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20-10

    我省特色农产品11日起亮相上海

    近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为树立河南农业品牌形象,全方位深化豫沪农业领域合作,10月11日~13日,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览会将在上海市农业展览馆举行。 据了解,展会期间,我省的延津小麦、永城面粉、正阳花生、西峡香菇、清丰食用菌、温县怀山药、灵宝苹果、郏县红牛、信阳毛尖等一批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将进行现场展示推介,好想你、双汇、思念、白象等众多河南知名企业也将进行产品品牌推介。 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常住人口多,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和新兴经济大省,豫沪两地产业发展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方面,我省农产品种类丰富、特色产品突出,每年可外调量较大,可以有效补充上海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省将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构建模式、协同创新等方式,深化豫沪农业领域合作,加强河南农业品牌宣传、产销对接、项目合作,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09 2020-10

    农资充足 墒情适宜 河南省麦播准备就绪

    小麦大省河南一年中的重头戏即将上演——8500万亩左右小麦国庆长假后将陆续播种。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麦播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夏粮喜获丰收,全省430万亩小麦繁种田,产种18亿公斤左右,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外调余种6亿公斤。同时,种子质量较好,种子活力、出芽率均在标准以上。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秋收秋种期间我省出现大范围连阴雨天气的可能性较小。从现在至10月底,全省有5次小雨到中雨天气过程,其中10月3日—6日和14日—16日降水量比较明显,豫北、豫中和豫东降水量为30㎜—50㎜,豫西、豫西南和豫南降水量为50㎜—80㎜。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气候趋势预测,麦播期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整体上利于冬小麦整地播种和正常出苗。 但从近几年的生产实际看,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一是近年来我省小麦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持续偏重发生,尤其茎基腐病呈逐年加重态势,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二是部分地块连年浅耕、旋耕,秸秆还田后耙压不实,导致播种和出苗质量差,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 围绕种足种好小麦,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以40个优质专用基地县为抓手,带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示范推广深耕深松技术、提高整地质量。同时,将组织全省1.3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落实深耕耙压、配方施肥、药剂拌种、适期适量播种等关键技术措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更多详情]
  • 09 2020-10

    捎些扶贫农产品回家吧

    “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光山的特产菱角,长相不起眼,功效却不少,价格还特别公道。”在连霍高速郑州北服务区,扶贫农产品专柜前的销售人员拿着手机拍摄摊位上的各种特产,忙着和网友们互动。 网络上人气火爆,摊位前同样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不少旅客被各种特色扶贫农产品吸引,纷纷驻足。 当天,为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十一”黄金周客流动态聚集优势,促进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省交通厅、省交投集团联合主办“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扶贫黄金周专项活动”。该活动采取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销售扶贫农产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我省是农业大省,不少贫困地区都有很多优质农产品,但却缺乏好的销路。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农副产品滞销,影响了产业扶贫和群众脱贫增收。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设置消费扶贫农产品专柜、展销专区,搭建产业扶贫新平台,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特别是“十一”黄金周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车流量、人流量大,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消费扶贫,既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参与消费扶贫、购买扶贫农产品的良好氛围,也为贫困户自产的农产品打开了一条新销路,让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能够搭上高速公路“顺风车”,走向全国各地,迈进更广阔的市场。 据悉,此次活动以连霍高速的郑州北服务区、洛阳服务区、三门峡服务区、开封服务区、商丘服务区,京港澳高速的鹤壁服务区、安阳服务区、信阳服务区,沪陕高速的罗山服务区、泌阳服务区,大广高速的周口东服务区及郑尧高速的禹州服务区等12对服务区为示范,宣传推介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

    [更多详情]
  • 30 2020-09

    新安樱桃为什么这么“火”

    9月23日,中国樱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新安县拉开帷幕,来自国内的樱桃产业专家学者们共聚一堂,共话新安樱桃产业发展。此次论坛之所以设在新安县,得益于该县樱桃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新安县大力发展樱桃产业,通过改良品种、配套技术、扩大销路、打造品牌、农旅融合等措施,小小樱桃树结出了“致富果”、做出了“大文章”、闯出了“好品牌”、带来了“多产业”。 小樱桃结出“致富果” 五头镇马头村因樱桃而兴,因樱桃而富。今年58岁的齐超龙就是靠着几亩樱桃闯出了名堂。 十几年前,马头村从山东引进了大粒樱桃,樱桃娇贵难养,村民们纷纷不看好,可齐超龙偏偏不信邪,一下就种了5亩。樱桃“吃水”,每次每棵树就要浇一吨水。马头村缺水,虽然处在涧河和金水河之间,但无论到哪条河取水都不容易。齐超龙性子倔、心劲儿大,硬是靠着一辆三轮拉水车,把5亩樱桃树种成了。 齐超龙的樱桃园越来越火,马头村的樱桃树也越种越多、越来越好,也渐渐带动周边的大洼、独树、王府庄等村发展出一条“樱桃沟”。2009年,磁五仓公路建成,“樱桃沟”迅速壮大为近8万亩的洛阳樱桃谷,继而形成北起仓头镇黄洼村,经五头镇马头村,南到磁涧镇礼河村的24公里沟域经济带。 小小樱桃树结出了“致富果”。如今的马头村,拥有2000多亩樱桃,千余亩花椒、石榴,既是洛阳樱桃谷的核心区,也是这条沟域经济带的典范区之一,樱桃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小樱桃做出“大文章” “樱桃不耐储存,又集中成熟,那时只能提着篮子进城卖。如果中午卖不完,樱桃就烂掉了,心疼得直掉眼泪。”回忆起曾经“提篮叫卖”的往事,五头镇樱桃种植户王海通忍不住叹气。 传统樱桃由于采摘期短、品种老化,导致没有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无法长期保存。为做大樱桃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新安县从山东等地聘请专家,指导群众对品种进行改良,推广销路好、产量高、耐储存的新品种,并要求果品按照绿色、有机的管理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樱桃的品质。 目前,经过品种改良,新安樱桃由单一品种发展到红灯、红密、红艳、乌克兰、拉宾斯等10多个品种,并且成熟期比其他地方的樱桃都早,不但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而且是走亲访友的首选礼品。 在磁涧镇的天兴生态园内,深井滴灌,水肥一体,配套分拣、冷链等设施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年,该生态园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引进新品种,配套新技术,经济效益也是实打实的“一亩园、十亩田”,亩均增收2万多元,真正让“小樱桃”做出了大文章。 小樱桃闯出“好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打造樱桃品牌,新安县围绕打造“新安樱桃谷·洛阳西线游”目标,投入资金对连接磁涧、五头、仓头3镇的20多公里道路和沿线村庄进行提升和风貌改造,打造了3D樱桃谷画廊、天兴生态园、林山溪谷度假村等10余个旅游新亮点,并成功举办了骑行赛、樱桃节、樱桃文化交流、品味新安之美采风等旅游文化系列活动。 在此基础上,新安县依托传统的樱桃产业培育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13家,发展特色采摘园50余个。正是看中了樱桃潜在的生态价值,磁涧镇礼河村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樱桃,还积极参与筹划骑行赛、樱桃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成功打响了“礼河樱桃”品牌。 “樱桃的美名渐渐传了出去,只要把樱桃摊往村道旁一摆,过往车辆的车主就会停下来购买,还有不少经销商开着车直接到地里收购。”礼河村村民尤青林说,村里连续4年与顺丰、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果农在田间地头就可以销售。 小樱桃带来“多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行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让村子变景点、农民变旅游从业人员、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最终达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新安县委书记宗国明说。 新安县樱桃的红火带动了当地乡村游的兴起,村民们纷纷开放果园,樱桃经济也由以前的“一月红”变为如今的“四季火”。 如今的新安县,以樱桃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农家宾馆、特色小吃、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蓬勃兴起。家住樱桃沟的张克敏就是通过农家饭店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好日子。“先是盖了两间平房,接着又在院子里加盖了几层住房,光这农家饭店一年就能挣几万块钱。”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张克敏喜上眉梢。 “新安樱桃,中国味道,历久弥新,传承至今。对于新安来说,此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全国樱桃专家学者、种植大户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我县樱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我们将为打造‘世界樱桃看中国,中国樱桃看新安’的终极目标而不懈努力。”说起新安樱桃未来的发展,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30 2020-09

    鹤壁市淇滨区:流转土地搞林间种植 带动村民增收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真大,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水泥路也通到了每家每户,这日子是越过越舒坦。”6月25日,淇滨区大赉店镇侯庄村村民路长学讲起了村里的变化。 流转千亩土地,开展林间种植 “村里流转土地后,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路长学说,他们村灌溉用水短缺,田间水井往往打300多米深出水量仍很少,因此平均一亩地灌溉费用要100多元,而粮食亩产量仅在800斤左右。 2019年,村委会引进大棚种植项目、千亩苗木林果项目,流转1000多亩土地用于苗木林果培育。今年年初以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充分利用林下空闲土地种植10多个红薯品种。这些红薯秧苗全部来自大赉店镇引进的品牌育苗扶贫项目,村民入股种植后一亩地预计收入2000多元。 “红薯全是定向种植,所以不愁销路。过段时间红薯熟了就能卖,现在干4个多月比之前干一年挣的钱还多。”路长学说,土地流转后解放了劳动力,村民在农闲时参与种植一天还能领50元工资。 “流转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过程中,我们引入个人资金合理分配股份,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大赉店镇副镇长陈波说,村集体一部分收益用于贫困户差异化分配助力脱贫,一部分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自来水、天然气入户,村民生活越来越便利 村委会主任张文利带着笔者在村里转了转,只见整洁的道路两旁种有绿植,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沿街的文化墙更是亮眼。 张文利说,以前村里的道路大多是土路,雨天道路积水村民出行困难。近年来,侯庄村不仅硬化了道路,还建了污水管道,村里的道路不再难走。 “如今,自来水、天然气通到了每家每户,村里的旱厕也改造成了冲水卫生间,村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张文利说。 “侯庄村获批280万元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其中自来水管道入户工程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吃水难题,街道绿化工程、旱厕改造项目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陈波说,除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外,侯庄村还完成了外墙保温、电路改造等便民建设项目。与此同时,侯庄村村委会还把部分集体收入作为村民福利定时发放,80岁以上的村民逢年过节都可领取食用油、大米等。 免费技能培训村民就业不再难 当天上午,村里举办了烹饪技能培训班,可容纳几十人的村委会活动室座无虚席,村民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只要报名就能来,不用交学费就能学做几十道菜,俺也快成‘大厨’了。”村民牛运青边记笔记边说。 据了解,2018年以来,大赉店镇劳动保障所联系了相关企业、学校,每年不定时入村开班教学,针对村民开展多项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侯庄村举办了四期培训班,300多名村民学习了电焊、烹饪、家政等职业技能,还有村民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 “以前农闲时俺就去附近的厂子打零工,一天最多能挣七八十元。去年俺参加了村里的电焊工培训班,后来还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现在俺在工地一天能挣二三百元。”村民路峰说,家里的收入增加后,他让妻子也参加了技能培训班。 大赉店镇劳动保障所所长艾振玲表示,在村里开展技能培训不仅能帮助贫困群众就业脱贫,还能有效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今后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在村里开展技能培训。

    [更多详情]
  • 30 2020-09

    河南省秋收过七成

    近期河南省天气晴好,全省秋收进度持续加快,玉米、花生等主要秋作物大头落地。9月29日,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当天,全省秋作物已收获8419万亩,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72%,秋收秋种正有条不紊推进。 今年三秋期间,河南省投入430万台(套)农机开展作业,特别是7000多家农机合作社发挥骨干作用,全力做好玉米、水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机耕整地作业。截至9月29日,全省秋作物已收获841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2%。其中玉米收获433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5.6%;水稻收获58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3.4%;大豆收获36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1.4%;花生收获153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3.7%。全省腾茬面积5913万亩,整地1307万亩。 从各地秋收进度来看,郑州、开封、许昌、周口等地已过八成,平顶山、新乡、濮阳、漯河、南阳、商丘、信阳、驻马店等地已过七成,洛阳秋收过六成。

    [更多详情]
  • 30 2020-09

    汝阳县付店镇举办伏牛山第一届高山菊花节

    9月29日,记者从洛阳市汝阳县付店镇了解到,“伏牛山第一届高山菊花节暨大步湾沟域经济文化节”将于10月1日开幕。 近年来,付店镇因地制宜,将镇域内的14个行政村以地域优势划分为大步湾、泉水沟、炎黄谷三大沟域产业经济带,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其中在大步湾沟域经济示范区的火庙村、石柱村、松门村和泰山村共种植菊花近千亩,种植观赏菊30万株、180亩,有北京菊、贡菊、金丝皇菊和婺源皇菊四个优质品种。

    [更多详情]
  • 30 2020-09

    全省数字乡村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会在鹤壁召开

    9月28日,全省数字乡村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会在鹤壁市召开。副省长武国定出席会议并讲话。 武国定指出,建设数字乡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数字惠民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实施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农村治理数字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生活水平,推进农民生活数字化;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产业,推进农村数字产业化。 武国定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高河南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追溯平台建设,到2025年,80%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全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实现全部可追溯;到2030年,力争所有农产品实现可追溯,努力实现河南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 会前,与会人员到浚县现代农业(花生)产业园、鹤壁市明昌农业开发公司、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等数字乡村建设示范点进行了现场观摩。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更多详情]
  • 29 2020-09

    河南淮滨:种植冬红桃 红了小日子

    “往南边走,越往南长得越大越红。”9月28日,在淮滨县张庄乡三里村冬红桃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孙居民为前来体验采摘游客热情的指引位置,“今天正式开园,游客是络绎不绝,订单也是源源不断,我专门请了十几个工人帮忙。” 据了解,该基地负责人孙居民2017年在该县扶贫办驻三里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流转了100亩土地,全部栽植冬红桃。通过几年的管理后,长势越来越好,今年又流转了近一百亩土地种植冬红桃,迎来了盛果期,周边县市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水果商络绎不绝,目前市场价8元/斤,每亩桃林预计产量可达四五千斤。 “冬桃不仅吃起来口感清脆,汁多蜜甜,还由于生长期长,富含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营养元素,具有益气补血、养阴生津的保健功效。由于成熟季节恰逢秋冬季节,深受消费者喜欢,又被称为‘人间仙果’。”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对着直播镜头介绍道,许多观众在直播间高呼“长知识了”。在此之前,受限于物流条件和信息屏障,冬红桃一直鲜有人知,在直播活动的带动下,冬红桃销量明显上涨。 冬红桃的丰收不仅为孙居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为当地二十多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进行日常的桃园管理、采摘等工作,人均80元/天,为他们带来增收致富渠道。

    [更多详情]
  • 29 2020-09

    火辣辣的喜悦装满筐

    柘城县辣椒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全县常年稳定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其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5万亩;全县有20余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带动15万名椒农走上致富路,3.6万多名贫困群众靠辣椒脱贫;柘城辣椒市场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年出口创汇2亿余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基地。 今年柘城县辣椒喜获丰收,群众兴高采烈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