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9 2020-12

    河南社旗:“菜经济”脱贫促振兴

    近日,在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镇满义设施蔬菜基地大棚里,菜农正在采摘包装西红柿。近年来,社旗县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蔬菜特色产业兴旺之路,先后吸引了山东满义、广东全农、深圳福之口、绿庄园、北京博晨阳光等一大批优质龙头企业落地,全县发展规模化产业基地67个,蔬菜面积达12.63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4120户、1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更多详情]
  • 29 2020-12

    民权县:山药丰收了

    12月26日,民权县南华街道办大王村农民在挖山药。去年以来,该村成立了大王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1100亩种植山药、圆白菜、大葱等,并安置土地流转户参与生产,既壮大了合作社,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更多详情]
  • 28 2020-12

    河南汝州:多点发力 柴鸡蛋“变身”紧俏品

    “增要,家里还有鸡蛋没有?我有个关系非常好的伙计让我捎回去200个鸡蛋。”2020年11月22日下午,汝州市畜牧局驻夏店镇黄沟村第一书记李青建拨通了润宏柴鸡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姬增要的电话进行“求助”。 “李书记,你看这咋整呀!家里现在没有那么多,也就是20多个。今年你一下子把黄沟村鸡蛋的名声打出去了,现在合作社的鸡蛋都供不上卖。”姬增要无奈地回答道。 黄沟村位于汝州市夏店镇东北部,村民历来就有在房前屋后散养柴鸡的习惯。和普通饲料鸡蛋相比,黄沟村的柴鸡鸡蛋没有太重蛋腥味,蛋黄较大,非常适合做煮鸡蛋和煎蛋,口感非常好,成为很多城里人餐桌上的“珍品”。但因大部分村民不懂养殖技术,养殖规模普遍偏小。 汝州市畜牧局驻村工作队到黄沟村以后,整合全村养殖资源,牵头成立了祥和园和润宏两个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全村存栏柴鸡、种鸡12万只,日产土鸡蛋2000余枚。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贫困户手中大量农产品滞销、饲料短缺、发展遇到资金困难。驻村第一书记李青建积极联系饲料供应商,派车为黄沟村养殖户送饲料20余吨;同时协调汝州市农商银行和玉川村镇银行等金融部门为黄沟村16户养殖户进行整村授信,发放贷款190万元,为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22.1万元。 为破解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李青建带领工作队员入户摸排群众滞销的农副产品种类、数量,通过微信朋友圈、产销对接微信群线上发布农副产品宣传信息和直接送货到小区等途径销售农副产品,做起了“微商”。49岁的李青建还学着“触电”当网红,利用抖音直播等网络平台宣传柴鸡鸡蛋,当起了黄沟村农产品的“代言人”“快递员”。 李青建的做法得到群众的肯定与赞扬,也受到了媒体们的关注。2020年3月26日,学习强国上一篇《河南汝州:第一书记为村民推销柴鸡鸡蛋》文章,给黄沟村的柴鸡蛋插上了翅膀,飞向了郑州、洛阳这样的大都市。2020年6月7日,李青建受平顶山电视台《民生频道》邀请参加“书记带货、直播助农”活动,一小时销售土鸡蛋8000枚。2020年7月17日,李青建和夏店镇镇长王磊一起在汝州市电视台直播代言农产品,当天销售土鸡蛋1649盒8万余枚,蜂蜜62斤,黄沟村的柴鸡鸡蛋全部销售一空,订单排到了一个月后。2020年8月28日,黄沟村参加平顶山市第二届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8000枚鸡蛋一天销售一空。 为把黄沟村农产品做强做大,李青建还要求两个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全部签订了《质量承诺书》,承诺绝不喂饲料添加剂等违禁物品,绝不为眼前利益毁坏黄沟村柴鸡鸡蛋声誉。合作社申请了注册商标,聘请了专业人员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盒,打出了黄沟村农产品靓丽的名片,昔日滞销的农产品如今华丽转变成为了紧俏品。

    [更多详情]
  • 28 2020-12

    河南鹤壁:西瓜圆日子甜

    12月25日,在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小河涧村,特色种植基地西瓜大棚里藤蔓交错,一个个滚圆的“画王”西瓜长势喜人,十几位游客正蹲在地上采摘。 “真甜!没想到这大冷天的,还能在家门口采摘到刚成熟的西瓜!”张蕊特地从鹤壁市区驱车前来,试吃后她一口气摘了4个装车带走。 “这是我们头一年在冬季试种西瓜,15个大棚总产量近5万斤,预计能收入25万元。”小河涧村党支部委员、特色种植基地负责人王涛介绍,为延长基地的采摘周期,他们引入种植了来自浙江的西瓜品种——“画王”,11月下旬开放采摘以来销量突破4万斤,市场热度远超预期。 小河涧村是典型的太行山村落,荒山多、耕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曾经是省定贫困村。 穷则思变。近年来,为改变贫困面貌,小河涧村村“两委”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转变思路,积极发展特色种植。 “2019年,我们引入第三方农业公司来村投资建设特色种植基地,流转268亩土地建成冷棚、暖棚共62座,种植樱桃、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并发展观光农业。”小河涧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波介绍,过去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19年一举达到16.7万元。 发展特色种植让小河涧村尝到了甜头,但村“两委”却并未满足于此。“在我省,冬季是西瓜种植和采摘的‘空窗期’,如能在这个季节种植西瓜,不仅可延长基地的采摘周期,也能进一步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实地调研,杨志波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个大高产、肉脆皮薄的“画王”西瓜上。 “夏季时,单个‘画王’西瓜的重量可达20斤,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冬季的‘画王’西瓜大概有10斤重,但其甘甜多汁的口感,同样受消费者喜爱。”王涛介绍,基地于11月29日举行冬季西瓜采摘节,500多名游客前来采摘,当天就销售逾8000斤。 “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西瓜种植面积,并试种草莓、香菜、大蒜等季节性果蔬,加快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杨志波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28 2020-12

    返乡创业助脱贫 生态养殖路子宽

    12月25日,位于驿城区朱古洞乡谭庄村的万顺鑫养殖场里不时传出“咩咩”的叫声。 驿城区万顺鑫养殖场是朱古洞乡谭庄村外出务工人员郭娜于2014年返乡创办的一家生态养殖企业,主要釆取圈养的模式以天然饲料养殖湖羊,避免了散养带来的环境污染,在获取羊毛、羊肉的同时为蔬菜种植企业和农户提供生态肥料,一业多赢,形成生态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促进脱贫户增收。

    [更多详情]
  • 28 2020-12

    今冬最强寒潮来袭农业生产严防冻害

    今冬最强寒潮来袭,气温骤降10℃以上,农业生产如何应对,才能做到防灾减损?12月27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因天因地因苗,落实针对性措施,减轻低温冻害影响,重点做好设施农业和畜禽养殖相关设施的加固和设施内的保温、加温工作。 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受强冷空气影响,12月28日夜里到31日,我省将出现入冬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寒潮天气,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雪,气温降幅可达10℃~12℃。农业专家提醒,当前全省小麦正处于越冬期,苗情长势总体较好,降温有利于小麦抗寒锻炼,压低病虫越冬基数,但对设施农业和畜禽养殖有不利影响。 设施农业方面,通知建议要及时采取加固棚膜、覆盖保温、棚内加温等措施,防止低温冻害。对此,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贺桂仁提醒,要提前密闭温室大棚的通风口、门口,压牢卡簧、拉紧压膜线;要提前准备立柱支撑,以防积雪压塌棚室;固定好棉被、草苫等覆盖物,必要时可采取电加热线等进行临时加温;要科学运筹肥水,合理调控棚内湿度和光照,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畜禽养殖方面,通知提出养殖场要及时对圈舍、库房、墙体等进行检查维修加固;圈舍门口增加挡风帘,窗口及时密封,地面加铺垫草垫料增加保暖;储备好饲草、饲料、药品等保障物资,同时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此外,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科长王彦华提醒,要重点对仔畜、哺乳母畜、孕畜和优质高产畜禽加强保暖,可根据情况在圈舍内增加电热板等供暖装备,要适当提高畜禽饲料营养能量浓度和供应量,确保畜禽在寒冷天气能够吃好保暖,以最大幅度减少寒流应激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更多详情]
  • 28 2020-12

    河南桐柏:“林下养鸡”助脱贫

    在桐柏县程湾镇下曹河村群山环抱下的山林间,有一位年近60的养鸡达人杨敬雨,大家提起他无不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他就是远近闻名的依靠林下养殖土鸡脱贫致富的能手—杨敬雨。 冬日的午后,记者一行慕名前去采访,冬日的暖阳透过群山环抱的树林照射进养殖基地,远远望去,一大群鸡正在悠闲地觅食,穿过田间小路,记者见到了正在林下忙碌的杨敬雨,据杨静雨介绍该基地占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共养殖以公鸡为主的4000余只散养土鸡。2018年年收益2万余元,2019年年收益4万余元。今年预计能收入6万多元,“养殖这些土鸡很省力,鸡群白天在附近的山林间随处活动,范围比较充足,平时觅食以草根、虫为主,渴了喝些山泉水,到晚上才回基地吃些杂粮,只要一吹口哨,全部回笼!”杨敬雨手指着山林兴奋地说。 据随行的镇干部介绍,杨敬雨的人生经历较为坎坷,身无一技之长的他早些年家庭非常贫困,曾做过捡拾废品、工厂保安等苦力活,后身患腰痛病走不成路,家庭经济状况与日俱下。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在曹河村党支部书记梁书记的帮助下申请小额贷款40000元,开始引进鸡苗决定靠自己勤劳双手发家致富,为了掌握养鸡技术,他一有空就到镇畜牧站请教,虚心学习最新养殖技术。同时,爱钻研的他,全心用在养殖上,整天呆在鸡场里,仔细察看小鸡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养,还是防疫,每个细节都不放松。一年过去了,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他终于掌握了养鸡技术,通过养殖土鸡当年实现收入4万元,并在2019年顺利脱了贫。 对于未来,杨静雨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准备再建厂房,扩大养殖规模,向前来求教的乡邻们传授养鸡技术,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
  • 25 2020-12

    河南光山:山花杂交鹅唱响致富歌

    12月24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陈畈村村民正在喂养山花杂交鹅。近年来,该村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养山花杂交鹅,并争取养殖贷款贴息项目,鼓励养山花杂交鹅大户规模养殖,让村民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5 2020-12

    一片大棚带富一地乡邻

    “今年我的1亩西红柿卖了两万七,都羡慕得不行,来我这学技术的群众多得很,都说要盖大棚呢。”昨日,中牟县韩寺镇半截楼村党员韩林仓说到。 近年来,韩寺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整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夯实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全镇瓜果蔬菜年种植面积7万余亩,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逾2.1万亩,为郑州市乃至周边市县提供新鲜蔬菜7.6万余吨,农民每年亩产值突破3万元,全镇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 产业振兴是盘大棋,要下好这盘大棋并不容易,必须打好“组合拳”。近年来,韩寺镇党委做好产业谋划,先在南岗村流转土地100余亩,协调资金1500余万元,建设现代高效农业日光温室大棚40座,引进育种企业两家,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链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42万元收入,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加入到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行列中来。 虽说“种好一个棚,胜过十亩田”,但因大棚投资大、技术含量高,许多农民顾虑较多,韩寺镇大棚蔬菜种植发展严重不均。经过调研发现,大棚种植发展较好的村多是党员干部或“土专家”带头示范,他们“发财后”群众才争相学习。 经过摸排,韩寺镇在各村培养出40名党员种植能手,建起了40个“党员示范棚”,引领群众致富,将“示范棚”当做“培训基地”,经常组织村民到棚内参观学习。 近日,受天气影响,南岗村蔬菜育苗基地定苗、购苗的群众与日俱增,一度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为确保群众购苗需求,南岗村党支部积极同育苗企业对接,畅通购苗渠道,打消思想顾虑,通过担保、联保等措施,统一购卖菜苗,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 “为了保障全镇菜农的用苗需求,今年我们新增了7座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约13000平方米,还增加了包菜、花菜、茄子、辣椒、西瓜等20多个新品种。”中牟县健元苗圃有限公司姬勇说。 冬季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群众关心的、所盼的、刚需的种植本领, 针对群众关心的种植经验技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问题,韩寺镇通过政府主导,邀请专家教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村“两委”干部精心筛选种植能手认真学,种植户传、帮、带手把手教,通过定期采用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设网上直播间、云端医院,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田间讲座等方式持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区域大合作种植模式,切实推动全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25 2020-12

    王志文:带领村民发羊财

    12月22日,天刚蒙蒙亮,闹钟铃声把王志文叫醒,又到喂羊的时间了。弄好饲料,端进羊棚,一只只生产羊和育肥羊次第站了起来,伸长脖颈,争先恐后地抢食“早餐”。现在天气格外冷,有七八只生产羊将要下崽,因此,王志文特别精心。“生一只羊羔就值400多块啊!志文,你千万要照看好生产羊,咱家可是赔不起了。”王志文的妻子时常唠叨。 王志文,现年46岁,民权县褚庙乡九股柳村村民。1994年高中毕业后,他回家务农。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有人嘲笑说,别看王志文长得明眉大眼,以后娶个媳妇都困难。为了争这口气,这一年,18岁的王志文跟着邻村村民到天津打工去了,一去就是21年。 刚到天津时,王志文在一家烧烤店打工,由于他细心好学、口齿伶俐,并且干起活来又十分勤快,不到半年就掌握了烧烤技术。3年后,为了谋求发展,有了一定积蓄的王志文决定单干。他租了门面房,办了手续,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渐渐红红火火起来。2015年,已在外创业成功的王志文,携妻带子返乡参加“褚庙乡在外务工成功人士座谈会”。 九股柳村是民权县委党校脱贫攻坚联系村,责任组组长张昌展找到王志文说:“你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我们和村‘两委’都支持你。有啥困难一起解决。”从此,王志文打消了重返天津的念头,处理好天津的生意,他开始在家乡勾勒创业蓝图。 2016年,王志文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民权县褚庙乡文秀养殖场,开始养殖本地黄牛。后来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多半黄牛生病而死,2018年宣告养牛结束。“首战失败,我当时心里不是滋味,别说带领大家致富了,我都没有成功,而且赔了10来万。但是,我没有灰心,继续尝试其他项目。”王志文说。 后来经过充分论证,王志文利用原先的牛棚养殖生产羊和育肥羊,先期购买200多只,进行试养。为了掌握更多养羊技能,他不仅买书自学、参加网课培训,还经常向县畜牧局的专家请教。第一批羊出栏,王志文仔细算了一下,净赚10多万元。现在村里10多户村民都开始养殖育肥羊,羊崽可以在王志文的养殖场领养,养大卖钱后再付羊崽钱。 经过4年的辛勤付出,王志文的养殖场终于脱茧成蝶。提起今后的打算,王志文说,他想引进一批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将养殖场规模扩大,带领大家一起奔小康。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