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19-08

    “直播”拓销路 好梨“嫁”更好

    “老铁们,再有十天咱们的黄金梨就要成熟了。走,跟我到果园里看看枝头上的黄金梨长什么样。”8月19日,烈日当空,在方城县博望镇王岗村500亩梨园里,该村青年张艳正手持自拍杆进行网络直播。 “电商销售不仅是通过网络联系客户,更重要的是利用直播平台让身在远方的客户了解黄金梨的种植全过程。梨树啥时候修剪、啥时候套袋、用的什么肥料、打的什么药、摘的果子有多大、咋存放,‘粉丝’们都看得一清二楚!”如今,张艳对网络直播可谓驾轻就熟。去年她家的黄金梨有60%都是通过网上销售的。 通过网络直播让“粉丝”们了解黄金梨生产全过程,博望镇将黄金梨销售市场拓展到天南地北。博望镇从2012年开始引进原产韩国的黄金梨,全镇42个村都建成了梨园,总面积达2.3万多亩,形成了长达26公里的黄金梨长廊。由于品质好,他们生产的黄金梨不但俏销国内,而且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该镇先后举办电商培训12次,培训电商“明白人”800多人。通过培训,该镇一批年轻人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在直播间里宣传产品,播放自己录制的种梨、卖梨视频。许多人还现场直播黄金梨种植全过程。 在博望镇前荒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学会了通过电商卖梨。其中,该村村委会主任曾宪伟两口子还成了“网红”,仅去年就为全村卖梨9万多公斤。截至今年8月上旬,他们又与客商签订了6万公斤的订货合同。预计今年全村50%以上的黄金梨将通过电商外销。 黄金梨还在树上挂,已经找到“好婆家”。眼下,离黄金梨成熟还有十多天时间,该镇已通过电商渠道,采取预付定金、与客商签订销售合同等形式预售了一批黄金梨。预计今年全镇种植的黄金梨总产可达3000万公斤,电商销售量将占总产量的40%以上。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南召县马市坪乡:小香菇长成富民大产业

    “在菌棒生长后期,菌丝呼吸会使菌袋温度升高,要经常检查,保持香菇棚内黑暗、干燥、通风良好,不然湿度过大容易腐烂。”8月19日,在南召县马市坪乡三圣庵村香菇种植基地,村主任冀璞正在指导贫困户姚小丽种植香菇。“再有一个多月就开始出菇了,这段时间要多翻动,但要小心别把袋子扎烂。”冀璞说的细致,姚小丽听得认真。 “三年前,政府就号召俺们种香菇,开始有些担心,不敢多种,担心赔钱。”如今脱贫的村民姚小丽兴奋地说,“政府帮俺们建成了大棚,买菌种还有补贴,今年俺家种了12000袋,除去生产成本,一袋净收入3块多,不光吃喝不愁了,还能存个几万块,好光景越过越红火!” 在马市坪乡三圣庵村香菇种植基地,相邻的香菇大棚鳞次栉比,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村民们在大棚里忙的不亦乐乎。冀璞说:“三圣庵村20年前就开始种植香菇,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有成熟的种植技术。现在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村里建成两处香菇种植基地,带动全村57户种植香菇近40万袋,其中贫困户32户,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靠山吃山,致富才有靠山。马市坪乡地处伏牛山南麓,海拔较高,地域面积大,气候十分适宜种植香菇。该乡依靠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和农户香菇种植的技术支撑,积极探索“林+菌”生态扶贫模式,构建“产业引导、政府扶持、合作经营、村民参与”的产业格局,用足用好政策“大礼包”,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香菇种植辐射全乡,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贫困户种植香菇,政府负责建好香菇棚,通过到户增收或者小额扶贫贷款购置香菇菌袋,每袋补贴0.5元。县科技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各村香菇合作社负责产品销售,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接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马市坪乡党委副书记王德贵介绍。“随着群众种植香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乡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小香菇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马市坪乡把发展香菇种植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引导全乡100余户群众种植香菇190余万袋。目前,该乡配套建设现代化标准香菇种植大棚220个,香菇分捡车间2座,50吨级冷链车间1座、拌料广场及专用道路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合作种植、来料加工、菌棒制作、回收分拣、冷库储藏、包装销售的产业链条。 马市坪乡高庄村,林多地少、土地贫瘠,原来一直是全乡后进村。去年村里成立了南召县福鑫农民种植合作基地,建立香菇大棚100个,种植香菇20多万袋,引导鼓励贫困群众参与香菇种植。新当选的村支书陈家才说,“如今村里已经有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年每户除了能够分到‘红利’,到种植基地干活还能拿‘工资’,群众有奔头,干部有劲头,高庄村一跃成乡里的‘一类村’。”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渑池烘干花椒香飘小康路

    8月16日,渑池县仰韶中涧花椒合作社的员工在烘干花椒。该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烘干花椒的难题,使烘干的花椒色泽更艳丽,味道更醇厚,卖相更诱人。渑池县现种植花椒27万亩,花椒专业示范村达31个。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宁陵县:小小葫芦娃扮靓新农村

    8月15日,游客在宁陵县赵村乡新吾葫芦文化大观园观赏各式各样的葫芦,巨型大葫芦、莲花头葫芦、八宝葫芦、手捻葫芦、蚂蚁肚葫芦、长柄大葫芦、鸡蛋葫芦、苹果葫芦,一个个大大小小压弯了棚架,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成了美丽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鲁山举办“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第三届葡萄采摘节

    8月18日,“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河南·鲁山第三届葡萄采摘节在鲁山县辛集乡举行。 中共鲁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万福宣布采摘节开幕。鲁山县人大副主任李留根,鲁山县政协副主席邢春瑜参加了当天活动。 鲁山县辛集乡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相继成功举办了两届葡萄采摘节,以葡萄为媒、为介、为钥,积极促进了当地葡萄产业走文旅融合产业化发展之路,促进了中国牛郎织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和经济实体相结合,使地域资源、优势产业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体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是文旅融合产业化发展的有力尝试。 辛集乡自古便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习俗,露峰山下,牛郎洞前发展葡萄面积大、品种全、质量优,2006年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产地,2007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2年成为河南省科普示范基地之一,2013年荣获国家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目前,辛集乡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年产值近2亿元,葡萄种植已成为该乡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同时该乡辐射带动张店、瀼河、马楼等十余个周边乡镇规模化种植葡萄,优质葡萄远销四川、湖南、安徽、江西等省。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河南社旗特色地域产品插上电商翅膀

    8月19日,在河南省社旗县朱集镇纯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内,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把品相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红薯5斤一箱装好,贴上物流单,准备运到物流公司,按照网上订单发往内蒙古、深圳等地。 “这是冀薯23,俗称‘西瓜红’。”公司经理朱保存说,“下午物流车就到了,4点必须装车运走。” “以前一斤只卖两三毛钱,如今一斤能卖到将近3元,以前是销路短缺,现在是远销全国。这都是电子商务搭的桥,也打开了俺在家乡创业的一扇门。”朱保存说。 2011年,朱保存到济南打工。离家远,收入又不高,不甘平庸的朱保存决定回乡创业。朱集镇有红薯种植传统,朱保存就顺势发展红薯产业,先成立了农业合作社。2017年,摸爬滚打几年的朱保存成立了纯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红薯粉条。朱保存是电子商务进农村一个缩影。 眼下,社旗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相关工作项目,省级财政资金累计拨付700万元,按照逐年招标的形式进行。县配套资金三年预计1500万元,现已拨付209万元,其中县政府前期投入资金158.65万元用于产业园建设,50.38万元用于众创空间建设。 自2017年社旗县被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确定为河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来,本着“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健全保障政策,社旗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分拣配送中心,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建成了社旗电商产业园、社旗县美创空间、社旗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社旗县金开电商孵化基地等专业园区。围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三产融合,打造老家赊店县域公共品牌,培育电商企业30余家、网店近千个,从业人员2000余万人。2019年上半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5亿元,互联网与县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促进农副产品及旅游服务产品商品化、商品网货化、网货品牌化、品牌社交化,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带动经济新增长,目前,全县积极借力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拓宽了网络销售和服务渠道,逐步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网销品牌,全县10多个品类的农产品已上线,农产品上行交易额连续两年突破5亿元,涌现出了绿豆面条、三粉、艾制品等一批“爆款”网货,形成了社旗县手工绢花和仓储货架两大产业群,全县货架、绢花产业电商销售日均订单1万余单,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全国花生机械正阳大比武

    8月18日,全国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暨河南省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会在正阳县举行。这次演示会有来自全国21家企业生产的38台不同型号花生收获机具进行作业演示,这些机械代表了我国目前花生机械化收获方面最先进的研发成果。 近年来,正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推动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四优四化”为重点,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花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达到172万亩,成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在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正阳县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协作,不断提升产品新工艺,使花生从播种到管理、从收获到初加工,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花生收获期由原来的45天左右缩短为现在的7天左右,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对稳定花生种植面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支撑作用,实现了黏土地大规模种植花生的奇迹。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河南农业农村厅与农发行将在七领域开展合作

    8月19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举行全面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农发行总行首席风险官兼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小汇出席签约仪式。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王福利代表签约,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代表应邀出席。 近年来,河南农业农村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已经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一产投资增长达到二产的近10倍,预计到2025年全省粮食加工总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以上。 农发行河南省分行长期致力于服务“三农”、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年来,该行累计投放近万亿元支农资金;今年截至7月末,河南省分行贷款余额2358亿元,位居系统内省级分行第8位;1~7月累放贷款321亿元,预计全年投放量500亿~800亿元。 在此次合作中,河南农业农村厅将着力推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也将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并在农业农村厅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上给予信贷倾斜与优惠。下一步,双方将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七大领域展开合作,在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上保持同向同频,在重点合作领域、重大项目上相互支持、协同推进、共促发展,为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全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好收成

    8月12-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轮作休耕和结构调整,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当前要切实抓好秋粮防灾减灾和后期田管,努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好收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秋日的龙江大地,凉风渐起,秋雨飘洒。韩长赋先后来到哈尔滨市方正县,佳木斯市富锦市、抚远市,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等地,实地察看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长势。在方正县安乐现代农业园区,成片的水稻长势喜人,稻香阵阵。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种植的水稻是新品种,采用稀植技术,减少株数,增加单株分蘖数,可以减少播种和用肥,增产增收。目前园区自种1万亩,还带动周边30万亩订单种植,帮助农民浸种催芽、收购销售等。韩长赋对此表示肯定,同时指出,企业要做好产业前端后端的服务,把种植环节尽量留给农民,让农民参与到产业链中,分享增值收益。 耕地质量是韩长赋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建三江创业农场黑土保护性耕作现场,农场的水稻种植示范户介绍说,他的稻田已经连续15年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同时通过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实现了节肥增产。在七星农场的田间,连片大豆长得齐刷刷的,足有半人多高。农场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大豆可以长到14层,而且基本没有病虫害,地里也没有杂草,这主要是得益于米豆轮作,可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化肥用量。前茬玉米粉碎还田,还能培肥地力改善土壤。韩长赋对相关做法给予肯定。他强调,种地也要养地,要实施好轮作休耕,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下水超采治理事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韩长赋十分关心。他来到七星农场的田间水利工程现场,察看田间渠系的建设情况,询问建设成本、工程效益等。该工程属于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成后可引江水灌溉农田,实现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韩长赋指出,中央高度重视东北地下水超采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他强调,通过“工程换水”,不仅可以减少地下水开采,而且可以提升水稻品质,一举两得。要加快推进三江平原灌区工程建设,同步考虑工程建设、管理和有关改革工作,确保按时保质换成建设任务,并实现良性运营。 韩长赋还来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了解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情况,对前期工作进展给予肯定。他指出,哈兽研在非洲猪瘟疫苗研究中承担战略性任务、探索解决世界性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要再接再厉、顽强拼搏,力争继续取得突破。 韩长赋还到抚远市调研了边境渔政执法、蔓越莓种植等情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等参加有关调研。

    [更多详情]
  • 20 2019-08

    河南省14县农业品牌扶贫整县推进会召开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精神,8月14日,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郑州举办河南省14县“三品一标”农业品牌扶贫整县推进工作会,今年14个拟摘帽的贫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省辖市“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及驻豫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的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科就做好“三品一标”农业品牌整县推进中的调查摸底、培训指导、材料组织、现场检查、检测检验等相关技术要求等做了细致的解释说明,对相关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了统一要求。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余新华指出,“三品一标”品牌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相关市、县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扶持当地优秀企业、优质产品尽快认出来、管理好、推出去,走向一线市场,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要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省联动和稳步推进,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插上品牌的翅膀,推动贫困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省绿色食品中心书记樊恒明在会上强调,14个县要明确任务,做好“三品一标”农业品牌扶贫整县推进具体工作,要把品牌扶贫工作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