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20-05

    村民在给蟠桃套袋

    5月19日,位于民权县王桥镇大凡村的丰坤农业合作社的30多名周边村民在给蟠桃套袋。该合作社的200亩蟠桃由于去冬修剪施肥到位,加之今春雨水充沛,眼下桃子长势喜人,预计6月20日前后成熟上市。

    [更多详情]
  • 20 2020-05

    河南淮滨:管护新植苗木 打造“绿色银行”

    抽水、拉水管、浇水......5月18日,记者在河南省淮滨县赵集镇朱岗村洪河生态廊道林看到,基地负责人王锡婷正组织员工对新栽植的413亩香樟树进行浇水抗旱。 “现在的天气少雨且高温,我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护,确保新植苗木顺利渡过高温季,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王锡婷告诉记者。 有着“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之称该县谷堆乡党委政府设立管护指导组、督导检查组,分赴辖区24个行政村,对新栽植的1500亩苗木进行管护。 “乡里洒水车上阵、造林主体疏枝管护、各村党员打头阵,我们干群齐心,争取新栽苗木成活率达到百分之95以上。”谷堆乡党委书记吴世红说。 去冬以来,淮滨县精心组织,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森林淮滨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完成新造林1.9万亩,补植补造2万余亩。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从目前情况看,该县新植苗木成活率高于往年,但由于近期干旱少雨,且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少,时下又逢农村“三夏”大忙,新植苗木的管护已进入到关键时期。为此,淮滨县紧急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夏期间新植苗木管护的通知》。 新植树苗管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各时期各有侧重点,该县坚持“谁栽植、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晰造林主体的管护责任,责任到块、责任到人,明确乡村干部生态建设的政治责任,督促好、指导好、服务好新植苗木的管护。 “当务之急是对新植树苗进行浇水,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水分、养分等条件,确保苗木成活。对新培路肩浇水时,一定要将树苗周边踏实封堵,防止漏水透气。浇过水后要及时扶直培土封坑。切记,大水漫灌的苗木,要在地面干爽后及时中耕,防龟裂,保墒情。”该县林业局局长彭大国说。“除此之外,还要对新植苗木进行疏枝、管护、排水、除草、防护和防火等。” “我们将组织人员,加大督查和指导力度,重点对浇水、扶正、疏枝、排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现场督查和指导,发现问题立即反馈、现场交办。通过电视、报刊和新媒体等平台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森林公安加强巡逻,加大对毁坏新植苗木案件以及焚烧秸杆引起毁坏林木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决不姑息,为林业生态建设保驾护航,为建设‘产业兴旺、生产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绿色银行作出积极贡献。”该县县政府副县级干部王廷俊表示。

    [更多详情]
  • 20 2020-05

    河南宝丰:豌豆丰收不用愁 党员干部忙采摘

    “这豌豆角,中!个儿大、籽儿饱、新鲜。”5月18日,在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马庄村贫困户卢会营的豌豆种植地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有的在采摘豌豆,有的装袋,有的骑着三轮车搬运,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 现年47岁的卢会营是李庄乡马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妻子患有精神障碍,无劳动能力,孩子年幼,尚在读初中,全家就靠他一人撑起,既主内又主外,他本人也患有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眼下正是豌豆成熟的季节,卢会营每天起早贪黑忙活着,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马庄村组织10多名党员干部赶来义务帮助他采摘豌豆,一个上午时间就摘了500多斤。 “今年种了五亩豌豆,预计亩产近5000斤,真是太感谢你们来帮忙!”卢会营感激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李庄乡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豌豆、花生等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为了帮助贫困户及时收获,李庄乡党委急群众之所急,号召全乡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帮助贫困户采摘活动,要求每个支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采摘。全乡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掀起了帮扶热潮。

    [更多详情]
  • 19 2020-05

    封丘县“大沙西瓜”抢先机

    黄河北岸,冲积平原带来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独特地理条件。位于此地的封丘县居厢镇大沙村,孕育出素以皮薄、瓤红、味正著称的大沙西瓜。如今,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带来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正在使传统西瓜种植逐渐成为区域特色经济,打出打响“大沙西瓜”品牌。 不种大瓜种小瓜 5月16日,封丘县居厢镇第三届大沙西瓜采摘节开幕式上,村民演唱的改编豫剧“西瓜采摘节”引来阵阵喝彩。而此时,大沙村党支部书记、祖河西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祖河正在合作社指挥工作人员将西瓜入库。他介绍,合作社目前拥有大棚60余座、占地130亩,除了在种植环节注重技术,收储环节也不落后,这个大冷库就是为西瓜准备的。每天采摘的西瓜,会先进入冷库预冷,待客商到来后,把西瓜从冷库运出来装车。 在刘祖河看来,大沙西瓜近年来不断发展,在周边的开封、安阳以及周边县区十分畅销,与村民的种植、管理基础密不可分。“也不是没有问题,现在品种、果形就需要解决。”刘祖河说,这几年不少种植户开始选择果形较小的西瓜,更能适应市场,价格也相对更高,目前市场价每斤1.35元。 大棚里“把脉问诊” 刘祖河的问题,正是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等专家正在努力解决的。在合作社的一座大棚里,专家与种植户齐聚一堂,现场“问诊”。 省农科院园艺所西甜瓜专家赵卫星一边查看西瓜长势,一边介绍说,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家庭消费还是以中小果瓜形为主,也更倾向于选择口感更好的西瓜。因此,在西瓜种植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也就是说,市场需要什么、消费者喜欢什么,我们就种什么。 省农科院、新乡市农科院在封丘县实施的“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设施的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居厢镇建立示范基地100亩,引进推广吉祥2号、京颖、斯威特等新品种,同时配套推广多层覆盖、嫁接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乡市农科院副院长张栩表示,相信当地合作社和瓜农会抓住品种更新、技术更新、种植模式更新的机会,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将大沙西瓜品牌做大做强。

    [更多详情]
  • 19 2020-05

    河南桐柏:产业扶贫促增收

    初夏五月,在河南省桐柏县大河镇六里村的田野里,一棵棵红薯苗长势喜人,青翠欲滴。今年以来,大河镇积极宣传引导,科学引导全镇群众种植红薯,从红薯选苗、栽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科学培训和指导,保证种植一片,成活一片。 在距离六里村不远的该镇江庄村,一排排整齐的香菇棚格外引人注目,阵阵欢声笑语不时从大棚内传出,原来是脱贫户郭加立正在为香菇翻袋。通过种植技术帮扶,郭家立今年种植香菇1.5万袋。他掰着指头和笔者算了一笔账:“按当前市场行情估算,一袋香菇可净赚七八块,我家今年香菇差不多能赚10万元,种好香菇比出去打工赚得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进入五月,峡山村贫困户靳西堂异常忙碌,原来,靳西堂近日建起了养鸡棚,购买小鸡近千只,遮凉、喂食、防疫.....每天围着小鸡忙得不亦乐乎,被邻居们戏称为“鸡司令”。“今年受疫情影响,出门打工不好找活,现在养鸡政策好,上级还有产业奖补政策,养好了比在外打工强!”靳西堂乐呵呵地说。在他的带动下,邻居靳海龙也养了几百只鹅,两人经常一起探讨养殖心得,分享养殖经验,互相帮助照料。“现在有产业奖补政策,技术上还亲自指导。”峡山村党支部书记邓文举说:“村里养龙虾、养鸡、养鹅的群众多了起来,种红薯的群众也比往年多,今天我又拉回来11万棵红薯苗,现在大家都铆足了劲的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大河镇积极宣传产业扶贫政策,鼓励群众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靠发展种植养殖增加收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全镇各村出现了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群众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增收奔小康的可喜局面。

    [更多详情]
  • 19 2020-05

    河南宝丰:桑果飘香迎客来

    “五月桑葚赛人参”。5月18日,在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天原农庄的桑葚采摘基地,密密麻麻的果实缀满了枝头,紫红的桑果和翠绿的桑叶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许多游客走进桑葚采摘基地的桑园里,品尝新鲜美味桑葚、感受田园风情、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 “进入5月之后,平均每天入园采摘的游客都有好几十人,每天可以售出桑果上百斤,每天可带来近千元的收入。”采摘园园主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特色效益农业,桑葚便是肖旗乡特色效益农业之一。该乡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果桑、举办桑葚采摘节,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打造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品牌,助推地方发展,提升了旅游知名度。 桑果的产量大,可采摘的时间短,保存难度大,集中成熟时,采摘不及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此,该乡还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开展产品宣传、协同做好市场推广等措施对企业进行帮助和鼓励。 “桑果的销路不成问题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显著提高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柱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肖旗乡党委书记王振伟如是说。桑葚节是肖旗乡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形式,小小桑果已然成为推动该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更多详情]
  • 19 2020-05

    长葛副市长“直播带货” 助力群众增收

    “这是咱们长葛本地产的小磨油,起源于明末清初,历史长达400多年......”5月15日,“守护原产地——全国大联播”活动在长葛市电商直播基地正式启动,该市副市长张雪飞与主播一起通过手机直播“带货”,对长葛本地豫晨有机果蔬、红薯粉条、南席张民石磨香油、纯芝麻酱、天然巢蜜和长葛地标产品枣花蜜等产品进行直播推广。 此次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5.68万人,点赞量8.5万次,销售农产品10余款,订单数达762单,累计成交额约2.7万元,有效带动当地3户贫困户实现收益。 近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市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受阻,产品滞销。为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该市充分借力网红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依托淘宝主播资源广、信誉度高等优势,组建淘宝“村播”团队,扶持构建一村一产品一主播一品牌的“村播”计划,此次“守护原产地——全国大联播长葛站”直播活动,就是把该市优质产品和主播有机结合,通过融媒体联动,营造该市助农扶贫氛围,带动群众增收。 不仅如此,该市还充分发挥电商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推动生产型、贸易型、服务型及跨境电商企业加速开复工,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为该市恢复繁荣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会通过打造网络直播间来建设我市网红基地,想要通过网络直播拓展销售渠道的个体工商户,只需带上自己的手机就能来基地开启直播。以后,我们还会定期邀请‘网红’来我市做网络直播老师,教本地个体工商户直播技巧和基础操作,通过直播有效助力农产品销售,促进群众增收!”长葛市商务局局长陈有池表示。

    [更多详情]
  • 19 2020-05

    安阳县:种植北京菊鼓起“钱袋子”

    安阳县北郭乡堤圈村集体经济从零起步,通过种植北京菊开始有了收入,让村民看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希望。 “我们村‘两委’干部一直寻思着如何调整种植结构,向土地要效益,从而壮大集体经济。为确定种植品种,去年5月份,我们到濮阳、内黄实地考察,发现种植北京菊市场前景不错,开始小面积试种,看看市场效果。”5月13日,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刚向记者介绍说。 说干就干,双管齐下,村委会一方面与清丰县博宇农业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由该公司提供种植技术并预支菊苗;另一方面流转、修整了10亩村里的林地,用来种植北京菊。去年秋天,菊花盛开,产出的2000余公斤菊花以每公斤4.5元的价格被合作公司收购。除去苗款、工人工资,村里获利近1万元,同时培育出了100余万株菊苗。 今春疫情缓和后,村委会决定以每株6分钱的价格将培育出的100余万株菊苗全部卖出去,截至5月15日,已经销售25万株,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张建刚说:“菊苗全部销售出去,可以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左右。” 北京菊的种植不仅鼓起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还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赚到了钱。堤圈村目前有7名贫困人员,除了两名无劳动能力外,其余5名贫困人员全部在村委会菊花田里打工,每天工资50元,负责除草、打药、采花等管理工作。 张建刚说:“下一步,我们利用村里的60余亩残次林地及房前屋后散田扩种70亩北京菊,形成规模效益,预计村集体将再增加收入10万余元,待条件成熟后,再建一座菊花烘干房,把菊花产业做大做强,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让全村285户1470口人共同受益,共同致富。”

    [更多详情]
  • 18 2020-05

    五月光山正清和 野田齐唱插秧歌

    2020年5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小镇升辉合作社社员正在插秧。进入夏季以来,该县80多万亩水稻进入高潮移栽期,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社员操作插秧机或人工栽插水稻的场景,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绿色生态的耕作画卷。

    [更多详情]
  • 18 2020-05

    河南鲁山:桃园山上万鸡鸣

    5月16日,在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乡桃园村外的桃园山坡根,上万只黑色的土蛋鸡三五成群,有的在“土里刨食”,有的在“闲庭散步”。一些黄色或白色的大公鸡在给一旁的母鸡“献殷勤”找虫子吃,偶尔也会“争风吃醋”地干上一架。 “公司现有蛋鸡1.2万只,大公鸡8千多只,全部是散养柴鸡。每天天刚亮,你就会被大公鸡的打鸣声吵醒,不用使用闹钟了。我们的土鸡蛋不论斤卖,而是论个卖,不论大小,一律1.2元一个,就这还供不应求呢。”鸡场主人郝喜元介绍道。 桃园村因村外有个桃园山而得名。该村辖6个村民组,地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4.6亩,人均耕地1.74亩。村民总户数317户13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296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50多岁的郝喜元就是土生土长的桃园村人,以前也曾规模笼养过蛋鸡,了解到现代人喜欢散养的土鸡蛋后,郝喜元决定利用桃园山的山坡地散养柴鸡。2018年底,他多方筹资200万元,承包了500亩的荒山坡,栽种下了一些桃树、杏树、核桃树等;建起了5个养殖大棚;购买了20000多只土公鸡和“尧山黑”品种柴鸡。在平顶山市区设立土鸡和土鸡蛋专营店2个,目前又打入了浙江杭州市场,公司年产值达400万元。 公司与桃园村8名贫困群众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每人每年收入约2万元。公司还计划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育雏、然后让贫困户以家庭为单位散养,公司以保底价回收柴鸡蛋和成品公鸡。 辛集乡党委、政府十分肯定公司的带贫作用,先期曾帮助公司把低压线路架上山;日前又开始援建公司3个养殖大棚、一个占地80平方米的冷库,支持公司存栏10万只规模的目标。届时将带动附近西羊石、徐营、清水营等村100余户贫困户增收,最终形成让土鸡吃林下荒草和自然淘汰落下的桃、梨、柿子等,再让鸡粪肥林,走以林促养、以养促林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