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6 2019-12

    河南临汝镇:樱桃林里来植树 脱贫致富振乡村

    脱贫,是体力活,更是智力活,河南汝州市临汝镇的脱贫攻坚故事,就是“体力加智力”的故事,最新事情是,他们设法建立了个樱桃产业基地,并在12月3日下午,镇里组织脱贫责任组、各行政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到镇樱桃产业扶贫基地与贫困户一起种植樱桃树苗。 临汝镇是汝州市的一个知名乡镇,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之一,可这也有不少贫困户,脱贫攻坚的担子一点也不轻松。为从根本上解决镇里的贫困户脱贫问题,临汝镇以增强稳定脱贫能力建设为重点,将扶贫资金和资源配置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项目上来,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樱桃产业基地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樱桃,是这些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采用的脱贫方式。它属于早春水果,售价高,又拥有巨大市场基础,临汝镇也相中了它的市场前景。在樱桃树苗种植现场,临汝镇党委书记乔延召向贫困户介绍了樱桃产业基地的建设背景、带贫模式、带贫效果等,并由狮子张村支部书记李水现就樱桃种植和日常管护情况向大家做了现场讲解。 据悉,临汝镇樱桃产业扶贫基地是由镇党委政府利用社会捐赠资金投资建设,资产归镇政府所有,每户贫困户享受10棵樱桃树的收益权。该扶贫基地由狮子张村樱桃专业合作社托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锄草、浇水、修剪等日常管护,挂果后即可收益,进入盛果期后每户年增收一万元左右,有效保证贫困户脱贫后的持续增收。 为了甜蜜的劳动果实,大家干活积极性高涨,当天各帮扶责任人、村两委干部与贫困户一起共同种植樱桃树苗,共种植500余株樱桃树苗。

    [更多详情]
  • 06 2019-12

    又到一年“山药季”

    时值冬月,万木凋零,而民权县数万亩山药种植区却是一派繁忙景象。 12月4日,碧空如洗,寒风习习,记者来到了丰坤农场探访山药收获情况。 丰坤农场是一家大型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基地常年种植各种绿化苗木、桃树苗外,还种植山药300多亩。品种有铁棍山药、西施山药、九斤黄山药,亩产在5000斤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据民权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山药是民权县“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权山药”于2018年获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主要分布在王桥、北关、庄子、王庄寨等乡镇,种植品种主要有九斤黄、白玉、铁棍山药等,2019年全县种植8000多亩,总产3万多吨,产值2亿元。 民权县王桥镇发林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种植山药276亩,平均亩产为4000公斤,亩产值可达2.6万元,一般亩投资为5000元,每亩效益可达2万多元。该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村及乡镇大力发展山药生产,带动面积6000多亩,同时,为了解决销售问题,从9月15日开始,合作社每天收购山药20多吨,现已收购外销山药1.5万多吨。 据资料显示,山药中不但含有大量植物蛋白,还含有丰富的山药淀粉酶、多酚氧化酶、黏液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天然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物质能促进脾胃消化,缓解脾胃虚弱调节血糖,预防血糖升高,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与脂肪,能预防血管老化,更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癌症发生。对人类的脾胃虚寒、脾胃不和以及食少体倦和腹部胀痛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商务部:上周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42.35元 下降3%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11月25日至12月1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8%。 食用农产品市场:粮食价格总体平稳,其中大米批发价格与前一周持平,面粉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3%。食用油价格小幅波动,其中豆油批发价格上涨0.5%,菜籽油价格下降0.2%,花生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肉类价格不同幅度回落,其中猪肉、牛肉、羊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2.35元、67.95元和63.49元,分别下降3%、0.3%和0.2%。禽产品价格有所回落,其中鸡蛋、白条鸡批发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0.38元和19.5元,分别下降3.6%和3.2%。水产品价格略有上涨,其中鲢鱼、草鱼、鲫鱼批发价格分别上涨0.3%、0.2%和0.2%。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23元,上涨2.4%,其中苦瓜、茄子、菜花价格分别上涨10.9%、8.4%和8.2%。6种水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6.33元,上涨0.2%,其中西瓜、葡萄价格分别上涨4.9%和1.4%;香蕉、柑橘、梨、苹果价格分别下降1.3%、1%、0.6%和0.6%。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桐柏固县镇:红薯加工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12月4日,艳阳高照,桐柏县固县镇魏岗村郭小创的粉条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晾晒红薯粉条,喜悦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魏岗村位于固县镇东部,境内属浅山丘陵地貌,土壤疏松肥沃,易涵养水分,适宜红薯生长种植,所产红薯个大,淀粉含量高,村民历来有手工制作粉条的习俗。该村贫困群众郭小创瞄准了这一商机,依靠政策扶持,开办粉条加工点,年加工红薯粉条14万斤,实行统一工序、统一包装、统一对外销售,每年仅冬季粉条加工旺季收益达10万多元,该加工点吸纳村里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自己实现脱贫的同时,带动周围100余户农户通过制作、销售红薯粉条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成为方圆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王兴杰:养牛过上“牛”日子

    在苗桥镇韩阁村,提起王兴杰,无人不夸,都说他是“能人”。王兴杰今年56岁,从事养殖业已有15年时间。如今,他靠养牛年可收入四五十万元。 据王兴杰介绍,以前家里比较穷,又不能外出打工,看到别人的种植基地蔬果旺盛、水产养殖红红火火,便在心中萌生了搞种植养殖产业的想法。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后,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在家搞起了养殖业。最初,王兴杰以养猪为主,逐渐从购仔猪饲养变为自繁自养,规模从几头发展到几十头。几年间,王兴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他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5年,通过对市场行情的研究,王兴杰发现肉牛市场前景很好,自己又有养殖经验,便购买了几头小牛,开始了养牛之路。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他还专门购买了一些养牛技术方面的书籍,虚心向专业养殖技术人员请教,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 2018年年底,王兴杰又投资了100余万元,扩大养殖规模。他购买了牛粪处理设备,修建了污水池,在该村建设了占地13亩的永城市连兴养殖场。该养殖场主要以西门塔尔牛、荷兰牛等肉牛饲养为主,目前拥有近100头肉牛。 “养牛不仅要科学喂养,还得注重牛棚的卫生、消毒等,只有这样,牛才能健康成长。”对于未来发展,王兴杰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我想带动村民参与进来,实现共同致富。” 优质的产品,诚信的服务,再加上喂的都是当年产的饲草和饲料,王兴杰饲养的肉牛,肉质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该养殖场的效益越来越好,预计今后每年将出栏肉牛200头左右。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养鸡西施”生态养殖敲开致富门

    走进柘城县安平镇大史村的囯垒养殖场,迎面走来一位身材瘦弱的小姑娘,她就是安平镇大史村的创业巾帼英雄,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常晓翠。在当地她被人们誉为“养鸡西施”。 常晓翠今年33岁,俊秀的娃娃脸上还有些许孩子气,但不服输的语气里透露着一种自信、坚定和执着。回首这几年和丈夫艰难创业经历,她的勇气、她的聪慧就连同她的美丽一样熠熠闪光。 跟大多数农村女孩子的选择一样,高中还没毕业,17岁的常晓翠就出去打工了,她先后在深圳、广州等地打工,做过工人,卖过家电。奔波几年下来,并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尤其是结婚后,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她和丈夫不满足于打工生活、返乡创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于是怀揣梦想的两个年轻人,结束了在外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创业。2014年,两个年轻人的小型养殖场在家人强烈反对下正式成立,专门做蛋鸡养殖。 即便家人反对,“一意孤行”的夫妻俩,还是在家里盖起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小型养殖场。那段日子,两个年轻人起早贪黑干活,抽出时间外出学习考察,最后,在两人慎重考虑下,决定引进京红品种的2000只北京峪口的小蛋鸡。 鸡苗引进回来容易,养好就难了。鸡苗太小,需要在一个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这对养殖场的环境有着极高要求。很显然,之前小两口盖的养殖场太简陋,满足不了鸡苗需要的条件。于是,小两口又东拼西凑借钱盖起了一个小型的育雏房,这算是把鸡苗引进了回来。 看着满地的鸡苗两人乐开了花,小两口像养孩子一样小心认真地呵护着这些小家伙们,育雏房里挂着温度计,温度低时要给它们生火加温;每隔几天还要给鸡苗一只只地打疫苗,每次打疫苗两人都要累得散了架。 即便这样小两口对鸡苗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因为对育雏房的温度控制不当,养殖初期还是让很多鸡苗患上了呼吸道疾病。第一批引进来的鸡苗损失了几百只。祸不单行,随后到来的禽流感,让剩下的鸡苗又一次遭到重创。经历两次沉重的打击,常晓翠和丈夫当初创业的激情被磨灭得快要没有了。 这时候,常晓翠面对挫折,选择了继续坚强地对待。后来的日子,常晓翠和丈夫互相打气、抖擞精神、重新上路,他们认真总结了之前的教训,并去外地虚心学习养殖技术。 终于,四个月后,他们养的第一批小蛋鸡产蛋了,这可乐坏了两个人。可新的难题也随之出现了:鸡蛋销售怎么办? 没有销路,自己跑。那段时间,安平镇大史村周边的各大小超市、饭店,都成了常晓翠和丈夫最常光顾的地方。 “老板,你家鸡蛋都是在哪进的啊?多少钱啊?鸡蛋好不好啊?我家也是养鸡的,你不妨看看我家鸡蛋……”发名片、打电话、跑超市,成了那段时间里常晓翠夫妻俩的日常生活。 由于掌握了喂养技术,再加上鸡苗的品种优良,产的蛋个匀质优,深得群众欢迎。没过多久,远近乡镇的超市、饭店和菜场,都主动跟常晓翠联系,每批鸡蛋刚出笼就被一抢而空。 几年的辛苦操劳,不仅让囯垒养殖场红红火火地运作了起来,也给家人带来了信心。公婆的抱怨慢慢转变成了夸赞,从前坚决反对的娘家也全力帮助。有全家人的鼎力支持,夫妻俩的压力没了,对鸡场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尝到甜头的夫妻俩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2019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夫妻俩将养殖场扩建到1200平方米;原来的石棉瓦房也全部换成了更结实的砖瓦房;养殖规模也从2000只、5000只,扩大到如今的1.2万只。目前,常晓翠的养殖场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50万元,年纯收入约10万元。 如今囯垒养殖场,在硬件上,标准化的鸡舍、一流的鸡笼、现代化的饲料搅拌器,已经是农村不可多见的专业化养殖场。在软件上,夫妻俩也已经拥有了过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事业大了,常晓翠也成了个十足的大忙人。在家,她是儿媳、是妻子、是妈妈;在养鸡场,她是最高“司令员”、是最专业的技术员。她每天都在育雏房、鸡笼、饲料间之间忙碌,在卖鸡蛋、买饲料的路上奔波…… 任何的成功都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自从开始建立自家的养殖场,常晓翠就从来没有睡过囫囵觉,每天夜里要起几次床查看鸡房。但她的心情是愉快的,每天早上喂食时一溜儿伸出鸡笼的齐刷刷的脑袋是她最爱看的风景,每天中午鸡房里鸡下蛋后咯咯的叫声是她最爱听的音乐……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鲁山县: “网红”直播两小时张良姜网销5000箱

    “不服气不行,现在的‘网红’开直播卖东西就是快,我们请‘小沈龙’帮我们直播卖张良姜不到两个小时,网站后台显示订单量已达5000多箱(2.5公斤装)。这两天来,接单量也比以前几乎翻了一倍,最多时每天能接到2000单呢,以前每天一般500单至1000单。”12月4日,说起日前借助网红直播售卖张良姜后的好形势,鲁山县一扶贫电商基地负责人刘深圳介绍道。 日前,在鲁山县磙子营乡朴实头村西边一处简易大棚房内,举办了一场“网红”助力脱贫攻坚,销售张良姜的直播活动。“网红”小沈龙的助理“大鬼(艺名)”和小沈龙连线直播,一同来到现场助威的还有鲁山县本地一个艺名叫作“伏牛山慧姐”,经常做直播销售的“网红”,他们用风趣诙谐的语言大力推介中国名优农产品——张良姜。从晚上9点到11点,短短两个小时内,网上订单就达到了5216宗,当晚还附带销售家乡的芥菜疙瘩2000多公斤。 小沈龙原名戴小龙,中国内地喜剧男演员,他18岁模仿小沈阳闯进北京。2016年3月,开创东方卫视《笑傲帮》之“沈龙脱口秀”节目。2017年11月,主持安徽卫视个人脱口秀节目《今夜欢乐颂》。近期,小沈龙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短视频直播上面,而且每天都会定时直播,成功把自己从明星变成了“网红”。 2019年4月,磙子营乡村民刘洪恩和同村人刘深圳合伙开办了一个电商网站,以销售家乡的张良姜为主。自开业以来,已在线上线下销售张良姜50万公斤,另外捎带销售家乡的红薯2.5万公斤,该网站已经成为鲁山县销售当地农产品有名的电商之一。高贤、王彩向、任鲁常等七八个贫困人员也经常来帮忙装箱发货,每人一天50元工钱。 “能够多销售一些家乡的名优土特产品,让父老乡亲们的农副产品卖得更快更好,多增加一些收入,也算是俺们几个人的心愿吧。”刘深圳说。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河南焦作:草莓大棚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进入冬季,天气寒冷,万物萧条。但在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的草莓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浓绿的草莓枝叶间盛开着一朵朵小花,花瓣当中,一个个成熟的草莓挑动着大家的味蕾。 走进柏香镇南西村梦园草莓采摘基地的10亩草莓大棚,顿觉春意浓浓。放眼望去,红的娇艳,绿的清新,映散着自然的亮泽,在一排排的草莓垄中,肉质肥嫩、色泽鲜艳的草莓镶嵌在绿叶之间,让人看上一眼就忍不住垂涎。草莓园的主人赵志红正在为草莓摘取枯叶,刚刚忙完手中的活,电话又响了起来。一个接着一个的订购电话告诉我们,他今年的草莓销量不错。 目前咱们的草莓是供不应求,有巧克力、牛奶、白雪公主、贵妃香甜等等5、6个品种,口感都是特别好,经过我这四年的经验积累,咱们客户也是特别多,包括沁阳、焦作、洛阳这一带的,现在每天打电话订货,供不应求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赵志红之前也是一位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在北京、山东等地的草莓棚打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南西村成为了金融扶贫示范村,村民赵志红也成了该村第一批享受到金融扶贫政策的贫困户。 有了资金和多年积累的草莓种植管理经验,赵志红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了草莓大棚。这一干就是4年,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每到草莓管理采摘时节,他还雇佣村里的贫困户一同帮忙,带动他们一起脱贫。 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的草莓棚搞得越来越好,不仅实现了我个人的脱贫,我还带动了我们村10多户脱贫户,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支持,下一步计划把这草莓发展成咱们南西村一个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据了解,南西村之前是我市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共有107户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西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草莓、蘑菇等大棚种植和养殖产业,村内大棚从最早的14座发展到现在60余座,覆盖全村贫困户,村两委还鼓励贫困户学习技术,南西村也于2017年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三门峡市湖滨区:金银花里有“金银”绿色生态助脱贫

    “金虎胎含素,黄银瑞出云”是古人描写金银花绽花盛开之态,其药用价值也备受古今认可。而在三门峡市湖滨区磁钟乡寺庄村,金银花种植成为了当地的产业扶贫项目,金银花也成为人们口中的“脱贫花”。“金银花适应性很强,平原、山区都能种,并且全身是宝,花苞可制茶,叶、茎可入药,这些可都是钱呐!”铭鑫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红梅指着面前500亩金银花地说。 2017年铭鑫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成为产业扶贫项目,注入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用于贫困户及村集体入股分红,先后帮助贫困户就业40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更是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该基地还积极推广金银花种植技术,举办免费农业科普培训班,为贫苦户送去技术,扶智到家。 今年以来,种植基地不断扩大规模,完善经营。基地新增品种猪100头,猪粪成为供养金银花的有机肥,提高了金银花的质量。金银花下散养土鸡4000余只,以虫、草和金银花果实为食,肉鸡和鸡蛋成为具有养生价值的“走俏货”,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预定到完全天然绿色的农产品,市区内免费送货到家。 该公司还研究开发了金银花深加工产品,生产了金银花红茶、保健茶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至此,该基地形成了“种、养、加、售”四位一体的绿色产业生态链,走出一条既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

    [更多详情]
  • 05 2019-12

    孟津县“品牌强农”战略激活乡村经济郑战波

    眼下,在有着“鱼米之乡”美誉的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前来购买“绿色”品牌新大米的车辆络绎不绝。近年来,孟津县以提升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导向,强力推进品牌农业战略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品牌,先后培育出“粱凹蔬菜”“白鹿鲜桃”“会盟大米”“白鹤山药”“麻屯樱桃”“横水草莓”等一大批农产品区域品牌。品牌农业的集群崛起,提升了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田野报春花。 抓基地建设 品牌“产出来” 孟津县以高端现代农业为抓手,高起点规划农业建设蓝图,按照“主导产业有特色,空间布局讲科学,资源利用重循环”的要求,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积极发展以草莓、葡萄、西瓜、蔬菜等名优瓜果蔬菜为代表的品牌高效农业和品牌创汇蔬菜农业,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使农业从单一的生产性功能,向示范推广、教育培训、休闲观光、生态涵养等多种功能拓展。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孟津县的品牌农业发展势头强劲,设施农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涌现出规模达5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55家,国家五星级农业园区2家,四星级农业园区4家,日光大棚温室50亩规模连片区域100多个,全县拥有日光温室2570多座,设施农业总面积近2万亩。并初步形成了设施型、集约型、外向型和休闲型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该县换坚持“外引内育”抓龙头,通过增殖服务,扶持壮大了一批本地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产业基地+种植农户”的品牌农业新格局,从而带动了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6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省级8家,发展各种高效特色农业10万多亩,有效提升了孟津县的品牌农业产业化水平。 会盟镇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拥有10万亩滩涂地。近年来,该镇按照“南抓邙山摇钱村,北抓滩区聚宝盆,中间建成米粮川”的发展新理念,积极打造以孟津梨为主的果品产业带、以莲藕为主的蔬菜产业带、以水稻为主的米粮产业带和以鲤鱼为主的养殖产业带。初步形成了万亩优质水稻、万亩高产莲藕、万亩孟津酥梨、万亩黄河鲤鱼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出多个农产品区域品牌,其中孟津酥梨、黄河鲤鱼两个品牌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抓管理服务 品牌“育出来” 近年来,孟津县按照“服务高标准粮田、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当地主导产业”的要求,推行了“农业科技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推广机制,实行农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巡回指导,定期把农业科技传递到农业园区及科技示范户手中。农户也可随时到区域站找农技人员咨询所遇到的农业疑难问题,全县10个镇实现了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全覆盖。 这种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模式,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了教育过称与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培育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广大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加的生产技能,而且还增强了他们创立品牌和“互联网+”等发展理念,让一个个“土字号”、“镇字号”的农产品“小船”,聚集在“品牌强农”的“大帆”下,快速驶向浩瀚的市场“蓝海”。 该县还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携手多家农业科研院所,把国内外先进的设施栽培、智能管理、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生产,以先进的理念和前沿技术推动农业品牌的培育。如十里香草莓种植基地,引入智能化无土栽培新技术,不仅实现草莓的营养、浇水、施肥全部按需自动化,还实现了温、湿度自动检测调控和全程生产环节自动追溯等,其多个草莓品牌在河南省举行的草莓大赛中获得金奖。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新品种引进等成了各农业示范园区的自觉行为,送庄社区是袖珍小西瓜的研发地,近年来瓜农们一改传统平地生长模式,采用无公害生态农业的技术标准,进行智能化大棚生产管理,让爪秧爬上架子,西瓜悬空“睡”在网袋里生长,使西瓜的品质更优,经有关部门检验达到有机西瓜品质。生产的袖珍小西瓜因其小巧玲珑、皮薄肉厚、口感甜蜜等特点,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产品。 抓人才培养 品牌“强起来” 孟津县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区域品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挖掘、培训和激励力度,持续激发乡土人才内生动力,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队伍,让乡土人才真正“强”起来、“活”起来、“香”起来,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新动能,构建起一条“科技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 该县对全县的农村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农村能人、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领班人等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挖掘出一大批活跃在经济发展一线、具有一技之长、作用发挥明显的“土专家”“田秀才”,将其划分为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人才,建立起乡土人才信息库,让他们在“品牌强农”中挑大梁。目前,该信息库内共有乡土人才1000多名,为农业品牌强起来,储备起人才支撑。 孟津县通过抓乡土人才培养,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在沿孟扣路两侧创建的多彩长廊国家田园综合体,聚集着要素“集聚”、科技“集成”、经营“集约”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约50多家,生产的“慧林源”蔬菜、“桃之缘”鲜桃、“十里香”草莓、“送家庄”袖珍西瓜等获省级或市级优质农产品商标,逐渐形成了“园区+农户+市场”和“龙头+合作社+基地”的农业品牌打造新模式。 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规模发展,是孟津县形成了大米、莲藕、鲤鱼、蔬菜、草莓、西瓜、樱桃、石榴、葡萄、乳品等一批特色品牌农业矩阵。注册品牌有“生生”奶酪、“财丰”草莓、“盟津”大米、“慧源”蔬菜、“东地”石榴、“益丰”金银花等特色农业产品品牌,不仅有效提升了农产市场竞争力,加速推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而且让一个个鲜香的农产品品牌,越来越多的走进千家万户,满足了各地的资深“饕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