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8 2020-03

    新安县:火红辣椒 助农增收

    近日,在新安县铁门镇的辣椒田和收购站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今年,该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 该镇计划打造“辣椒小镇”,建设辣椒加工厂、辣椒储存销售点等,逐步构建集种植、商贸、仓储、“互联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8 2020-03

    孟津县:线上线下发力 拓宽草莓销路

    3月15日,在孟津县送庄镇龙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千亩优质大棚草莓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无土栽培高端草莓。近年,该镇采取“产业扶贫+种植基地+立卡贫困户”的新模式,发展优质草莓3000多亩,惠及600多名贫困群众。疫情发生以来,当地依托多家电商平台,通过电商直播、线上接单、线下配送等方式,不断拓宽草莓销路,千方百计稳定农民收入。

    [更多详情]
  • 18 2020-03

    洛阳嵩县九皋镇“刺头宝贝” 日销15吨还远销海外

    近日,在嵩县九皋镇九店村附近的一个扶贫车间内,七八个村民正用手中的长剪,将面前一堆“刺头宝贝”剪成小段。说起这个“刺头宝贝”,这里的老乡们满口夸赞:“种它每亩地能增收七八千元。”该扶贫车间自5日复工复产以来,这里的“刺头宝贝”一直供不应求,每日销售量约15吨。 “刺头宝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走,咱们瞧瞧去。 “刺头宝贝”叫皂角刺,有药用价值 记者走近细瞧这些“刺头宝贝”,周身长满长刺,呈深紫红色或黑色。河南豫博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绍波说:“这是皂角刺,制成中药后,有托毒排脓、活血消痈(yōng,痈指的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等功效。它和我们常说的能洗头发的皂荚果一样,都长在皂角树上。不同的是,皂荚果结在枝条上,皂角刺长在树干上。” 郭绍波说:“很多人都知道皂荚果是加工洗涤用品或化妆品的原料。其实,皂荚果只是皂角树上长出的宝贝之一,皂角树上长出的宝贝还有能入药的皂角籽及皂角刺。皂角籽就是皂角树的种子,有消积化食的功效,它被温水泡过、去皮、晾晒后,还可制成皂角米,煮粥食用有养肝明目、美容养颜等功效。所以,咱九皋镇人常说,皂角树浑身是宝。” “刺头宝贝”效益好,有村民靠它摘掉了“贫困帽” 临近中午,在扶贫车间的空地上,九皋村村民李正霞正剪着成堆儿的皂角刺。 片刻间,李正霞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珠,他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今年53岁的他,身板结实,皮肤黝黑。 “老乡,歇一会儿吧。”记者说。 “不了,快中午了,想赶着把这堆儿皂角刺剪出来。下来还有分拣、过筛、打粉好几道工序。我手快点儿,不耽误后面的事儿。”李正霞说。 李正霞家中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患病常年需要治疗。为照顾孩子,夫妻俩多年来很少外出打工,只能靠着家里的庄稼地维持生计。 “以前种小麦、玉米,天旱时收上来的粮食连本钱都顾不住。后来,响应镇政府和村里的号召,我家也种上了皂角树。光皂角刺,每亩地能产200公斤至300公斤,增收七八千元,比种小麦、玉米可是强太多了。”李正霞说。 秋季收皂荚果、皂角刺,冬季晾晒、销售。农闲时,李正霞和妻子就到村子附近的扶贫车间打工。靠着这些,李正霞一家在2019年摘掉了“贫困帽”。 嵩县九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以九皋镇为主导,辐射带动周边库区乡、饭坡镇等多个乡镇,形成了集皂角育苗、种植、管理、购销、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九皋镇有皂角刺育苗、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18家,有从事皂角树种植和产品购销的农民数万人。 “刺头宝贝”远销韩国、日本和俄罗斯 一上午时间,在扶贫车间的空地上,一辆载重约15吨的大卡车,就已装货完毕,准备启程赶往制药厂。 自该扶贫车间3月5日复工复产以来,这里的皂角刺一直供不应求,每日销售量约15吨。从2018年至今,每年从这里出发运往全国各地的皂角刺约有1000吨。 “咱九皋镇素有‘中国皂角之乡’的美誉,如今,这儿产的皂角刺也是全国知名,这得益于九皋镇良好的自然环境,让这片土地上长出的皂角刺个大、肉厚。”郭绍波介绍,皂角刺中只有肉质部分能入药。一根皂角刺,剥开共有三层:最外面层,呈深紫红色或黑色;中间一层,呈淡黄色;而最里面一层,呈肉色,才是能入药的部分。肉越厚的皂角刺,在市场上越受欢迎,价格能卖到每公斤80元。品相普通的皂角刺,价格则为每公斤20元至40元。 郭绍波说,除了在国内中药市场上颇受欢迎,九皋镇的皂角刺还远销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在当地,皂角刺也有了不少新用法,比如韩国人会将皂角刺加工成柳叶状,用来泡茶喝。

    [更多详情]
  • 17 2020-03

    潢川:群众“忙虾”增收 激活一池春水

    初春的清晨,一缕阳光透过层层薄雾照在乡间的田野里,万物朦胧复苏,气温逐渐回暖,小龙虾悠游浅底,激活了一池春水。 3月16日一大早,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脱贫户刘永合在自家的虾田里忙碌起来,他游刃有余地从深沟中捞出一个个的地笼,望着点点收获,乐得笑开了花。 “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我家从2016年开始养小龙虾,现在家里的8亩田,每年光养虾收益就2多万元,可以说自从我养小龙虾,才算真正脱贫了,过去“瞎忙”手头紧,现在“忙虾”有钱花。”老刘点着了一支烟,站在田埂边,兴奋之情写在脸上。 老刘一家3口人,小龙虾养殖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他家光荣的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还被镇里评为脱贫明星户。 如今,老刘正盘算着再承包5亩水田,扩大养殖规模。 近段时间,因受疫情影响,为减少人员接触,老刘总是天刚蒙蒙亮就来到了虾田:把损坏的沟渠维护一下,把该补养的虾苗投放一下,把去年留下的成虾收一下…… 春天来了,像老刘这样每天早晨“忙虾”的贫困户全县还有6000多户。县里的几家加工企业,按照防疫要求,专门开通了绿色通道,点对点的回收农户的成品小龙虾。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群众对小龙虾养殖非常认可,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在原有扶持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推出小龙虾养殖政策性保险,每亩保费90元/亩,养殖户自交18元/亩,财政承担72元,确保农户每亩收益不低于1500元。”县政府副县长胡冰说。 鱼米之乡的潢川县,水域生态良好,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对贫困户自养每亩补助400元,对苗种繁育基地每亩补贴500元,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种养热情,全县养殖面积达到了35.8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加工基地县。“虾稻共作”扶贫模式成为了农民持续增收,群众稳定脱贫新引擎。

    [更多详情]
  • 17 2020-03

    商城县:发展林果经济 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3月14日,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商城县双椿铺镇万亩林果基地里的国平合作社,桃花、油茶花已经盛开,引得游客前来拍照游玩,感受春天的气息。 据了解该合作社流转该镇郭寨、红石桥2个村荒山1600余亩,种植桃树,目前“早油一号”、“黄金蜜一号”两个品种的桃树桃花已盛开。 “我从合作社承包了80亩桃园,今年是第三年,今年就可以见效益了,预计收入在10万元左右。这段时间疫情好转,天气回暖,有好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正在进行桃园管理的合作社社员朱太玉微笑着说。 与国平合作社合作社相隔2公里的思源软籽石榴有限公司,20余名工人正在对2019年栽的800余亩软籽石榴锄草、施肥。 “在外打工多年,还是觉得家乡好,2017年开始就返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我们公司流转了2000多亩荒山,除软籽石榴外去年还发展了900多亩银杏,前段时间又新栽了60亩蟠桃、40亩车厘子、70亩桔子、30亩杨梅。”思源公司负责人凡思生介绍说。 近年来,双椿铺镇在张畈、郭寨、官庄、红石桥、吴冲共5个村,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多种产业化运作模式,打造万亩林果基地,规划面积为1万余亩,初步设计为八个区域,分别为石榴园、银杏园、桃园、车厘子园、猕猴桃园、苗木园、茶园、观光田园。 据悉,该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正在筹办“大别山(商城)首届花朝节”,计划3月底举行,主会场就在双椿铺镇郭寨村千亩桃园,通过网上唱桃花、舞桃花、秀桃花、画桃花等一系列活动,打造该县乡村农旅融合新品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万亩林果基地全部建成后,不仅可以让荒山变绿山,让绿山变金山,同时规划区内7家公司(合作社),还可以带动郭寨、张畈等村103户贫困群众300多人就近就业,年均增收5000多元。”该镇镇长吴雪云介绍说。 据正在思源软籽石榴有限公司锄草的贫困户刘耀帮介绍,他常年在公司干活,包吃包住每月3000元,他已稳定脱贫。 “到2020年底,规划区内道路、塘、堰、渠等基础设施全部整修完成、所有荒坡完成抽槽整地、绿化规划和育苗等前期工作。到2021年底,规划区内所有林果产业均实行规模化发展,林果基地内停车场、公厕、游乐场等配套设施全部完善。到2022年底,逐步宣传营销,组建多姿多趣的观光园、自摘水果园、果蔬品尝中心等,打造‘游、玩、食、住’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让其成为我镇乡村振兴强大动能。”双椿铺镇党委书记梅楚平谈起未来发展规划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17 2020-03

    河南息县:不负春光 疫情下守好“菜篮子”

    当前已到春耕生产时节,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息县一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不负春光不误农时。 在息县龙湖办事处尹湾社区的蔬菜基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群众们正分散在田间地头,在各自区域打理农活,或是准备番茄、青椒、黄瓜、西瓜等果蔬的种植,或是对枝叶进行整修,锄草等,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息县人民的民生菜篮子做着努力。 尹湾社区地处淮河岸滩,土壤上沙下粘,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土质肥沃无公害,可耕作良田约4000亩,其中80%用于果蔬种植,是本县为数不多的蔬菜集中种植区域,所生产的蔬菜不仅保障本县蔬菜供应,还远销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地。其中,尹湾种植的萝卜和土豆更是声名远播,深受百姓喜爱,尹湾也由此成为息县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蔬菜种植更成为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收入来源,疫情防控期间,更是肩负了保障全县人民蔬菜市场稳定的重任。 “每天都要量体温,都提醒要戴好口罩,在地里做事都分开,很安全。”尹永富和家人一边料理着自家的菜地一边向记者介绍社区的疫情防控要求。 尹湾社区蔬菜基地是龙湖办事处的特色产业,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确保农产品供应不断,镇村干部主动作为,统筹协调,推动农业开工复产,确保农产品生产不停顿、供应不断档。 “支书,俺想买点儿玉米种子和化肥。”“要哪种品牌,要多少?”尹湾社区干群微信工作群每天都这么热闹,种植户将各自需要的春耕农资在群内申报,社区安排专人主动与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帮助群众购买所需农资,确保农耕物资充足。同时,社区还在农资集中供应处和人员密集的道路等公共区域进行高频率消杀,确保群众春耕期间的安全卫生。 “我们社区很多老旧房屋都已经拆除,不少群众在城区租住,春耕开始后因为疫情不方便,社区干部就24小时值班,给大家办理通行证,既要规范进出,也要保障群众顺利春耕。”尹湾社区支部书记尹松介绍到,除此之外,社区干部还积极与外地客商保持联络,引导村民结合实际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蔬菜种植品种,确保果蔬能顺利流入市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尹湾社区的干部群众还积极为武汉和本县医护人员捐赠了21吨新鲜蔬菜。“放心吧,有我们在,不仅社区里的农户收入不会下降,县里百姓的“菜篮子”也一定满满的!”在尹支书和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对春天的播种充满了希望。

    [更多详情]
  • 17 2020-03

    河南光山:蔬菜基地春管忙

    2020年3月16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椿树岗村天隆蔬菜合作社社员正在蔬菜基地劳作。该合作社以“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 的种植管理模式,趁着春天晴朗天气对蔬菜进行松土、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蔬菜主要销往北京市场、还出口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可达到650多万元,吸纳了当地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多详情]
  • 17 2020-03

    本周河南最高温度将突破25℃ 加强小麦拔节期墒情管理

    3月16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本周我省最高温度将突破25℃。这样大幅度的气温回升,势必拉大昼夜温差,未来几天,我省昼夜温差普遍在10℃左右,部分地方甚至超过15℃。 省气象台预测,本周我省无明显降水天气,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周降水量:西部、南部0mm~1mm,其他地区0mm。本周前中期气温回升明显,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周末有两次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有起伏。周平均气温:西部山区8℃~10℃,北中部14℃~16℃,其他地区12℃~14℃。周内极端最低气温:西部山区1℃~3℃,中部6℃~8℃,其他地区4℃~6℃。周内极端最高气温:西部22℃~25℃,其他地区26℃~28℃。 根据目前作物生长情况,结合土壤墒情及天气预报,省农业气象专家建议,要加强冬小麦拔节期墒情管理。目前我省冬小麦已陆续拔节,耗水量将进一步增加,且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各地要根据苗情和墒情加强田间管理,墒情持续偏湿地区尽快排湿降泽,发现缺墒情的地块及时进行灌溉,为小麦穗大粒多打好基础。同时,小麦生长进入拔节期后,杂草生长加快,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易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田间整齐度降低,应及时中耕除草或喷除草剂。

    [更多详情]
  • 13 2020-03

    《2020年春耕生产专刊》出版 将免费发放到全国800个产粮大县

    春季小麦、油菜怎么管?水稻育秧泡田、大田灌溉施肥有哪些措施要点?农作物得了病虫害又该如何防治?针对农民朋友关心的这些问题,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等指导下,中国农村杂志社近日编辑出版了《农民文摘•2020年春耕生产专刊》,免费发放到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帮助农民有序开展春耕备耕,不失时机抓好田间管理。 专刊内容包括政策指南、部委行动、田间管理、农机农艺和地方举措等五大板块。专刊刊发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印发的《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方案》等;同时详细介绍了当前小麦、水稻、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的灌溉施肥等春耕春管技术措施,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及草地贪夜蛾等的防控技术指导,农机的安全使用与保养维修技术要点等内容。此外,专刊还展示了一些地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有序推进春耕备耕的生动实践样本。

    [更多详情]
  • 13 2020-03

    河南光山:在那茶油飘香的地方

    进入三月,疫病将消,一场春雨过后,天地一片清明。豫南光山县域内的一道道岗岭间,轰鸣的挖掘机将上万亩杂草丛生的荒坡变成梯田,其间躬身劳作的农人如同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新栽植的油茶苗迎风挺立。当前正值春季油茶栽植和管理的关键时期,光山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全县油茶产业有序开展。 光山县中南部浅山丘陵区,郁郁葱葱的油茶树随着山势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往年这里都是被摈弃的荒山秃岭。自2009年油茶树落户光山以来,短短十多年光景,油茶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2.7万亩。到了秋季,茶果挂满枝头,“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以这些油茶果制成的茶籽油,市场上卖到一百多元一斤;摘罢油茶果,洁白似玉的茶花又缀满枝头,吸引前来游览观光和购买山茶油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就业以及入股分红,一年四季有钱赚,幸福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春上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外出务工者的计划。原本打算去南方打工的凉亭乡王湾村贫困户邱耿军,最终选择了留在了本地企业,在新天地林茶合作社里当起了生产组长。 “工资呢预计一年能有个六七万,我准备和老婆长期在这儿干下去,因为我们在外面也照顾不了家里面,再者外面打工并不比在这儿赚得多多少!”从开春起,邱耿军一直都在合作社里,带领十多人在给油茶树除草、剪枝。该合作社带动像邱耿军这样的贫困群众就有204户,他们在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 与靠企业打工养家的邱耿军不同,文殊乡东岳村贫困户向正梅自家发展油茶种植。向大姐是远近出了名的“女汉子”,农活“犁田打耙”样样精通,敞棚大三轮开的“呼呼响”,用她的话讲,男人能干的我一样行。“这几年,有了脱贫好政策,没资金的上面给我提供资金,没技术的带我们到县里面培训技术!自己就是吃点苦,咱庄稼人,最不怕吃苦!”向正梅很乐观。 在先前十多亩油茶树的基础上,向正梅跟丈夫徐勤意商量,今春又开挖了十多亩荒地发展油茶种植。“第一期种的油茶树今秋就能挂果,一亩地少说也能产个五六十斤,十亩地就近600斤茶油,预计下来能挣好几万呢!”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该县制定包括“一壶油”在内的“八个一”实施方案,推动产业全面发展,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为补齐油茶深加工短板,2020年1月12日,位于该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的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建成投产,该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7亿元,包括茶籽预处理、冷榨、浸出、精炼、灌装等工艺;二期投资1.8亿元,主要用于精深加工研发,涉及茶皂素提取、日化产品制取、有机农药、高档饲料等核心工艺;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可年创产值上亿元,直接带动100人次就业,对于实现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带动农户规模稳定长效增收,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 据悉,去冬今春,该县流转近19820亩荒地用于种植油茶造林,目前已完成整地12400亩,栽植面积8000余亩。几年过后,一道道岗岭间,漫山遍野又将是花团锦簇、茶果飘香。小小的油茶树正把荒山变金山、穷乡变富壤、山区变景区,成了光山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油茶产业正带领乡亲们走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康庄大道,成为兴县富民的新引擎。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