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8 2023-09

    光山县仙居乡 荒山荒坡奏响青贮玉米“丰收曲”

        连日来,光山县仙居乡新民合作社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青贮玉米。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成片的青贮玉米被机械连果带秆就地粉碎,运输车紧随其后将打碎的秸秆装进车厢,直接送达该乡福牛牧业杏山牛场青贮窖进行储存。     “今年乡里鼓励个人、合作社承包荒山荒坡种植饲草,并推广全株玉米青贮、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来满足福牛牧业杏山牛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我们借着这次机会,流转了1500亩荒山荒坡,发展起了种植青贮玉米的‘副业’,专门为福牛牧业杏山牛场提供青贮玉米饲料。”9月4日,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     “福牛牧业杏山牛场是仙居乡去年引进的项目,总投资2.3亿元,今年6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肉牛繁育基地。”仙居乡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乐磊磊介绍道,仙居乡对该项目十分重视,在了解到饲草饲料不足的问题后,乡政府针对基本农田不能占的情况,着眼土地资源盘活,向荒山荒坡要效益,最终想到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饲草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谓“一举三得”,既能帮助企业降成本,有效降低福牛牧业杏山牛场到外地采购青贮饲料的交易和运输成本,又能将闲置的荒山荒坡利用起来,增加农民、合作社的收入,而且还能通过新需求带动土地流转,进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据了解,仙居乡今年利用荒山荒坡种植青贮玉米2000余亩,共为福牛牧业杏山牛场提供青饲料约7000吨,有效地缓解了牛场饲草饲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南阳市陆营镇 谷子黄 收获忙

        眼下,南阳市卧龙区的小谷子进入了成熟期,在该区陆营镇的谷田里,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往返穿梭收割小谷子,村民们在一旁拢的拢晒的晒,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我本身有十来亩地,全部租出去了,一年五六千元,我心里可满意,平时在地里干个小活,一天能挣五六十元。”9月4日,正在帮种植户采收的后田村村民肖春亮说。     肖春亮的十来亩土地租给村民肖驰种植小谷子,作为当地种粮大户,肖驰今年共种了330亩小谷子。50多岁的肖驰到西北打过工,在南阳城区开过出租车,尝试过多种职业后,去年开始回村种植小谷子。“今年的亩产量比去年多200斤,一亩地900斤左右。今年行情比去年好一些,每亩起码比去年多挣几百元,差不多能卖到2000元。”肖驰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陆营镇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培育小杂粮产业,引进小谷子种植。肖驰介绍说,目前种植的小谷子品种适应性强,比较耐旱,如果雨水均匀,长势会更好,今年夏季以来的气候条件好,因此收成好。     为更好地发展小谷子产业,陆营镇先后聘请省、市农科院的谷子研究专家,帮助群众解决种植难题,并采取订单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技术等服务,保障农户稳定增收,今年全镇小谷子的种植面积近700亩。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积极发展小谷子产业,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把小谷子产业发展得更大更强。”陆营镇副镇长袁春建说。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秋日农忙

        9月7日,开封市禹王台区汪屯乡汪屯村村民在翻晒玉米、花生。“白露”节气,禹王台区农民加紧秋季农作物收获,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李俊生 摄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小额信贷“贷”动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西峡县石界河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小额信贷为抓手,发挥金融帮扶作用,鼓励脱贫群众发展“菌果药”产业,根据需求精准放贷,帮助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提升乡村“颜值” 点亮“生态宜居星”

        连日来,临颍县台陈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一线“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积极投身整治工作,开展村庄保洁。截至目前,全镇党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35次,清理河道沟渠、残垣断壁,整治私搭乱建等问题点位43处。     今年以来,台陈镇以“人居环境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在打造整洁卫生、规范有序、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出真招,通过走访谈话、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行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做好“门前三包”,保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干净,切实提升乡村“颜值”,为“生态宜居星”的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正阳上百种特产受青睐

         小麦加工的王勿桥伏陈醋、秸秆加工的颗粒饲料……9月6日,在“农加会”上,正阳县组织30多家农业加工企业100多个品种参会参展。     “这是汉井伏陈醋,是正阳的特产。”正阳汉井伏陈醋负责人王娜看到主播到来急忙上前“抢”镜头向主播介绍。     “我们的花生秧秸秆加工产品已经漂洋过海卖到国外了。”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金锋积极为客商介绍。     在正阳展厅,正阳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酸奶、正阳品味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花生等一个个产品吸引许多客商驻足品尝。     近年来,正阳县抓住“土特产”里的“土味”和“特色”优势,培育主导产业集中且效益突出特色行政村58个。同时,引进和建设了一批发展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加工程度深、示范带动好的精深加工企业,使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西平县长为土特产站台吆喝

         9月6日,走近驻马店市国际会展中心B区展馆北侧,浓郁的火锅味便迎面扑来,挤入人群细看,西平县启明肉食的工作人员正为参会嘉宾涮牛肉、涮牛肚,另一旁的工作人员耐心地为“食客”们烹饪牛排。     “包总,来品尝一下咱们西平县的涮牛肉、酱牛肉和煎牛排,给我们提提意见……”展台前,西平县县长侯公涛向伊利集团副总裁包智勇发出品尝邀请。     在等待食品烹饪完成的间隙,侯公涛走到旁边的冰柜里拿出黑椒风味调理牛排、酱牛肉、速冻牛肉卷等产品向同行客商们详细介绍:“这些产品都是启明肉食自主研发生产的,有‘启明’冰鲜牛羊肉系列、‘牛县令’西餐牛排系列等100多个单品,产品畅销北上广深等地,大家如果有好的渠道或者合作意向,请与启明肉食负责人联系。”     在C区西平展馆,甘甜清冽的“豫坡白酒”、肥美细嫩的“加州鲈鱼”、清香怡人的“蒲公英茶”、香气扑鼻的“石磨香油”、天然萃取的“黑小麦粉”……吸引了不少参会客商的眼球。每到一个展位前,侯公涛都会驻足停留并向同行客商进行详细的商品介绍,极力推荐。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嵩县特色产业“枝繁叶茂”

        “伏牛山区生态环境好,野生菌类多,今年帮朋友代收了200斤野生羊肚菌干品!”     9月7日,洛阳野胡沟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石灵水说,野生羊肚菌对环境要求苛刻,洛阳的野生羊肚菌多集中于伏牛山区的嵩县和栾川县一带,干品年产量不超过2000斤。     石灵水是嵩县人,厨师出身的他深知菌类“提味”的重要性,亲手种植没有污染的食用菌成为梦想。     2015年6月,他转让饭店,到德亭镇段坪村尝试食用菌种植。从黑木耳、赤松茸、羊肚菌到培育观赏灵芝,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了“秸秆→赤松茸→黏玉米→羊肚菌”“菌瓜轮作”种植模式,让一个棚既长菌又产果,带动6个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1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石灵水被授予“中国乡村菌业专家”“全国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新闻人物”等称号,入选中国菌业专家人才库,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乡土专家”。     在嵩县,像石灵水一样的乡土专家还有很多,技能赋能当地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嵩县食用菌种植规模常年保持在1.5亿袋左右,年产鲜菇13万吨,产值约10亿元,综合效益40亿元以上。     山高为嵩。嵩县山区占95%、丘陵占4.5%,生态是最大的优势。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近年,嵩县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催生了“林、药、牧、烟、菌、桑蚕”六大特色产业,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嵩县的桑蚕业十分红火,后来几近绝迹。2019年,乡贤楚小莉的回归,让荒山荒坡成为“阡陌桑田”。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甘肃植桑养蚕的楚小莉,决心发挥嵩县资源优势,返乡发展桑蚕事业。楚小莉说:“桑蚕业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嵩县‘洛阳主要生态涵养区’定位。”     2019年4月,楚小莉团队在嵩县纸房镇种下了第一棵桑树。     一木为林,三木成森。经过多年努力,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精心打造400亩“桑蚕小镇”的同时,辐射带动7个乡镇49个行政村发展桑蚕产业,受惠农民1340余户1.3万人。     公司还建起了桑蚕文化体验中心、桑芽菜厂、桑叶茶厂、蚕丝被厂,桑叶茶、桑叶粉、桑叶挂面、蚕丝被、蚕丝枕等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桑蚕小镇”着力在采摘观光、特色乡村游等农文旅项目上做文章,构建了以桑蚕、软籽石榴、猕猴桃和辣椒为主产业集群,基地年均接待采摘、观光,研学等游客10万人次,蹚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2.5万亩、食用菌1.5亿袋、烟叶2万亩、蚕桑2.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槲叶、皂角种植加工销售基地,河南省十大中药材基地、河南省十大食用菌基地和河南省蚕桑种植第一大县,打造了白河食用菌、饭坡桑蚕、何村柴胡、田湖丹参等10多个高标准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绿色已成为嵩县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醒来了,栾川山村老屋

        开门见山,山外还是山。     在河南栾川伏牛山深谷里,有24座“沉睡”的老屋,经过岁月的无情的冲刷,面临损毁风险。     转机来了。     2022年栾川县三川镇开展“归园田居”老屋拯救计划,祖师庙村白秫沟组这24座老屋被“唤醒”了。     “白秫沟的老屋的平均房龄在40年左右,最老的一座房子已有百年历史。”9月7日,三川镇副镇长郭驰原说,这里海拔1200米以上,有“21℃夏天”的美誉。     多好的避暑场所!     镇里和引进的河南山人行文旅团队沟通后,打算用老屋发展民宿旅游,并投资修建了道路、景观水系、饮水工程、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     施工开始了。     青瓦、泥墙、雕花木窗,老屋新生,摇身一变成为高端民宿;这些老屋有了共同的名字:“隐心谷”——隐去浮华、回归本心。     “没想到曾经的土房子能变这么美。”村民谢翠月说,“现在家门口开了民宿,出门几分钟就到了工作地儿,每月工资2500块钱,真幸福!”     原物、原貌、原来,这是历史。     “老屋依然是土坯房样子,我们在设计时坚持‘自然美学+本土文化’理念,保留了‘乡愁’。”隐心谷项目负责人郝兰天说,目前24座老屋已改造7座。     “我们利用‘运营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城市投资人’的模式,村民可以用自己的房屋产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入股,合作社统一用这些资源对外招商。”郭驰原说,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运营商签了20年的租赁合同,村民可以收租金,也可以到民宿打工挣钱。     村里来了游客,村里的农产品也随游客走出了大山。     “我们收购农户的高山玉米加工成新鲜玉米糁,招待游客;游客离开的时候,这些土特产就变成了伴手礼。”郝兰天说。     78岁的村民赵建昌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平时靠上山采药;自从有了村外来客,他的木匠老手艺又派上了用场。     “我们这里漫山遍野都是优质的山杂木,我手工做的小板凳,一把能卖50块钱。”赵建昌的院里还有正在晾晒的连翘叶,游客来时,喝杯清热的连翘茶,游客走时,带走一个小木凳。     改建的高端民俗集群也让赵建昌这样的山民大开眼界。     露营地、咖啡厅、采摘园、篝火晚会,山民们慢慢也知道了什么是体验、沉浸!     除了隐心谷项目外,三川镇其他村也在清查村集体的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后,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用自己的房屋、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统一用这些资源对外招商。     “目前,有2000余座闲置农宅加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始对外招租,已有120余座老屋找到投资人并签订租赁改造协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郭驰原说。     山涧老屋自带流量,出圈是一种必然。     除了老屋,石磨、箩筐、竹篮,面塑、河洛大鼓、黄河澄泥砚,乡村可以唤醒的还有很多。     乡村振兴已经唤醒了山川的老屋,正在唤醒洛阳乡村每一寸沉睡的土地。

    [更多详情]
  • 08 2023-09

    废弃矿厂变身高端民宿

        沿着平坦的沥青路上行,在一处山谷中,树木掩映下白墙灰瓦的小楼映入眼帘,古朴别致。     这是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的一座高端民宿:静水山居。     “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以前经常路过这里。”陶湾镇红庙村村民张清芝说。     为何变化这么大?原来,这里曾经是一处废旧的铁矿石厂。     2015年,陶湾镇着眼协心村经济长远发展,认为协心村森林覆盖率超90%,负氧离子含量高,守着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最合适不过。     2015年8月,在外做生意的常石宝看到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返乡后在这片工矿废弃地上投资建设了静水山居。     “当时废旧厂房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为保护生态环境已关闭多年,土地一直在那闲着。”9月7日,常石宝说,民宿设计时按照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生态宜居的理念,对废旧铁矿石厂进行升级改造。     建成后的民宿共有院落7个,客房48间。特别是岩洞餐厅,原为水晶矿岩洞,已废弃多年,静水山居运营后,将废弃矿洞创意改造为酒窖和洞穴餐厅,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参观、体验。     “从我们家骑车到民宿只要10分钟,很方便。”张清芝说,她以前都是跑到外地打工,现在离家近能照顾孩子,每月还有2600元工资。     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静水山居吸纳了20多名附近的村民前来务工,缓解了附近农民的外出务工就业难问题。     “今年我又新建了咖啡屋、水上餐厅。现在人们旅游住宿,不光看房间环境,还要有可玩的项目。”常石宝边磨制咖啡边说,出了民宿,旁边就是20公里长的国家级登山步道、10公里大峡谷漂流、10公里长的山地自行车道、露营基地等设施,让游客可以享受到乡村慢生活。     不只是静水山居,陶湾镇越来越多的乡村闲置资产“变身”高端民宿,刷新了乡村的“颜值”。     “静水山居利用工矿废弃地,不断发展‘民宿+’新业态,让个性化、高品质、体验性的民宿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们的选择。”陶湾镇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张迎夏说,下一步,陶湾镇将继续推动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注入新鲜元素,推出具有民俗风情、人文底蕴、生态康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特色的旅游民宿产品,让陶湾的美丽乡村成为游客“走了还想来的地方”。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