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0-12

    特色蔬菜种出新“钱”景

    “摘菜、处理、装袋、打包……”12月23日上午,在汝南县留盆镇大冀村李庄寨的农田里,李立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多名村民正忙着收获包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给原本空旷寒冷的田野增添了几分暖意和生机。 “收割一袋包菜,得一元钱。我们两个人搭手干,每人一天能挣60多元;走货多时,能挣100多元。”在包菜地里,正在收割包菜的村民宋小荣告诉记者,她今年65岁,长年在合作社里干活,工钱一天一结,从不拖欠。虽然挣得不算多,但一年下来也有1万多元,她很知足,也很高兴,毕竟这些钱是额外收入。在家门口挣钱,不但方便,也能顾家。 “我们种的蔬菜不愁卖,也不急着销售。这段时间,基本上每天走两车。感觉价格合适时,才多走两车。”正在旁边协助村民装包菜的该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牛付兄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主要是良种蔬菜,不但色泽好,而且品质上乘,尤其是他们种植的“阳春白雪”白菜,很受消费者青睐。 “不急着销售,雨雪来了,蔬菜好存放吗?”记者好奇地问。 “我们种的蔬菜不需要专门存放,不销售时,就一直在地里长着,什么时候发货,什么时候收获。”牛付兄自豪地说,他们种植的包菜和白菜能耐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蔬菜露天,且一直在地里长着,不但口感好,而且新鲜,同时也节省了存放成本。” 记者问起种菜的收益,合作社另一负责人李立柱笑着说:“收益还不错。”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一亩地能产蔬菜80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1.2元至2元,平均每亩收入1万元,除去土地流转费及化肥、农药、人工、运费等,一亩地净利润5000多元,加上一季花生的收入,一年每亩地净收入7000多元,比种传统作物高出近8倍。 “截至今天,我们的蔬菜已经卖出300多吨,并且价钱不错,但这300多吨还不到我们产量的四分之一,今年收入很可观。”谈起今后的打算,李立柱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高兴地说。明年,他计划再流转100多亩地,把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以上,同时带动有种植意愿的村民种植订单蔬菜,大家共同致富,一起奔小康。 据了解,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留盆镇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注重特色农业发展,大力鼓励引导村民种植红薯、花生、青椒等经济作物。目前,该镇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助农增收千万元。

    [更多详情]
  • 25 2020-12

    元旦春节期间,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稳定向好

    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13亿斤,生猪存栏同比已连续5个月增长,禽肉、禽蛋价格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当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果蔬整体供给能力稳中有升。临近元旦春节,牛羊肉等农产品价格呈稳中有涨走势,但“米袋子”“菜篮子”市场形势稳定向好,重点品种供给总量充足,城乡居民碗里不会缺粮油,也不会少肉菜。 岁末年初,“米袋子”“菜篮子”市场运行备受关注。在农业农村部12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当前和元旦春节期间,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稳定向好,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方面,将持续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和市场供求跟踪分析。 “菜篮子”价格稳中有跌 “从元旦春节形势看,主要‘菜篮子’品种产能和供给有保障,如果不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灾害天气,预计价格大幅波动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唐珂表示,目前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份“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0.08(以2015年为100),比上月降2.50个点,同比略高0.37个点。对此,唐珂表示,今年秋冬季以来,蔬菜生产保持稳定,价格季节性回落,“菜篮子”产品供给形势总体上好于去年同期,价格也呈稳中有跌走势。 分品种来看,猪肉价格小幅上涨后有望趋稳。1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已连续6个月增长,生猪存栏同比已连续5个月增长,预计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猪肉价格在春节前受需求拉动可能小幅震荡上升,春节后企稳回落。禽肉、禽蛋市场供给有保障,价格不会出现明显上涨,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肉牛、肉羊三季度末存栏环比均有所增加,年末出栏也将持续增加,但进口受疫情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受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影响,牛羊肉价格呈稳中有涨走势。今年蔬菜种植户生产积极性高,冬春蔬菜整体供给能力稳中有升,菜价将按常年规律运行。水果总体丰产,市场供给充足,价格受需求拉动将继续季节性小幅上涨。 “米袋子”产量季季增加 即将进入元旦春节传统消费旺季,“米袋子”是否有保障?对此,唐珂表示,“米袋子”稳不稳,主要看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的生产供给足不足。 “今年粮食生产供应形势比较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友权说。数据显示,全年粮食面积达到了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的势头;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三季粮食季季增产,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24.2亿斤、20.6亿斤、67.6亿斤。 “粮食连年丰收,供需总量基本平衡。”陈友权表示,稻谷、小麦两大口粮产需平衡有余,库存充裕,“尽管玉米产量持平略减,加上各方面的库存,供需也基本平衡。所以‘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有保障。” 从粮食价格来看,由于稻谷、小麦连续多年丰产、库存充裕,近年来我国粮价持续低位运行。虽然,今年受疫情、灾情及资本炒作等影响,部分品种价格呈阶段性恢复上涨走势,但总体仍然保持稳定。 分品种来看,稻米价格“籼强粳弱”。随着秋粮丰收上市,稻谷粮源供给充足,南方的籼稻、籼米价格稳中偏强,北方的粳稻、粳米相对偏弱。今年我国小麦、稻谷产量均稳中有增,库存依然处于历史高位,预计后期口粮总体价格将继续以稳为主。 “在节日消费拉动和生产流通成本增加支撑下,预计农产品总体价格将呈季节性波动上涨走势,但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后期低温雨雪天气、疫情对农产品正常产销的影响。”唐珂表示,农业农村部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节日期间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工作,切实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需求。 农产品市场持续稳定 从后期走势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稻谷、小麦库存保持历史高位,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良好,畜禽及果蔬生产稳定。“明年国内农产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唐珂说,“‘米袋子’‘菜篮子’重点品种供给总量充足、品种丰富,城乡居民碗里不会缺粮缺油,也不会缺肉少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夺取粮食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此,陈友权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同时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偏紧的农产品供给,着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从国际情况看,前几年全球粮食价格持续弱势运行,今年受种种影响,国际粮价总体波动上涨,短期国际市场仍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但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数量不大,主要是用于品种和年度间余缺调剂,因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影响有限。

    [更多详情]
  • 24 2020-12

    光山农民种了啥?让荒山绿了 口袋鼓了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信阳光山县的油茶品质好、长势旺,近年来已成为该县精准脱贫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油茶树因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摇钱树”。 11月26日,“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只见郁郁葱葱的油茶树随着山势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在薄雾笼罩下犹如仙境,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洁白如雪的油茶花,远观近看,都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气势。 谁能想到眼前的美景,10多年前,都是被摈弃的荒山秃岭。2009年光山县发展油茶种植以来,短短10多年光景,光山县油茶树种植面积已达22.7万亩。 油茶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丰产期长达80余年,而油茶果制成的茶籽油号称“东方橄榄油”。大力开发茶油等木本油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解决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光山县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不仅绿化了荒山荒坡,还助力了脱贫攻坚,实现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油茶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油茶果制成的茶籽油,市场上卖到一百多元一斤,群众称之为“黄金油”。收获完油茶果,洁白似玉的油茶花又缀满枝头,前来游览观光和购买山茶油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以及入股分红等方式,一年四季有钱赚,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大河网记者了解,光山县是农业大县,丘岗和浅山区面积占63.9%,种植油茶25.5万亩。近年来,光山县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促进群众增收相结合,选准路子,培育发展油茶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优油茶品牌;完善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光山县有油茶企业、合作社56家,种植大户218户,4.8万户群众参与油茶经营,以做优做大油茶产业为目标,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推动油茶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油茶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

    [更多详情]
  • 24 2020-12

    粉条加工富了诸市百姓

    12月22日,驿城区诸市镇熊庄村熊尿家院子里,几个师傅正在加工红薯粉条。 院子一角,一口直径约2米的大锅里冒着热气。几个师傅各有分工,熟练地将一团团红薯淀粉通过翻、盘、拉,再由处理器变成粉条缓缓滑入滚水之中。紧接着,这些冒着热气、带着黏性的粉条被挑入大锅旁边一口冷水缸里,在师傅娴熟均匀的舞动下,粉条在水中划了几道漂亮的弧线后被穿进木杆。 忙碌中的熊师傅是下粉条的高手,已干了20多年。每年冬季他家每天出粉条2000公斤,还免费教贫困户制作粉条,如今,已有16户村民靠加工粉条走上致富路。 守候在一旁的崔师傅一刻也没有闲着,只见他双手接过挂着粉条的木杆,转身放入冷水缸中不停摇摆、揉搓,彻底涤去黏性,那一条条泛着青光的浅褐色粉条均匀地分布在木杆上。经过冷却,再经过晾晒脱水,粉条才算制作结束。 随行的镇干部崔玉中告诉记者,诸市镇素有制作粉条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镇政府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导群众发挥区位优势,瞄准市民餐桌发展特色种植。当地土地适合种红薯,家家户户种植红薯,用红薯加工粉面和粉条。 诸市镇有3个村14个自然村,靠加工红薯粉条致富户均增收年5万元,他们还把红薯粉条打造成品牌,通过电商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更多详情]
  • 24 2020-12

    民权县双塔镇:产业兴起来 农家富起来

    “有了这个‘高大上’项目,俺们村群众的稳定脱贫又上了一道‘保险栓’!”12月20日,民权县双塔镇牛牧岗村党支部书记闫红亮高兴地告诉记者。 闫红亮所说的“高大上”项目就是镇政府帮他们刚建起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是该镇与河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开发项目,项目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种植理念,实行悬空立体种植模式,悬空无土栽植西红柿,地面种植芦笋,温室大棚全部采用电子数据控制,不用农药和化肥,此举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据该基地的技术人员介绍,每亩大棚的番茄和芦笋综合效益每年至少在10万元以上。有了这个产业,该村农民不仅能得出租土地一份收入,而且还可以在该基地打工获得一份收入。 就在距离该基地西部1公里处,该镇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的河南省防火门业的“老大”——中沃门业也红红火火地加班加点生产,该企业安排当地村民3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要想实现脱贫不返贫,稳步奔小康,必须稳产业,扩就业,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这是该镇党政领导的共识。 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该镇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目标,按照“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把芦笋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成方连片,规模发展,不断培育壮大芦笋产业。在秣坡、牛牧岗村流转土地550亩,建设芦笋大棚578座,覆盖秣坡、牛牧岗等8个行政村,实现贫困户一户一棚,并成立双塔镇亿韵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经营模式。 牛牧岗村民闫良臣就是芦笋基地的受益者。2017年8月,建档立卡贫困户闫良臣享受“一户一棚”政策,大棚芦笋一年可以收春、夏、秋三季,在收获季每天可以早晚采摘两次,在价格最好的春季,这个大棚一天就能给闫良臣带来千元左右的收入,一个大棚一年给闫良臣挣了1万元的纯收入。 扩大就业面就能让更多的群众在小康路上稳致富不返贫,这是该镇党政领导认准的理。该镇除了在中沃门业生产基地和全镇6个扶贫车间安排600多人家门口就业外,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让更多的群众有一技之长。他们开展了家政服务、厨师等多层次、宽领域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项以上实用就业技能,或自主择业,或外出务工。今年48岁的秣坡村村民王文阁通过技术培训掌握了木工技术,镇政府通过务工介绍把他输送到河北省雄安新区中建八局一家工地上班,每月收入7000多元,实现了稳岗就业,全家步入了小康生活。

    [更多详情]
  • 24 2020-12

    河南鲁山:农民合作社变成了“摇钱树”

    “俺们靠这个合作社种石榴、甜柿,养羊、养蜂,发展自助农家院。现在,这山上山下全是宝。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啦!真心感谢县里派来的巡察组。”12月22日,再见到巡察组的工作人员,鲁山县赵村镇闫庄村村民尚新年提起村上的合作社,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5月份,鲁山县委第三巡察组进驻赵村镇闫庄村等12个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察工作。入户走访时,有群众反映对村里一种植合作社带贫效果不太满意。巡察组了解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给该村党支部,并督促赵村镇党委尽快协调解决。 赵村镇党委高度重视,经过镇村两级商议谋划,由村脱贫攻坚责任组、村两委干部具体负责实施。一方面发展特色种植业。利用闫庄村山地优势,流转土地200亩,种植甜柿、无籽石榴等特色林果。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果树下种植蒲公英、豌豆、油菜、蜜薯等经济产物。成熟后由村合作社代为销售,合作社和村民收益按2:8分红。预计两年总收益将达到30万元。另一方面发展循环养殖业。新建500只养羊基地1个;扩大山蜂养殖规模,由原先的150箱扩展到300箱。充分利用闫庄组、吕庄组小水库,发展水产养殖、水上游玩和垂钓服务,今年投入鱼苗10000余尾,预计年收益5万元以上。此外,发展自助农家院5处,预计年收入8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群众利益为基础,结合乡村实际,切实发挥作用,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我们巡察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张国辉说道。

    [更多详情]
  • 24 2020-12

    大崔村的大葱丰收了

    隆冬时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西平县五沟营镇大崔村那片丰腴的土地上。12月21日,该村近120亩优质大葱正在集中收获,村民在田间穿梭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大葱行情看涨,种植户不出地块,就有外地经销商前来集中收购,而且价格高于往年。村民刘杰种植大葱20亩,她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她家的纯利润在20万元以上。 大崔村第一书记李宁向记者介绍,该村今年种植优质大葱120亩。初步估计,亩产5500至7000斤不等,按批发收购价2.4元/斤计算,每亩可收入10000元至15000元,预计总产值120万元至180万元。 农闲下来的大崔村村民在地里帮助收获,每人每天还可以增加50元的收入。他们有说有笑,干劲十足,都在紧张、欣喜地忙碌着。

    [更多详情]
  • 23 2020-12

    赵介明:“南果北种”种出好“钱”景

    入冬后天气渐寒,在永城广袤的土地上,绿油油的小麦增添了别样的色彩。12月21日,沿着永涡路驱车前行,记者来到了位于双桥镇赵洼村的悯农家庭农场。 进入农场,只见10个塑料大棚一字排开,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大棚内,一排排修剪整齐的火龙果树青翠欲滴,紫红色的火龙果傲然跃立枝头,煞是好看。 “今年虽是初果期,但收成不错,亩产1000多斤。”悯农家庭农场负责人赵介明乐呵呵地说道,“相比其他水果,火龙果种植相对简单,由于病虫害较少,平时工人都是施用有机肥,结合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绿色健康!” 赵介明今年38岁,是赵洼村村民。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初中毕业后他辗转到上海、杭州、张家港等地工作,进过工厂,当过管理人员,也做过“包工头”,丰富的工作经历让赵介明积累了不少创业经验。 2019年年初,赵介明和朋友去浙江省金华市一个大型农场参观,看到农场内连亩成片的火龙果很是壮观,了解到火龙果的高经济效益后,他很是心动,决定在家乡种植火龙果。 火龙果耐高温但不耐寒,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5℃,对温度要求很高。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南橘北枳”的定律已被打破。如今,在永城,“南果北种”已经成为现实。 说干就干,2019年5月,赵介明在本村流转了近70亩土地,在广西等地考察后,他引进了台湾软枝大红这个品种。 “台湾软枝大红最大的亮点是自花授粉,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具有果型好、肉质细嫩、口感清甜等特点,很受市场欢迎。”赵介明说,为种植好火龙果,通过不断实践,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北方气候特点的管理技术。 采访间隙,前来采摘火龙果的顾客络绎不绝。“每个火龙果都是自然成熟,甜度自然没得说,农场已经与市区一些精品水果店建立了合作关系,市场行情很好。”赵介明介绍。 富了不忘乡邻。悯农家庭农场的发展,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下一步,在种好火龙果的基础上,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谈及未来,赵介明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23 2020-12

    政府早引导 菇农忙备料

    进入12月以来,卢氏县多部门联动,强化服务,通力协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广大菇农早备料、早生产,确保来年全县袋料香菇主导产业稳产高产。 政策扶持大宣传。该县持续用足用活上级对食用菌种植产业出台的补助扶持政策,协调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农行卢氏支行推出“香菇贷”产品,强化宣传引导,鼓励群众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积极性,提前行动,主动备料,夯实2021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目前,食用菌主产区瓦窑沟乡、朱阳关镇金融机构已率先发放“香菇贷”资金1000余万元,部分菇农已购进木屑2万余吨,全县累计购进木屑50万吨,广大菇农备料积极性空前高涨。 技术培训进田间。为让更多的菇农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该县农业农村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香菇产业基地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各乡镇组织菇农到信念集团东明镇涧北菌棒厂、出菇基地、五里川香菇交易市场参观学习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引领菇农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了解香菇产品市场需求标准、销售渠道等,进一步坚定菇农走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经营的信心,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组织协调促发展。该县积极做好春节期间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利用冬闲、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成立袋料香菇原料购进、调运专班,发挥木屑、麸皮供应商作用,各尽其能,拓宽陕西、湖北等地木屑购进渠道,统计菇农原料需求数量、时间、地点,确定专人做好对接服务工作。同时,各乡镇金融服务站、全县金融部门积极主动帮助菇农办理香菇产业金融扶贫贷款,县产业办公室加快产业扶贫基地标准化香菇大棚建设和菌棒上架进度,确保全县袋料香菇主导产业2021年早备料、早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更多详情]
  • 23 2020-12

    河南淅川:丹江库区移民回乡品橘

    南水北调源头所在地河南淅川丹江大观苑举办第六届秋获丰收节——橘子采摘活动,邀请因南水北调工程移居各地的老乡们回到老家,齐聚丹江岸,共飨丹江橘。 橘园里,农民们用丹江蜜橘、辣椒、绿叶拼出“丹江库区移民地图”,欢迎丹江移民老乡回家。据了解,南阳、郑州、新乡、平顶山、许昌、漯河等地区是丹江库区淅川移民的主要外迁地,背井离乡的丹江移民,唱响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献之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