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4 2020-08

    邓州贫困户卢胜旺:“龙虾王”当上庄园主

    “伞我都给你准备好了,您先去钓鱼,我去给您捞点龙虾准备着……”7月26日,细雨绵绵,在邓州市陶营镇卢岗村胜旺生态园内,负责人卢胜旺招呼游客,侍弄龙虾,忙得不亦乐乎。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拥有31亩莲虾混养基地的“庄园主”,曾经穷困潦倒。 “以前因为穷,他这个家都散了!”邻居卢永成介绍,因为穷,卢胜旺媳妇和他离了婚,他独自养活女儿,伺候常年多病的老母亲,不能外出务工。 2016年,母亲因脑梗住院,卢胜旺借遍亲友勉强凑了20多万元医药费。卢胜旺说,整天焦虑得脑袋嗡嗡响,最怕听到的就是护士来通知续费。 “真怕自己撑不下去倒下了,老娘咋办?”卢胜旺觉得生活在不断把自己逼向绝境。 走上创业路 “胜旺、胜旺,你不战胜自己,日子咋旺哩?”2017年12月,经过10天的创业培训班,市人社局的创业指导老师候学良和陶营镇党委书记刘小莉用引导法、激将法对学员卢胜旺展开了轮番说服,想把有创业经商慧根的卢胜旺,扶上创业之马。 创业知识一讲就透,在之前人社局举办的南部乡镇引丹灌区稻虾混养技术培训班中,卢胜旺表现突出,人社局的领导直言,我们早就盯上这个好苗子了。 “谁不想富?我怕呀……”面对大家的劝说,穷怕了的卢胜旺虽然动了心,但是还缩着胆。纠结的卢胜旺说那几天他把日子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一直走下坡路的家迎来的唯一转机是国家给的。2017年5月,卢胜旺家被评定为贫困户。一系列扶贫措施纷至沓来,收入增加,陶营镇政府和扶贫干部们三天两头来嘘寒问暖,竭尽全力帮助,终于使这个将要陷入绝境的家有了光亮。卢胜旺说,每次一想到这些,眼泪就不自觉流下来了,终于他迈出了第一步:“有大家帮助,我再缩着不干,对得起谁?” 刚迈过心理的坎儿,卢胜旺又面临缺资金、没场地的难题。 “只要你好好创业,钱、地我们帮你解决!”2018年4月份,刘小莉了解到卢胜旺的情况,主动牵线,联系邓州农商银行陶营支行的工作人员为其解决困难。不到一周时间,卢胜旺就拿到了贷款。 同时,刘晓莉又积极协调,帮助他流转土地。市人社局帮忙协调免费的挖掘机等,帮助他开挖坑塘;又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根据卢胜旺的实际情况,帮助卢胜旺建设莲虾混养基地。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人社局和陶营镇政府的鼎力相助下,卢胜旺流转了12亩地,下藕种、买虾苗,胜旺莲虾基地蓬勃发展起来。 看着坑塘里碧波荡漾的丹江水,他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每天凌晨4点多卢胜旺就起床喂养小龙虾,经常给省农科院专家打电话,拜师学艺。 当上“龙虾王” 在卢胜旺专心养殖龙虾的同时,人社局已在为他考虑销售问题了。人社局建立了信息沟通微信群,根据贫困户种养的种类匹配有需求商家,将他们请进同一个微信群里,使贫困户产品与市场信息充分沟通,保证贫困户的产品不愁卖。 卢胜旺所在的微信群里有全市各商超采购经理和餐饮店负责人。虾还没出,群里好几个人就提前联系他预定龙虾。 当年6月,第一批小龙虾出笼,卢胜旺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也因品质好,价格实惠,得到了一些长久合作的大客户。他每天出虾70—100斤,能净赚500元。2018年11月,卢胜旺被评为“脱贫之星”。 2019年,卢胜旺在人社局和陶营镇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又贷款10万元,“莲虾混养”面积逐步扩大到31亩,成了出名的“龙虾王”。 不仅如此,卢胜旺还学到了生态循环、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方法。坑塘边栽起了五角枫、梨树、枣树等,既护坡又挣钱。他还买了4000只鸡苗和300多只鹅苗。生态立体的种养结合模式在这31亩地上展开,无污染,投资少,效益多。 “大家帮我富起来,我不能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卢胜旺说。 卢胜旺热心地将养虾技术传授给别人,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同村的卢大硕也流转了10亩土地养殖小龙虾,高集镇肖营村的肖建根专门跑来学习。如今,他们的小龙虾产业发展得都很不错。 打开新天地 在带动大家致富的同时,卢胜旺还不忘回馈社会。 “每次来卖龙虾,都给我16块一斤的高价,称完给钱的时候,还会多给我几块,凑成整数给我。”吕志庚说起卢胜旺对自己的关照老泪纵横。今年78岁的吕志庚是高集镇大吴营村村民,去年他儿子吕志宏得了偏瘫,老人每天都会来卢胜旺这里卖龙虾,挣钱补贴家用。 不只是吕志庚,凡是贫困户或岁数大的老年人,卢胜旺都会以高价收购他们的小龙虾,还会时不时给贫困户家的小孩儿送龙虾解馋,送旧衣服给孩子们穿。 今年遇上疫情,农产品滞销成了普遍现象。而卢胜旺平时在培训中学习到的销售技巧派上了大用场。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广告,无接触式送货,线上付款。市人社局也发动全局积极为卢胜旺和其他贫困户的农产品做宣传推介,并联系到南阳市的大型商超,争取多渠道、最大程度帮助其解决销售问题。到4月初疫情解除,卢胜旺依靠销售小龙虾和肉鸡,净利润3万余元。 生意越做越好的卢胜旺也上了道,做起事儿来越来越有眼光和想法。今年6月份,他主动找到人社局的创业老师,谈了想扩大规模的想法。胜旺生态园下一步要引进新、奇、特的特种养殖,增强可观赏性,在种养结合、生态旅游休闲上做文章。 7月份,为了支持卢胜旺进一步发展,人社局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又为他办理了5万元贷款。 “很感谢人社局和陶营镇政府,我会继续努力,将生态园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卢胜旺表示。

    [更多详情]
  • 04 2020-08

    河南叶县:果子丰收满枝头 驻村队员忙销售

    8月4日上午,在叶县田庄乡半坡常村百亩蔬菜、林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该县移动公司驻村工作队员白大强和毛彦会正在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直播等方式,为已成熟的红布林、黑布林代言销售。 田庄乡半坡常村是一个仅有1100多口人的小村庄。2009年,村民王福生在乡党委、政府支持帮助下,流转30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和林果种植,吸纳本村38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其中贫困户20人,人均月工资收入1500多元。盛夏时节,红布林、黑布林果香四溢,挂满枝头。按去年价格,今年收益应该还不错。但受前期干旱、后期雨水多影响,部分果子开始龟裂,且出现有落果现象。叶县移动公司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果园,线上线下做宣传、找商家,拓宽销售渠道;并积极发动本单位职工和亲戚、朋友踊跃购买。 采摘市民陈凤说:“俺今天是第三次来采摘,这儿的黑布林很甜、很好吃,今天带住朋友们又来采摘了。” 驻村工作队线上“牵线搭桥”、线下采摘叫卖,红、黑布林逐渐成了“畅销物”,平均每日销售量达3万多斤。 林果种植扶贫基地负责人王福生感激地说:“这十几天以来,俺村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天天上我这来帮助我销售红布林、黑布林。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销售一半,工作队非常辛苦,谢谢他们。” 目前,基地内红、黑布林还有100万斤,每斤采摘价格在2元左右。

    [更多详情]
  • 04 2020-08

    早熟冬枣促增收

    7月31日,灵宝市西阎乡西上村枣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项群在向人们展示采摘的冬枣。2017年,他从陕西省大荔县引进种植了7座温室大棚冬枣,这种冬枣比普通冬枣早上市2个月,每公斤售价30余元。

    [更多详情]
  • 03 2020-08

    玉露香梨丰收了

    7月29日,湖滨区磁钟乡寺庄村村民锁玉峡正在采摘成熟的玉露香梨。今年玉林香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亩香梨进入盛果期,放眼望去枝头果实累累,预计产量在4万公斤左右。

    [更多详情]
  • 03 2020-08

    灵宝市:无土栽培前景广阔

    7月30日,灵宝市焦村镇西章村村民梁社强在向参观者讲无土栽培蔬菜新技术。2019年,梁社强在村里建起一座2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新技术,种出了多种时令有机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更多详情]
  • 03 2020-08

    农业合作社“果”里淘“金”

    在驿城区板桥镇程楼村,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走到新修的水泥主干道上,视野豁然开朗,主干道两侧的果园里,有成片的各种果树,花园里紫薇花盛开,河边垂柳依依。蓝天白云下几名游客在石亭下怡然地聊着天。远处,十几名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正在果树园区剪枝、包果……这里,便是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驻马店市驿城区通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近日,记者看到,这里绿叶苍翠,河塘鱼跃,硕果累累,一派田园美景。 合作社主任刘黎明是带贫企业巾帼标兵。合作社拥有荒山1000余亩,耕地约300亩。合作社始建于2013年,注册资金1200万元,拥有社员50名,帮扶带贫62户。合作社吸收了一些贫困户,带动他们推广种植“金果1号”梨。该品种挂果早、效益高,并且耐存放、耐低温,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证书。 合作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对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统一回收”“绕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展高效农业,推动结构调整,上为政府分忧,下让百姓挣钱。合作社依托总公司河南省尚长河果业有限公司进行果品的各种深加工,生产系列梨酒、梨膏、梨干,保证果农的劳动成果充分产生经济效益。 刘黎明表示,未来几年,这里将建设集观光、采摘和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林果业,带领400余户贫困户、1500人脱贫。

    [更多详情]
  • 03 2020-08

    22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多地玉米产区

    据介绍,草地贪夜蛾自去年入侵河南,主要啃食玉米的嫩叶和穗部,一年可繁衍数代,严重影响产量。截至目前,河南共有7市23个县(市、区)发现了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960多亩。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目前,已经发现全国22个省份有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239万亩,以西南华南为主,黄淮海等北方玉米产区零星发生。 今年境内境外虫源双重叠加,草地贪夜蛾发生早,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春季虫量大、扩散快,对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制定防控方案,布设西南边境、长江、黄河和长城沿线四条阻击带,重点地区防治两到三遍,全力保护玉米主产区安全。

    [更多详情]
  • 03 2020-08

    今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惠及121万农户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大力支持农民购机用机,为春耕和“三夏”农业生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机械化支撑。截至7月31日,全国已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4.8亿元,实施进度达到67.5%,扶持121万农户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41万台(套)。 据介绍,今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财政部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支持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发展。截至7月31日,全国共补贴购置拖拉机19.57万台、耕整地机械48.43万台、播种机械8.72万台、水稻插秧机4.73万台、谷物收获机械3.39万台,有力促进了早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各地积极按要求将生猪生产涉及的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机具装备全部纳入本省补贴范围,全国补贴购置生猪生产相关机具5.86万台(套),有力促进了生猪产能恢复。 二是着力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将茶叶色选机、茶叶输送机、茶叶压扁机、果树修剪机、食用菌料装瓶(袋)机、果园轨道运输机、秸秆收集机等7个品目纳入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推动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等扶持措施对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上半年全国共补贴购置茶叶、林果、食用菌生产机具6.75万台,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 三是着力提高农民办理补贴便利度。今年,农业农村部门比往年提早两个月开通了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全面上线运行了全国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网络投档平台,确保农机生产企业可在平台上向所有省份投送补贴机具信息,实现了一网通办,极大提高了投档工作效率。实行补贴申请常年连续受理,规定了补贴申请受理和资金兑付办理时限,将补贴受益信息公示时间压缩至20天,进一步提升补贴办理时效性。全国通过手机APP办理补贴申请占比超35%,其中北京、浙江、青岛超过99%。在政策启动早、补贴申请便捷、审核兑付快等共同作用下,各地实施进度普遍提速,24个省份超过60%,8个省份超过90%,其中黑龙江、新疆等地补贴资金已经用完。

    [更多详情]
  • 30 2020-07

    特色养殖助农增收

    7月29日,建安区苏桥镇程庄社区居民在养殖场喂肉驴。2017年,程庄社区成立了建安区金福龙农业合作社,建成一个30亩规模的肉驴繁殖养殖基地,并注册“锅拍程”驴肉商标,年经营收入50多万元,实现了集体与农户双赢。据悉,近年来,建安区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采取圈养方式集中养殖肉驴等,让贫困户既能入股获得分红,又能打工实现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30 2020-07

    娄店乡:小花生成为百姓致富“金豆子”

    近日,走在娄店乡李楼村千亩花生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花生苗,长势喜人,田间几位村民正在除草、打药,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写下生动的注脚。 据了解,娄店乡充分利用当地沙质土壤特性,丰富产业形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将花生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把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统一起来,规划种植基地,对接深加工企业,千方百计扩大种植规模。抓住市、区大力发展花生产业机遇,积极对接上级农业部门,在李楼村建立1000余亩“高油酸花生良种规范化种植基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娄店乡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的原则,探索在放沟后的芦笋地里套种花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据统计,今年全乡共种植花生5000余亩。 “孩子都出去打工了,俺老两口干不了体力活,种花生省事,机器种、机器收、机器摘,乡里面还让我们参加了花生良种补贴,种子便宜、收益高,俺家这9亩地,按照往年的价格也能卖3万多元”李楼村委会西李楼村朱奎武乐呵呵的说,“今年乡政府还为我们联系了加工厂,经过加工,俺家这花生真变成‘金豆子’了”。 娄店乡负责人说,“我们坚持‘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发展,标准化种植,对接深加工企业凯利炒坊,建设生产基地,就地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