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19-08

    降水导致我国部分产区大豆、玉米产量前景变差

    玉米 国内: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东北地区降水仍活跃。预计截至本月底,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一带有50mm的累计降水预期。从日均情况来看,上周末至本周初我国黑龙江出现短暂干燥,本周中期我国再出现大范围降水,个别地区雨势偏强,继续干扰玉米生产。气温水平上,受阴雨天气和季节性变化,我国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以及吉林部分地区气温开始下降,预计气温保持在8℃—15℃,平均气温水平较常年基本持平。 短期看,9月上旬前,我国东北地区暂无霜降预期。本周华北地区以干燥天气为主,8月25日前后冀南、鲁西北一带有明显的降水预期,河南中部及南部仍干燥。气温水平上,本周华北平均气温较常年略高,在不考虑前期干燥给玉米造成的既定影响外,近一段时期潮湿和降雨对改善华北黄淮玉米干旱起到帮助效果,一些地区玉米长势有所恢复。综合来看,本周天气不利于东北玉米生产修复,单产下降趋势难改,虽然有帮助,但难彻底扭转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产量形势,部分地区存在减产预期。 国外:受良好天气作用,上周美国玉米吐丝率等指标快速上升,优良率受播种以及前期生产影响仍停留在60%以内,落后常年。本周,美国中西部,包括大湖区及中央平原等地,将出现一次降温过程,预计影响内布拉斯加、密苏里、肯塔基一带,覆盖密西西比河上游,最低气温为10—15℃,不利于玉米长势快速提升。 从降水预期来看,美国核心玉米带,爱荷华、伊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等产区本周有1英寸左右降水,个别地区或出现强降雨。另外,美国中央平原以及密西西比河中游也有偏强降水预期,降水量在2.5—4英寸。综合来看,降温叠加阴雨寡照增多,不利于美国本土玉米相关生产指标继续向好,个别产区玉米单产恐被降水影响。 大豆 国内:受前期台风等因素带来的持续降水天气影响,目前黑龙江涝害状况较为严重。有消息称,截至上周末,省内低洼地带以及排涝措施欠佳地块未能有效排出水涝,一些大豆被水泡的状况相对较多,大豆单产将受到一定减损的影响。本周我国东北有大范围降水预期,平均降水量仍在50—60mm,阴雨寡照作用下,大豆单产水平恐进一步受到拖累。 气温水平上,本周至月底期间东北气温水平开始下降,气温保持在8℃—15℃,不利于积温水准提升,大豆单产再添负担。综合来看,本周我国东北地区气温水平下降,并且伴随着偏强降水环境,都对大豆产量起到利空作用,或一定程度上支撑期货价格水平。 国外:尽管近来美豆生长速度较快,但综合指标仍明显落后于年均正常水平。考虑到气候将随时间转变,留给美豆优良率等指标翻盘的时间已剩不多。本周美国中央平原、大湖区等中西部大豆带有较大范围降水预期,虽有助改善部分中西部大豆带的干燥,但拖累整体气温水平,不利于大豆长势和优良率拔高。 从近期美国本土的大豆、玉米调查情况来看,受播种期恶劣天气影响,美国地区间大豆单产差距大,在结荚率、优良率等指标上有明显的体现,一些机构调查的大豆产量水平同USDA前期公布结果有一定出入。综合来看,本周美国相关大豆带存在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美豆相关指标更快提升,对美豆期价将呈现中性或利多支撑。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打造农业“金字招牌”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探索建立支持品牌农产品提升计划,指导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开展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2019年建立完成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子目录,对进入目录的品牌实行动态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介绍,农业品牌目录是一种对农业品牌进行汇总和管理的制度,目的在于规范管理和保护已有的农业品牌。 李国祥:随着我国农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品牌越来越重要,品牌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这些品牌,有的属于公益性品牌,有的属于地域性品牌,有的属于企业品牌……怎样进行管理?可能我们称之为目录,通过开展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对品牌进行汇总,规范使用,让各地方突出特色,又不至于出现侵犯产权的情况。 李国祥介绍,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特别是在保护区域公共品牌方面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这一制度将有效地解决企业抢注区域公共品牌的问题,促进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推动我国品牌强农战略的实现。 李国祥:我国各类品牌数量一直较多,特别是一些地域性的公共品牌,如果某个企业把地域性的品牌抢注了,其他地方想使用这个地域性品牌的时候,就会出现矛盾。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主要是服务于我国品牌强农的目的。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平舆白芝麻:种植40万亩产值 15个亿

    “通过实施‘一品牌三基地五体系’战略,实现白芝麻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到2020年,全县白芝麻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5万吨,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以上。”8月24日,在2019年平舆白芝麻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平舆县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说。 “世界芝麻看中国,中国芝麻看平舆。”作为全国白芝麻生产第一大县的平舆县,紧紧抓住国家启动振兴油料生产计划的有利契机,把芝麻产业列入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产业来抓,依托白芝麻产业智库专家组和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不断增强政策设计、品牌塑造、标准制定、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培育等领域的智力支持。 该县在建立一批“百、千、万”亩方高产示范田和高产创建样板田,全面推广白芝麻标准化生产,先后培育并建成5万亩白芝麻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0万亩的白芝麻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同时,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白芝麻新型产业模式,全县先后成立200多家白芝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白芝麻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经营白芝麻的龙头骨干企业50多家,形成了“基地连片、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培育品牌、拉长链条,把小芝麻打造成了一个大产业。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沈丘县:以园养园效益增

    8月22日,沈丘县十方缘农业种植合作社,村民正在收获幼龄葡萄果园套种的生态订单花生。据了解,幼龄果园套种洋葱和花生,不仅培肥地力,调节水分和养分,还促进果树生长,平均每亩两季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可达3000余元,从而达到以短养长,以园养园,增加效益的目的。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电商助力西峡猕猴桃增产增收

    金秋的猕猴桃之乡西峡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8月23日,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的刘合中看着刚摘下来的猕猴桃,脸上绽开甜蜜的笑容。在上千亩的猕猴桃基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河南省西峡县分公司的员工与果农一起,对猕猴桃进行采摘、包装、运输……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西峡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3.5万亩,产量7.5万吨,基地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电商为促进猕猴桃发展插上了翅膀,据悉,去年西峡县猕猴桃通过电商的销售额达6000万元。 为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以“919”电商购物节为契机,在全省开展“西峡猕猴桃·爱心助农”项目,借助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将西峡猕猴桃送出深山,进一步拓宽西峡猕猴桃的销售渠道,提升销售规模,扩大南阳名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为组织好爱心助农活动,邮政部门还积极为果农提供宣传营销、包装、寄递等全程配套服务,缩短寄递时限,应用绿色环保包装,保证果品新鲜度。 据了解,今年1月至7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河南省分公司实现助农销售农产品2833万元,在全省培育了信阳毛尖、新安樱桃、洛阳上戈苹果、温县铁棍山药等21款销售过万单的农产品,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秋季海产品货源充足 螃蟹、基围虾价格亲民

    眼下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黄渤海伏季休渔期将全面结束。同时,随着东海、南海部分渔船、部分海域的开捕,市场上新鲜水产品的货源逐渐丰富起来。 记者在各地海鲜市场走访中发现,螃蟹、基围虾等水产品一改往日的高端价位,价格十分亲民;花蛤、扇贝、海蛎子等贝类小海鲜却在秋季发力,供销两旺,量价齐升。随着开渔的到来,市面上的海鲜供应将逐步充足、稳定,价格也会有所下降。 在广西东兴一家海鲜批发市场,记者看见运送海鲜的货车正在卸载刚刚从渔船打捞回来的螃蟹、皮皮虾等,摊主们都在拿货上称,现场一派繁忙。临近午餐时间,大量游客不断涌进市场,摊主们热情招呼,并向游客们介绍各类海鲜的品种、价格口感等。游客们细细挑选,丰富的海鲜品种满足了广大游客选择的多样性,一袋袋海鲜提在手上,满载而归。 随着出海渔船陆续回港,大量海货不断充实着海鲜市场。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品种,除了日渐丰富的新鲜海捕鱼以外,还有上市量非常大的梭子蟹和各种贝类。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分析师徐春晖告诉记者,鲜活的梭子蟹肉质美、价格实惠,颇受市民青睐。目前市场上的螃蟹货源供应还是较为充足的,价格也逐渐走低。 徐春晖:近期市场梭子蟹价格继续货丰价低。其中,200克以上本地活的公梭子蟹每公斤价格为110-120元,而外地200克以上活的公梭子蟹每公斤价格为60-70元,价格比较亲民。 而扇贝、蛤蜊、蛏子、带子、生蚝等贝类海鲜却在初秋依旧延续了夏天的火热态势,继续维持高位。 徐春晖:近期贝类市场主要品种价格继续高位震荡徘徊。目前市场扇贝每公斤价格在10元左右,花蛤每公斤价格也在10元左右,而威海本地海螺每公斤价格高达80-90元。 一些海鲜经营户告诉记者,这几天,野生海鲜的销量明显比养殖的要好,而且品种也越来越多,像新鲜海捕鱼等海鲜的价格也将更加实惠。徐春晖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 徐春晖:目前市场新鲜海捕鱼的价格震荡偏弱徘徊。以新鲜小黄花鱼为例,随着上市量的增大,价格也是深幅回落,市场价格一般在26-30元。 随着新鲜海捕海鲜的批量上市,夏天里一直火爆的小龙虾也即将下市。记者走访各大农贸市场发现,售卖小龙虾的商家明显减少,且价格小幅上涨。分析师徐春晖表示,今年小龙虾价格一直比较低迷,即使有所上涨,但是同比下降还是比较大。 徐春晖:目前产区小龙虾逐渐进入收尾季节,因市场货源不足等原因,近期市场小龙虾价格有所上涨,以威海水产品市场为例,目前市场4-6钱小龙虾每公斤价格一般在40-44元,比上月上涨16.7%;但即使近期市场价格有所上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还是比较大。 还有半个多月时间就将迎来传统的中秋佳节,按照往年惯例,一些大鲳鱼、大带鱼等鱼类,价格都会有所上涨,接下来梭子蟹、大闸蟹的价格也会出现一定涨幅。 徐春晖:预计随着中秋节的临近,主要海产品价格也将会随之上涨,首当其冲的就是各种高档海捕鱼类,比如说新鲜大鲅鱼、海捕大牙鲆鱼、本地带鱼等,还有就是梭子蟹市场。因为八月十五蟹儿肥,梭子蟹肯定会是中秋节消费的一个热点。作为中秋礼品,水产品是赠与亲朋好友的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天气转凉,后期渔船将渐渐移动到远海捕捞作业。因此10月份以后,海产品将继续增加上市,各类海产品供应大幅增多,会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徐春晖分析,届时的价格变化,还要看市场供需情况而定。 徐春晖:预计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出海捕捞的渔船会增多,海鲜市场的货源也将会越来越充裕,各种鱼类、螃蟹类、虾类、淡水鱼等品种的价格也将会有所走低。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河南宝丰:种下葫芦得“福禄”

    8月23日,中国·宝丰第二届农耕文化节暨鑫垚福禄文化节在该县闹店镇鑫垚农耕文化传播公司葫芦种植深加工基地开幕,成为当地乡村游市场又一个吸睛点,吸引不少游客、摄影爱好者到此参观、游玩。 鑫垚农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葫芦种植深加工基地自2017年建园,流转土地800亩,用于种植观赏葫芦和苗木林艺。特别是葫芦种植方面引进了17个品种,种植面积150亩,通过烫烙、彩绘、镂空、雕刻等手法制作的工艺葫芦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收藏馈赠的佳品。 “这是公司第二次举办福禄文化节。每个精品葫芦的销售价格在300元至1000元不等。园区安排了30到50人的就业岗位,让群众在管理中学习葫芦种植技术,发展葫芦种植,通过与公司合作经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鑫垚农耕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崔鹏凯说。 据了解,闹店镇立足农产品主产区乡镇定位,大力推动林果采摘、观光体验、餐饮民宿为主的“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宜阳县:美味秋桃助群众脱贫

    日前,位于宜阳县锦屏镇河下村南部寿安山下的百亩秋桃园果实累累,游人纷纷来到桃园采摘拍照。近年来,宜阳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大力发展秋彤桃、梨、柿子等水果种植,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7万余亩,带动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郸城县:政府因“市”利导农民“点土成金”

    “我们通过政府引导、因‘市’利导、精准布局,把农产品挂钩上‘市’,让产地与消费地无缝对接,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结构布局调整,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郸城实践。”8月23日,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郸城县点土成金,在农业结构布局调整进程中,把农田嫁接市场,让163万亩农田为154万郸城人孕育了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郸城县在守住麦茓子前提下,在秋季作物上做文章,动了脑子、占了先机,形成了东部药材、南部冬瓜、西部红薯、北部辣椒“四大农字品牌”的结构布局。 东部成为药材种植基地 8月16日,石槽镇魏庄行政村58岁的范增贤正忙着为30多亩地的白术除草、掐药头、促壮根。“忙点儿没啥,咱要带好头呀。”抹了一把汗,范增贤笑容满面地说。范增贤不仅自己富起来,还成立了增贤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50多户农民增收,供种、技术、管理、销售都由合作社负责,社员挣钱很省心。 郸城县域东部的宜路镇、秋渠乡、双楼乡等乡镇,政府引导连片种植白术、元胡等中药材,已经成为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县药材种植面积今年突破8万亩。 南部冬瓜直供国内各大市场 在郸城县南部,以钱店镇为代表的黑皮冬瓜,早在2009年12月3日,就因《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的《“黑老大”滚遍半个中国》而声名远播,如今已经从当年的3000亩发展到如今的5万多亩。 在钱店镇政府的引导下,农业、科技等部门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种植户从当初的散兵游勇也变成了“集团军”。胡楼村的胡庆才发了冬瓜财,当年的“三蹦子”换成了奥迪A6,他也从一名普通种植户变成了钱店镇最大的黑皮冬瓜经纪人、黑皮冬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冬瓜交易市场董事长。 “东有胡楼、西有后胡,我们今年引导经纪人建了两个冬瓜大市场,稳定了交易价格,保障了农民权益,提升了交易规模。”钱店镇负责人朱子凤说,像胡庆才这样号准市场脉搏成长起来的经纪人,在钱店镇有120多人,他们手中掌握着全国黑皮冬瓜的销售渠道。 西部成为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郸城红薯在全国的影响力比黑皮冬瓜还要大。郸城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县城西部的汲冢镇为中心,红薯种植向全县及周边县市蔓延,种植面积近30万亩。 天豫薯业公司把红薯做成粉条、淀粉、红薯糖等产品,远销美国、韩国。 北部辣椒使郸城辣椒“辣”遍全国 眼下正是辣椒的收获季节,虎岗乡刘寨村刘广海正带队在承包的100亩辣椒田里采摘辣椒。他说,每亩红辣椒今年最高可收入2万元,每亩泡椒可收入5000元至7000元。 虎岗乡有辣椒种植专业户30多户,还成立了辣椒协会,对本乡及周边乡镇5万多亩辣椒种植户提供种苗、回收、技术服务等。 如今,郸城辣椒已经成为在全国响当当的品牌。

    [更多详情]
  • 26 2019-08

    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8月26日消息,农业农村部官网近日发布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421号建议答复摘要。答复称,首先关于加强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了《“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业电子商务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主要思路、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设计,抓好贯彻落实。 其次,关于鼓励社会力量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开展了五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光纤建设和4G网络覆盖,中央财政和基础电信企业投资累计超过500亿元。截至2019年1季度,全国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达到了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7%。二是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14年起,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0省市22个县启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2017年遴选10个省份开展整省推进示范,2018年整省推进示范扩大到18个省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为着力点,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培训体验服务,实现让农民进一个门办百样事。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27.2万个,提供公益服务9579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3.14亿人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44亿元。 另外,关于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培训。一是突出“带头人”和“示范”,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2014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项目,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在线培训和服务,促进农民创业创新。2018年,农业农村部举办了五期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来自20个省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益农信息社信息员、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等共531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二是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手机应用技能培训。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每年组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有关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广大农民运用手机查询信息、网络营销、获取服务。2018年农民手机培训受众人次超过1000万。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