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21-04

    淇县:昔日贫困户 今日示范户

    “比起几年前的时光,现在的幸福生活像是在做梦。”4月25日,淇县高村镇肖屯村脱贫户肖艳军说。 肖艳军家里共有4口人,他本人患有慢性病,妻子患有尿毒症,两个儿子都在上学,是2016年识别的贫困户。针对肖艳军的特殊情况,帮扶人郭新华帮助肖艳军做慢性病鉴定、办理落实慢性病证,通过每日走访到家“命令式”检查吃药、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等,肖艳军病情逐步好转,恢复了劳动力;同时还为肖艳军妻子提供一站式救助透析服务。 “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就不信自己脱不了贫,致不了富。”郭新华长期以来的帮助坚定了肖艳军脱贫致富的决心。肖艳军有搞养殖的技术,郭新华就利用金融扶贫政策帮助其贷款养猪。随后,肖艳军组织人手、修理猪舍、买猪进料,经过近2年的努力,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最多的时候养殖规模达到150多头,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顺利实现脱贫。 “是党和国家在关键时刻拉我一把,给我政策、给我关怀、给我温暖,吃水不忘挖井人,身边有需要的人还有很多,我也必须将这份温暖和力量传递下去。”肖艳军说。

    [更多详情]
  • 26 2021-04

    河南宝丰:发展生态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4月25日,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韩店村农民在大棚内管理无土栽培蔬菜。 近年来,河南省宝丰县因地制宜,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等模式,打造集旅游观光、教育科普、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6 2021-04

    全国兽药监察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4月25日,全国兽药监察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副省长武国定出席会议并致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于康震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兽药产业健康发展,兽药质量创历史新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高位,兽用抗菌药用量呈现负增长,兽药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形成,兽药信息化智慧监管基本实现。下一步,要持续加强兽药行业管理顶层设计,贯彻落实新版兽药GMP,优化兽药注册评审,加强兽用疫苗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兽药质量监管措施,加大畜禽养殖用药监管力度,深化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努力开创兽药行业管理工作新局面。 武国定指出,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兽药生产基地和兽药销售集散地。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强化全程监管,促进兽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力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河南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努力把河南的兽药监察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更多详情]
  • 26 2021-04

    小麦赤霉病有加重蔓延趋势

    当前,河南省小麦由南至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连日来的阴雨天气给以条锈病和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4月25日,内乡县赵店乡花洼村,植保无人机正在给小麦喷施农药。“当下正是春管的关键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有加重蔓延趋势,很多农户和我们签订了防治合同。”内乡县无人机飞防专业合作社植保作业技师郭阳说。 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1年全省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指出,今年小麦条锈病在豫南地区呈偏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有偏重流行的风险,小麦生育后期天气不确定性大,面临倒伏、干热风、烂场雨等多重风险。 “今年多阴雨天气,小麦条锈病发病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不少。目前我省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大、小麦品种抗病性差、抽穗扬花期预报降雨多,对赤霉病发生极为有利。”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赤霉病可防不可治,一旦错过防治时机,再喷药基本无效。”郭天财给农民朋友开出了药方:对条锈病,要立足“早发现、早控制”,“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做到应治尽治。对赤霉病,豫南地区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一旦遇雨要二次补防,确保防治效果;其他地区也要结合抽穗扬花期天气情况,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做到应防尽防。 此前,省财政安排1亿元的农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豫南地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补助。

    [更多详情]
  • 23 2021-04

    武冠军:红薯加工 “薯”光在前

    4月22日下午,在鲁山县辛集乡漫流村北边的一块田地里,30多人正在犁沟、丢芽、栽苗……“接下来还要浇水,这些红薯苗是从河北引进的新品种,产量大、口感好,是做粉条的好原料。”鲁山县大武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冠军向记者介绍说。 漫流村脱贫户李枝在合作社务工有三四年了。“在合作社干活离家近,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2019年俺家就脱贫了。”她一边栽苗一边说。 武冠军今年33岁,是鲁山张店刘湾人,高中毕业后去南方打拼,先在电子厂打工,后来自己干装修。 刘湾村位于鲁山县北部丘陵地区,村民有种植红薯、手工加工纯红薯粉条的传统。“出去时间长了,总想着回家。回家总得有个活干,我就想着怎样把传统的红薯加工产业做大,后来决定走原生态农产品加工路子。”武冠军说 2016年3月,武冠军和两个朋友一起成立鲁山县大武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本村农户实际生产情况,流转一百余亩土地,种植新品种高淀粉红薯,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成熟后统一收购,然后加工成红薯淀粉、纯红薯粉条。” 该合作社注册了“华豫大武岭”商标,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产品很快在市场有了一席之地。2017年,该合作社又在漫流村流转100余亩土地,目前种植面积达到3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000余亩,现年产纯红薯粉条7.5万公斤。 该合作社不满足于现有的发展,又制定了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红薯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建设2000平方米红薯深加工车间、300平方米红薯粉条深加工冷冻库;升级红薯淀粉、粉条加工设备;年产红薯淀粉25万公斤、粉条18万公斤、粉皮5万公斤。 “依靠家乡山水、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是合作社成立的初心。”武冠军说。 合作社销售经理王朝颖说:“在产品销售遇到困难的时候,平顶山日报社就帮助过我们,在报纸和网络上推介我们的产品,全力扶贫助农,收到很好的效果。感谢平报购时惠商城为我们搭建了更好更大的销售平台,我们承诺提供健康、绿色的原生态农产品,让大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更多详情]
  • 23 2021-04

    老支书的“樱桃梦”

    循着春天的气息,移步田园里的朵朵粉白。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义马市东区街道办事处程村社区的义马美宝农民专业合作社,见到了闻名乡里的大樱桃种植户郭宏德。他正在地头,忙着为露天樱桃树调配抗冻液。 郭宏德告诉记者,每年3月至4月容易出现倒春寒。如果樱桃树受了冻,一年的收成就打了水漂,因此做好樱桃树抗冻工作相当关键。 郭宏德原为程村社区的老支书,退休后仍不忘初心使命。看着社区群众种小麦、玉米,每亩地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他很不甘心。在社区党支部的带动下,他们外出考察了许多项目,最终下定决心走樱桃种植这条路。他们建成5个高标准樱桃大棚,并种植露天樱桃,组织农户办起了大樱桃种植合作社。 走进一个大棚,记者见樱桃树都拉着枝、覆上了地膜,每棵都得到精心呵护,但是挂果不多。郭宏德笑道:“这些树上的樱桃都卖光啦!这些树天热得‘晒太阳’、天冷得‘盖棉被’,比露天樱桃早成熟一个多月,品质好,不愁卖。”他算了一笔账,露天樱桃1亩地年收入保守估计是2万多元,管理得好3万至5万元。但大棚樱桃1亩地是7万至9万元收入,技术含量高,70元1斤,今年5个大棚的樱桃均被客商拉走,不用出门,比种地强多了。 为了帮助当地发展特色经济,义马市委、市政府在送来政策扶持资金的同时,还帮助建成了用于大棚喷淋、浇灌的无塔供水设施,社区今年还新流转了120亩的闲置土地,新建4座高标准樱桃种植大棚,用于扩大温室大樱桃种植规模。据介绍,这些新建大棚技术含量更高,每个大棚年收入30万元左右。 目前,该合作社园内有“红灯”“红蜜”“先锋”“美早”4个品种,为的是让苗木之间能够互相授粉,提高樱桃产量。园内樱桃树都采用矮化密植方法,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更方便采摘。几年下来,从新手变老手,郭宏德也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不论谁问,我都会分享我的种植经验,昨天还有外地的同行过来交流学习呢。” 观望变行动,樱桃变产业。在他的带动下,程村社区100余户群众也种上了樱桃,其他特色种植的有100多户,特色种植成了社区居民致富的第一产业。

    [更多详情]
  • 23 2021-04

    开封祥符区:万亩苜蓿种植促增收

    4月19日,位于祥符区刘店乡黄河滩区内的万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苜蓿绿意盎然、长势喜人。随着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苜蓿齐刷刷倒下,万亩苜蓿草大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 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刘店乡经过实地考察和专家研究,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地理位置、种植效益、市场需求等因素,引进了紫花苜蓿种植项目。通过与田园牧歌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共计流转土地11000亩,推广种植高产、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苜蓿草成熟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并供应给蒙牛、伊利、花花牛等国家重点牛奶企业,构建了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持续推进脱贫群众增产增收。 据介绍,万亩紫花苜蓿种植项目在扩大滩区土地流转的同时,还带动了本地就业,让当地农民实现务工租地两不误、打工收租双盈利。下一步,刘店乡将围绕打造紫花苜蓿观赏基地,推出苜蓿基地农家乐、亲子游、黄河湿地观光旅游等一系列文旅产品,进一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更多详情]
  • 23 2021-04

    全力防控小麦“两病”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4月21日,省农业农村厅再发特急明电,要求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防控,坚决打赢“两病”防控突击战,保障我省夏粮丰产丰收。 特急明电要求,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派技术人员,实行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办法,开展精细指导,落实防治任务和关键技术。紧急安排足量资金紧急调集农药、药械等防控物资,紧急组建应急防治队伍,采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办法,千方百计加快防控进度力争最短时间内防治完防治好。省农业农村厅下派的18个“两病一寒”防控专家指导组,将继续坚守岗位、精准服务,防治不完不收兵。 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站吕国强研究员指出:“当前,小麦条锈病进入流行高峰期,小麦赤霉病处于预防窗口期,防控工作到了最紧要关头。如防控不力,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危害。”

    [更多详情]
  • 23 2021-04

    河南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迎来首季“开门红”

    4月22日,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传出喜讯:今年第一季度,该粮食口岸通过中欧班列(郑州)、海铁联运等方式从多个国家进口粮食38458.2吨,业务量同比增长570%,占去年全年度进口粮食的85%,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实现首季“开门红”。 作为国家批准设立的首个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内陆粮食口岸,河南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经过多年运营,依托河南交通区位优势,进口粮食业务量不断攀升,深度改变了过去中西部地区粮食进口企业仅能依赖沿海、沿边口岸进口粮食的状况。 “口岸平台规划东向通过海铁联运、西向通过中欧班列(郑州)中亚线路、南向通过中欧班列(郑州)东盟线路、北向通过中欧班列(郑州)莫斯科线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加大粮食通关量。现阶段,粮食口岸已经成功打通东、西、北三个运输通道,南向通道也在加速打通。”河南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运营企业郑州良运粮食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星介绍,截至目前,粮食口岸已经通过不同运输方式从五大洲、十个国家进口亚麻籽、芝麻、绿豆、大豆、大麦、葵花籽等八个品类的原粮及成品粮,累计吞吐量已经突破九万吨。 业务量上升的同时,粮食口岸“朋友圈”也有了新拓展。目前,郑州良运已在银川成功落地项目,并与长春、哈尔滨、青岛、石家庄等多地展开相关业务项目。在境外,同多个国家的商会、贸易加工企业、农场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初步搭建起全球进口粮食供应链体系。 “口岸平台会继续通过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口岸+’推进平台建设,以创新的国际贸易方式,拓展粮食进口的国际物流运输渠道,助力内陆地区粮食产业无缝衔接国际产业链,为河南推动‘陆上丝绸之路’深度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金星说。

    [更多详情]
  • 22 2021-04

    小漂盘托起烟叶育苗大产业

    4月19日,在宜阳县盐镇乡耿沟烟叶育苗基地内,技术员李联合正穿梭在20个烟叶育苗大棚之间——眼看要下雨,他得进入各个大棚测试温度和湿度,查看烟苗生长情况。 烟叶育苗大棚看似与普通大棚无异,但其中的科技含量不可小觑,“秘密”就藏在地上的一个个漂盘里,这是漂浮育苗技术的关键工具。漂盘呈长方形,内部有很多小格子,装有深褐色的基质。 耿沟烟叶育苗基地隶属石陵烟站,该站站长张世万介绍,基质实际上是一种成分特殊的土壤,有利于烟苗集中培育。这项技术是洛阳市烟草部门和河南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合攻关的科技成果之一。 漂浮育苗技术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育苗前,技术人员对大棚和漂盘进行熏蒸消毒,设置脚底消毒池和防虫网。然后,在大棚地面铺上塑料布,注水后将种有烟苗的漂盘放在水上,使其“漂浮”,便于及时增减水量。育苗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及时调整大棚的通风和保温状况,防止烧苗、冻害等情况发生。一般来说,一个大棚能放置1000个漂盘,所育烟苗可供150亩烟田使用,一盘成熟烟苗售价只有5元。目前洛阳市共有79个育苗点,拥有1184个育苗大棚,能够满足辖区所有烟农用苗需求。 漂浮育苗技术不仅给烟农带来实惠,还给育苗户带来很大收益。耿沟烟叶育苗基地自2012年建成投用后,当地人周会志开始承包大棚育苗。育苗期结束后,他把成熟的烟苗卖给烟农,再利用大棚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实现无缝衔接。目前,洛阳市的烟叶育苗产业模式已经成熟:烟草部门投资建设育苗基地后移交给地方政府,并为基地提供烟苗和技术服务;育苗户承包基地后,负责育苗期的日常管理。 小漂盘托起大产业,科技富农未来可期。据悉,每年2月底至4月底是烟叶育苗期。近年,洛阳市烟草部门大力推广漂浮育苗技术,既保障了烟农的切身利益,又带富了一方群众。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