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20-09

    河南尉氏县:产业扶贫拓宽富民路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如今,尉氏县绝大多数村庄都建起了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就业的产业基地,群众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就能做工,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卢红丽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水坡镇李岗村村民,本想随丈夫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但婆婆年近九旬需要陪伴,卢红丽一直赋闲在家。去年县里的服装加工厂福甬集团在村里开办了分厂,建立起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卢红丽报名做了缝纫工,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 “离家近,也管照顾家里,还管照顾地里农活,反正好处肯定是多了啊。 幸福,对生活也很满足,也可充实。”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卢红丽的脸上。 福甬集团是尉氏县内一家大型服装加工企业。从2017年开始,尉氏县在用地、水电、金融等方面给予福甬集团支持,鼓励其在乡村开办分厂,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特别是不方便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 河南福甬集团副总经理穆乐葵告诉记者,在乡村开办分厂,可以实现三方共赢:企业需要劳动力;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长期的扶贫规划,让更多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对当地老百姓来说,上班时间可以来工厂上班,家里有事了,因为就在家门口,可以随时回家照看到家里的老人小孩。 脱贫攻坚中,尉氏县出台《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产业就业奖补办法》《完善产业扶贫发展资金使用办法》等政策激励性文件,对带贫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进行奖补。2019年,开封市耕耘农业合作社受到政府嘉奖10万元。作为实力较强的香菇种植合作社,耕耘农业合作社与实力较弱的合作社签订“强社带弱社”协议,为弱社提供设备、原材料、菌棒、种植技术、产品回购等服务。 “我们把前期制作菌棒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农户和合作社不能解决的问题,都给他解决了。同时,我们依靠公司的农民田间学校,定期对合作社人员进行培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开封市耕耘农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马全友说。 岗李乡冉村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耕耘农业合作社重点扶持的合作社之一,目前已建设食用菌日光温室出菇大棚1.5万平方米,30个大棚,年上菌棒20万棒,年产香菇32万斤,预计年产值150万元。负责人黄爱菊告诉记者,耕耘农业作为实力较强的合作社,一方面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一方面提供后续的香菇回收。“在强社的带动下,我们弱社有了底气,对以后发展的信心更足了!”黄爱菊说。 据了解,目前的耕耘农业合作社已发展为耕耘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大马、朱曲等6个乡镇39个食用菌扶贫基地,构建食用菌产业发展联盟,着力打造食用菌产供销全产业链。仅岗李乡就复制推广建设食用菌扶贫基地14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90多座,预计2020年入棚菌棒300多万棒,年利润可达1500多万元。 通过“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全产业链“强社带弱社”等模式,在产业链条上采取财政奖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菌棒托管、溢价收购、承包大棚等带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全环节参与、多渠道增收,最终达到全链带贫。“产业园已带贫2043户,人均增收2000元,扶贫成效凸显。”岗李乡乡长张宏亮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尉氏县已累计投入产业扶贫发展资金2.05亿元,激励扶持耕耘农业、鑫晟纺织等龙头企业和花生、瓜菜、养殖等农业奖补项目带动贫困户17141户,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其中2019年贫困户户均产业增收近3000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尉氏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产业扶贫工作摆在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的位置。今年以来,尉氏县已建成优质小麦、食用菌等6个全产业链、市县乡三级33个产业园区、330个村级产业扶贫基地,产业发展正在成为尉氏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尉氏县副县长徐国现说。

    [更多详情]
  • 27 2020-09

    大豆丰收在望

    9月24日,农民在裴桥镇高产示范田察看即将丰收的大豆,喜上眉梢。据悉,该高产示范田种植的大豆新品种“郑1307”测产结果为亩均241.99公斤,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更多详情]
  • 27 2020-09

    内黄县:辣椒红了 客商来了

    金秋时节,素有“中国辣椒之乡”的内黄县,红红的辣椒迎来了八方客商。 9月26日,记者走进彩旗飘扬的内黄果蔬城,这里正在举办“2020河南·内黄辣椒产销大会”。 走进展销现场,这里成了“辣椒的世界”: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标本、辣椒农药、辣椒机械……耳边不时听到客商的交谈声。 小辣椒,大产业。从这一个个侧面,折射出辣椒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辣椒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这是内黄县首次举办辣椒产销盛会,主题为“生态豫椒,香辣世界”。四川、湖南、重庆、北京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700余人前来参加,其中有专家学者、采购批发商、种植大户、农肥生产企业、辣椒设备制造厂商…… 聊起内黄辣椒,慕名而来的四川人钟书红十分起劲:“内黄是全国‘新一代’辣椒的主产区,独特的香味和辣味,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已占据川渝地区火锅业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场。”他这次来决定将加工生产线前移,准备在内黄投资1200万元,兴建高标准化生产车间。 内黄尖椒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已超30万亩,年总产量突破9万吨,亩效益达6000元以上。今年8月,在贵州遵义举办的国际辣椒节上,内黄尖椒被评为“全国十大名椒”。 “我们这里已成为黄淮海地区最大的尖椒集散地市场,年交易总量达20万吨以上,全县从事辣椒产业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8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内黄县负责同志介绍。 在辣椒交易市场建设上,以内黄果蔬城有限公司为中心,拥有9万平方米、整体库容量达10万吨左右的冷库,已成为豫北最大的农产品产地物流中心。 时下,辣椒正成熟,红染大地。走进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辣椒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红海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嘉宾们细细观察色泽鲜、辣度高、椒形美的“新一代”辣椒,频频竖起大拇指。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辣椒标准化初加工生产线、辣椒交易、理货、分拣、烘干、包装和冷贮全过程。 产销大会上,内黄县12家企业与京东、重庆双福市场等30余家企业签订了购销协议,累计成交2.23亿元。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内黄辣椒产品已俏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美国、西班牙、墨西哥等16个国家和地区。

    [更多详情]
  • 25 2020-09

    小苹果 走进大都市

    近日,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餐厅,一排排红彤彤的苹果排列整齐,色泽诱人、味甜多汁,深受师生欢迎。几天前,这些苹果还是水黄村贫困群众手里的“烫手山芋”,如今成为师生口中的美味。来自尉氏县邢庄乡水黄村的小苹果走进了大都市。 水黄村是省教育厅定点帮扶村,这里的村民常年种植苹果。可今年受疫情影响,丰收的苹果却成为让村民发愁的“苦果”。群众有困难,党员干部是靠山。水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冠峰了解到情况后,迅速与村“两委”干部召开协调会,摸清农户苹果滞销底数,找渠道、扩销路。 “水黄村贫困群众种的苹果熟了,甜美无比,欢迎大家采购。”驻村第一书记在为村里争取项目时是“省直机关干部”,为群众带货时是“推销员”和“商贩”。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有商家、学校、商超与其取得联系表示有购买意向,短短一周,水黄村的苹果就销售了3000余公斤。苹果打开了销路,老百姓解开了心结,张冠峰和村民们一起笑得脸红彤彤的,像小苹果一样。

    [更多详情]
  • 25 2020-09

    扶沟县韭园镇猕猴桃产业方兴未艾

    金秋时节,走进扶沟县韭园镇吴桥村猕猴桃产业园内,但见人声如潮,前来观光旅游并现场采摘的人欢声笑语,络绎不绝。棚架上那金黄色的猕猴桃令人垂涎欲滴。 “今年的行情非常好,目前市场价4元一斤,一亩地的收入可以达到万元以上。”种植专业户张圣涛一边整理着猕猴桃,一边笑容满面地介绍。 2016年,张圣涛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后,从漯河和南阳引种了20亩猕猴桃,有金色猕猴桃和红心猕猴桃四个品种,经过邀请相关农技专家对栽苗、剪枝等技术的培训,再加上平日里自己喜欢琢磨研究,张圣涛也成了半个“土专家”,在自己的精心管护下,2019年开始挂果后,每年靠着猕猴桃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今年卖完桃后,我要买个好手机和电脑,然后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把吴桥村猕猴桃的品牌打到全国去。”说到未来,张圣涛一脸的自信。 由于吴桥村的土质好,水源足,猕猴桃果子个头大味道甜,每年都很抢手,农户完全不愁销路。韭园镇政府因势利导,采取示范带动,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猕猴桃。如张圣涛、吴亚桥等一大批种植能手为吴桥村带来了新的生机。目前,全村已发展猕猴桃100多亩。 “常住在家的老百姓依靠猕猴桃有份可观的收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只有通过党员干部带领示范种植,老百姓才放心大胆栽种。”韭园镇林业站长杨金民说,在政府的引领下,吴桥村的猕猴桃产业已初见成效,方兴未艾。下一步,将着力打造精品水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打通销售渠道,增加百姓收入。 目前,韭园镇共发展猕猴桃500亩,今年可采收面积为320亩。为将猕猴桃产业做强,该镇通过支部领头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邀请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做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等方式,助推猕猴桃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

    [更多详情]
  • 25 2020-09

    河南社旗特色产业为农民插上持续增收翅膀

    9月23日 ,在河南省社旗县鸿科兔业养殖场,返乡创业人士杨栓柱创办的一家兔业实体,公司经理杨栓柱和员工们一起整理兔舍、添加饲料、高温消毒。 李店镇高庄移民村寇香荣说,俺是高庄移民,自从鸿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俺就一直在这里上班,薪金加提成,一年能挣两三万块钱。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俺们已经实现脱贫了。 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入股分红、就近务工、分散托养等形式,让群众实现养殖增收。 社旗县鸿科养兔有限公司经理杨栓柱介绍说,最红火的时候,年存栏肉兔1万多只,出栏8万多只。安排10多个村里贫困群众长年在这里干活,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畜牧产业链条完整。社旗县应对非洲猪瘟导致全国生猪产能大幅下滑的不利影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猪稳产保供精神,大力推动生猪规模化养殖,完善饲料加工、畜牧装备和肉食加工链条,建成生猪养殖场站9个,投资3.2亿元的饲料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投资8亿元的生猪肉食深加工项目已签订协议,走出了一条生猪产业发展的“社旗路径”。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受到农业农村部表彰,在今年3月全国支撑生猪恢复生产研讨会上,社旗县作典型发言。借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契机,规划建设电商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农贸物流体系建设,示范带动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社旗县结合实际,坚持把特色养殖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经营主体、能人大户的带头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此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提升脱贫质量。 在发展特色养殖过程中,社旗县采取政策引导、资金直补、技术服务等举措,帮助有条件、有技术、有意向的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动检部门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添加剂、兽药使用,大力发展健康、绿色、有机养殖产品生产。技术人员深入养殖户家中,讲解日常管理、食料选配、疾病防控等技术,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多胎波耳山羊、孔雀、鸽子、黑风、土元、蝎子、水产等特色养殖扶贫产业基地9个、专业养殖合作社、协会20多个,1300户5800多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实现持续增收。 社旗县书记余广东表示,社旗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狠抓落实,至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8492户88661人中已脱贫24698户8179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2%,85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贫困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社旗县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强县与富民的同频共振。

    [更多详情]
  • 25 2020-09

    中国樱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新安县举办

    23日,中国樱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新安县开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新安县人民政府主办,为期两天,旨在挖掘樱桃文化内涵、讲好樱桃故事,聚焦早熟樱桃优势产业,推动现代樱桃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沟域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近年,新安县把樱桃产业作为全县特色农业的第一主导品牌,坚持“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汇聚政策、资金、科技、人才、渠道资源,形成育苗、种植、销售同步发力的成熟樱桃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截至目前,该县樱桃种植面积已达7.5万亩,盛果期面积达4.5万亩,形成了多个以樱桃为主体的沟域经济带,樱桃也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果”。新安县现存樱桃古树1万余棵,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樱桃群落。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被确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安樱桃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论坛上,国内樱桃产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企业负责人、种植户济济一堂,分析我国早熟樱桃最新产业动态,把脉产业痛点,共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之策。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特聘专家、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樱桃分会名誉理事长杨杰表示,新安樱桃种植历史悠久、果实品质高,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深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安樱桃产业,进而带动洛阳樱桃产业更加兴盛。 该县还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樱桃分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各自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以早熟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建设为载体,依托“樱桃谷小镇”建设,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推动樱桃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全面振兴,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更多详情]
  • 25 2020-09

    河南叶县:青贮玉米收割忙 备下牲畜“冬口粮”

    9月23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田庄乡东李村的千余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伴随着秸秆玉米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笔直挺立的玉米秸秆被卷入机器中,再经机械粉碎处理后抛入卡车运往养殖场,进行青贮氨化。 “我们的青贮玉米喜获丰收,每亩地产量在4吨以上,一吨是400元,每亩就是1600元,纯利润在500元以上,今年一年我们一个村1200亩土地,今年一年我们一个村1200亩土地,为村集体经济增加70余万元。另外还有联合收割机外出作业,还能增加20多万元。”田庄乡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富青说。 东李村临近城区,有1800口人、2000多亩耕地。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饲料需求量随之快速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养殖业更好更快发展,田庄乡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农机助力,实现土地多元化利用,不仅带动农民增收,也为农业种植和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东李村率先成立叶县四季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利用“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青贮玉米,进行强筋小麦良种繁育,把群众纳入合作社参与发展,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确保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村集体又建成种植大棚20座,种植青贮玉米、优质红薯、高油酸花生等高效高质农作物,村集体收入已达到300万元。 “这200多亩地都是四季丰公司种的青贮玉米,从种到收都由我管理,每月村里给我发1500多元工资。另外,我的4亩半地流转给村集体,到年底还能分红。”村民王英林高兴地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9年,东李村与邻村牛庄、道庄、张申庄等4个村成立东李村联合党总支部。在东李村的带动下,牛庄、道庄等4个村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青贮玉米、高油酸花生、草莓等高效作物,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双增收。

    [更多详情]
  • 24 2020-09

    网红齐聚宁陵直播卖酥梨

    “老铁们!看一看,瞅一瞅啦!这个梨酥脆甘甜,味美多汁,顺丰包邮哦!”“哎哟!这个梨啊!咬一口甜得跺脚、脆得心痒!”“家乡梨养家乡人,这就是家的味道!”这是刚刚在宁陵酥梨直播电商节启动仪式上领到“证”的网红们正在现场直播带货。 金秋送爽,梨果飘香。9月22日,在宁陵县石桥镇万顷梨园观景区,人人笑容满面,处处彩旗飘舞,一片庆丰年、话祥和的浓厚氛围。然而随着一支50多人的直播网红队伍的到来,景区的梨农和游客纷纷被他们吸引了目光,现场顿时火爆了起来! 据了解,在宁陵酥梨直播电商节启动仪式上,宁陵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订快递输出战略合作协议,宁陵县电商服务中心与河南快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直播带货协议、与魔筷郑州直播基地签订供应链战略合作协议;宁陵县酒都梨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商丘全惠贸易有限公司签订酥梨销售合作协议。随后,宁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蒋云兰,宁陵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杨建文,宁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其太,宁陵县政协副主席朱玉民分别为网红主播颁发宁陵县第一届酥梨直播电商节推广达人证书。仪式上,参会有关人员还就宁陵县直播电商孵化、直播基地建设、供应链等进行了介绍和发言。现场50位网红达人,约3000万粉丝见证了启动仪式。 “直播节期间,5斤顺丰全国包邮,只要19.9元!”宁陵县电商产业园区党委副书记董国敬在梨园景区介绍说。酥梨直播节作为宁陵酥梨采摘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进一步拓宽宁陵酥梨销售渠道,助力梨农增收,活动将继续3天,计划实现1万单,成交50万斤,届时宁陵境内10余家合作社近100家梨农负责供货,贫困户每斤还能得到1毛补助。 现场成交50多单的本地网红主播刘威激动地告诉记者,他是一名美食主播,主要通过快手等平台进行工作,拥有46万粉丝。他平时都是受商家邀请,这是第一次收到政府的邀请,能助力扶贫,心情特别好。这也是他第一次在梨园现场近距离感受宁陵酥梨,真实感特别强,以后他将致力推广宁陵酥梨。 “我们商学院计划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宁陵培养出300位网红主播!”宁陵电商直播基地负责人阿奎介绍说。宁陵直播基地通过专业的培训体系,培养打造一批专业有凝聚力的主播团队,共同打造酒都梨乡宁陵,让“酒都”“梨乡”宁陵成为全国网红第一县。

    [更多详情]
  • 24 2020-09

    “玫瑰”香飘大王庄

    在原阳县陡门乡大王庄村北头,有一条很有名气的“观光路”——原阳县黄河控导工程连接线项目,当地又叫“穿滩公路”。从穿滩公路向北看,滚滚黄河奔流而去;向南望,阳光玫瑰葡萄大棚一眼看不到边。 阳光玫瑰葡萄是近两年比较热门的葡萄品种,被网友戏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含糖量高、口味佳、皮薄肉脆、香味浓郁都是它的特点。黄河滩上种植梨树、杏树的不少,但种植这么高端“爱马仕”的却很少见。 大王庄村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始于村党支部书记祁百松。 “我是2011年当上的村支书,当时就琢磨着能不能种个啥或者养个啥,带领村里人干点事。”9月4日,在葡萄园旁边的雅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祁百松告诉记者,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带领村民致富挣钱。搞养殖,离黄河太近,环保标准越来越高,风险大。考虑再三,他选择了种葡萄,无污染,风险低。 2012年,流转了12亩地的祁百松开始了葡萄种植,为了对比各品种质量,他干脆种上十几个品种,其中就有阳光玫瑰。“那时候我干的还有养猪场,一头猪差不多吃三斤粮食才能长一斤肉,卖价才6.8元一斤,而第二年挂果的阳光玫瑰能卖7元一斤,就觉得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价格比猪肉还高,还是种葡萄有前景。”祁百松说。 阳光玫瑰种植的成功,让祁百松坚定了信心,“要扩大种植,形成规模!”他和村干部一起发起成立了原阳县雅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决定流转150多亩地建葡萄园。 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方案,祁百松找到当时的乡领导,以村集体产业项目来申报发展葡萄园。因为市场前景好,陡门乡整合了乡里的扶贫资金来支持葡萄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开始建葡萄园时,村里质疑声很多,种这么多能卖出去吗?赔钱了咋办?很多人都不敢入股。“逼得没办法了,把前些年在县里买的两套房都卖了,再加上县邮政银行驻村第一书记裴志富帮助贷款70万元,这才解决了流转土地、买苗、人工的费用。”祁百松说,加上县里牵头,好几位专家登门或远程“把脉开方”,让合作社避开了不少风险。 2017年年底育苗,2018年春开始种植,2019年春挂果,150亩葡萄收成有20万斤左右。由于葡萄园的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抢购。“去年,一个福建的商人来看了一圈后,12元一斤,全包了。”祁百松说,“今年春天合作社又扩大了100多亩的种植面积,到明年春天能挂果。现在市里、省里甚至外省的葡萄专家都来我们这里考察,给了不少指导意见。比起最开始的没底气,我们现在信心很足!” “大王庄村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在全省的规模是最大的、管理也是最规范的。”这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崇怀给出的评价。 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合作社与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产业扶贫合作协议书,采取入股分红的帮扶方式,户年均收益700元;与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劳动务工合同,保证每户年收益稳定在5000元以上。”合作社负责人邓丽霞介绍说。 祁文俊是在合作社葡萄园务工的村民,今年56岁的他虽然比祁百松还大一岁,但论辈分还要管祁百松叫叔。“我叔2017年就让我在葡萄园上班了,在用工量大的时候以带班为主,最多的时候指挥过100多人呢。”祁文俊说。前些年祁文俊因为心脏手术导致贫困,如今每月近4000元的工资收入让他去年年初就退出了贫困户行列。 阳光玫瑰葡萄的收益也让村民心动了,今年,几户村民自发流转土地种植了200亩的阳光玫瑰葡萄,祁百松则充当技术指导。祁百松告诉他们:“我们这边锄草你们就锄草,我们浇水你们也浇水,一切都同步进行,将来产量没有问题!” 31岁的村民刘云超流转了20多亩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我是今年收完麦种上的苗,明年差不多能挂果,还是守住家门口挣钱安心啊,比外出打工强。” 临近傍晚,微风吹来,空气里都有一股淡淡的玫瑰清香。祁百松又像往常一样走进大棚内,取下葡萄外的套袋,摘下一颗放到嘴里感受果肉的口感和成熟度。“今年的葡萄销路基本没问题了。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葡萄的亩产控制一下,增加葡萄品质,多出一些精品果。要想在销售上不作难,就必须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祁百松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