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3 2019-11

    明年平顶山市初步规划烟田11万亩

    记者11月11日从市烟草专卖局获悉,市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抓好2020年烟田规划落实工作的通知》指出,我市将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优质核心产区,发展优质烟叶示范田。 全市初步规划2020年烟叶种植面积11万亩,突出发展“万担乡镇、千亩村”,着力打造优质烟叶产业经济带。其中,重点发展15个烟叶种植专业乡镇。同时,强力推进烟叶种植区域优化,各产烟县(市)政府继续执行对麦烟套种农户“不扶持、不签产购合同、不收购”的政策,对每发现1亩麦烟套种的,核减该乡镇2020年烟叶收购计划3担,并按照麦烟套种田面积的2倍核减该乡镇2021年烟叶种植计划。

    [更多详情]
  • 13 2019-11

    二仙坡苹果进入采摘高峰期

    11月11日,两名游客在三门峡二仙坡苹果生产基地采摘苹果。 10月中旬以来,二仙坡苹果生产基地8000多亩苹果进入采摘高峰期,预计今年生产优质苹果600万公斤。

    [更多详情]
  • 13 2019-11

    洛阳:建设“田间学校” 培育职业农民

    近日,在洛阳神州牡丹园,花农正在挑选牡丹苗。这些花农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掌握了牡丹种植、嫁接等技能,通过从事牡丹产业增收。 近年,洛阳市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设106个农民田间学校,把新技术、新理念植入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13 2019-11

    原阳县:贫困户靠种大蒜、学养兔成功脱贫

    “党的政策好,我哪能不脱贫?”11月7日,提起自己的脱贫经历,原阳县陡门乡回湾村的贫困户穆玉安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69岁的穆玉安,患有喉癌,加上儿子20年前因病早亡,留下了年幼的孙子,老伴张玉清又患有慢性病,整个家庭日子过得十分困难。 2016年,穆玉安一家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穆玉安一家老小住的房子是四处漏雨、濒临倒塌的破瓦房。 经过工作队的帮扶,穆玉安申请到了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的政策,一家人住上了新房,并享受到一系列帮扶措施。 这让穆玉安重新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脱贫信心。他主动学习致富技能,在该村众鑫肉兔养殖场务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学习养兔技术;老伴张玉清在家打理家务及农田之余,通过打草绳赚取收入。 同时,穆玉安通过种植大蒜,2017年就增收5000元以上;他的孙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到浙江务工,月收入5000元以上。去年,穆玉安主动提出要脱贫,经上级认真核查,穆玉安一家光荣脱贫。

    [更多详情]
  • 12 2019-11

    解读:农产品供给水平应进一步切合新兴消费趋势

    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近两年,除了服装、化妆品等生活用品,农产品也成为“双十一”必抢的商品之一。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魏延安表示,近些年,随着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产品已然成为促销大军中的主流品类。这不仅让农产品在“双十一”期间销量猛增,也让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找到了销售的渠道。 魏延安:往年的“双十一”,农产品并不是传统的优势品类,因为农产品有鲜活性,保质期比较短,是常量消费的产品。一般家庭没有必要一次性大量采购,但这两年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零食坚果类农产品持续高速增长,在“双十一”各个品类中的表现比较抢眼。排名前列的几个企业,比如三只松鼠,近年来在“双十一”的销量都挺大。 第二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由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现在也有底气参加“双十一”大促了。往年农产品在“双十一”大促期间,如果短期内运输不出去,产品可能会变质。 第三,各种各样的扶贫行动,比如央视开展的广告扶贫,以及目前网络短视频的爆发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逐渐成为亮点。阿里、京东等传统大型电商平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都推出了县长代言、网红带货等活动,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扩大了知名度,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第四,大批新农人、返乡创业者正在加速崛起,他们挖掘出许多不为人们平常所了解的农村的“新奇特”农产品,这也成为“双十一”的卖点之一。 总的来看,农产品从“双十一”的“看客”逐渐进入主流品类,销售空间越来越大,这是值得肯定的。 “双十一”期间,农产品促销出现了新的亮点,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挑战。魏延安认为,目前,农产品电商在包装、保险、宣传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高农产品电商的可信度,仍然是后期需要思考的事情。 魏延安:同时“双十一”给农产品电商带来的挑战也是明显的。 第一,农产品供应链仍然比较落后,链条也很长,标准化保鲜的水平不足,在“双十一”期间遇到快递积压,还是很容易出现爆仓和品质变坏的情形。 第二,要解决农产品宣传和实际匹配的问题,有的时候文案做的非常好,但消费者体验感没有跟上,对后续发展很不利。 第三,要继续增进城乡的互信,一些农产品受到了安全方面的质疑,这方面要改进。 第四,农产品供给水平要进一步切合新兴的消费趋势,两者目前还有一定距离。下一步要加速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紧密衔接,提升供给水平。

    [更多详情]
  • 12 2019-11

    河南光山:红薯俏销农户增收

    11月6日,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椿树岗村天隆农业蔚蓝合作社社员正在地里收获红薯。该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引进种植了优质品种一点红、西瓜红、紫罗兰、鸡骨香四个品种红薯500多亩,今年亩产达到4000多元,目前80多万公斤红薯被广东、广西等省客商在地里下单抢购一空。

    [更多详情]
  • 12 2019-11

    特色生鲜农产品e路卖全国

    深秋的菊乡大地,稻田里白鹭嬉戏,茶山碧绿万亩连绵,累累硕果压枝低,田园美景,目不暇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汇水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所在地,内乡县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挥毫泼墨书写了“绿起来”与“富起来”良性互动的大文章。 返乡还种地端起“金饭碗” 11月2日,走进内乡县赤眉镇宝田漫家庭农场,晚熟豆角田里,满是忙碌的身影。 捆绑、码放……碧绿的长豆角装筐上车。 投放、撒盐、浇水……长豆角经浸泡初加工后,运往湖北、四川等省份销售。 农场主杨文明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进入豆角收获季,前来订购的客商络绎不绝。 “回来种地端上了‘金饭碗’,现在挣的是‘有机’费,赚的是‘绿色’钱。”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杨文明从2015年发展起豆角产业,通过县里农技专家保姆式服务、从郑州蔬菜研究所里引进种子,他逐渐摸准了市场的脉搏。 眼下,杨文明创出的这条集种苗培育、蔬菜示范种植、产品技术推广、销售加工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带动“豆角版图”遍布5乡镇14村,其中带动14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 新主体集聚特色园开花 农民陈勇最近心里乐开了花:今年返乡种上了2亩晚熟长豆角,刨去各项投入,三个多月的“豆角季”,两亩田净收入超一万元。 “谁说土里长不出金疙瘩?”陈勇告诉记者,杨文明带来的好产业,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让他不仅丰产增收,还兼顾了家里多病的老人、小孩。 近年来,内乡县按照市场带龙头、龙头促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协调贷款、培训指导、奖励评比等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返乡人才、乡村能人、种养大户等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58个,家庭农场800余家,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带动农户4万余户,其中贫困户达1.3万余户,为推进全县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该县发展以生态蔬菜、林果、食用菌、茶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示范园区300余家,并以园区为技术推广辐射平台,带动全县“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面积达32.8万余亩,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42.7%,产量达14.6万余吨,产值超9.6亿元。 贴上绿标签有机赢生机 好山好水好果实,在这里并不鲜见。 “种出来的猕猴桃名气更大、更值钱了。”这是大桥乡灵山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谢建廷的直观感受。果园种植的猕猴桃论个卖,还供不应求。 而在灌涨镇,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遥控灌溉、无土栽培、智能控温……中以高效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内,番茄树上挂,鱼戏菜叶间,科技范儿的蔬菜吸引着一拨拨观赏采摘的游客、研学的学生。园区里的蔬菜“不二价”。一棵生菜10元,小番茄一斤20元…… “拿水培生菜来说,从种苗到长成只需28天,全年实现不间断循环生产,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我们生产的蔬菜是绿色食品。”园区经理庞博向记者介绍。 向绿而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放心农产品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品牌,贡献出乡村振兴“新”力量。 内乡核桃、赤眉油桃、花园黄酒、宝天曼香菇、郦邑贡菊、赵店紫薯、大桥柑橘、琴溪茶叶……乘着互联网的强劲东风,内乡特色生鲜农特产品e路飞向全国各地。 “农业+文旅”“农业+养生”……多种融合模式百花齐放,马山口红色文旅基地、七里坪森林小镇、赤眉油桃沟、余关核桃山等一大批特色农旅景区相继涌现,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慕名前来,“带火”了农村经济,带出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更多详情]
  • 12 2019-11

    种子+好粮油产销对接会在郑州举办

    11月11日,2019中国(郑州)种子+好粮油产销对接会的举办,拉开了“2019河南省秋季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展览会”的序幕。 对接会上,贵州台典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沃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富吉泰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枣面业有限公司等8家有关联的上下游公司现场签约。参会企业代表表示,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对接会,种业企业、粮食经营企业及下游企业还可以这样合作。 据了解,该对接会由河南省种子协会联合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种子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等共150家企业与会。 会上,河南省种子协会会长康广华、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江友昌共同表示,此次对接会,加快了种业与粮食收储及加工企业的深度合作步伐,助推了河南粮食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粮食产业链条的延伸与优化,打造了种业+粮食收储、加工新模式。

    [更多详情]
  • 12 2019-11

    河南省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

    11月10日,副省长武国定在郑州会见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CIMMYT)主任马丁·克洛普夫博士一行。 此次马丁来访是应邀就武国定前期率团访问达成的四个方面的初步意向进行深入沟通:一是合作开展育种研究,二是加强科研人员互访与技术培训,三是互相交换种质资源,四是合作举办全球性生物育种高端论坛。 武国定对马丁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我省科研教育机构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历史悠久。当前,河南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希望双方能够尽快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携手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共同提升我国小麦、玉米遗传改良水平,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马丁向河南在生物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他说,CIMMYT与河南在小麦等粮食作物育种、高效生产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愿进一步深化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CIMMYT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的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墨西哥的埃尔·巴丹(EIBatan),是世界领先的非营利性国际农业研究和培训机构,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为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大量高层次研发人才。

    [更多详情]
  • 12 2019-11

    农业农村部:全力恢复生猪生产 努力促进猪肉替代品生产

    11月12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11月1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恢复生猪生产,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动已出台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多方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努力促进禽肉、牛羊肉、水产品等猪肉替代品生产。 会议还强调,要坚持不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执行各项有效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反弹。要抓好秋冬种和防灾减灾,围绕稳面积、优结构、提质量,多方引导农民扩种夏收粮油作物,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因地因墒因苗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夯实明年夏季粮油丰收基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确保完成今年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秋粮收购、“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等工作。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