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4 2020-10

    河南淮滨:寒露时节种麦正当时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时下,淮滨县秋收还在紧张进行中,该县在确保秋收颗粒归仓的同时,秋播工作也拉开序幕。 10月12日,记者在邓湾、马集、新里、三空桥等乡镇看到,田间地头处处机声隆隆,农民田间三三两两抢收抢种的身影随处可见。11日一大早,两辆大卡车拉了数十吨弱筋小麦种子如约来到邓湾乡徐门村村部。“我们这个村人多地少,为了增加农业收入,我们十年前就开始种植优质弱筋小麦,每年在2500亩左右。”正在组织群众卸载种子的邓湾乡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继然对记者说:“种植弱筋小麦政府有补贴,好管理,价格又高不愁卖,弱筋小麦已经成为俺们村群众脱贫致富主要经济来源。” 据了解,淮滨县是弱筋小麦种植基地县。根据《淮滨县2020——2021年度弱筋小麦生产指导意见》通知要求,今年该县秋播小麦种植面积84万亩,其中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75万亩。目前,该县已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分赴到各乡村指导秋种工作。

    [更多详情]
  • 14 2020-10

    兰考县:蜜瓜变“金瓜”生活甜如蜜

    近日,记者从兰考县南彰镇代李陈村了解到,今年,村民种的兰考蜜瓜又获得了好收成。曾经的南彰镇盐碱遍地,风沙满天,生活在代李陈村的村民们“苦”多于“甜”。如今,小洋房,水泥路,大棚遍地,蔬果飘香。代李陈村的变化和村支书郭战胜是分不开的。 代李陈村位于兰考县最东边,和山东接壤。全村共有309户1023人,贫困户24户61人。村民都是以种地为主,没产业,收入低,作为村支书的郭战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农民靠地吃饭,为啥就不能靠地脱贫致富呢?郭战胜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拓展工作思路,积极申请产业扶贫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果蔬大棚156座,大规模种植蜜瓜,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3万元。 蜜瓜变身“金瓜”,村民们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在郭战胜的带领下,村里还发展起了养殖业,建设10座鸭棚、3座养鸡场、2座养猪场。代李陈村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动群众80户,300余人发家致富,其中贫困户13户40人。能人带动,产业推动,致富路越走越宽的代李陈村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有事做,村民生活甜如蜜。

    [更多详情]
  • 14 2020-10

    河南滑县:大力发展优质小麦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秦张栓是枣村乡国平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3年前开始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去年,他家的小麦不但获得了大丰收,而且还卖了个好价钱。 “我们合作社这1700多亩地,去年种的全部都是优质强筋小麦,并且与滑丰种业签订了订单回收,价格上比普通小麦价格要高出10%,1亩地就按1200斤的产量来计算,我这1700多亩地1年增收就是20来万块钱,马上就要秋播了,我们还准备种这个优质强筋小麦。”10月13日,秦张栓对记者说。 “我们采取的是良种配良方,种子买到手,技术跟着走。同时,我们积极和加工企业、收储企业、仓储企业进行合作,全部进行订单回收,让老百姓粮食能增产、价格能提高,效益明显增加。我们要继续加大培育、推广优良品种种植力度,更多的培育、推广专家认可、企业认可、农民认可的好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作出新贡献。”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赵秀珍说。 枣村乡西姜庄村耕地面积247公顷,其中234公顷种植的是优质强筋小麦,基本实现了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全覆盖。近几年,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小麦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村民陈奇兵去年种植了0.7公顷优质强筋小麦,亩产达到了1300斤左右,良好的产量和订单式回收,让他对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劲头更足了。 “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非常重视,地里的机井配套、道路修建,农业设备非常完善,今年3月20号,咱国家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又亲自打电话询问了现在田间管理情况,询问了小麦长势情况,听取了我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情况的具体汇报,韩部长又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现在我们种地也更有劲了、更有信心了。” 陈奇兵自豪的说。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滑县积极响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种植,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优良小麦新品种的推广,保障农业提质增效,今年小麦收割前,该县在枣村乡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召开了优质专用小麦现场观摩会,农技专家对小麦进行了现场测产,让参会人员亲眼看到新品种的综合优势,提高了对新品种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加快良种推广奠定了基础。 该县还按照“全县一盘棋、措施一体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则,打破乡镇界限,在全县规划了10.3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倾力打造全省最大的3.3万公顷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 该县的优质小麦原粮,正在促进粮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河南利生面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粮食收储、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制粉企业,2019年以前,该企业优质强筋小麦年需求量在15000吨左右,随着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和数量逐步提升,企业计划今年进行面包粉及食品加工企业专供用粉生产。 “我们公司今年初进行了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确保今年生产的面包专用粉、食品工厂专用粉完全合格,满足市场需求,预计今年优质麦的使用量将突破30000吨。”河南利生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岳琪说。 “优质强筋小麦的推广让上下游产业都从中受益。我县将继续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四优四化’为抓手,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小麦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慧涛说,“夏调品种,秋调结构。现在正是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今年,我县争取完成小麦种植面积181.1万亩,其中秋播优质小麦达35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充分利用订单生产及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推动我县实现优质小麦种植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发展产业化。”

    [更多详情]
  • 13 2020-10

    滑县:种芫荽成规模引客商抢购

    “我今年种了180亩芫荽,市场行情好,一年下来收入在20万元以上。”10月4日,滑县大寨乡小田村村民吴红保说。 2015年2月,47岁的吴红保开始种芫荽。当时,他以每亩1050元的价格租赁了100亩土地,在支付了10余万元租金后,他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同年3月,滑县农商银行大寨支行客户经理江长刚在下乡宣传金融知识时了解到吴红保的情况,主动上门对接,迅速为他办理了15万元的助农贷款。 有了资金,吴红保一心扑在菜田上。吴红保种植的芫荽由于绿色无公害,规模大,价格公道,受到许多大型超市的欢迎,也吸引了河北、山东的经销商上门抢购。 吴红保说:“芫荽从种植到采摘,生长周期大约35天,一年可以种植4茬,平均每亩地收成在500公斤左右。”今年9月份,吴红保又流转了80亩土地,继续扩大芫荽种植面积。

    [更多详情]
  • 13 2020-10

    河南叶县:花卉苗木种植助农增收脱贫

    初秋时节,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任店镇寺东村600亩方圆苗圃杜鹃花盛开,平顶山学院作为该县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单位,依托博士科研平台和队伍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繁育推广的“平岩”钝叶杜鹃新品种,填补了河南省园林绿化常绿、抗寒杜鹃品种的空白,所培育的系列新品种目前已在河南、安徽、河北、山东等多省推广应用,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提供良种支撑。 近年来,当地政府林业部门引导农民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依据市场需求,引进特色花卉苗木繁育种植,助力农民脱贫增收,带动当地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更多详情]
  • 13 2020-10

    个头长两米高亩产超300斤

    周口农科院院长杨光宇带领他们的产量测试小组,在上蔡县和店镇大程村5000多亩面积的芝麻田内不停穿梭,随机选取测试点,经过技术人员的精心测量、核算,每亩HL-5黑芝麻的估产达160公斤以上,相较于往年120公斤左右的产量,实现大的突破。 “我真没想到,这些芝麻能长两米多高,今年的亩产能达到160公斤!”和店镇大程村肖闪闪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肖邦良激动地说。 “HL-5黑芝麻是高木酚素芝麻,是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出的新品种,得到国家新技术保护,目前品种基本稳定,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杨光宇告诉记者,“高木酚素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很受养生市场的欢迎,而HL-5黑芝麻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未来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据上蔡县高级农艺师谢卫华介绍,上蔡县本身有种植芝麻的历史,每年约有20万亩的种植规模,推广种植HL-5黑芝麻,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比种植小麦和玉米高许多;在市场前景方面,HL-5黑芝麻在国内外养生市场需求量巨大,现在又走“订单式”生产路线,双重保障,根本不愁销路;从产业发展层面考虑,HL-5黑芝麻品种及其配套种植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能助推农业产业从种到收的社会化、机械化、市场化服务水准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以上蔡为核心区域的高木酚素芝麻订单化生产基地。

    [更多详情]
  • 13 2020-10

    三秋生产进展顺利小麦播种全面展开

    目前,河南省秋季作物收获接近尾声,小麦播种作业已全面展开。 秋收连秋种,寒露前后,全省小麦播种陆续开始。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天气趋势预测,麦播期间河南全省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整体上利于冬小麦整地播种和正常出苗。农业专家建议,豫北地区适宜播种期一般在10月8日到15日之间,豫中、豫东地区在10月10日到20日之间,豫南地区在10月15日到25日之间。 由于近年来小麦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有持续偏重发生的态势,专家建议在播种之前,要做好包衣和拌种。另外,要控制好量,不能盲目多种。 农技专家提醒,各地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强化麦播期间农情调度,及时发布麦播进度和监测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确定播期、播量,落实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抓好播前播后镇压,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种足种好小麦。

    [更多详情]
  • 13 2020-10

    今年中央财政支出45亿元支持农业生产托管项目

    记者从此间举行的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中央财政共支出45亿元,在29个省区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有效破解了农村种地难等问题。 据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达到89.3万个,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6000万户,占全国农业经营户的30%。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大批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保姆式”生产托管服务,减少了农民集中下地的风险,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张天佐表示,今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省份从2019年的18个增加到29个,项目资金从40亿元增加到45亿元,各地在推动生产托管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加强示范引领,推进托管服务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更多详情]
  • 12 2020-10

    宁陵县:做强特色产业 带领百姓致富

    金秋时节,走进宁陵县华堡镇卢集村冬桃种植园,阵阵桃香扑鼻而来,一排排桃树绿叶葱茏,一颗颗桃子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冬桃种植、藤编加工、大棚黄瓜种植……近年来,特色产业铺就梨乡人民“致富路”,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以特富农”,乡村发展驶上高质量快车道,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特色种植“地生金” “冬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果糖、果酸及多种维生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吃起来香脆可口,味道比普通桃子口感好,园里的桃子陆续成熟了,每天都有很多客户打电话咨询订货。”宁陵县丰众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卢长念一边查看冬桃长势一边介绍道。 今年53岁的卢长念,半辈子都与土地打交道。2015年,他与卢长彦等6位合伙人把眼光从传统农业投向了现代农业,搭上了脱贫攻坚的“快车”,投资300余万元,成立了宁陵县丰众种植合作社。通过多次外出考察,他们从山东青州引进映霜红、黄金蜜、秋彤等优质冬桃品种,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冬桃的质量和产量。合作社经过五年的发展,以卢集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120余户,种植冬桃400余亩,年产值达240万元。 “你可别小看这些桃子,我们现在过的好日子可全靠它。”正在园里忙活着除草的村民卢家强说,“我家6亩地租给了合作社,每亩地每年给1000元的租赁费,农闲时就在社里打工,一天也能挣个五六十块钱,一年能挣2万多元哩,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增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一条条小藤条,在工人的手里上下翻飞,左右穿插,犹如注入了生命。卢集村扶贫车间的工人们正在忙着编织吊篮、童车、躺椅等藤编产品,这些产品将销往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郭秀英是卢集村的一名贫困户,家里4个孩子都在上学,原来一家人的生计就靠丈夫在外面打工和家里几亩地的收入。自从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像郭秀英这样的贫困群众就利用农闲时间在车间打工挣钱,每年都有一笔收入可以补贴家用,说起现在的生活,她甜在心间,乐在脸上。 “工作不累,在家都能干,收入也不错,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每月能赚2000元左右。”郭秀英开心地分享着喜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该扶贫车间创新“家中就业”模式,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原材料申领,成品生产出来后由车间指派专人上门收货,为2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家庭增收。 “我们车间的工人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因为藤编加工要求低、易上手,工人们既可以在车间加工,也能申领材料回家加工,每月至少有千元的收入保障。”车间负责人马银辉说,“下一步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建成集原料生产、焊接、组装于一体的流水线,争取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蔬菜销售搭上“直播快车” “现摘的水果黄瓜,有2斤、3斤和5斤装,这批黄瓜品质非常好,都是自己家种的,亲们赶紧下单抢购……”卢集村25岁的卢振正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直播带货。据他介绍,“由于黄瓜口感好、品质佳,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销售了5000多单,销路一点也不愁”。 过去,卢振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和外出打工,收入不尽如人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县城的超市里发现水果黄瓜的价格很高,回到家他便算起了经济账,发现种植水果黄瓜投资少、效益高,于是萌生了种植水果黄瓜的想法。说干就干,他从网上搜集信息,多次外出到黄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向农业技术专家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个月的学习,他学到了黄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利用自家的3亩土地搞起了实验田,头一年亩均收益就达到了5万元。 黄瓜的产量提高了,如何把黄瓜销售出去成了一大难题。正在卢振一筹莫展之际,驻村第一书记郑顺业到卢振家中,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得知县里科创电商产业园开设直播课,村“两委”便积极与县电商服务中心对接,把卢振送到县里的科创电商产业园学习。经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卢振在快手平台的粉丝已有18万多人,通过在平台直播带货,建立起了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黄瓜产业链。 “卢振是个好小伙,自己拥有了种植技术,不忘帮助乡亲,为大家解决了很多种植上的难题。”村民卢正东说。如今,卢集村的村民一提起卢振,都竖起大拇指,由衷地佩服他。

    [更多详情]
  • 12 2020-10

    驻马店驿城区:石榴红了 日子火了

    “这石榴个头大还饱满,吃起来酸甜可口、鲜美多汁,以前要专门到大超市才能买到,现在到咱家门口游玩亲自采摘就能买到,价格还公道。”节假日前来采摘购买春润家庭农场突尼斯软籽石榴的游客李晓说道 。 今年是个丰收年,石榴树上红彤彤的“小灯笼”们穿透了树叶,压弯了树枝,长势甚是喜人。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春润家庭农场种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恰值盛果期开园, 预计产量可达10万斤,采摘期将持续1个月。 春润家庭农场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西毛公山下,龙泉湖畔,占地近百亩。2016年被驻马店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家庭农场,2020年6月,被驿城区认定为带贫企业——产业扶贫基地(驿农[2020]49号)。自2016年引进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以来,春润家庭农场已助力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近年来,驿城区胡庙乡围绕区位优势山地丘陵多山清水秀抓生态扶贫,精准施策。瞄准农民增收增产,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科技新产品种植万亩白桃、万亩豌豆荚、石榴、葡萄园、中药材、花卉产业扶贫。为贫困户脱贫既“”输血”又“造血”。胡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海威说:“园区坚持以注重保护并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为发展理念,把农业景观、纯净乡村、青山绿水、洁净空气构成的优美环境作为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依托予以持续维护与优化。” 一路绿色,一路生机。该乡以“生态石榴”为重点,让现代农业与富裕连接起来,使富民产业与美丽的生态环境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发展生态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春润家庭农场种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纯天然、无公害,不仅皮薄、粒红、汁多,甜度较一般石榴约高2倍,且籽软可食,免去了吃石榴频频吐籽的烦恼。在干燥的秋日,尤能发挥生津止渴的食补效果,可谓老少皆宜。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果农喜获丰收。假日里不妨来此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不但能畅享新鲜甜美的石榴,远离城市喧嚣,同朋友、家人在此欢聚,度过一段惬意舒心的田园时光,更能为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一份贡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