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19-10

    内销绿豆市场成交惨淡,商家采购意向较低

    新季绿豆收割结束,国庆之后供应量逐渐增加,今年绿豆面积较上年减少40%左右,新粮上市后价格较去年同期高400元/吨,涨幅为5.71%。虽然价格高,但秋冬季节是绿豆需求淡季,国内市场成交寥寥,大部分商家几无采购意向。 新季绿豆上市量增加,但国内商家上货积极性不高,市场大部分商家观望为主,仅少部分商家补货,随行走货。芽豆厂同样采购不积极,根据需求少量拿货。目前出口公司在产区陆续采购,上市初期天山、扎鲁特旗一带绿豆质量较好,部分可达到出口标准货源,出口公司陆续采购,但随着优质货源量减少,近日出口公司转向敖汉旗一带收购。敖汉旗达到出口标准货源大幅减少,出口公司降低要求,选用优质内销绿豆精加工后做出口货源,粮商根据质量定价。突泉一带绿豆质量尚可,粮商陆续采购,但当地绿豆收购价格略高,跟其他部分地区价差较大,部分粮商担心有风险陆续停收。吉林通榆一带绿豆质量一般,受9月中旬下霜影响,部分晚绿豆未成熟,且颗粒偏小,基本达不到出口标准。 今年绿豆面积较上年减少40%左右,今年大部分地区平均亩产在150斤上下,整体供应量较去年减少。第四季度是绿豆需求淡季,新粮上市后国内大部分商家暂无采购意向,走前期库存,或是配车采购。产区粮商因走货慢,采购不积极,国庆期间商品绿豆价格小幅下滑,成品从3.80元/斤跌至3.70元/斤,国庆之后部分地区报价再次下跌,敖汉旗、库伦一带3.65元/斤。内销芽豆同样走货较慢,芽豆厂上货意向不高,根据需求采购。因今年敖汉旗绿豆优质货源不多,价格出现下滑,导致其他地区绿豆价格受到影响,价格同样下跌,现敖汉旗内销芽豆装车价4.15元/斤,周边地区价格也跟随下滑。 目前是绿豆需求淡季,国内商家采购意向不高,刚需上货,价格难有上涨,而今年面积大减,且单产不高,或对价格起到一定支撑,预计短期内内销绿豆价格涨跌空间有限。出口绿豆走货尚可,出口公司陆续采购,但今年出口标准货源不多,部分出口公司降低标准收购,各地粮商根据质量定价,出口标准价格根据市场采购及绿豆质量小幅波动。

    [更多详情]
  • 15 2019-10

    宁陵县:花生秧涨价无人再焚烧

    种花生的人都知道,收一斤干花生就要产一斤花生秧。今年,宁陵县种花生24万亩,亩产突破500斤,总产能达1.2亿斤,所产的花生秧也不低于这一数字。 去年秋收时接连几场阴雨,该县的花生秧发霉,价格低到一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导致当地花生秧禁烧压力陡增。今年花生收获时天晴、温度高,绿油油的花生秧每斤卖价0.15元依然抢手。据大沙河畔焦林坡村的屈宾讲,他今年种花生10亩,先用出土机刨花生,后用走拾式摘果机摘花生果,9月10日卖花生秧1500斤,当时斤价0.15元,大约得钱220元;9月20日卖花生秧2500斤,当时斤价0.18元,得钱450元;9月27日,他又卖花生秧2100斤,当时斤价涨到0.2元,他得款420元。刨去雇用出土机、摘果机的费用1000元,卖花生秧的钱还略有结余。 问起花生秧价格为什么持续上涨,该县阳驿乡郭店村专制花生秧粉的郭永进说,今年内蒙古、甘肃一些养殖场和本地的养殖户得知豫东收花生时节无阴雨的消息,前来订货的不断增多,对方收购一包60斤重的花生秧粉价格都在28元左右,目前0.2元收购花生秧的价格怕是还要涨,这生意大有赚头。农民都把花生秧当成了宝,今秋,宁陵再也没人焚烧了。

    [更多详情]
  • 15 2019-10

    尉氏县:产业大发展乡村焕生机

    “村里办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大家都挣到钱了,日子越过越舒坦!”“村里环境好了,看着也舒坦!”近日,在尉氏县岗李乡的党建主题广场上,正在遛弯、跳广场舞的村民一提起近些年的变化,都乐呵呵地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以来,岗李乡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实现了精准脱贫的“动能转换”。目前,该乡已建设食用菌产业扶贫点12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90座,新型经营主体以土地入股、直接务工、资金入股等模式形成利益联结302户,辐射带动1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以“守正创新”凸显强基固本建设。该乡积极整合资金,对38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提质,高标准规划建成了多个村庄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党建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以“绿色富民”筑牢生态经济带。该乡以郑万郑合高铁、商登高速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打造绿化长廊,造林面积650亩,发展苗圃面积700多亩;以县乡道路为主线,绿化乡道,栽植法桐1.2万多棵,把廊道建设与沿线村庄相连通,真正为一方经济业态筑牢生态屏障。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美户靓”。该乡高标准做好镇区建设规划,目前已建成党建主题广场、廉政主题广场、厚德文化广场3处,微地貌2160平方米。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145个,吸纳贫困人口43个,实施市场化运作、网格化管理,建立起一支长期稳定的村级保洁队伍,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生态化、常态化。

    [更多详情]
  • 15 2019-10

    河南洛宁:小苹果带动致富大产业

    10月14日,在河南省洛宁县上戈镇里石头村一处苹果园内,工作人员在采摘苹果。 近年来,河南省洛宁县推进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金果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全县苹果种植面积20.5万亩,年产值达13亿元,1100户贫困户通过苹果产业实现脱贫。

    [更多详情]
  • 14 2019-10

    渑池县第七届红叶文化旅游节开幕

    10月12日,渑池县第七届红叶文化旅游节在黄河丹峡景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摄影家、书画家、作家、媒体记者及上万名游客齐聚于此,共同感受层林尽染的10万亩韶山红叶盛景。 渑池红叶观赏区位于渑池县境内北部山区,植被丰茂,面积10万余亩。每年10月初到11月中旬的最佳观赏期内,可依次看到初红、红透、落叶三个时期的不同景致,一抹抹红铺满山坡、溪畔,或绵延在道路两旁,成为深秋时节魅力渑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届红叶文化旅游节期间,投资6096万元,全长35.687公里,全程贯穿北部山区红叶观赏区且上标“彩虹线”的坡头至南村公路正式开通。该条道路利用公路沿线闲置场地和沿线特色景观石,充分融合当地旅游资源,在沙坨、三架山、塞地岭等红叶观赏点高标准建设中型停车场3个,建设丹峡驿站1个。道路沿线途经黄河丹峡、韶山森林公园、仰韶文化博物馆、中国传统村落赵沟古村、仙门山景区、上河曙猿遗址、中国十大古道“阳壶古道”等1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游客在赏红叶观美景的同时,还可以领略更多渑池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光。 本届红叶文化旅游节以“体验千年仰韶畅享红叶韶山”为主题。特色美食品尝、农副产品展销、文旅产品展销、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在当天同时拉开帷幕。

    [更多详情]
  • 14 2019-10

    农机市场“金九银十”旺季成色未改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9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为45.9%。 今年以来,农机市场一直“跌跌不休”,市场处于蓄势阶段,下半年市场能量释放成就了9月份的销售旺季。 10月10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年9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45.9%,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特约分析师张华光认为,9月份的AMI仍然停留在不景气区间,但环比、同比均连续3个月呈现攀升势头,意味着农机市场在经历了4月份至6月份3个月的低谷后,下半年开始发力,呈现缓慢复苏迹象,市场向好意味浓厚。 国内农机市场素有“金九银十”的说法,就是说9月份、10月份是一年中农机市场销售最好的月份。今年农机市场整体不景气,但是9月份仍然不失旺季本色。张华光认为,今年以来,农机市场一直“跌跌不休”,市场处于蓄势阶段,下半年市场能量释放成就了9月份的销售旺季。从具体产品看,玉米收获机市场在经历了去年小幅增长后,今年持续攀升或成为定局,拖拉机市场在经历了连续3年的断崖式下滑后,今年有望止跌回稳。传统市场虽然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但存量下以更新主导的市场需求起伏尚在预料之中。 已经开始的10月份,依然是下半年的市场旺季。但是,张华光认为,10月份农机市场仍然存在不少利空因素,形势不容乐观。第一,9月份虽然出现向好变化,AMI持续冲高,但市场整体走势依然偏弱;第二,人气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虽然同比均出现增长,但环比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第三,从2013年至2018年6年间的走势规律分析,除2015年10月份同比高于9月份,其他月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当前,我国农机市场正处于转型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传统农机市场进入低速常态化发展;另一方面,虽然新兴市场崛起,小众市场快速增长,大型高端化农机成为发展趋势,但现阶段占比小,难以填补传统市场留下的巨大空间,转型带来的“空窗期”效应正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农机市场。 市场调查显示,今年前3个季度,畜牧机械、秸秆机械、采棉机以及经济类收获机械等小众农机市场发展渐入佳境。如畜牧机械同比大幅度攀升43.44%;水产养殖机械同比飙升125.84%;排灌机械同比大幅度增长28.62%;烘干机市场走出低谷,出现较好增长;新疆采棉机市场继续保持热销势头。刚性需求和农机购置补贴(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项目补贴)政策“双引擎”驱动成为小众市场销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同时,农机产品呈现大型化、智能化、高端化趋势。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群体组织崛起以及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大型农机市场提供了强大发展后劲。目前,国内农机企业在大型高端农机研发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采棉机、畜牧机械等大型高端农机实现了批量生产,且价格优势突出。不过,与国外产品相比,国产大型农机产品质量与技术仍存在较大差距,高端产品依然为国外大牌所垄断。 “需求升级与市场转型正汇聚成农机市场的一股浪潮,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市场。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做好产品创新是目前企业发展的一个中心任务。”张华光说。

    [更多详情]
  • 14 2019-10

    “90后”小伙儿养羊记

    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南头有一家养殖场,两个大型羊棚在杨树林的掩映下显得很低调,养殖场没有院墙,不过只要有人靠近,几条狗就警惕地叫起来。这时,从屋里走出来一个小伙儿,瘦高个儿,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小伙儿名叫黄飞雷,就是26岁的他一手创办了这家现有500多只羊的养殖场。 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筹备养羊 黄飞雷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为生,他家从未养过羊。那么,他是如何与羊结缘的呢? 黄飞雷说,在上大学前,他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养殖方面的专题报道,觉得与羊、猪等家畜打交道很有意思。他家周边有养猪、养鸡的养殖户,通过实地走访,他得知养殖行业前景不错,但要耐得住寂寞,不怕脏不怕累,他决定将来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2012年,黄飞雷果断报考了比较冷门的河南科技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毕业后,他的很多同学从事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大家多选择到大城市打工,不愿到乡村从事跟畜牧养殖有关的工作。”黄飞雷说,他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筹备养羊。 羊羔死了二三十只,一听到羊叫就害怕 黄飞雷的父母思想开明,支持儿子的想法,可亲戚与村里人不理解甚至笑话他:“年轻人都往城里跑,他为啥要回农村?”他将大家的话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暗下决心要干成事。 “我学的专业是家畜的疾病防治,缺乏养殖方面的经验。”黄飞雷说。他虚心向周边的养殖户请教,大家都说“养羊容易,喂食草料就行”。当年7月,他在村南头建了一个可容纳300多只羊的羊棚,购买了40只大小不等的绵羊。天天割草、找秸秆、把草料拉回家里打碎、给羊喂食……对于刚起步的他来说,一切还算顺利。 冬季到来,黄飞雷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少母羊产下了羊羔,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然而活蹦乱跳的羊羔半个月后陆续出现死亡。他对死亡的羊羔进行解剖,未发现症状。 “一共死了二三十只羊羔,我都不敢听到羊叫,一听到就害怕。”黄飞雷说,他到大一些的养殖场“寻医问药”,大家认为是营养不良所致。冬天天冷,大羊御寒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加上喂养羊羔,更需要补充营养,仅靠草料会造成奶水不足,羊羔吃不上奶自然会有生命危险,有经验的养殖场会每天定时给羊投喂掺杂着玉米、豆粕等原料的饲料。他回到家效仿,羊羔存活率果然明显提高。 看中养殖业与种植业前景,未来还有更大的计划 2016年,黄飞雷购买了50只羊,并实现了混卖混养、自给自足,不用再到外边买羊。 2017年,黄飞雷扩大养殖规模,又建了一个羊棚,并经过调种改良,尝试给羊进行人工授精。其间,他参加了由市农广校组织的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市级示范培训班培训。随着养殖趋向规范化、正规化,羊的数量稳步上升。去年年底,他一次性卖掉200余只羊,收入30万元,真正尝到了养羊的甜头,也让乡亲们对他刮目相看。 看中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广阔前景,黄飞雷未来还有更大的计划,他打算将养殖规模扩大至2000只。他家还流转了110亩土地,准备建造大棚尝试种植草莓与西瓜,养殖业与种植业并举,以招工的形式带动部分村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4 2019-10

    网销多肉植物 农民卖萌致富

    近日,在孟津县朝阳镇的清晰园艺多肉植物精品花卉基地,负责人忙着通过网上直播销售他的“萌宠肉肉”——多肉植物。 近年,朝阳镇着眼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致富产业,采取“基地+农户+网销”的新模式,引导群众发展前景广阔的名优多肉植物,先后引进栽培绿紫薰、菊文章、海琳娜等900多万株580多个高端品种。 这些叶子“小小的”“肉肉的”“圆圆的”,而且萌态十足的“萌宠肉肉”,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这些多肉植物通过直播、淘宝等多种网络渠道,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带动种植户一起靠卖“萌”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14 2019-10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充裕

    三季度,国内粮食供需总体宽松,库存充裕,但品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豆缺口主要依靠进口,谷物仍保持较高自给水平,粮食市场运行平稳。 受中美经贸摩擦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下降。受国产大豆增产影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新季集中上市后,大豆价格可能继续走低。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丰收画卷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创纪录的“十五连丰”,粮食产量有望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粮食供需总体宽松,库存充裕,但品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豆缺口主要依靠进口,谷物仍保持较高自给水平,粮食市场运行平稳。 小麦产需平衡 小麦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我国冬小麦获得丰收,质量明显好于上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至2020年度(6月至次年5月),我国小麦新增供给量1.375亿吨,同比增加338万吨;消费总量1.235亿吨,同比减少532万吨,国内食用消费基本平稳,饲用和工业消费有所下降。年度结余量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 今年国家在小麦主产区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同时,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也下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2019年主产区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吨2240元,价格底部下调了60元。 据了解,上半年小麦价格震荡走低。随着夏粮增产和三季度小麦集中上市,收购压力进一步加大。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山东、河北6个主产省相继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9月30日,6个主产省累计收购小麦7076万吨,同比增加2061万吨。 夏收期间,小麦收购价格低开高走。9月底,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面粉企业普通小麦入厂收购价在每吨2280元至2340元之间,低于上年同期180元至200元。 “随着市场粮源逐渐减少,预计普通小麦市场价格将回升到政策性小麦销售成本附近,四季度小麦价格预计平稳略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负责人说。 稻谷供大于求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减少,稻谷产量略减。2019年至2020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稻谷新增供给量2.128亿吨,同比减少283万吨;总消费量1.981亿吨,同比增加30万吨;年度产大于需1470万吨,同比减少313万吨。 “近年来,我国稻谷市场供给充裕,需求相对低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负责人说。 三季度,稻谷价格总体弱势运行,稻谷销售进度相对缓慢,库存压力较大。由于减产,早稻收购价格低开高走。9月份,中晚籼稻和粳稻陆续上市,中晚籼稻开秤价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粳稻开秤价格略高于上年同期。随着四季度中晚稻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量增加,预计今年部分主产区仍将启动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受最低收购价支撑,预计普通稻谷收购价格趋于平稳;优质稻需求旺价格好,收购价格每吨高于上年同期40元至100元,高于普通稻200元,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现在来看,随着收储加速向市场化转型,优质优价的收储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普通稻谷和优质稻价格两极分化明显。”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说。 玉米进口补缺 受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3年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玉米产量2.554亿吨,比上年下降177万吨,降幅0.7%。预计2019年至2020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玉米年度总消费量为27496万吨,同比增加203万吨,增幅为0.7%。 受生猪价格上涨和国家恢复生猪生产措施的拉动,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将提高,生猪出栏体重增加,饲料需求将逐步恢复。同时,玉米深加工产能同比增加约1000万吨,有利于扩大玉米加工转化量。 “玉米连续3年出现产需缺口,需要通过增加进口来弥补,这也是今年我国玉米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李军说。 三季度,国内玉米价格总体稳中有降。国家拍卖的临时存储玉米和2018年产玉米共同流向市场,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非洲猪瘟影响饲料养殖需求,加工企业加工效益下滑,企业市场心态改变,流通环节玉米保持较低库存。9月下旬黄淮地区玉米开始上市,10月份以来东北玉米陆续收获,低价玉米供应不断增加,导致国内玉米价格季节性下行。山东地区加工企业新玉米入厂收购价格为每吨1800元至1920元,吉林地区为每吨1700元至1730元,每吨新玉米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50元至80元。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负责人认为,玉米价格下行有利于提高深加工企业利润。预计新季玉米上市后,市场供应压力加大,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导致用粮需求不振,短期内多元主体入市谨慎,今年四季度主产区玉米收购价格存在下行压力。随着饲料养殖需求逐渐恢复,明年玉米市场价格将逐渐回升。 大豆产量增加 我国大豆需求量每年在1亿吨以上,80%以上的需求要通过进口来满足。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大豆振兴计划,大豆产量明显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我国大豆产量1710万吨,同比增加110万吨,增幅为6.9%。“但是,大豆市场供给以进口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李军说。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至2020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进口大豆8700万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幅4.8%,但仍低于2017年至2018年度9413万吨的历史高位。 受中美经贸摩擦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8月我国进口大豆5632万吨,同比减少568万吨,减幅9%。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减少,前3季度国内豆粕消费总体偏弱。 9月中旬以来,我国增加了对美国大豆和猪肉的采购。美国大豆收获进度偏慢,巴西大豆播种受到耽搁,国际大豆价格呈上涨态势。10月10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力合约收盘价格923.5美分/蒲式耳,一个月上涨了6.5%。 国产大豆产量增加,黑龙江新产大豆上市初期收购价格高开低走,食用大豆入厂收购价格在每吨3620元至3640元之间,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新季大豆集中上市后,大豆价格可能继续走低。

    [更多详情]
  • 14 2019-10

    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康震在12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 余康震说,多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目前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苹果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陕西、山东等7省的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已占全国4/5以上;此外,中国苹果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上市档期更趋合理,优质果率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苹果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正从苹果生产大国向苹果产业强国迈进。 德国驻华使馆农业食品参赞瑞纳·克莱坡表示,中国每年有大量苹果和浓缩苹果汁出口。在苹果产业方面,德国和中国在世界上都更具竞争力,中德双方在苹果质量、加工、贸易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增军说,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宜生产区,是世界苹果的最大产区之一,也是中国着力发展的苹果产业优势区。2018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达896.35万亩,产量1008.69万吨,中国每四个苹果、世界每七个苹果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苹果产业已成为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陕西农业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国际影响的靓丽名片。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