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19-10

    邓州沈学英:葡萄“串”起致富路

    近日,邓州市构林镇袁岗社区葡萄采摘园里,一串串颗粒饱满、颜色喜人的葡萄悬在架上,让人看了垂涎欲滴,令人陶醉。 葡萄种植户沈学英的女儿高曼从事葡萄栽植已经有4个年头了,看着今年葡萄的长势,她给我们算起了收入账。“我现在种了15亩葡萄,长势要比去年好得多了,去年因为天气原因,葡萄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收成很低。今年风调雨顺,葡萄挂果多,卖相也好,经济效益要强得多了。”高曼笑着说。 高曼生于1989年,哥哥因工作关系常年在外,她为了照顾父母,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致富梦,2015年她跟父母一起承包了15亩土地,开办起了葡萄采摘园。“起初两年因为不太懂技术,每次葡萄都在快要成熟时发生大面积落果,没有种植成功。”沈学英介绍,为了种好葡萄,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跑遍全省各大葡萄种植区,拜师学艺,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能手。 “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共同富起来,才能带动全村经济的增长。”沈学英说,常年在园子里务工的贫困户有3、4户,农闲了就让他们来帮忙,按天计酬;赶上葡萄园活多的时候,上工的人数也有25人左右,他们在这里可以免费学习种植技术,对有发展意向的贫困户,她都积极给予支持。 据了解,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多年来,袁岗社区除了邀请市农技人员到村讲解种植技术外,还专门组织村里的种养殖大户,到南阳、郑州等农业院校培训学习,近两年村民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袁岗社区的葡萄品质也有了保证,每年一到葡萄上市的时候,来村里收购葡萄的商户络绎不绝,葡萄“串”起了村民致富路。

    [更多详情]
  • 11 2019-10

    汝阳县:抢采烟叶乐开怀

    当前正值收获季节,连绵的秋雨却让烟农忧心忡忡。天刚一放晴,汝阳县的烟农们就迅速行动,不顾满地泥泞抢采成熟烟叶,看着一车车丰收的希望收进囊中,烟农的心里乐开了花。

    [更多详情]
  • 11 2019-10

    民权县程庄镇闫庄菊花种植基地

    10月10日,民权县程庄镇闫庄菊花种植基地,朵朵菊花开得正艳。“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俺的日子过得像花一样美!”种植户任登辉夫妇喜笑颜开。这几年,任登辉夫妇通过种植花卉走上了致富路,并影响带动周围部分群众种植花卉、增加收入。

    [更多详情]
  • 11 2019-10

    鲁山柿子熟了

    国庆期间,位于鲁山县张良镇纪营村的耀伟甜柿基地丰收开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该基地是鲁山县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引进栽种的二代甜柿新品种,今年预计产量可达20万公斤。近年来,该基地在全省12个地市推广苗木20余万株,面积近3000亩,团城乡、背孜乡、张店乡的不少贫困村都引种了这种甜柿。 去冬以来,该基地向13户贫困户免费赠送甜柿苗1200棵。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小多肉“萌”出大市场

    10月8日,孟津县朝阳镇清晰园艺多肉植物精品花卉基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采取“基地+农户+网销”模式,助力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鲁山县: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俺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建了这45个食用菌大棚,租给22个种植户使用,每袋收取种植户0.5元,仅此一项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加上光伏电站的收入,俺村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万元。”10月7日,鲁山县土门办事处庙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冠说。 近年来,鲁山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贫困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至目前,全县555个村(社区)都发展了村集体经济项目,其中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至10万元的有119个,10万以上的村8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村达到40多万元。该县制定了《鲁山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了资金、项目、政策“三位一体”的扶持机制,县财政部门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5亿多元,共建成村级光伏电站60个,生猪千头线41条,扶贫车间29个;出台各项奖补政策,对村级光伏电站国家每度补贴0.4721元,对生猪千头线每条一次性补贴5万元;从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多方面进行扶持奖补,鼓励村民主动发展产业,以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叶县:构树产业变成农民致富“摇钱树”

    10月7日下午,在位于叶县仙台镇的河南裕构杂交构树产业示范基地内,一辆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不远处,一台青储饲料打包机直接将收割打碎后的构树青储饲料混合打包。“混合打包后的构树饲料自行发酵,可以存放两年。”该基地负责人居辉说。 去年,河南裕构农牧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在仙台镇柳树王村建设构树产业示范基地(标准化饲草站)。该基地占地198亩,包括构树、桑树种植示范区,办公区,产品展示区,饲草加工岛、构树产品加工车间等,主要进行饲草原料混合打包及加工、饲草库存及供应配送、构树产品加工等业务。 据居辉介绍,构树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作为一种新型青储饲料,杂交构树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寒、防虫、横向生根等特点,种植不破坏土地、易于复耕,管理简单。构树浑身是宝,整株可以青储制作优质饲料,蛋白含量高、无农药残留,还可以降解牲畜皮下脂肪;构树嫩芽可以制茶,具有养生功效;构树叶还可以调制凉菜,制作包子、饺子馅料,健康营养,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构树产业示范基地是构建构树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上连构树种植、收储,下接构树饲料及构树产品深加工。”居辉说。为了迅速扩大种植规模,该基地购置了整套大型农机,大大提高了构树种植、收储效率,企业与合作主体签订收储协议,免费为其收割、运输,每吨收购价不低于350元,其中20元作为所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该基地示范种植构树、桑树50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县种植构树3000余亩,辐射基地周边5个乡镇、16个行政村。 当天,仙台镇王老君村种植大户付松雅收获了第二茬构树。付松雅说,他去年7月份与河南裕构公司合作,种植构树50亩,每亩2000元种苗费由企业垫付。一到收获期,企业就派出农机免费帮他收割、运输,他只用到饲草站看磅收钱。今年天气较旱,每亩已收获近一吨,到10月下旬还能再收一茬。 付松雅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构树一次种植,收益15-20年。第一年需要种植、除草、施肥,加上900元的土地流转费,每亩种植成本为1200元;以后每年只用施肥,降低到1000元。第一年每亩收获3-4吨,第2年6-8吨,第三年到丰产期,每亩收成能达10吨,企业收购一吨保底支付自己330元,种植第三年自己每亩纯收益能达2300元;并且,企业以每斤2元的价格收购构树嫩叶,第三年单采摘构树茶叶、构树菜净收入就不低于4000元,采摘嫩叶还有助于构树生发,提高青储产量。 为形成从构树种植到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河南裕构公司不仅与养殖企业合作,生产优质构树畜产品,还正在建设构树茶生产车间,并意向与河南思念集团等食品加工企业合作生产构树食品。 据叶县畜牧局局长赵宏升介绍,叶县作为畜牧大县,对饲草需求量大,发展构树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去年10月,叶县被确定为全省构树扶贫试点县。为支持构树产业发展,县政府出台了《桑构树种植奖补实施方案》,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县域内企业、村(组)集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和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专项补贴。对构树菜、构树茶加工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20万元-30万元补助。 “有了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居辉说,下一步,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加大构树种植推广力度,推进构树全产业链发展,带动村集体发展和农户增收,助力叶县乡村振兴。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8家农业合作社86户个体种植户与该企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今年全县构树种植总面积将达1万亩。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河南西华:小辣椒映红好日子

    “俺家的小辣椒一亩地收成将近500斤……”最近几日,河南省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贫困户李羊娃喜上眉梢,他家里种的11.6亩小辣椒喜获丰收,他逢人都“炫耀”一下他家的小辣椒产量。 艾岗是西华县一个传统农业乡镇,以往都是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传统农作物,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偏低。为改变这种局面,艾岗乡从2004年开始,大力引导农民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小辣椒,现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渠道之一。 眼下,正值小辣椒收获的季节。走进艾岗乡,整片整片火红的小辣椒映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大伙儿别着急啊,让我喝口水喘喘气再来给你们的小辣椒过磅……”在艾岗乡苗里岗行政村一家村办炕椒厂院内,郭有明忙得汗流浃背。来卖辣椒的村民队伍都排到院外了,他拧开一瓶矿泉水喝个精光后又忙起来。 郭有明是苗里岗行政村的贫困户,虽然他现在还没完全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但他已是村里公认的“郭老板”了。几年前,郭有明还和其他村民一样,在家门口靠种植小辣椒供养子女上学。日子刚有点滋润,他的妻子突患脑溢血,看病花光了家中积蓄后,又欠下不少债务。 “如果没有乡党委、乡政府的帮扶,我这个家真不知道怎样维持下去。”郭有明一边继续忙着收购小辣椒,一边接受记者采访。 2012年下半年,艾岗乡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时得知郭有明曾学过炕椒技术后,就想方设法帮助他在家门口建了个炕椒厂,这样既可以让郭有明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又可以带动当地小辣椒在家门口加工销售,一举两得。如今,郭有明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如今厂子规模扩大升级,销路也越来越广,还聘请了村里的两位贫困户打短工。 除了艾岗小辣椒,西华县还有黄桥大桃、逍遥香葱、红花苗木、大王庄韭菜、西夏小香瓜、奉母粉条等特色农业品牌30多个,全县农业生产呈现出“一村一品一业”的良好发展趋势,特色农业面积达30万亩,吸引4500户贫困家庭参与,人均可增收800元到2000元。 “近年来,我们把特色农业种植作为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十大增收工程’重要抓手之一,注重品牌宣传推介,推动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打造了一大批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已成为他们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说。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河南方城:贫困户养鱼脱贫致富

    “从贫困到致富,并不是只有一步之遥,勤劳是脱贫致富的法宝。”日前,聊起养鱼脱贫,河南方城县刘庄村村民赵金海颇有感触地谈道。 赵金海原是刘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主要靠微博的土地收入维持生计。自从妻子过世后,家庭越发困难。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在他承包起了农田,开挖鱼塘发展渔业。然而,在养鱼初期,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赵金海的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几乎没有赚到什么钱。 2017年,得益于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赵金海获得了5000元的到户增收项目补贴。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赵金海用这笔资金,扩大了鱼塘面积,购买了5000多尾鱼苗,开始实行规模化养殖。从此,赵金海更是一门心思的扑在鱼塘上,并不断总结养鱼经验,研究市场需求。天道酬勤,在脱贫责任组的引导和帮助下,赵金海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家里盖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越来越红火。 如今,老赵已60出头,但是依然干劲十足。对于未来,赵金海也早有计划。他说,下一步,打算购买增氧机和投料机,加强鱼塘现代化精细管理,并随时根据不同鱼种的生长情况对接市场需求,把养殖和销售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更多详情]
  • 10 2019-10

    栽下冬枣树走出致富路

    10月9日,游客在宁陵县阳驿乡朱屯村冬枣园采摘冬枣。据了解,当地回乡创业青年郭学明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种植技术和幼苗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带动阳驿乡、城郊乡、张弓镇农民发展冬枣种植2000多亩,一批贫困户靠种植冬枣走上了致富路。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