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20-10

    韩长赋:确保水稻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18日表示,要坚持不懈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健全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保护水稻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水稻面积稳定在4.5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 这是韩长赋在18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开幕式上说的。 韩长赋介绍,保饭碗、保口粮,首先要保大米。我国常年种植水稻面积占全世界水稻面积的20%,产量多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占全世界大米总产量的近40%。水稻种植地域广阔,从海南岛到黑龙江,跨越数千公里,形成了东北、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三大优势产区。多样的光温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稻作类型,早中晚稻分明,籼粳糯稻齐全。 他表示,今后我国将以水稻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提升农机装备、农田水利和仓储物流等设施条件,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行动,进一步增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高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并促进稻米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稻作体验、稻田观光、稻鱼稻虾综合种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全产业链提升水稻生产效益。 韩长赋还说,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推进水稻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水稻生产布局,积极发展优质稻。还要大力倡导节约粮食,努力减少水稻种植、收割、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并培育壮大一批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产品品牌,将品牌建设贯穿大米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提升中国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更多详情]
  • 20 2020-10

    河南:趁墒抢种冬小麦

    上周全省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对改善我省土壤墒情、麦播出苗十分有利。10月19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本周我省天气转晴、气温缓慢回升,建议抓住近期有利天气趁墒抢种冬小麦。 据预报,本周我省天气转晴、气温缓慢回升,最高气温升至20℃左右。省气象部门建议,已进入适宜播种期的地区应抓住近期有利天气趁墒抢种冬小麦,部分口墒不足地块应及时造墒播种,以免错过最佳播期。土壤偏湿地区应及时开沟理渠,降低田间湿度,确保冬小麦适期适墒播种。

    [更多详情]
  • 19 2020-10

    “菜把式”王老汉脱贫记

    “今年的市场行情好,菜价比往年同期高出不少。我这两座反季节蔬菜大棚,上茬种的是西红柿、黄瓜、青茄,这茬种的是白菜、芹菜,预计今年能比去年增收3万元……说实话,光这两座大棚就让我家稳定脱贫了!”10月13日,王老汉接受采访时信心满满地介绍。 王老汉名叫王天信,今年72岁,是商水县平店乡王坡寨村8组村民。他患有外围神经慢性病、肢体2级残疾,76岁的老伴儿单翠英也有慢性病,33岁的儿媳朱艳敏属精神2级残疾,只有儿子王金胜一个健康劳动力,两个孙子孙女正上幼儿园。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天信憨厚老实、为人正直、头脑灵活、不怕吃苦,过去曾是生产队里犁地耙地、摇耧撒种的‘庄稼把式’,只不过现在都是农业机械化,他的‘技术’派不上用场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魏克良说,“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为让王天信这个‘庄稼把式’变成‘菜把式’尽快脱贫,2017年,通过技术培训、精准帮扶,王老汉家依靠金融扶贫贷款建起了两座蔬菜大棚。” 瞅着自己家庭的状况,顶着贫困户的“帽子”,王天信一度意志消沉。自从村里帮其建起这两座蔬菜大棚,王老汉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几乎每天都是容光焕发、一脸兴奋。尽管拖着一条病痛的腿,王天信整理菜地、播种、浇水、打叉、喷药、采摘、销售……他样样都很精心,也很在行,俨然成了“一条龙式”的生产管家。 王天信从4年前的贫困户,成为现在十里八村闻名的种菜能手。仅种植蔬菜一项,年收入突破5万元,种菜让他家摆脱了贫困,住上了楼房,买了电动车、三轮车,日子越过越好。还带动村里1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王老汉在奋斗中收获了幸福和成就。

    [更多详情]
  • 19 2020-10

    河南省尉氏县:香菇养殖基地里舞动的“菊花”

    黄爱菊是冉村广场舞队的“领舞”,在跳舞时,优美的舞姿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人们便送给她一个美丽的绰号:“菊花”。 两年前,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上下紧锣密鼓开展之时,一次不经意的香菇产业观摩,让黄爱菊深受启发并实现华丽转身,在自己的香菇养殖基地上跳起争芳斗艳的“菊花舞”。 观摩香菇产业后回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把建立香菇养殖基地的想法与家人进行了沟通,并打开手机让家人观看香菇产业的视频……“咱乡耕耘农业产业园可以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卖不了的香菇他们还负责回收,一点儿风险也没有!”最终,黄爱菊耐心的疏导打消了家人的顾虑。 新建香菇大棚耗时费力。为了节约开支,黄爱菊与家人一起,顶烈日、冒酷暑,把一块块能用的彩钢瓦小心翼翼地收好,以便重复使用。手上多处被彩钢瓦割破,她也只是倔强地用胶布粘一下,然后继续干活。 新的香菇大棚建成后,她就将3万支菌棒装入棚中,等待出菇。天有不测风云,部分菌棒感染了绿霉菌。为了使香菇保持有机成分,她用土办法处理——用清水冲洗,冲洗不掉的地方,就用小刀一片一片地剔除。冲洗过程中,冰凉的自来水洒在身上,她全然不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与时间赛跑,及早阻止绿霉菌的蔓延。 香菇管理阶段事务繁杂,为了不影响工作,黄爱菊索性买了旧板房,把家搬到村外的香菇养殖基地。遇到阴雨天,旧板房漏水,她就把塑料布蒙在板房上。 黄爱菊的做法得到了岗李乡政府的认可,并为其香菇养殖基地挂了一块香菇扶贫(带贫)基地的牌子。 一个牌子,一面旗帜。为帮助更多贫困户及村民脱贫致富,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资300万元,建立一个大型香菇养殖基地。 说干就干。黄爱菊迅速行动,披星戴月流转土地75亩。没有资金,她找银行贷款,为节省开支,她连跑几个施工单位,对比施工价格,终将1.5万平方米的30多座大棚建设完工。这种骨子里自带的疯狂与任性,让村民佩服得五体投地。 目前,黄爱菊的香菇养殖基地已成规模,分拣车间、冷库等设施应有尽有。全村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到她的香菇基地务工,还带动村里30多位村民到该基地打工,受到村民的好评。 两年多的养菇生活,造成她生物钟紊乱,身体产生虚热症状。今年6月,发烧3天的黄爱菊再也坚持不住,倒在床上起不来了。孩子见状,赶忙给爸爸打电话,把黄爱菊送到医院。病床上,她喃喃地对丈夫郝建明说:“对不起……”郝建明连忙安慰道:“对起了,对得起咱这个扶贫基地,家里人都支持你!” 她没有气壮山河的誓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就是像黄爱菊这样默默无闻的扶贫者,撑起了脱贫攻坚的希望。

    [更多详情]
  • 19 2020-10

    河南驻马店农牧产品走俏海外

    河南驻马店市是农牧业大市。近年来,该市将农牧业深加工作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一个支撑点,涌现出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尚品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该企业主要从事高端低温肉制品生产经营,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在精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产品远销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越南、泰国、伊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图为尚品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包装出口产品。

    [更多详情]
  • 19 2020-10

    贫困户贾振宝种上红苹果日子更红火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一大早,延津县胙城乡王堤村一处苹果园里便飘过来了阵阵的歌声。一个忙碌的身影在园里来回穿梭,守护着几百棵“宝贝疙瘩”。这个一米八几的壮汉就是王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贾振宝。 扶贫路上迎春风 贾振宝家住胙城乡王堤村,和妻子张希芬育有两个儿子,2012年大儿子因意外造成下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二儿子今年刚刚从学校毕业。这么些年,夫妻俩一边要忙着给大儿子看病治疗,一边要供二儿子读书,岁月在他们脸上刻满了本不该有的沧桑。每当谈及这个家,贾振宝心里难免有些苦涩。 2013年底,贾振宝一家通过精准识别程序纳入了王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责任人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低保救助到教育帮扶,从医疗保障到产业扶持,终于推翻了贾振宝家“看病难、上学难”的两座大山,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为生活重新点亮了希望。“我是个粗人,也不会说个话,但多亏有了党和国家的政策,要不然我们家早都垮了。” 苹果孕育脱贫梦 “不能老是伸手要啊,现在家里没啥作难的,还是要靠俺们自己过上更好的日子”。扶贫先扶志,在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政策引领下,贾振宝有了种植苹果、发展生产的想法,驻村工作队除了鼓励贾振宝安心发展生产,还积极帮助他申请自主创业奖补2500元,并联系相关机构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工作队员更是经常上门走访,及时了解贾振宝果园的种植情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贾振宝夫妻俩的辛勤努力下,他们的苹果园也变得像模像样起来,苹果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一年比一年甜。在2016年,贾振宝一家顺利实现脱贫。去年10月份,在得到全省将举办第一书记扶贫产品展销会的消息后,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便联系到了贾振宝,入户积极沟通,征求参展意愿,并从价格、包装上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贾振宝的烟富六号苹果顺利参与了全省第一书记扶贫产品展销会,进一步打开销售渠道。 促消费构建新希望 “老贾家苹果成熟了,欢迎前来采购”。每年的八九月份,新乡市司法局扶贫干部群里总是热闹非凡。“咱抽个时间一块过去呗”“帮我也捎几袋过来”……大家忙着约定时间到贾振宝的苹果园里串串门儿。 每年这个时候,尽管果院内潮湿闷热,蚊虫叮咬,但是并不影响帮扶人们的采摘热情。大家猫腰弓背,穿梭在果树之间。从采摘分装,到搬运称量,干得汗流浃背,忙得不亦乐乎。你十斤,我二十斤,大家争先恐后地加入到了苹果爱心采购的活动中。 “家里劳力少,就我和爱人守着这苹果园,忙不过来,很多苹果都烂在了树上。每年司法局的同志们都过来帮忙,真是太感谢了。”现在再谈到这两年的生活变化,贾振宝脸上挂满了难得的笑容。 种好“摇钱树”,长出“幸福果”。在那片苹果园里,传来的歌声越发嘹亮。

    [更多详情]
  • 19 2020-10

    卫辉:立体套种林下生“金”

    10月11日一大早,卫辉市李源屯镇侯湾村贫困户熊合英、孙凤录、侯文青、侯振启等人就结伴来到村边不远的元宝枫苗木种植示范园,开始了今天的劳作。这里种植了近200亩的元宝枫树,一行行苗木挺拔整齐,孕育着勃勃的生机,林下套种的一簇簇高钙菜青翠欲滴,更是寄托着美好的希望。 “多亏了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两年,俺家的日子眼瞅着一天天好起来,再也不发愁了,打心眼儿里真是高兴!”“家里有病人,出去打工也不放心。就是能出得去找活儿干,一个个都这么大年龄了,人家不一定用咱。有了这个示范园,咱这些贫困户不用远走就能挣到钱,往后就加劲儿干吧!”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都在抢着说,脸上的笑容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不光是这哩,谁家有事儿就去忙,闲了就来这儿干干杂活儿。咱都是庄稼人,除草、浇水、施肥、收菜,这些活儿都会干,也累不着。一天能挣五六十块钱,还有园里给咱发的收益。”孙凤录也不甘落后,底气十足地说道,“俺算了算账,俺家今年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万多,保证能脱贫!” 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示范园,就是这片“树菜结合、立体套种”的新产业。2018年9月,在卫辉市产业扶贫政策引领下,河南康乾苗木有限公司积极申报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示范园项目,按照“引进新型苗木,发展林下经济”的产业思路,开始了基地建设,通过元宝枫林下套种高钙富硒养心菜,让林下生“金”,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元宝枫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绿化树种,具有美观、适应性强、分布广、树龄长等众多优点,本身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结出的果粒大、含油量高、富含蛋白质,可以用于开发食用油或保健油,枫叶和树皮具有镇静、催眠、镇痛等作用,可作为药品原料,还广泛用于美荣护肤、健康养生、纺织印染、饲料等,枫叶还可以加工制成元宝枫茶。由于元宝枫苗木成材产出期较长,短期内项目要迅速发挥效益,就需要在土地资源利用上深挖掘。高钙富硒养心菜营养丰富、医食兼用,属于耐阴作物,适合林下种植,不影响树木生长,好管理、效益高,每亩土地每年产值提升近万元。实施林下套种高钙菜,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和土地的经济产出能力,实现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 示范园负责人李春燕说,通过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目前示范园已带贫100户276人,经营效益良好,群众增收稳定。畅想未来、信心百倍,公司新购了茶叶杀青机、揉捻机、炒干机、烘焙机等设备,下一步将把元宝枫嫩叶、高钙菜进行精细加工,开发高钙养生茶、元宝枫油等更多的绿色健康产品,用高钙菜杆茎烘干制粉,提取高钙汁加工饮料,合作开发加工高钙水饺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更多详情]
  • 19 2020-10

    舞钢试种大蒜新品种

    “近段时间雨水充足,我们田间除草施肥管理又很及时,蒜苗长势良好,等到春节时准能卖个好价钱!”10月13日中午,看着眼前一片长势喜人的绿色蒜苗,舞钢市武功乡草坡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会远兴奋地说。 “我在这干一天活,村里就开一天的工资,活不累,守着家还不耽误干其他事,一天能挣80元,可中!”武功乡草坡村68岁的低保户宋占魁,一边手脚麻利地清理蒜地内的杂草,一边高兴地说。 草坡村位于武功乡东南部,是一个移民村,全村共有320户1290人,其中贫困户4户5人,全村以种植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保证全村人持续稳定脱贫并走上致富路,成了摆在村“两委”干部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村支部书记李志才和驻村第一书记王会远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草坡村土地特点、地理区域优势、市场行情等因素,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商讨,最终流转8亩土地,引进了大蒜种植项目。 作为常见的农经作物,大蒜不仅营养丰富,蒜苗、蒜薹都是餐桌“常客”,更是很好的天然绿色药品,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生吃大蒜还能预防流感和肠道感染病。大蒜经过深加工之后,更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饲料加工等行业,可以说“一蒜多用”。 要想村强民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草坡村大蒜试验田是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引进的,这次我们共引进了2个大蒜新品种,其特点是个大、色白、皮厚、不散头、耐贮、风味香辣口感好、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食两用价值。墒情好的话,春节就可以出售一部分蒜苗,目前,蒜种、肥料、人工费等加起来我们共投资了1万多元,可以说是投资小、见效快。”王会远介绍。 近年来,大蒜经历了“蒜你狠”“蒜你惨”等“过山车”一般的变化后,呈现出独特的“蒜周期”。现在,大蒜正处于稳定的“蒜周期”。 “今年先试种8亩,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扩大种植规模。管理好的话,亩产大蒜可达4000斤。”李志才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按今年的市场行情每斤3.5元算,8亩地毛收入可达10万元。另外,蒜苗、蒜薹也可以出售,不但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还能安置5~8名贫困户在试验田内打零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更多详情]
  • 16 2020-10

    苹果熟了 果农乐了

    近日,陕州区西张村镇人马寨村果农在采摘红富士苹果。金秋时节,陕州区20万亩红富士苹果进入采摘季,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销售,田园里一派丰收景象。

    [更多详情]
  • 16 2020-10

    鲁山闫鲁峰:荒山种血桃”种“出小康生活

    “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守着这一片坡坡岭岭过日子,一眨眼二十多年就过去了,我家不但脱了贫,还靠种植血桃过上了好日子。”10月14日,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村民闫鲁峰正在自家桃园里干活,山坡上丝丝秋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大年沟村三面环山,以前交通闭塞,群众出行不便,不少人世世代代靠着山坡地种些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谋生,生活水平不高,贫困户也不少。大年沟村村民素有种植血桃的传统,但过去因为种植粗放,血桃品相一般,产量也上不去,价格每市斤还不到1元,经济效益甚微。 闫鲁峰1999年时就承包了一片山坡开始种桃,但他的几十亩血桃也是效益不高,勉强养家糊口而已;娶妻生子后,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大,还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血桃终于迎来了“春天”,2016年,血桃被熊背乡政府确定为扶贫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动:政策上,按照400元每亩的标准进行扶持;技术上,请来市农科院的专家悉心指导;宣传上,通过各级媒体持续推介;组织上,成立村级合作社统一管理、销售。短短几年间,大年沟的血桃面积从不到500亩扩张到了3800亩,还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大年沟血桃”也成了市场热捧的“网红”产品,价格每市斤如今已达到5元左右。 近年来,闫鲁峰夫妻常常早出晚归,对自家桃园辛勤打理,从浇水、施肥、修剪、疏花疏果等上面狠下功夫;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桃农请教、向市县专家技术人员咨询难题。在夫妻二人的不断努力、精心管理下,这几年,闫鲁峰家的血桃普遍比别人家的血桃质量要好,不论是在果型、个头、口感上都略胜一筹,收入也大幅增加。 靠着经营山坡地上的血桃,闫鲁峰家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2018年翻修了老房子,2019年又购置了一辆7万多元的小货车,夫妻俩靠辛勤劳作,在荒山坡辛勤耕耘20多年,终于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