。“实行统防统治,可以切断病菌传播途径,使全县织成一张网,从而有效杜绝了过去群众分散防控时,因防控时间不一致造成的互相侵染!”汝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静介绍,统防统治实行专业机手操作作业,不仅能减少用药量,实现绿色防控,还能提高防治效果,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目前,汝南县按照“片区统筹、就近实施、连片作业”的原则科学合理将全县划分16个统防统治区域,组织50余名农业科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服务,全县3000多名乡村干部及群众共同参与。截至4月14日,已完成防治面积32万亩,占统防统治任务的26%,预计4月20日前可完成全部防治任务。

    [更多详情]
  • 07 2021-05

    河南南阳:月季为“媒” 助力乡村振兴

    5月4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马营村月季种植基地,一名工人在修剪月季。 近年来,南阳市突出区域特色和月季历史文化,把月季产业作为生态富民工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月季花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同步发展。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