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1 2023-08

    抓好秋粮管理 夺取丰产丰收

      8月29日,商水县平店乡农技人员在利用小型无人机对玉米病虫害进行田间“飞防”。

    [更多详情]
  • 31 2023-08

    建设“四小园” 扮靓乡村大环境

        8月27日,一场大雨过后,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杨庄村小公园被冲刷得格外干净清爽,各种绿植郁郁葱葱;道路两侧的小菜园整齐划一,豆角、辣椒、小葱、空心菜等长势喜人……     “房前屋后,不是小花园就是小菜园。村民的家美了,整个村子像个大花园。”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华介绍说,“四小园”建设开始后,村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重视度不断提升,很多村民积极装扮庭院,改善村庄环境。     啥是“四小园”?今年以来,召陵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分类、有序、规范推进全域“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小公园”建设,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留住乡味乡情,以“四小园”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四小园”建设     召陵区将“四小园”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制订《农村“四小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强化时间节点,落实落细关键措施,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观摩会、讲评会等,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截至目前,召陵区提升原有“四小园”436处12万多平方米,新建“四小园”488处14万多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区里实行日督导、周通报、月奖励、季讲评制度,对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整改;对影响和制约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通过现场办公、集体会诊、专题研究等方式,集中力量予以解决;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推进不力、懒政怠政、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问责,以严格奖惩倒逼工作落实。     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四小园”建设     打造“四小园”,群众是主体,是主力军。在“四小园”建设中,召陵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在自家房前屋后开展“四小园”建设,引导、发动群众投身其中。     在万金镇卸载村廉洁花园内,草坪、绿树、凉亭一应俱全。这里原本是一块荒地,夏日蚊蝇滋生。随着“四小园”建设的推进,荒地变成了花园,这里也成了村民最喜欢的休闲场地。     “建设廉洁花园时,党员干部带头出资、出力,村民看到后也纷纷加入。”卸载村党支部书记王秋生说。     为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召陵区集中打造示范户、示范片、示范带、示范路,带动全区掀起“四小园”建设高潮。目前,全区共打造示范户2300多户、示范路3条。     建立长效机制管理好“四小园”     在“四小园”建设中,召陵区坚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结合各镇、村实际情况,进行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     按照“宅权不变、群众自愿、果木留存、百姓受益”的要求,区里鼓励引导群众对荒废闲置宅基地、弃用危旧房屋院落、宅前院后闲置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同时,对“四小园”样式、规模、建设材料等进行原则性规范,不做强制要求,使各村能因地制宜打造符合村庄规划、贴合村庄风貌的“四小园”。     目前,该区开发利用宅前屋后闲置土地3500多处,整治荒废宅院650多处、荒沟荒片730多处。     杨庄村有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小菜园,位于幸福院内,是利用荒地建成的。小菜园里蔬菜成畦、果实累累,不仅能满足幸福院老人生活所需,村民有需要也可到此采摘。     建好更要管好。召陵区建立“政府牵头、村级实施、户户参与”的长效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四小园”管理。村民房前屋后建设的“四小园”,由村民自己管理;在空闲地、荒沟荒片上建成的“四小园”,由党员认领管理,收益给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如今,召陵区村民已经走出自家小庭院,加入村庄“大庭院”的建设中。     精品菜园、边角花园、休闲公园、袖珍果园……“四小园”建设在召陵区不断掀起新的高潮,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村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更多详情]
  • 31 2023-08

    高沟村里戏曲兴墨香飞

        8月21日,走进新密市城关镇高沟村,一条条水泥路平坦宽阔,一面面文化墙寓意深刻,民俗陈列馆古色古香,农家庭院错落有致。     近年来,高沟村以产业塑形,以文化铸魂,依托地域特色,建成村史馆、文化大院、民俗陈列馆、书法展览馆、戏迷乐园等,文化氛围浓厚。特别是戏曲和书法形成特色,名人辈出,高沟村被誉为“中原戏曲第一村”和“郑州市农民书法村”。     高沟人爱看戏、爱唱戏,戏曲文化已融入群众生活中。村里戏迷乐园每晚开放,除了专业的剧团演出之外,往往也能看到村民自发组织的戏曲演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高沟村一共出了4名专业豫剧团团长,目前有近20位高沟村的演员活跃在省、市豫剧团。     高沟村书法文化氛围同样浓厚,书法爱好者众多。村里的文化大院经常聚集着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他们在这里挥毫泼墨、切磋技艺。村里还定期举办书法展,展示出“小村大书法”的独特文化风景。据介绍,该村共有30多位郑州市、新密市书法协会会员。     此外,高沟村将本地戏曲、书法等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传统美德等相结合,建设文化墙共计2万平方米。一墙一文化,一墙一创意。放眼望去,粉刷一新的文化墙鲜艳夺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映衬,不仅扮靓了乡村环境,也沁润了群众的心田,陶冶了情操,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更多详情]
  • 31 2023-08

    建设“四小园” 扮靓乡村大环境

        8月27日,一场大雨过后,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杨庄村小公园被冲刷得格外干净清爽,各种绿植郁郁葱葱;道路两侧的小菜园整齐划一,豆角、辣椒、小葱、空心菜等长势喜人……     “房前屋后,不是小花园就是小菜园。村民的家美了,整个村子像个大花园。”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华介绍说,“四小园”建设开始后,村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重视度不断提升,很多村民积极装扮庭院,改善村庄环境。     啥是“四小园”?今年以来,召陵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分类、有序、规范推进全域“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小公园”建设,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留住乡味乡情,以“四小园”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五星”支部创建引领“四小园”建设     召陵区将“四小园”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制订《农村“四小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强化时间节点,落实落细关键措施,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观摩会、讲评会等,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截至目前,召陵区提升原有“四小园”436处12万多平方米,新建“四小园”488处14万多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区里实行日督导、周通报、月奖励、季讲评制度,对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整改;对影响和制约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通过现场办公、集体会诊、专题研究等方式,集中力量予以解决;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推进不力、懒政怠政、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问责,以严格奖惩倒逼工作落实。     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四小园”建设     打造“四小园”,群众是主体,是主力军。在“四小园”建设中,召陵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在自家房前屋后开展“四小园”建设,引导、发动群众投身其中。     在万金镇卸载村廉洁花园内,草坪、绿树、凉亭一应俱全。这里原本是一块荒地,夏日蚊蝇滋生。随着“四小园”建设的推进,荒地变成了花园,这里也成了村民最喜欢的休闲场地。     “建设廉洁花园时,党员干部带头出资、出力,村民看到后也纷纷加入。”卸载村党支部书记王秋生说。     为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召陵区集中打造示范户、示范片、示范带、示范路,带动全区掀起“四小园”建设高潮。目前,全区共打造示范户2300多户、示范路3条。     建立长效机制管理好“四小园”     在“四小园”建设中,召陵区坚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结合各镇、村实际情况,进行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     按照“宅权不变、群众自愿、果木留存、百姓受益”的要求,区里鼓励引导群众对荒废闲置宅基地、弃用危旧房屋院落、宅前院后闲置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同时,对“四小园”样式、规模、建设材料等进行原则性规范,不做强制要求,使各村能因地制宜打造符合村庄规划、贴合村庄风貌的“四小园”。     目前,该区开发利用宅前屋后闲置土地3500多处,整治荒废宅院650多处、荒沟荒片730多处。     杨庄村有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小菜园,位于幸福院内,是利用荒地建成的。小菜园里蔬菜成畦、果实累累,不仅能满足幸福院老人生活所需,村民有需要也可到此采摘。     建好更要管好。召陵区建立“政府牵头、村级实施、户户参与”的长效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四小园”管理。村民房前屋后建设的“四小园”,由村民自己管理;在空闲地、荒沟荒片上建成的“四小园”,由党员认领管理,收益给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如今,召陵区村民已经走出自家小庭院,加入村庄“大庭院”的建设中。     精品菜园、边角花园、休闲公园、袖珍果园……“四小园”建设在召陵区不断掀起新的高潮,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村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更多详情]
  • 31 2023-08

    脱贫不脱政策 因户精准施策

        “俺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摆摊贴补家用,很辛苦但心里很甜,党的帮扶政策真好。”武陟县龙泉街道黄树村脱贫户孟延琴边张罗生意边激动地说。     龙泉街道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要求,落实“四个不摘”责任,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出发点,采取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小额贴息信贷等措施,因户制宜,精准施策,引导群众树立“脱贫不靠、致富敢拼”意识,自力更生,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31 2023-08

    两块豆田“不同天”

        8月29日,午后,在新乡县七里营镇八柳树村东北方向的一处大豆田里,绿色的黄豆秸上,一簇簇豆荚日渐充盈、饱满,细小的褐绿色茸毛甚是可爱,一排排的喷灌设施像卫士一样矗立在豆田中。     “苗齐、苗多、苗壮,现在估摸着有1.5米高了。”这100亩大豆的承包人是来自翟坡镇任小营村的种粮“老把式”马有永,看着大豆的长势,在地头比画大豆高度的他,兴奋地提高了说话的声音。     抢抓中原农谷建设机遇,今年新乡县打造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承包了5000多亩地的马有永成为第一批“尝鲜”智能化喷灌设备的种粮大户。     “这可是宝贝!”站在地头的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旁,马有永很感慨,“手机一点,水肥到田,有了它,增产就有底。和这些设备相连的,是地里竖起的一根根喷灌管道,浇水施肥事半功倍。”     今年小麦收后整地播大豆,土地墒情不够,有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刚刚建成的喷灌系统,马有永心中不慌。     他说:“这系统好得很,大豆播在地里,喷灌自动喷水施肥。水洒得均匀,水量能控制,大豆出苗所需水量早就测算好,按照数值设定就完事,地里墒情足不积水,大豆出苗率达到95%,对现在形成产量至关重要。关键还省人力,100亩地一个人轻松拿下。”     马有永说,自己承包的另外一块豆田因为没有喷灌设施成了“不同天”。这块豆田在距离八柳树村10多公里外的任小营村,有400多亩。两块田同为“郑豆”系列,长势却截然不同,这里称得上“草盛豆苗稀”。     6月份,大豆种上后,马有永给任小营村的大豆田浇了第一遍水,但正是因为这遍必须浇的水,让马有永“损失惨重”。     “这块地浇水是大水漫灌,加上气温高,大豆种子有淹死的,有高温蒸死的,出苗率30%。”马有永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产量,他又在6月23日补播了一次大豆种,每亩地多花了70块钱,费时费钱不说,出苗率还是不理想。     “八柳树村的大豆产量能达每亩500多斤,任小营村的最多300斤左右。”在两个地块查看,马有永预测产量后禁不住感叹,“一斤大豆按2元算,一亩地就差400元,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真管用。”     “想让政府继续增加投资,把我们更多的农田纳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像八柳树村的大豆田一样,产量越来越高,咱农民才能种粮致富!”马有永说出心愿。

    [更多详情]
  • 30 2023-08

    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

        据新华社8月29日电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形成、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实施,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全面划定“三区三线”,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构建起不可逾越的红线。目前,除北京、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已于2017年批准不再报批外,其他所有省级规划和新疆兵团规划已全部报国务院。全国计划编制的350个市级总体规划和2220个县级总体规划90%以上已上报审批机关,且过半数完成审查程序。     今年我国将加快完成一批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重点是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同步完成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城镇开发边界的调整、开发边界外城镇建设用地管理规则;印发村庄规划文件,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

    [更多详情]
  • 30 2023-08

    种田用上高科技

         “我今年套种玉米、大豆1040亩,以前施肥、喷药都是人工干,农忙时节不好找人,工价还高,现在使用无人机又快又好又省时间。”8月29日,在襄城县湛北乡姜店社区连片玉米地里,种植大户杨晓东看着挺拔整齐、长势喜人的玉米高兴地说,“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实实在在提高了喷洒效率及病虫害防治效果。”     在玉米地上空,一架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熟练的控制下,按照设定路线进入喷洒区域,匀速盘旋在低空,事先装好的农药随着无人机的移动,精准、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上。杨晓东说,以前1000亩地人工手动喷洒需要150个工时,现在使用无人机一天半就能完成。同时,集中区域一次性全面施药,还能避免病虫害交叉传播。     据湛北乡乡长耿延兵介绍,近年来,湛北乡采用高科技为农业生产提升效率的模式,成为湛北乡大力推进振兴乡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湛北乡通过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补齐农业生产的短板,以稳产、增产为目标,优化品种结构,稳定播种面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乡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更多详情]
  • 30 2023-08

    抓好秋粮管理 夺取丰产丰收

     8月29日,渑池县天池镇东杨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植保无人机在玉米大田上空均匀地喷洒农药。连日来,渑池县抢抓有利时机,采取“统防统治”方式推进玉米“一喷多促”作业,日作业量达1.8万亩。

    [更多详情]
  • 30 2023-08

    以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

       武陟县西陶镇紧紧抓住被纳入全国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机遇,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四大怀药”等优势产业和休闲食品、功能食品、冷链食品、预制食品等新兴产业,强龙头、延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