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9 2019-08

    汝阳:冰葡萄串起致富路

    8月17日,汝阳县十八盘乡斜纹村冰葡萄种植基地,当地村民在采摘优质葡萄。斜纹村地处深山区,2016年,在精准扶贫中,村党支部引进种植130亩冰葡萄,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孟津:双槐村乡村振兴有了“新三宝”

    “村里有‘三宝’,水稻、莲藕、乡风好,现在村里发展有了‘新三宝’。”提起孟津县会盟镇双槐村,不少村民神情自豪。立秋刚过,近日,一场新雨过后,双槐村千余亩水稻拔节生长,连片的荷塘碧波荡漾。 双槐村人口不多,产业不小。全村2239口人,大多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近年,该村种植优质稻米1800亩、无公害莲藕1100亩、高档黄金梨300亩,有鱼塘300亩,成了远近有名的“富村”。走进村里,百余米可见游园小品,家家户户门前绿植掩映,民俗风光画、家风家训随处可见,“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的标语引人注目。 “俺村能有今天,全靠村干部干实事,俺村支书会勋成天干活不识闲儿!”村民庆跃进笑着说。 今年56岁的双槐村党支部书记庆会勋,从1993年至今,一直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他语速快、步子快、办事快,是远近出名的。“千斤重担大家挑。我只是在村里时间长些,但大小事都是党员干部领着大伙儿一起干的。”言语间,老庆很谦虚。 过去,双槐村过过苦日子。依着黄河水,村民浇地不愁,但种植结构单一,收入并不高。“带动乡亲致富,咱们得想办法。”近几年,庆会勋领着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拓思路。 “咱村邻着黄河滩区,应该试着种水稻。” “种莲藕、养鱼,咱们也有这个条件。” “党员干部得带头干实事,乡亲才愿跟着咱们干!” ………… 说干就干。依托黄河滩区,庆会勋领着全村党员群众修生产路、硬化灌溉渠、植树,使千亩黄河荒滩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千亩良田。新发展无公害莲藕、优质稻米、高档黄金梨和稻香鱼养殖,实现了双槐村种养殖多元化发展。 “小打小闹卖不上价,要成立品牌闯市场。”庆会勋说,近年,该村成立了金双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双乐福大米专业合作社等种养殖协会,对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外销,逐步叫响了“双槐大米、双槐莲藕”的品牌。 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还得让生活美起来。在双槐村,85名党员每年都要签“服务群众好党员”倡议书,要求党员承诺每季度做一到两件好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带头为群众办实事,并将结果在村里张榜公示。党员亮服务,受益的是群众。村党建文化广场、小游园、乡村大舞台、灯光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每季度还办起全民唱歌比赛,群众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党员动起来,村民也要比起来。在双槐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树家风、传家训”的牌子,对各家的家风家训进行公示。双槐村“两委”对“美丽庭院”等先进评选实施动态管理,“庭院不干净要摘牌子,多丢面子”。村民徐占伟笑着说,他要把那块“金牌牌”一直留在自家门口。 近年,省、市“五个好”党支部,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市级文明村等荣誉挂满了双槐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墙面。对此,庆会勋和村干部们并不“知足”。 “我们想对稻米和莲藕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并围绕黄河湿地做文章,让俺村早日吃上旅游饭,等那时候,游客们赏着荷花、品着俺双槐大米、稻香鱼,美着哩!”言语间,庆会勋和村干部们的脸上满是信心。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正阳县:连片高效种植增加农户收入

    8月13日,正阳县慎水乡丁庄村胜利家庭农场的社员在采摘葡萄。近年来,正阳县慎水乡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集中连片发展高效特色种植,并结合市场需求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安阳:种瓜又种菜 腰包鼓起来

    天还不亮,内黄县城关镇马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尚洪军就来到了地里,戴着头灯开始采摘豆角。天蒙蒙亮了,新采摘的豆角也渐渐塞满了三轮车。尚洪军回到家,简单吃过早饭后,高兴地跳上车,带着满满一车豆角出发。 尚洪军今年50岁,母亲85岁,身体不好。儿子16岁,女儿8岁,都在上学。以前,尚洪军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出力不少,可钱也没挣多少。他一直有个想法,想另谋生路,可一来没技术和资金,二来也没有好的增收项目。直到参加了内黄县人社局组织的培训后,尚洪军眼前一亮,不仅看到了种植豆角和西瓜的前景,而且通过内黄县人社局的劳动技能培训,尚洪军还掌握了豆角和西瓜的种植技术。今年,尚洪军种了8亩豆角和4亩西瓜。“西瓜一亩地收入三四千元,豆角正在上市,一亩地估计能收入四五千元。我现在每天去卖豆角,每天都能卖七八百元钱。”尚洪军乐呵呵地说,“老人看病能报销,孩子上学有教育补贴,党和政府还帮我们家修了房顶、新建了厨房,该享受的扶贫政策都享受了,我也学到了种植豆角和西瓜的技术。现在,我们家脱贫了,我越干越有劲儿。我相信,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通过种植蔬菜脱贫的不是只有尚洪军一家。马井村村民张双芬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张双芬家中的老人身体多病,孩子又年幼,生活十分困难。这两年,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勤劳的张双芬和爱人种上了西瓜、大葱、尖椒等。“我们家种的西瓜上一茬卖了一万多元,下一茬又种上了尖椒,能卖几千元钱。我们家还种了大葱,也能卖几千元钱,西瓜、尖椒、大葱等加起来能卖两万元钱。”张双芬笑着说。农闲时,张双芬的丈夫外出务工挣钱。如今,张双芬家不仅脱了贫,生活也越来越好。 马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治雪也通过种植蔬菜顺利脱贫。前些年,家中老人身体不好,孩子年纪小又都在上学,家里开支过多,王治雪家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之中。通过参加县人社局组织的技术培训,王治雪学到了种植技术,开始种植豆角和其他蔬菜。 “我种了一亩半地的豆角,能收入一万元钱。种花生也能收入六七千元钱,农闲时还能打打工。我们家脱贫了,生活越过越有滋味。”王治雪笑着说。 内黄县人社局派驻城关镇马井村脱贫指导员赵燕介绍,该村狠抓产业发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多次组织开展产业技术培训,使村民学习了各项种养殖技术和就业技能。目前,该村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村民种植西瓜、豆角、大葱、尖椒等高效作物。该村蔬菜种植面积已有300多亩,户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安阳:黄土地变成“金土地”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农村事业健康发展,乡村发展显现新面貌。”8月12日,安阳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刘建发对记者说,“采访安阳‘三农’就到基层、生产一线看看,那里的黄土地‘点石成金’。” 破旧的村庄成“网红” 今年2月9日,正月初五,林州市黄花镇止方村的沉寂被打破了,500人的施工队伍开进了这个显得破败的山村,短短的半年时间过去了,止方村变成了一个“网红”村。 8月的止方村,青山绿水,房屋白墙灰瓦雕花影壁,青石铺就的大街、水系完善的景观,宽阔的党建广场,古色古香,宛如江南的村庄。止方村党支部书记郭青松说:“我们村成为名扬十里的网红村,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我们有了改变村庄面貌的动力与激情,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今年2月8日,林州市陵阳镇施家岗村启动了整村改造工作,现在全村紫红墙蓝灰瓦的一幢幢农舍排列整齐,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纵横交错,施家岗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申天伏介绍说:“施家岗村位于林州市北3公里处,近年来,我们村‘两委’带领群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变净、变亮、变美,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74岁的老党员崔多芹向记者夸赞施家岗村的“十好”:“村里通了天然气好,通了自来水好,柏油马路好,文化墙绘好,厕所改造好,文化广场好,绿化好,停车位建得好,外立面改造得好,村里电线入地好。” 林州市农办副主任赵乾说:“林州市财政每年拿出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工作,着力突出典型示范,推动项目落地,让更多村庄改变模样,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网红’,从而实现林州市全域旅游的大目标,带动林州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目前,林州市已经规划建设了“两区一带”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林州样板。“两区”即在核心旅游区石板岩镇和城乡接合西部山区黄华镇,围绕乡村旅游、游憩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多种业态,立足“省内顶级、全国知名”的目标,建设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带”即围绕东南公路“黄金通道”沿线,在经济发展好、人气集聚旺的姚村镇、陵阳镇、任村镇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大棚成了育苗“车间” 28栋占地两亩多育苗温室,年育苗5000万株,种苗销售内黄、滑县、安阳县、清丰、南乐等地,供应3万亩土地种植,带动了4000户农户,为农户增收6亿元。内黄县龙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林新玉把大棚农业做得红红火火。 林新玉过去在内黄县城经营种子,2012年夏天,他回到张龙乡田达村老家投资1600万元,流转500亩土地建起了日光温室和新型塑料大棚。 林新玉致力于种子、育苗、种植的产业链打造。近年来,他先后引进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西蓝花、甘蓝400至500个品种,第一年自己试种,筛选出适合内黄的品种,第二年自己种植,看看产量,第三年市场推广。比如甜瓜,他先后种植了300个品种,选出了适合内黄种植的景甜一号、翠红、新密110、冰糖蜜等30个品种。今年,他推广的甜瓜苗种植面积达3万亩,占全县甜瓜种植的60%,其中种植博阳9号,冰糖蜜甜瓜的农户亩收入达2.5万元到3万元。 内黄县花生种植面积40万亩,为调整花生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内黄县后河镇的内黄众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庆航敏锐地抓住这一商机,投资700万元建成了4000亩土地的高油酸花生生产基地,今年的花生还没有收获,产品已被油厂全部预定,在花生种植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庆海对记者介绍说:“目前,内黄县耕地持续稳定在108万亩,其中夏粮面积89万亩,优质强筋小麦13.2万亩,粮食生产能力全面巩固提高。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温棚瓜菜、现代畜牧、生态林业三大高效农业,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三农”精彩说不完 近年来,安阳市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激活。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安阳市先后被评定为全国沼气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市。林州市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市),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安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黄县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基地县、全国果蔬标准化建设十强县、中国花生之乡、中国红枣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蔬菜之乡,被授予全国最具农业投资价值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花生、出口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生猪调出大县。汤阴县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刘建发副市长感慨道:“可以这么说,安阳‘三农’的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全市农村工作者奋斗的结果,都有着一串串精彩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黄土地上延续着,永远讲不完。”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丽英说:“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去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195.1亿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34元,同比增长8.3%,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前景光明。”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渑池间作套种收成好

    8月15日,渑池县英豪镇仁灵村农民代同锁向镇干部展示他种植的早熟红薯。为引导居住在丘陵浅山区的群众增收致富,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在花椒没有产生效益之前,采取花椒套种红薯新模式,红薯的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鲁山县退休畜牧专家乔书志:贫困村的流动科技“服务员”

    “你别着急,我马上过去帮你看看是什么情况……”这是乔书志近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夏天以来,气温逐渐升高,养殖的畜禽很容易生病,这些天乔书志不断接到养殖户打过来的求助电话。 乔书志,今年68岁,高级兽医畜牧师,中国兽医学会会员,早已从畜牧工作岗位退休的他却依旧心系农村畜禽养殖,只要养殖户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 贫困村的流动科技“服务员” 从事畜牧工作以来,乔书志始终坚持下乡入户的“革命传统”,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和村民、养殖户打交道。2017年10月,鲁山县农业科技服务团成立以后,乔书志主动申请加入,服务张店乡邢沟、张窑、雷扒三个贫困村。但不只这三个村,从张店乡到团城乡,乔书志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县每个有需要的贫困村,成了贫困村的“常客”。从送养殖技术资料到送药品,每一次,乔书志都认真对待,不厌其烦为养殖户做技术指导,不论骑摩托还是步行前往,不论崎岖山路还是泥泞小道,他从无怨言。 2017年在指导邢沟村狄志国猪场扩建项目的时候,他骑着摩托车一周几次往返于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对新建猪场的规划设计做现场指导。有一次,因坡陡弯急,路面湿滑,一不留神连人带车坠入路边山沟,幸运的是胳膊和腿虽然受伤,骨头还好没有伤到,路过的群众把他扶了起来。如今,狄志国的养殖事业顺风顺水, 2018年收入达到100万元,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脱贫。对于乔书志的指导,他很是感激:“从规划到技术,乔老师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圈舍旁的“没架子”专家 “这县里来的专家真是一点架子也没有,俺家牛圈那么脏,人家回回来给牛瞧病,二话木说就跳进去,一点儿也不嫌弃”。团城乡寺沟村的贫困养殖户高渺参提到乔书志最多的字眼就是“没架子”。近两年,团城乡鼓励贫困户们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但许多人对于养殖技术一窍不通,只是“想当然”去养,高渺参也是“养牛”新手。刚开始养的时候,养了15头牛,但牛的生长情况并不理想,因饲养管理不当,一个月就死了两头。当时,平顶山市委组织部驻寺沟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邀请乔书志前来指导。乔书志带上消毒、防疫等药品第一时间赶到了寺沟村,实地查看情况后,亲自跳进牛圈给贫困户演示如何消毒,又给牛挨个注射了防疫药品。 由于刚开始养牛,高渺参也没有经验,牛圈也没有定期清理,牛粪遍地,散发着难闻刺鼻的气味。看到乔书志“一点儿也不嫌弃”地跳了进去,高渺参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县里来的专家和我想的不一样,一点儿架子也没有。”2018年临近春节,高渺参养的一头母牛难产,乔书志现场进行助产,帮助小牛降生。小牛降生后,老牛当时情况紧急,人工剥离胎衣时出血,乔书志及时为老牛用上消炎药和止血药。寒冷、困倦、劳累、粪污……乔书志都不在乎,终于把危在旦夕的老牛给救了回来。 没架子的老专家”——这是绝大多数贫困户对乔书志的评价。听过乔书志讲课的贫困户,也普遍反映乔书志讲课条理清晰,能将很复杂的技术用“农民听得懂的话”讲出来,很接地气。而且,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养殖户的贴心“乔叔” 不畏路远崎岖,不惧严寒酷暑,不怕圈臭畜脏,也不分节假日,只要养殖户有需求,他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始终把养殖户的需求放最前头。这些年,乔书志不仅经常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还根据养殖户的需求,多方协调,帮助养殖户将养殖业做大做强。 张店乡雷扒村养羊户李理想,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2016年6月萌生创业想法,想要养羊。但羊场建好以后由于缺技术人员,李理想有了放弃的念头。乔书志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李理想联系,为他分析市场环境、养羊前景,帮助他筛选品种,鼓励他树立信心,不要将投入的资源浪费掉。在技术上,乔书志更是手把手地教李理想如何喂养、如何管理。在乔书志的帮助下,羊场2018年度出栏羊500只,净盈利达到30万元,吸纳周边10余个贫困户就业。 乔书志还多方协调,为李理想成功申请购置花生摘果机等农机补助近2万元,帮他申请修建了30米的场前生产路,李理想和他的爱人总是亲切的称呼乔书志为“乔叔”。“最困难的时候,是乔叔鼓励我坚持下去,乔叔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家人”。提到乔书志,李理想充满了感激之情。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是乔书志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荣誉满满、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老人为何依旧这般不辞辛苦?一说到这儿,乔书志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在农村像这样的家畜有的是这个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像是“生命线”一样,所以患畜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去救治。每当看到养殖户满意的笑脸,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话语,我就心满意足了。”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河南正阳:春花生喜获丰收

    8月18日,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富贵合作社种植的30亩春花生喜获丰收,预计亩产在450公斤以上,收获现场引来了不少种植大户前来考察春花生种植及收获的先进经验。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有序落地

    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视频会议。会议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坚持防范新问题与解决老问题相结合,实施好今年首次启动的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有力有序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2019年是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的第一年,中央财政拿出资金70亿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超过一半,其中六成以上改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农村户厕改造1000多万户。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在分类指导、尊重农民意愿、科学选择技术模式、提高工程质量、粪污处理利用和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今明两年要聚焦有明确量化目标要求的一类县兼顾二类县推进,在改厕模式、产品选择等方面多听取农民意见,经使用验证后再全面推开。确保厕具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建立健全维修服务体系。把解决好厕所粪污处理作为农村改厕首要前提,与生态循环农业协同推进。

    [更多详情]
  • 19 2019-08

    河南省“四优四化”池塘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培训会在郑州召开

    8月13日,由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协办的河南省“四优四化”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观摩培训会在郑州召开,全省18个省辖市的近百名水产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员参加了会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局局长张西瑞、河南省水产科学院院长李治勋、河南省水产科学院书记康福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卫文星、郑州市农委副主任李新有出席会议,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研究研究员所徐皓、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谷、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谢骏等作为特邀专家参加观摩。 观摩团首先到荥阳市富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郑州邦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郑州168生态养殖系统”池塘生态养殖模式、种养结合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原位、异位水质修复、池塘+生态湖+水生蔬菜种植及王村黄河滩区集中连片池塘原位生态修复和异位生态修复技术模式进行观摩。随后,在培训会上,郑州市水产站相关负责同志详细讲解了“郑州168生态养殖”模式设计原理、模式优点、技术要求和借鉴推广应用情况。观摩团对我市生态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工作给予肯定,并表示此次观摩培训有助于加快全省池塘养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步伐,推进全省水产养殖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