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20-09

    河南宁陵:大沙河水映枣红

    “共产党员郭学明,曾是新疆护枣工,和田五年学成艺,返乡创业当先锋,开发林场废荒地,而今枣林郁郁葱,冬枣富硒又富民,大沙河水映枣红。”9月19日,原宁陵县老印刷厂职工陈涛提着满满两篮子富硒冬枣,拍着朱屯村富硒冬枣种植园老板郭学明的肩膀,当场赋诗一首。 走进枣园,微风拂面,枣园里处处弥漫着阵阵清香,一行行整齐的枣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一个个、一串串、一树树让人垂涎欲滴,枣子露出青红相间的“笑脸”,仿佛在向游客诉说主人创业的艰辛和明天的辉煌。 原来,为生活所迫,郭学明曾远赴新疆打工,在和田承包土地种大枣。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他学会了种植冬枣的本领,也迅速走上了小康道路,在和田一带也颇有名气。后来,他敏锐地发现冬枣行情开始低迷,又加之妻子身体不好,2014年,他毅然决定返回家乡自己创业。经过考察,他发现朱屯村临近大沙河畔,土地崎岖不平,沙化严重,土地流转租金低,便找到朱屯村村委干部,要求长期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冬枣。 春天多流汗,秋天吃饱饭。面对一片高低不平的废荒地,郭学明首先是花大气力整理土地,先后投入二三百万元,出动两个推土机,两个挖机、四个铲车昼夜不息平整土地,完善设施。然后,依托自己在新疆掌握的种植冬枣技术,开始了他种植富硒冬枣的历程。他花8万元从邯郸买回纯正的酸枣籽,3月开始育苗、播种,次年3月嫁接“沾化”枣穗,小枣树两年挂果。从此,他全身心地扑在枣园里,一棵棵修剪,一株株环剥。心血没有白费,经过辛苦培育,2016年,枣树开花结果了,当年就获得了丰收,亩产4000斤,净收益达20万元。 “为了保证冬枣的糖分高、口感香脆,枣树挂果期间,学明坚持施用农家肥,并采取物理方法防除虫,还使用埋管灌溉,坚决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他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打造绿色无公害生态果园。”郭学明的妻子姜玉轩说。 枣园在扩大,朱屯无闲人。六年间,朱屯富硒冬枣种植园面积由最初的26亩扩大到现在的360亩,朱屯村附近的村民及贫困户也慢慢“沾”到了好处。对来枣园“取经”的人们,郭学明特别关照。免费给村民提供枣苗,义务教给村民技术。特别是贫困户种枣,郭学明和他们签订回收合同,免除他们销售后顾之忧。20多个贫困户进入枣园,成了枣园的“修剪工”“采摘工”“包装工”和运输员。 “受大气候的影响,今年冬枣产量略有下降,但市场行情看好,价格攀升,一斤10元,效益满好。”从山东滨州新聘请的技术员这样介绍。 “今年200亩冬枣少说也得六七十万,前年嫁接成功的50亩枣苗已被平顶山的郭先生和漯河的韩先生全部订完,还不够,到时候还得从民权朋友枣园再调些补充上去。”郭学明眯着眼打着他心里的“小九九”。

    [更多详情]
  • 22 2020-09

    “菊城”开封花意浓

    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刘店乡,一万多亩万寿菊正在盛开,橙黄色的花朵铺满滩区,不少群众戴着草帽在花丛中忙碌。 “我们早上五点多就来摘花了,摘一斤四毛钱。”李红艳是刘店乡刘店村的脱贫户,自打万寿菊陆续成熟以来已经忙了一个多月。除了摘花,李红艳还帮着收花人计数,靠着在花田里打工和在村里当网格员,实现了全家脱贫。 刘店乡党委书记朱登斌介绍,万寿菊可用来提炼叶黄素,用于制作化妆品和药品,万寿菊鲜花可以制作菊花茶,全乡有一万两千多亩流转土地用于发展万寿菊种植,44个专业合作社吸纳普通农户和贫困户融入土地流转、育苗、采摘和加工产业链,带动1408户贫困群众实现户均增收一千元以上,“这一万多亩万寿菊每年能给群众带来4500多万元的收入。” 刘店乡“万亩万寿菊”项目是三年前引进开封的,但开封的种菊史却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到了宋代,开封的菊花已驰名全国。开封人对菊花的热爱已深深植根于心中,养菊、赏菊、爱菊的传统习惯相沿至今,历代文人雅士为开封菊花留下了醉人的名句。1983年,菊花被确定为开封市市花。 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焦书升介绍,开封处中原腹地,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表平坦,土壤比较适合菊花等花卉的种植及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此外,适宜的温度、降水量、较长的无霜期和日照时数为培育优质菊花提供了充分的气候保障。据了解,开封市至今保存、引进和培育的菊花品种约有1500个,从栽培类别分为独本菊、多头菊、悬崖菊、盆景菊、造型菊等;从使用类别分为观赏菊、茶菊、食用菊、药用菊等。 焦书升介绍,除了刘店乡的万寿菊,开封还有约五千亩菊花,以观赏菊和茶菊为主,2019年全市菊花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

    [更多详情]
  • 22 2020-09

    内黄辣椒红红火火

    9月20日,内黄县六村乡杨桑村广军种植合作社的辣椒正在陆续收获,亩产700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每斤超过8元,“价钱不错,又是个丰收年。”合作社负责人杨广军说。内黄县辣椒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在秋收时节,全县众多种植户在忙碌中迎接丰收、收获喜悦。 六村乡是内黄辣椒种植的发源地,也是核心区,20多年前这里就开始种植辣椒,并逐渐辐射周边乡镇乃至邻近县。如今,六村乡的5.5万亩耕地,辣椒种植面积接近5万亩。围绕主要种植区,也形成了众多田间辣椒市场,随着辣椒成熟期的到来,全国各地的客商也纷纷拥来。 200余品种同台“打擂” 9月8日,在由省农科院园艺所、安阳市农科院共同主办的“安阳第六届朝天椒现场观摩暨新品种、新技术交流会”上,杨广军的合作社迎来了一大波“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个辣椒品种。 安阳市农科院蔬菜专家冯迎娥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辣椒种植区的品种更新问题越来越关键,为此,省农科院、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安阳市农科院等多家单位组织新品种在当地的辣椒种植区进行集中试验展示。 “主要是结合我们本地的种植模式和种植习惯,从产量、辣度、果型等方面综合考虑,让科研院所、企业、种植户共同参与,最终选择出适宜的品种。”冯迎娥说,从整体来看,内黄县杂交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70%,从品种上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选择出10多个较为适宜的品种,并进入推广阶段。 “地漏”给沙土地带来新生机 “咋能丰收,就靠这个地漏,对俺种辣椒的来说,真是好。”六村乡千口村的辣椒种植户刘贵献说着,就弯下腰来从地里拉出一根黑色橡胶管。他说的“地漏”,其实是田间安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由地头的机井、施肥罐和田间的滴灌管组成。 安阳市农科院副院长杜瑞民研究员介绍说,包括千口村在内的许多辣椒种植区,都属于沙土地,土壤保水保肥性差,也就是农户常说的跑水跑墒,而辣椒生长的各个环节,对水肥有一定的要求,缺水缺肥容易造成产量损失。 从去年开始,杜瑞民及其团队开始在当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采用滴灌,既能够及时补充辣椒所需的水肥,又能够节水节肥、降低劳动成本。今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辣椒上的使用面积已迅速扩大到8000亩。 辣椒产业,带动效益持续提升 新品种带来产量质量双提升、水肥一体化让种植成本进一步下降,对于杨广军来说,辣椒种植大户的效益既实实在在,也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户转变种植观念、改变种植方式。 在销售环节,内黄县不少农户开始选择采用工厂化方式,将鲜椒通过烘干、色选、去把等生产线,变成采购商需要的产品进行销售。机械化采后处理,让效率和效益均得到提升。 杜瑞民介绍说,因为内黄辣椒独有的香、辣特点,深受四川、重庆等地客商青睐,内黄辣椒也成为火锅底料的重要原材料。 “周围500公里范围内,辣椒价格由内黄决定。”内黄辣椒,正收获新希望,获得高收益。

    [更多详情]
  • 21 2020-09

    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柘城举办

    9月19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商丘主会场活动暨第十五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柘城开幕。 据了解,本次大会为期7天,其间举行全国辣椒产业大会高峰论坛、全国辣椒产业产销对接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商丘主会场活动、首届中国辣都(柘城)金秋美食文化周、第五届柘城县辣椒文化节等众多活动。 近年来,柘城县始终把辣椒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把辣椒作为富民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于一体的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子。目前该县有25万人从事辣椒产业相关工作,15万人因种植辣椒致富。2019年柘城辣椒大市场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

    [更多详情]
  • 21 2020-09

    石榴园里 传经送宝

    9月18日,陕州区党员教育讲师、高级农艺师刘宏丰在原店镇新建村石榴园里,为果农现场讲解石榴后期管理技术,受到果农热烈欢迎。

    [更多详情]
  • 21 2020-09

    濮阳县:花卉种植前景好

    9月17日,在濮阳县五星乡油房村花卉种植大棚内,花农正在查看君子兰长势。近年来,濮阳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周期短、收益快、前景好的花卉种植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效,靠发“花财”,过上好日子。

    [更多详情]
  • 21 2020-09

    河南宝丰:疏堵结合抓禁烧 废弃秸秆变成宝

    9月16日,在宝丰县闹店镇洼李村玉米地里,青贮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人多高的青贮玉米瞬间连茎带穗被粉碎至2厘米左右的饲草。 “这几年,我家的玉米都打草青贮了,既省工又省时,都成了牛场的‘香饽饽’,一亩地能收入1200多元呢!”现年52岁的村民申艳红,将自家150亩玉米都卖给牛场做青贮饲料,既有效利用了资源,也保障了经济效益。 眼下,正值秋收季节,也是秸秆禁烧的关键时期,闹店镇在做好抢收的同时,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巡查力度,坚持“疏堵结合”,做到秋收与禁烧两手抓、两不误。 综合利用是“疏”,秸秆禁烧是“堵”,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就找到了解决秸秆处理难题的“金钥匙”。该镇首先在“疏”上下大工夫,除坚持落实好秸秆还田外,还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推广堆沤、食用菌生产、秸秆沼气等技术,最大限度地消化秸秆,有效减轻了禁烧压力。除青贮、发展秸秆沼气和集中堆沤外,全镇8000余亩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80%。 在“堵”方面,闹店镇继续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防火监控责任网,落实党政班子包管区、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地块帮包责任制。除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外,做到每条路、每个地块都有人负责,每台收割机械都有人跟随;包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各行政村成立20人以上的禁烧队伍,白天巡回检查,夜间设点督查,24小时在岗,坚持将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闹店镇政府还与各村签订了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承诺书,明确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都在地头搭起帐篷,禁烧人员吃住在田间,确保不留空档。

    [更多详情]
  • 21 2020-09

    返乡创业 兴农富农

    昨日,在位于孟津县送庄镇的春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培育大棚内,工作人员精心护理菌棒上的白木耳(下图),顾客正在选购(右图)。这是“返乡创业人才”王硕峰精挑细选的项目,今年,长期在外经商的他回乡创业,进驻孟津现代农业园区,为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开辟了新路。 近年,该县加大对“返乡创业人才”等的培育力度,通过抓好示范带动、建立乡土人才驿站、做优服务等,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更多详情]
  • 18 2020-09

    河南光山: 特色蔬菜种植富乡亲

    2020年9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椿树岗村天隆农业蔚蓝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移栽西兰花蔬菜苗。今秋,该合作社以“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 的种植模式,移栽、种植800多亩西兰花蔬菜。西兰花蔬菜主要销往北京市场、还出口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可达到700多万元,还吸纳了当地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多详情]
  • 18 2020-09

    河南汝南:黄金梨中淘“黄金”

    “魏老板吗,我是合肥的老张,我昨天预定的500件黄金梨准备好了吗?我到了,就在村口。”近日一大早,一辆安徽牌照的货车缓缓驶进汝南县板店乡魏岭村,停在村口梨园处,一个男子边下车边打电话。 “准备好了,我马上到村口接你。” 男子口中的魏老板叫魏永红,是驻马店市汝南县板店乡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54岁。他从2000年开始种植黄金梨,现已是远近闻名的果树栽培“土专家”,承担着全乡3000多亩黄金梨的技术指导和销售重任。 眼下,黄金梨陆续进入采摘期,在魏岭村黄金梨种植基地,采摘、装箱、过秤,果农忙个不停,充满丰收的喜悦;个别尝鲜的食客更是乐在其中,采摘、品尝、自拍,发视频,把田园趣味体验得淋漓尽致。 魏永红一边摘梨一边告诉记者,他现在销售的黄金梨是经过改良的品种,肉质脆嫩,果核小,汁多皮薄,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在带动板店乡农户种植的基础上,又在水屯、罗店等镇承包了几百亩土地,栽培了黄金梨和红桃,明年开始挂果,相信不久的将来,汝南黄金梨一定能叫响全国。 近年来,板店乡把黄金梨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全乡已发展黄金梨3000多亩。为打响品牌,该乡成立了黄金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指导果农按照无公害种植技术要求科学施肥,生态用药,果实全部套袋管理。板店黄金梨注册商标后,黄金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每到黄金梨销售季节,很多外地客商都慕名前来采购,板店黄金梨远销郑州、合肥、苏州等大中城市,市场供不应求。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