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21-04

    陕州区:油牡丹成乡村振兴“金钥匙”

    近日,王家后乡坟上村油牡丹产业基地内,朵朵盛开的油牡丹娇艳欲滴,引得游人在千亩油牡丹园内拍照留念。 近年来,该村依托油牡丹种植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带动模式,在带动当地群众走产业化经营道路的同时,倾情助力乡村振兴。 “自从建了这个油牡丹产业基地,我们村环境各方面都改善了,一年能挣到一两万元,生活也好起来了。”该村村民陈贤玉说。 据了解,坟上村油牡丹基地于2016年开始流转栽种,采取林下种植油牡丹、油牡丹籽榨油的方式,不但节约了土地资源,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如今已发展栽种2800亩,油牡丹980万株。该基地加工生产的牡丹籽油、牡丹花蕊等产品,通过产业链条的拉伸,增加了牡丹附加值,提升了村民收入。 “我们坟上村油牡丹产业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后,每年可为村民创收80余万元,让村民足不出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我们还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生活富起来、村子美起来。”该村党支部委员吕关林说。

    [更多详情]
  • 20 2021-04

    柘城县:农民抢抓农时管理大棚葡萄

    4月18日,在柘城县牛城乡堌堆村大棚葡萄种植基地,村民吴建文忙着给葡萄秧吊蔓。连日来,该县农民抢抓农时,加强对大棚葡萄的管理,争取提早上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更多详情]
  • 20 2021-04

    雨神”驾到 拉响小麦防病警报

    你要的雨来了!上周郑州因“十天无雨”上了热搜,本周我省算是被“雨神”钦点,4月20日(谷雨),我省将迎来大范围降雨。 据省气象台预报,20日,全省阴天有小到中雨,其中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21日,全省阴天有小雨,其中东南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22日,东部、东南部小雨或零星小雨停止。23日到24日,西部、南部部分地区又将迎来弱降水。 随着晴雨转换,我省气温将再度跌宕起伏。以省会郑州为例,19日最高气温26℃,21日仅有15.3℃。春天气温多变,大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目前我省大部冬小麦处于抽穗期,豫南局部处于开花期,油菜处于开花期,烟草处于播种期。4月3日以来,全省气温偏低,降水虽偏少但目前大部地区墒情适宜,对冬小麦的生长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较为有利。 专家建议,目前我省多地条锈病见病,本周多阴雨天气,平均气温在15℃以上,条锈病易于发生发展蔓延。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在豫南麦区呈偏重以上流行态势,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做好条锈病、赤霉病的协同防治。

    [更多详情]
  • 20 2021-04

    鲁山县吴豪杰:投身生态循环农业苦尽甘来

    “10年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农场有了今天的样子,初步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付出的一切都值了,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4月19日,在鲁山县磙子营乡山刘庄村的一处山坡上的桃园里,晟恒泰家庭农场的主人吴豪杰拉开了话匣子。 吴豪杰今年53岁,老家在鲁山县露峰街道后营居委会。初中毕业后他先是开大车,后来又经营一个小型食用油作坊,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但我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当一个现代化的农民,从事生态农业,过上和大自然亲近的田园生活。” 吴豪杰说道。 由于老家人多地少,2011年,下定决心的吴豪杰毅然放弃了收入不错的油坊生意,来到山刘庄村承包了100余亩荒山,拉上自己的老婆,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路。 吴豪杰规划种植了60多亩核桃林、20多亩麦子和玉米轮作的大田地、还有10多亩的桃园。另外,他又散养了50多只大白鹅,喂养了10多头母猪。 “鹅吃树林下的青草,不用打除草剂,也省掉了人工除草钱。我种的麦子和玉米除下些口粮外,都用来喂母猪了;品相不好、残品的桃子和核桃(粉碎后)也都喂猪了。我的猪粪从不外卖,都上到自己的林地和大田地里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原生态的循环经济圈。” 吴豪杰介绍道。 创业之初,夫妻俩没少投入,也没少吃苦。“才来之初条件差,后来磙子营乡政府把动力线架上了山;还给我们打了一眼260米的深水井;原先的土(生产)路也铺成了水泥路,现在我们干啥都方便。” 吴豪杰的妻子马小妮插话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几年吴豪杰农场的桃园和核桃园已开始挂果见效益:桃子一般是游客自助采摘就卖完了,一年收入2万多元;养猪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鹅蛋和公鹅一年能赚5000多元;核桃成熟采摘后,吴豪杰从没有使用漂白剂清洗过,都是以原生态的形式卖掉了,很受客户的欢迎。 据悉,吴豪杰还是鲁山作协和民协会员,在简书平台上发表有累计10多万字的小文章,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创业故事。“我也算是一个爱好文学的老农民呢。” 吴豪杰笑着说。

    [更多详情]
  • 19 2021-04

    漯河市被命名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4月18日,记者从漯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近日下发文件,命名漯河市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偃师市、新安县、源汇区等42个创建单位获得“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予以授牌。漯河市是此次我省唯一获得命名的省辖市。 据悉,从2020年7月份开始,在前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监测和第三方机构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规定标准基础上,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标准开展了考核验收等工作,经综合评价,42个县(市、区)达到了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要求,漯河市达到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标准,通过验收。 2019年以来,漯河市财政预算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资金560余万元,保障监管、检测、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综合执法、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2020年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新建乡镇监管检测站16个、市级追溯点50个。 “漯河市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的‘生命线’,紧紧围绕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不断健全完善监管体系。”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静说,下一步,将在质量兴农上发挥带头作用,在品牌强农上发挥示范作用,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在保障消费安全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更多详情]
  • 19 2021-04

    种植好好 养殖棒棒

    今年以来,龙岗镇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鼓励支持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19 2021-04

    鲁山县磙子营乡:400亩“白玉簪”喜获丰收

    4月15日一大早,在鲁山县磙子营乡刘八庄村的白芦笋基地里,30多名村妇正在采挖白芦笋。一棵棵白白嫩嫩、10多公分长、拇指般粗的圆柱形白芦笋煞是吸人眼球,像极了以前名门闺秀用的“白玉簪”。 “这是头茬白芦笋,产量还不错,大伙干一天,能挣到150元左右的工钱呢。” 刘八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成介绍道。 当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这些村妇就来到地里开始采收白芦笋了。大伙经过培训,根据土垄表面上的裂纹判断出芦笋的位置,用专门的采笋工具挖出芦笋,然后把土坑填平,让里面的小芦笋继续生长。 据悉,白芦笋一旦露出地面,笋头就会变红、进而变绿,对于白芦笋来说就不属于优等品了。由于刚出土的白芦笋在中午的阳光暴晒下会很快失去水分,变得不新鲜,因此大家等到下午4点以后才会到地里干活,直到天黑才收工。采收后的白芦笋会及时运送到基地边的冷库内,一部分外销,一部分进行深加工。 刘八庄村地处白龟湖畔,2018年底引进平顶山市春涵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白芦笋400余亩,绿芦笋100余亩,经过近两年多的精心管理,目前第一茬白芦笋开始采收。 据有关资料介绍,白芦笋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较多的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等,是一种高档的食材,目前市场价格不错,比绿芦笋高出一倍还多。 “我们公司的白芦笋规模在平顶山地区还不多见。除了外销一部分白芦笋外,另一部分深加工成芦笋罐头、芦笋啤酒、芦笋挂面、芦笋茶等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实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和增收的目标。” 春涵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闫玉彬介绍道。 “近年来,磙子营乡积极引导各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以‘环白龟湖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线,持续做好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观光、采摘、文化、旅游等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目标,促进乡村振兴。”磙子营乡乡长王文举说。

    [更多详情]
  • 19 2021-04

    豫南各市要不失时机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

    4月16日,副省长武国定到驻马店市调研检查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在遂平县和兴镇大刘村,武国定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麦长势和飞防作业开展情况,对当地政府加大投入,统一购买防治药剂,采用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实现病虫害防治全覆盖的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要落实防控责任,加快工作进度,抓住窗口期,打好歼灭战。 在西平县二郎乡张尧村,武国定详细询问病虫害防治措施和防治资金落实情况。他指出,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学防控,迅速掀起防治高潮。 武国定强调,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的监测预报,今年黄河以南地区赤霉病将偏重发生,从现在到4月底,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最关键时期。豫南各市县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行动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坚持统防统治,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制,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要视苗情统筹开展“一喷三防”,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更多详情]
  • 19 2021-04

    河南加速度将民宿锻造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4月18日,2021中国民宿发展大会在新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500余家顶尖民宿品牌,共商民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大趋势,共同见证中原民宿产业强势崛起。副省长何金平出席大会。 这次民宿大会由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商务厅、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省商务厅厅长马健在大会上表示,全省商务部门将结合工作职责大力推动旅游发展,促进旅游强省建设。一方面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民宿品牌和领军企业,提升改造传统村落,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打造高端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我省乡村民宿品质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发挥商务部门在餐饮、旅游方面的优势,通过组织举办乡村美食大赛等活动,推出一批老家礼物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河南文旅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河南民宿的广泛吸引力,不断提升“老家河南”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表示,2018年起,河南提出了“民宿发展全国争最快”的目标,把发展民宿作为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全域旅游的战略举措强力推进,按照省厅统筹、县区搭台、乡村联动的思路,邀请国内知名品牌民宿参加,持续开展民宿走县进区活动,三年来河南的民宿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积少成多,从无声到知名,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形成聚合效应,在河南打造出全国民宿行业新标杆。 郑州发展民宿具有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郑州市副市长孙晓红说,郑州市提出了文旅强市的发展目标,并把发展民宿作为实现“西美”的重要发展手段,出台了《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加快乡村民宿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大会期间,民宿大咖围绕民宿集群发展、设计美学、流量营销、观光农业、公路IP等内容,就乡村与民宿如何相互赋能等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此次大会成效显著。民宿大会现场签约项目共有95个,签约合同金额530.1亿元。签约仪式上,郑州新密银基宿集项目、郑州登封市太室山宿集项目、平顶山舞钢市孤山寨民宿集群等民宿项目相关方代表首先上台签约。随后,郑州“拾贰郊”惠济区沿黄美丽乡村项目、平顶山鲁山县文旅综合体项目、焦作武陟县黄河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项目、巩义市嵩岭康谷项目相关方代表上台签约。部分河南旅游强县、强市进行了民宿招商推介。大会还发布了115个旅游招商项目,总投资800亿元。 助力河南民宿崛起,此次大会可谓是群雄汇聚,大乐之野、西坡、宿里、意境、山舍、兰里、清蝉、茗墅庄园、那云星空、蓝莲花开、松赞、墟里、隐贤、过云山居、桃野、六阅、吾乡间等顶尖品牌悉数到场。 会上还启动了中国民宿榜“黑松露”活动、成立了“中国民宿投资俱乐部”、发布了《民宿发展与乡村振兴·郑州宣言》。

    [更多详情]
  • 16 2021-04

    高效节水 春耕灌溉保丰收

    春灌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记者在一些产粮大省采访时看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日渐增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农田的“标配”。 在河南尉氏县,当沈家村村民石长锁家的麦田受到旱情威胁时,他用遥控器打开麦田里的自动喷灌机,不到一天时间就把自家的6亩小麦浇完了。 石长锁的6亩麦田,是尉氏县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一部分。这个示范区引进了固定式喷灌、伸缩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微喷灌、绞盘机喷灌等6种先进灌溉技术,展示不同的灌溉效果,形成示范推广效应,促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全面应用。 尉氏县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则是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的一部分。2021年,河南省将建设高标准农田75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5万亩,打造3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年来逐年增多。2020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395万亩。2021年,全国将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和15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同时水资源严重缺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据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统计,全国用水效率近年来有明显提升。2019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经从2015年的0.536升至0.559。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灌溉中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引领和数字赋能也越来越被水资源管理所强调。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近年来得到大力推进,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集约安全利用。 就灌区建设而言,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灌区全面落实深度节水控水要求,把用水效率提上去,把用水总量省出来。在东部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优先建成一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无论是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还是新建现代化灌区,都将以科技创新引领高效节水灌溉。 说到今年的春灌,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有关负责人说,当前春灌的重点是冬麦区,主要在华北、黄淮海平原地区。水利部已建立大型灌区春灌台账,实行半月一调度,及时了解跟踪各地灌溉实时动态,协调指导调度水利工程,为春灌提供供水保障。 与此同时,今年旱情发生较早但波及面不大,总体看大中型灌区春灌用水基本能够得到保障。 据水利部统计,全国460处大型灌区342处有春灌任务,预计今年春灌覆盖面积将达1.8亿亩,春灌供水量将达340亿立方米。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