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19-10

    商丘:电商拓宽致富路 梨乡迎来新发展

    三年来,宁陵电商从无到有,经历了破土、发芽、开花、结果,经历了风吹、雨打,如今已渐渐生根。 自2017年5月,宁陵县被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扶贫办评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以来,以农村流通现代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宁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的新途径。2018年宁陵县电商交易额2.11亿元,同比增长46.36%,农村网络零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55.3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亿多元,同比增长55.47%,餐饮、乡村旅游等农村服务网络零售额为1882万元,同比增长90.1%。宁陵电商交易额从2017年的突破亿元到2018年实现1.4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宁陵电商交易额已达1.4亿元。 在今年第四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绩效考评中,宁陵县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宁陵县科创电商产业园被评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河南省小型微型双创示范基地”。 9月20日,由省商务厅举办的全省电商扶贫现场交流培训班现场教学活动在宁陵举行,全省400余人参加观摩。9月21日,在全省电商扶贫现场交流培训班表彰大会上,宁陵县政府被评为“河南省电商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乔楼乡、石桥镇、阳驿乡被评为“河南省电商扶贫先进单位(乡镇)”,张澳、解远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电商扶贫带头人”。 党建+电商 引领发展方向 宁陵电商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始终牢记以党建来引领,电商工作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宁陵创建了“党建+电商扶贫”“党建+电商人才培养”“党员+电商创业带头人”“党员示范岗+电商企业”等工作模式。以“党建+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对县乡村三级党政干部电商培训100%全覆盖,对全县驻村第一书记电商培训100%全覆盖,对全县106个贫困村免费培训100%全覆盖,在70%的有条件的贫困村培育了电商带头人。 宁陵电商扶贫带头人张澳、刘冲的电商创业事迹被商务厅作为全省优秀电商扶贫带头人扶贫典型在全省推广。以“党建+电商扶贫”模式,创建了宁陵独有的党建乡村网货基地,2018年,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网络创业就业1317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帮助贫困村网上销售酥梨、土豆、大蒜等300多万元,带动农产品交易额700多万元。 今年3月份,国家脱贫验收组在验收期间,专项调研宁陵电商扶贫工作,当看到宁陵县一个村级网货基地的后台年交易额有2000多万元时,连说没想到宁陵电商对扶贫这么给力。在园区,年度销售冠军企业是党员示范岗,危急时刻第一个冲上去的是党员,受全省表彰的宁陵优秀电商带头人是党员,电商篮球高手是党员,让国家绩效考评组感动的是贫困村电商服务站一名不是党员却责无旁贷做党的政策宣传的店长。 见过一朵花开,一颗种子的发芽,宁陵县的电商草根也亲历了他们热爱和为之奋斗的行业在党的引领下日渐茁壮。 电商+扶贫 促就业带增收 宁陵县坚持以扶贫为导向,以具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服务重点,在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配送、人员培训、公共服务方面,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 目前,全县所有贫困村通客车、通邮政,光纤通达率100%;形成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18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其中乡村电商服务站对贫困村服务实现100%全覆盖),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农特产品代销、金融服务、代收快递等,实现资源共享,拓展电子商务及相关配套服务在农村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深度,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 酥梨、梨膏、酵素、花生、大蒜、蒜苔、黄瓜、葫芦等产品,月均网络销售额1000万元;投资建设宁陵县物流园、县级物流仓配分拣中心,整合邮政、中通、圆通、韵达、天天等8家快递公司,统一配送,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企业对乡镇配送100%全覆盖,与18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物流快递对接,实现对贫困村的物流服务100%全覆盖;在全县贫困村培养180个电商创业带头人,全县各乡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贫困村、返乡创业青年等电商培训100%全覆盖;建立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贫困户的服务模式,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网络创业就业1317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 乡村电商服务站帮助贫困村网上销售酥梨、土豆、大蒜、辣椒、苹果等增收309.7万元,2017—2018年带动贫困村农产品交易额达710万元。使贫困户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实惠,增强获得感。宁陵电商扶贫工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国际商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网货+基地 挖产业促上行 随着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推进,宁陵县育品牌、重追溯、打造网货基地,抓实农产品上行,助力电商扶贫。建设网货基地,即把老百姓田间地头的初级农产品变成标准化的好网货,同时带动贫困户参与农产品包装,带动就业增收。 宁陵县整合了邮政、圆通、中通、百世、韵达、申通、国通、天天8家快递企业,对县乡村三级物流统一配送,制定了物流快递价格,与省会持平,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解决了网货基地农产品“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末端配送难题,从县级共配仓到村级服务站配送2天内完成。吸纳网货基地负责人进入县电商协会,定期培训。 在酥梨采摘季,全县网货基地在拼多多日均销售5万斤、快递发送量日均1万单,带动1317户贫困户参与分拣、包装、销售;乔楼乡网货基地负责人张澳,2018年收购、销售贫困村的黄瓜、花生、蒜苔等农特产品日均1万斤、年交易额达2046万元,快递收发量日均2000单;石桥镇网货基地负责人解远明,做酥梨深加工产品梨膏,在阿里淘乡甜、京东、每日优鲜、国美、苏宁易购、供销e家、中粮我卖网、环球捕手等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日均1.2万单,日均交易额36万元;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优先收购贫困户的酥梨,吸纳10户贫困户在车间从事搬运、打包的工作。 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对全县14个乡镇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农副产品、旅游、民俗、餐饮等)梳理,整理出了全县农产品资源数据,建立专业团队对网货基地筛选出来的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设计、检测、策划、宣传;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打造了“宁陵酥梨”“梨园醉”“果源贡”等农特产品电商品牌。与杭州“天演维真”公司合作开发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及溯源系统,选出龙头企业,配备相关检测设备,对宁陵农特产品实现全程追溯。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花生秸秆价走高 农民当宝不焚烧

    种花生的人都知道,地里是收一斤干花生也能落一斤秸秆。今年,宁陵县种花生24万亩,亩产突破500斤,总产能达1.2亿斤。因此,全县的花生秸秆数量也非常可观。 去年秋收时因遇阴雨天气,该县的花生秸秆很多都发霉,价格低到一角钱一斤也无人要。今年,花生收获时天晴温度高,又绿又青的花生秸秆成了抢手货,经纪人出价0.15元每斤。 据大沙河畔焦林坡村的屈宾介绍,按照这价格农民出售花生秸秆,收入能够抵消花生出土和摘果的支出。今年他家种10亩花生,分期用机械收获花生,后又用走拾式摘果机摘花生。 9月10日前,屈宾卖花生秸秆1500斤,当时每斤0.15元,他卖了225元;9月20日前,他卖花生秸秆2500斤,每斤0.18元,收入450元;9月27日前,他又卖花生秸秆2100斤,当时已涨到0.2元每斤,收入420元。屈宾算了一笔账:机械化收获花生共支出约1000元,卖花生秸秆共收入1095元,正好能抵消开支。 问起花生秸杆为什么持续上涨,阳驿乡郭店村专制花生秸秆粉的郭永进介绍,今年内蒙、甘肃一些养殖场地和本地的养殖户们得知豫东收花生时节无阴雨的消息,前来订货的不断增多,对方收购一包60斤重的花生秸秆粉,价格就在28元左右,他们现在按每斤0.2元的价格收购花生秸秆,最近价格还要再上浮。 花生秸杆成了抢手货,宁陵农民都把它当成了宝,当然也没有人去焚烧了。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汝州市秋作物已收获96.52万亩

    “截至10月8日,汝州市秋作物已收获96.5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5.56%,已腾茬68万亩,整地45万亩。”10月8日,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均莹说,今年汝州市预计小麦播种面积为78.2万亩,大规模播种于10月15日左右开始。 为确保“三秋”生产顺利开展,该局在国庆节前组织供种企业、项目区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召开了供种协调推进会,确保在麦播前将良种供应到村、到户;组织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截至目前,该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商户102家,查获假小麦种子一批,扣押假小麦种子5000公斤,有力地净化了农资市场。 今年“三秋”生产,该局持续加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选用该市常年种植及在我省综合表现较好的中强筋小麦郑麦366、新麦26、丰德存麦5号等,并要求供种企业向各乡镇签订订单回收协议,确保优质小麦向订单化方向发展。 此外,该局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三秋”生产,加强对示范户的农技指导,确保小麦顺利播种。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开封菊花文化节10月18日开幕

    10月9日,记者从中国开封第37届菊花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开封第37届菊花文化节将于10月18日开幕,11月18日闭幕,历时1个月。本届菊花文化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以“奋进七十年出彩开封城”为主题,将举办一系列的文化、体育、经贸交流等活动。 本届菊花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将在开封今年倾力打造的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举办。开幕式暨关峡作品交响音乐会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先生刚刚完成的作品《新时代的荣光》命名,届时,将由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优秀音乐家登台演出;举办第四届两宋论坛,在举行两宋优秀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和两宋学术交流会的同时,还将举办两宋图书展、两宋书画展、两宋美食周等系列活动。

    [更多详情]
  • 09 2019-10

    家庭农场不能以规模论英雄

    当前,一些地方的家庭农场发展遇到了困难,有的是自身经营规模过大、土地流转过快,有的是地方政府拔苗助长、人为“垒大户”。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发展规模经营既要注重提升劳动生产率,也要兼顾土地产出率,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这将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然而,不少地方一直存在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过大、土地流转过快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培育家庭农场,不能以规模论英雄,而要以效益论英雄。 近年来,各地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8年底,进入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有60万家,比2013年增长4倍多;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30多万元。但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质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面临政策体系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今后要重视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大格局。 此次《意见》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都纳入家庭农场范围。文件提出,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不难看出,家庭农场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区别于兼业化的小农户,其以农业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农场既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又契合了经济发展要求,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生力量。当前,国外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有两个误区:一是有些国家盲目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种地,二是有些国家长期保持小农经营。我国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是在企业大规模种地和小农户粗放经营之间走“中间路线”,既有利于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又可以避免企业大量租地带来的弊端。 当前,一些地方的家庭农场发展遇到了困难,有的是自身经营规模过大、土地流转过快,有的是地方政府拔苗助长、人为“垒大户”。从经济学角度看,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其规模要与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相匹配,确保既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潜力,又避免因雇工过多而降低劳动效率;要与之能取得相对体面的收入相匹配,使得家庭农场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城镇居民。 近年来,许多地方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原因就在于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务农效益低下。户均半公顷耕地,无论怎么经营都很难提高效益。当然,如果土地经营规模过大,虽可实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但会影响土地产出率,也不符合国情农情。因此,发展规模经营既要注重提升劳动生产率,也要兼顾土地产出率,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培育家庭农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片面追求土地过度集中。要引导家庭农场根据产业特点和自身能力,实现最佳规模。家庭农场发展要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相适应。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是个长期过程,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家庭农场发展的长期性。引导家庭农场发展,必须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扩张。 还要强调的是,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要以农户为主体。一方面,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首先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要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为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在相当长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绝不能忽视普通农户的作用。家庭农场从普通农户中发展、升级而来,也要鼓励双方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

    [更多详情]
  • 09 2019-10

    新安县礼河村沟域经济助民增收

    10月5日,在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河南省天兴农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分拣刚采摘的石榴。近年来,该公司流转荒沟发展沟域经济,陆续种植了1200亩大樱桃、200亩葡萄和600亩软籽石榴,并安置300多名本村农民参与管理果园,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5000余元。

    [更多详情]
  • 09 2019-10

    邓州刘年长:乡亲们脱贫的“掌舵人”

    邓州市夏集镇坡刘村刘年长自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把造福家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就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村民的收入问题,发动村两委干部、在外人士牵线搭桥,充分利用人脉、商脉,积极与浙江、深圳、广州等地的企业家联络,介绍村民进厂务工,截至目前,该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500余人。 对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刘年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招商引资。 “能够为我们村的扶贫工作出一点力,我感到非常荣幸。”该村村民王彩霞说。 2016年,刘年长带领村委班子外出考察致富项目,接触到了在南方经商有道的王彩霞,在听完刘年长介绍家乡的变化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时,王彩霞萌生了想在家乡建设大型现代化养鸡场的设想。说干就干,刘年长回去后,积极与各级部门沟通,帮助王彩霞协调好了土地征用、水电配备、环保评估等一系列工作。 去年,这座年产6万只蛋鸡的大型现代化养鸡场顺利投入运营,年纯利润达100余万元,该厂设备先进,供水、喂食、收蛋全部实现现代化,环保完全符合相关要求,带动周边不少群众在此务工就业。 刘年长说:“目前,我们还在与另外一名成功人士刘秀丽接触,正在洽谈兴办电子厂的项目,项目落地后,可以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2016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力度加大,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上,个别群众不理解,争着要当贫困户。该村村民刘某为了当贫困户,多次央人找刘年长“走后门”,三番五次到村部纠缠;经过刘年长和脱贫攻坚责任小组、村民小组一起调查摸底,确认他并不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 为了解决刘某等人的问题,刘年长主持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公开梳理解决,最终确认刘某不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并对贫困户识别、退出和新增的问题,逐一按照标准执行,赢得了党员干部的一致称赞。

    [更多详情]
  • 09 2019-10

    范县濮城镇 蓝孔雀开出脱贫“大效益”

    “孔雀养殖技术不难、饲养成本低,非常适合贫困户养殖。”10月8日,范县濮城镇于楼村贫困户于文义,看着自家饲养的12只小孔雀说,今年,他喂养的5只孔雀产蛋收益2000余元。 据了解,2019年,濮城镇130余户蓝孔雀养殖户孔雀产蛋收入达30余万元,参加范县凤诚蓝孔雀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0多户贫困户可实现入股分红2万多元。为帮助饲养蓝孔雀的贫困户实现可持续稳定收入,濮城镇葛楼村范县凤诚蓝孔雀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孵化的蓝孔雀幼苗提供给贫困户饲养,再统一回购。目前,合作社已向全国各地销售蓝孔雀幼苗8000多只。 范县凤诚蓝孔雀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蓝孔雀孵化饲养、回收孔雀蛋之外,加工制作的孔雀蛋礼盒及孔雀标本、孔雀扇等工艺品还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前景广阔。2019年秋收之后,范县凤诚蓝孔雀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流转土地50余亩用作蓝孔雀和鸵鸟养殖,逐步打造一处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园。 下一步,合作社将动员濮城镇贫困群众在蓝孔雀养殖的基础上饲养鸵鸟,合作社将继续为贫困群众免费提供养殖技术。

    [更多详情]
  • 09 2019-10

    商丘休闲采摘点亮黄金周

    10月7日,在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尚楼村“田园超市”葡萄自采园里,一女游客正在采摘成熟的“阳光玫瑰葡萄”。眼下,该村“田园超市”里600亩晚熟葡萄开始上市,不少市民在国庆小长假来到该葡萄自采园观光旅游,还在“田园超市”里过一把“采摘瘾”。据了解,“假期采摘经济”不仅让该区的果农们富了“口袋”,而且还催热了近郊游和当地“田园超市”。

    [更多详情]
  • 09 2019-10

    农业农村部:力争今年冬小麦稳定在3.3亿亩以上

    据农业农村部8日消息,今年秋冬种工作中,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亿亩以上,优质专用麦比例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冬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 农业农村部8日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分析秋冬种生产形势,交流各地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提高秋冬种质量效益的具体措施,部署安排秋冬种生产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秋冬种生产面临气候条件较为复杂、部分地区前茬作物收获推迟等因素。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始终把发展生产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秋冬种工作抓紧抓实。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小麦最低收购价、产粮(油)大县奖励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政策,引导扩种夏收粮油作物,鼓励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组织好边收边播、跨区作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因地制宜落实好种子包衣、浇水造墒、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