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8 2021-01

    息县:有机蔬菜种出“致富路”

    1月26日,在息县彭店乡尹庄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脱贫户翁广琴正在种植大棚内采摘西红柿。据了解该基地有30余个高标准种植大棚,种植有青椒、茄子、西蓝花等十多种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全部使用有机农家肥,带动了周边80多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为当地的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更多详情]
  • 28 2021-01

    贫困户“逆袭”成养殖达人

    “最近我卖了20多头猪,纯收入4万元。”1月26日,在宝丰县前营乡马庄村,村民谢军正麻利地打扫着猪圈。猪圈内,一头小猪正悠闲地吃食。 今年59岁的谢军凭着敢想敢做的劲头和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养猪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实现了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 谢军全家共5口人,妻子年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一条腿残疾,孩子正在上学,母亲年老体弱。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残疾的妻子,谢军无法外出打工。由于缺乏劳动力,2015年谢军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有了扶贫政策的兜底,但是谢军心里仍然很不是滋味,不愿意只靠帮扶生活,一心想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决心下了没门路,怎么干?政府培训来了。2016年,在村里的推荐下,谢军参加了前营乡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 门路有了没有钱,怎么办?政策红利来了。2016年,前营乡为谢军争取到了产业奖补、无息贷款等项目支持。拿着8万元的启动资金,2016年8月,谢军购买了60多头猪,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 养殖场建好后,每天天没亮,谢军就开始清扫猪圈、喂猪。虽然工作非常繁杂劳累,但是谢军从没说过一个苦字。谢军常说:“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扶持着咱,如果还怕苦怕累,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朴实的话语暗藏着脱贫的决心。 有耕耘就有收获,经过悉心照管,谢军喂的猪膘肥体壮。2018年,谢军靠养猪不仅顺利脱贫,还成了马庄村的养殖大户。仅去年1年,谢军就卖了120多头猪,收入20多万元。 如今,谢军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积极为村民提供种猪配种、技术指导等服务,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马庄村已发展养猪户15个,全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下一步,前营乡将持续加大对困难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以产业带动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该乡党委书记张远航表示。

    [更多详情]
  • 28 2021-01

    镇平县:一棚多用土生金

    1月26日,位于镇平县枣园镇周岗村的烟叶育苗基地内,一派忙碌的收获情景。工人们正按要求将娃娃菜整体打包装车运往各大超市。该基地负责人杨耀帮高兴地说:“一棵娃娃菜0.6元,两个大棚种植7万多棵,算下来,可以收入4万余元。” 走进该基地育苗大棚,一座座高标准育苗床上,分区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组组育苗穴盘。杨耀帮告诉记者:“烟苗全部移栽出去后,基地的大棚一直处于空置期,在保障烟叶生产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基地经过多方考察与镇平县一滴香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种植有机芝麻等,并鼓励烟农种植娃娃菜等反季节精细蔬菜,每年基地实现收入10多万元。” “家里离育苗基地三里路,上班也能兼顾家里,并且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自己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钱贴补家用。”今年60来岁的贫困户朱转凤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在该基地多种经营带动下,闲散劳动力既是烟农又是菜农,一年四季周边群众30多人长期有活儿干。 周岗村烟叶育苗基地的后续利用,既有效发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又激发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动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棚多用,土里生金”。

    [更多详情]
  • 28 2021-01

    蔬菜大县御寒有妙招

    寒潮来袭,社旗县的10万亩蔬菜面临严峻考验。1月25日,社旗县气温降到零度以下,为确保冬季蔬菜正常生产与供应,让百姓的菜篮子在寒风中“拎得稳”,该县农技部门组成多个技术小组到田间地头指导蔬菜生产,积极落实好防冻保暖措施。 在苗店镇安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亩供港蔬菜基地,一望无垠的菜地覆上了一层白色无纺布。公司主管经理姜永强风趣地说,“我们组织工人提前为蔬菜穿上了‘棉衣’。” 在李店镇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生菜的拱棚里,记者看到,大棚棚膜内增加了第二道膜,并且田间每一垄菜畦上都加盖了第三层膜。正在棚内查看蔬菜生长状况的合作社负责人张丙玉说,“虽然棚外零下6摄氏度,但棚内可达0摄氏度以上,基本不会发生冻害。” 记者走进与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路之隔的满义设施蔬菜基地,菜农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为数十个冬暖式高温大棚逐个放下棉被。走进棚内,顿感温暖如春,采摘辣椒、西红柿的工人大都脱掉了厚厚的棉衣,正干得热火朝天。基地技术员徐志光说,他们及时为大棚堵风口、盖棉被,晚上还要在棚内烧燃增温块,不仅使棚内温度最高可达12摄氏度,而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蔬菜生长非常有利。

    [更多详情]
  • 28 2021-01

    春节期间河南省内农产品如何稳价保供?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春节临近,农产品市场等重点区域人员流动、聚集性增大,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一定波动。1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1年河南省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松浩,对如何做好全省农贸市场的疫情防控和生活必需品稳价保供问题进行了解答。 何松浩表示,目前,河南省商务厅对郑州万邦、商丘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日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蔬菜、肉蛋等重点商品交易及库存情况,指导批发企业备足货源,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价格平稳。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确保应急调运,做好供应保障。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河南省大型批发市场都按要求设了独立的进口冷链食品消毒待检区,对进口冷链食品严格执行消毒证明查验制度,加强了信息报备、追溯管理,做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已在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设立了两处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可存储各种冻品肉类13万吨。监管仓功能区包括卸货消杀区、静置抽检区、中转暂存库、赋码出货区、不合格品处置区、装卸消杀人员净化专区等。 另外,这些监管仓的设立将有效阻断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疫情传播风险,实现“预防消毒全方位、核酸检测全覆盖、个人防护全过程、智慧监管全闭环、追踪排查全链条”等,确保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供应。同时,有关部门将督促农产品市场加强对往来人员和车辆管控,做好查验和消杀管理工作。

    [更多详情]
  • 27 2021-01

    商城县:合作经济带富老区众乡亲

    “在合作社干,苗圃除草、嫁接茶苗,都是手头活儿,一天一百多元,我家前年就光荣脱贫啦!”1月25日,隆冬时节,商城县长竹园乡长园油茶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内,为油茶苗“盖被保暖”的村民夏霞,正忙得热火朝天。 “合作社上游连着茶油加工公司,下游连着千家万户的茶农。”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焕友表示,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他们带动了240多户像夏霞这样的贫困户,每人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无独有偶,紧邻安徽金寨县的商城县金刚台茶叶合作社,不仅在本县发展社员526户,还吸引邻近县不少茶农入社。 以经济效益为纽带,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商城县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粮油、茶叶、油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该县已注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313家,初步形成六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优质稻米产业化集群”被确定为省一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别山蜂寿堂蜂蜜、五斗坝黑米、商城鲢鱼等10个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李集乡牵手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全县初步形成北部优质粮油、南部茶叶茶油、山区药材种植、遍地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格局”,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本乐介绍,通过资产入股、吸纳务工等方式,全县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群众2.1万户6.23万人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该县还通过举办“萝卜节”“山货节”“农产品进城展销会”及县长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电商扶贫,全县10家扶贫供应商、44个扶贫产品获国务院扶贫办消费扶贫系统认定,线上线下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近6亿元。

    [更多详情]
  • 27 2021-01

    “年宵花”俏百姓笑

    春节临近,光山县紫水街道办事处前楼村光明花卉盆景园鲜花种植基地大棚内,各种鲜花迎来销售旺季。随着老区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往城里人时兴的节庆鲜花消费,渐入山村平常百姓家,也因此带来乡村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壮大。靠着种植鲜花,光山县已带动全县5000多贫困人口增收,种植鲜花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图为1月25日,前楼村花农正在温室内养护“年宵花”,以满足春节鲜花供应。

    [更多详情]
  • 27 2021-01

    睢县:种好“菜园子” 鼓起“钱袋子”

    1月25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停歇,带来阵阵寒意。然而走进睢县河集乡丰年农场的温室果蔬大棚,却感觉处处充满春天的气息——果蔬茂盛,一颗颗红里透着粉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一个个含羞的圣女果悬挂枝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正兴致勃勃地观光、采摘。 “丰年农场的建立不但富了我自己,还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农场负责人郭景堂说。 郭景堂是河集乡大郭村人,2014年之前先后在三门峡、上海、南京等地务工,并积攒了丰厚的资金。2014年,在睢县脱贫攻坚以及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的招引下,他决定回乡创业。当年,他注册资金300万元创立了丰年种植合作社,后期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1100多亩,建立30个果蔬大棚,发展优质小麦、花生等种植面积800亩,葡萄、黑李、鲜桃、草莓、圣女果等果树种植面积200亩,并实行“林养”经济发展模式,林下养殖特色肉鹅900只,现已将农场打造成以观光休闲农业为辅、绿色有机农业为主导,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为带动村民致富,该农场还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并与农户签订统种统收、统共统销、利益分红等合同,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目前,该农场已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走上富裕道路。“我在丰年农场干了4年,每年收入2万多元。”大郭村贫困户马秀芹说。年近70岁的贫困户郭万增说:“俺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在农场干些零活,一年也能挣2万元左右,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我们农场之所以发展这么好,是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更离不开河集乡党委、乡政府的关心支持,也是我和当地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郭景堂说。日前,丰年种植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郭景堂也被授予“商丘市十佳农民”“县返乡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谈起下一步打算,郭景堂表示,现在正值乡村振兴开启之时,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当好“领头雁”,全力以赴为农村农业发展做贡献,有信心、有决心干出特色、干出风采,既要让群众吃上营养健康的放心粮、放心菜、放心果,更要带领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更多详情]
  • 27 2021-01

    大葱丰收 村民增收

    1月24日上午,在郏县王集乡蔡庄村南田间,68岁的史学成看着10亩长势喜人的大葱,心里乐开了花。史学成说:“今年行情好,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据蔡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朝辉介绍,在史学成的带动下,该村种植大葱的有30多家。

    [更多详情]
  • 27 2021-01

    “济农冬凌草1号”通过评审

    近日,由济源农科院选育的冬凌草新品种“济农冬凌草1号”通过省中药材品种鉴定委员会评审,成为济源首个通过审定的冬凌草品种,填补了济源冬凌草自主知识产权空白。 据了解,“济农冬凌草1号”原始资源来自太行山南麓一带野生冬凌草,初始栽种于济源农科院试验基地,通过驯化、筛选与扩繁选育,又经过多点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推广、品质检测、抗性鉴定、专家田间鉴评、资料审核等程序,历经10年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甲素含量高、性状稳定、耐贫瘠、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等优点,适宜在济源及生态环境相似区域种植。 济源农科院中药材研究室主任田瑞昌说,冬凌草产业已成为济源的优势产业。济源农科院将加快“济农冬凌草1号”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继续选育更多优质冬凌草新品种,推动济源冬凌草产业快速、高效发展。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