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2 2019-08

    伊川:千亩果园富村民

    8月1日,游客在伊川县吕店镇霍沟村“红不软”桃园基地采摘鲜桃。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通过发展林果脱贫致富,目前种植规模达近千亩,并计划三年内将规模扩大至1500亩。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河南栾川:小小猕猴桃 带富一方人

    7月31日,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区街上村野生猕猴桃种植基地,挂满枝头的野生猕猴桃长势喜人。 据了解,重渡沟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区管委会辖区内有9个行政村,山上有不少野生猕猴桃,管委会根据当地的特点,决定大力发展野生猕猴桃种植及深加工,引导村民通过种植野生猕猴桃脱贫致富。目前猕猴桃种植已发展到4个村,种植面积350亩。 街上村野生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带动84户增收,其中贫困群众23户,户均增收2000元,扶贫生产车间提供就业岗位80个,其中贫困群众25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1.4%

    2019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086.5亿美元,同比增1.4%。其中,出口368.1亿美元,减2.5%;进口718.4亿美元,增3.5%;贸易逆差350.3亿美元,增10.6%。 谷物方面,上半年,谷物进口941.0万吨,同比减31.7%,进口额28.1亿美元,减27.2%。出口170.8万吨,增69.1%;出口额6.6亿美元,增38.9%;净进口770.2万吨,减39.6%。 其中,小麦:进口176.1万吨,同比减9.9%。出口15.5万吨,减5.2%。玉米:进口311.1万吨,同比增40.9%。出口8822.1吨,增49.3%。大米:进口126.9万吨,同比减28.7%。出口147.0万吨,增92.1%。高粱:进口1.1万吨,同比减99.7%。出口2.1万吨,减1.3%。另外,玉米酒糟(DDGs)进口3.6万吨,同比减29.3%。木薯(主要是干木薯)进口199.6万吨,减38.8%。 棉花方面。上半年,进口123.0万吨,同比增75.0%;进口额23.4亿美元,增74.0%。此外,棉花替代性产品棉纱[1]进口103.3万吨,增1.0%。 食糖方面。上半年,进口106.9万吨,同比减22.5%;进口额3.7亿美元,减30.6%。 食用油籽方面。上半年,进口4127.6万吨,同比减14.2%,进口额175.5亿美元,减17.3%;出口66.0万吨,增0.9%,出口额9.3亿美元,减1.0%;贸易逆差166.2亿美元,减18.0%。其中,大豆进口3826.6万吨,减14.7%;油菜籽进口192.4万吨,减13.1%。 食用植物油方面。上半年,进口492.0万吨,同比增37.0%,进口额31.7亿美元,增17.3%;出口11.8吨,减21.7%,出口额1.2亿美元,减19.7%;贸易逆差30.5亿美元,增19.5%。其中,棕榈油进口323.2万吨,增33.1%;菜油进口74.3万吨,增32.8%;葵花油和红花油进口54.6万吨,增57.1%;豆油进口25.9万吨,增48.0%。 蔬菜方面。上半年,出口72.2亿美元,同比减1.3%;进口4.7亿美元,增16.2%;贸易顺差67.5亿美元,减2.3%。 水果方面。上半年,出口24.7亿美元,同比减21.3%;进口59.8亿美元,增27.4%;贸易逆差35.1亿美元,增1.3倍。 畜产品、水产品方面。畜产品:上半年,进口167.4亿美元,同比增15.2%;出口32.2亿美元,减4.3%;贸易逆差135.2亿美元,增21.1%。其中,猪肉进口81.9万吨,增26.4%;猪杂碎进口55.0万吨,增4.0%;牛肉进口69.8万吨,增52.8%;羊肉进口21.5万吨,增22.6%;奶粉进口77.0万吨,增25.8%。水产品:上半年,出口100.8亿美元,同比减2.9%;进口87.2亿美元,增29.8%;贸易顺差13.6亿美元,减62.7%。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民权县:村民在出售毛豆

    8月1日,民权县白云寺镇小浑子村村民在出售毛豆。近年来,民权县乡财政投资200余万元,在白云寺镇小浑子村成立润远合作社,发展默科绿毛豆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孟津县城关镇万亩花椒构建新产业

    盛夏时节,洛阳市孟津县城关镇杨庄村数千亩花椒进入收获期,一簇簇由青变红的椒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村里的收购点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挂着外省牌照的车辆赶趟似地开到了村里…… “和2018年相比,今年天气旱肯定会减产一些,但湿花椒收购价格稳定在每斤10元左右,群众收入依然不错。”杨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建秋说。 “七分地的花椒去年总共卖了快5000元。”正在山头为花椒浇水的贫困户李欠说。李欠现年58岁,家中3口人,早年为给家人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债,后来在村“两委”的号召下种了4亩多花椒,每年可以为她家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有了“摇钱树”,她家甩掉了穷帽子,迈上了致富路。 位于三镇交界处的杨庄村,素有“九沟十岭四面坡”之称,全村农业人口626户,1946口人,耕地面积3900亩,村民以前种地不是上坡,就是下岭,一锄下去往往刨住几块料姜疙瘩,青壮年都不愿在家种庄稼,纷纷外出打工。 穷则思变。2002年,陈建秋专程到陕西韩城考察,看到当地的大红袍花椒种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群众一亩地收入几千元,深受启发。带着村组干部和党员再次考察后,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见:“杨庄要想富,必须种花椒!”2003年,村里发动群众种上了1000多亩花椒,之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了2016年花椒种植面积达到了3300余亩。如今在杨庄村,人迹罕至的沟边和小山头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花椒,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杨庄村共有贫困户115户,种植花椒的就有93户,小小花椒,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法宝”。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城关镇的18个行政村村村种花椒,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在瀍阳村委会旁边的小广场上,该村花椒经纪人刚收购的花椒正在晾晒,数千斤粒大籽饱、色泽鲜艳的花椒铺开在晒场上,场面蔚为壮观。 城关镇相关负责人说,花椒抗干旱、耐瘠薄,适应能力强,适合城关镇地域实际,且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的理想选择。 2019年来,该镇提出了打造万亩花椒基地的规划,出台了新发展花椒种植每亩补贴500元的奖补政策,深入各村举办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班。各村也纷纷组织本地群众到杨庄实地参观学习,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户种植花椒的积极性。目前在城关镇,已经形成以杨庄村为中心,包括周边瀍阳、李窑、狮子院、保障、寨沟在内的花椒种植核心区和涵盖其他行政村的花椒种植发展区,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逐步形成以花椒种植为基础,并向加工、储藏、交易、运输延伸的产业链条,花椒产业成为全镇广大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河南修武县“观鸟合作社”引来八方游客

    清晨东方晨曦微露,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淹井河村53岁的村民齐文化背上一袋玉米糁出门了。他沿着蜿蜒的田间小路往深山里的密林深处走去,那里有一群“宝贝”在等着他。 一个小时后,齐文化来到一处三面环山带的“秘境”,这里鲜有人至,他在一处碧水荡漾浅滩的旁边弯下腰,细心地把杂乱的树杈、碎石归置到一边,把带来的玉米糁均匀撒在浅滩岸边,然后躲在一旁静静地守候“老朋友们”的到来。 不一会,红羽绿尾的鸟儿们纷至沓来,有国家二级珍稀鸟类红腹金鸡、勺鸡,还有红嘴蓝雀等多种珍惜鸟类。齐文化跋山涉水来“款待”这群珍贵的鸟儿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这些鸟儿可不简单!保护好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致富机会。”齐文化一边收拾起背包,一边详细介绍他的“生态发展观”。 淹井河村位于太行山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风光宜人,鸟类资源丰富,经常有“驴友”来这深山里观光探险。看中这里自然资源,齐文化早年间就投资将自家改建成了能容纳二三十位游客的农家乐和民宿。随着旅游业发展,齐文化渐渐又从往来的“驴友”摄影爱好者那里觅到了新的生财诀窍。 2016年,齐文化先后到平顶山、三门峡考察后,大胆提出利用山里生态旅游资源和鸟类资源,在村里成立观鸟合作社,通过给摄影爱好者提供服务来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最先响应齐文化号召加入合作社的有十几个老哥们。他们在齐文化的带领下,在山里寻觅最适合喂鸟儿的地方,寒来暑往,雨雪风霜,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为鸟儿定点投食。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鸟儿来吃食的场景,那个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忘怀。”73岁的合作社成员廉乐意告诉记者,野生鸟类天生敏感,从不轻易露面,从2016年开始给鸟儿喂食,每天只见到撒的玉米糁减少,却从来没见过鸟儿的“真容”。直到2017年开春后的一天,他在给鸟儿投食后没多久,竟然看到几只红腹金鸡伸展着彩色的翅膀飞来这里,廉乐意赶紧跑回去把好消息跟社员们分享。投食喂鸟儿成功后,他们就在投食地不远的的地方搭建隐蔽的“摄影棚”。 几年下来,齐文化和老哥们已经在山里建起了好几处鸟儿觅食区和“驴友”摄影的最佳地点。齐文化说,精心喂养小鸟,是为了吸引这些鸟儿来这里当“模特儿”,给摄影爱好者展示鸟儿觅食的优雅身姿和大自然的生态和谐。 观鸟合作社成立后,每个社员都自觉成了鸟儿的守护者,过去因为有人下网捕野猪、野兔,总会误伤到鸟儿。现在,对于大自然馈赠的这笔独特的财富,村民们懂得感恩,比以前更注意保护生态,爱护鸟类。“我小时候常上树掏鸟窝。现在大家都教育孩子们不要打鸟。”廉乐意说。 “保护生态、爱护鸟类,我们村民有责。”齐文化介绍说,一个摄影机位收费100元一天,食宿另算,每个拍摄者来一次至少要拍摄两到三天。这样一年下来,合作社抛去搭建摄影棚和给鸟儿喂食的成本,每个社员年底能分上四五千元完全不成问题。 采访结束后,齐文化也拿出自己的相机,展示自己拍摄的鸟儿。画面中,被称为“鸟中凤凰”的红腹锦鸡舒展着五彩的翅膀,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婀娜多姿,带着村民们的致富梦,轻抚过天际。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河南新乡全国农业新成果的“试验田”

    位于河南省的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以下简称新乡基地),硕果累累。在这里,开展研究的田间试验区达4000多亩,用于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示范的示范展示区达6000亩。科研成果荣获专利150多项,培育通过审(鉴)定各类新品种15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 “院地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致富能手,审定和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造福了河南人民、新乡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表示,作为中国农科院在全国主产区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综合试验基地,新乡基地是中国农科院院地合作的典范。 开展300多项农业科研项目 “来了专家,棉田有虫再不怕。”这句顺口溜是中国农科院扎根河南新乡的真实写照。1956年,棉花病虫害肆意蔓延,新乡的棉花大幅减产,亩产皮棉不足20斤。这一问题很快引起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齐兆生的注意。1957年,齐兆生带领专家团队,在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建立了科研基地,还建成了20万亩棉花治虫保产示范区,应用了科研成果的田地,当年就获得亩产皮棉65斤的好收成,较上年产量提高了2倍多。 随后,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搬迁至新乡,与新乡广泛合作开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机井灌溉及配套研究和作物需水研究等。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则因矮败小麦育种结缘新乡,筹建了矮败小麦育种基地,随后,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引发了一场小麦育种界革命,2006年,“国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在新乡正式成立…… 如今,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植保所、环发所、灌溉所、信息所等6个研究所、90多个课题组入驻新乡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及成果转化。新乡基地开展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作物育种”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300多项。常年有科研人员3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00多名活跃在新乡基地科研及成果转化的一线,年均科研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 农技人员纷纷创办农业企业 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蹲在田间地头,与基层农技人员一起,为群众在第一时间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把引进的新成果就地转化,试验推广,将新乡县变成全国农业新成果的“试验田”。王汉中说:“科研试验基地是衔接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很好平台,农业科研离不开试验基地的支撑和保障。” 院地合作60年来,新乡基地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有1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的达100多项,培育出国家首个转Bt基因、抗黄萎病棉花品种等。2010年以来,新乡基地产出新成果200多项,“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院地先后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成果观摩、科技对接会议上千场次。 随着科技实力的发展,新乡县已成为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河南丰源种子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河南省农科院新乡研发基地等在这里建设、发展。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王启现说,中国农科院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还培育壮大了农业产业,很多农民完成了向企业家的转变。科学家培养的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纷纷创办种子、农资、植保等农业企业,成为了至今支撑新乡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成果转化助力完成原始积累 河南是林果大省,日前,林果产业科技服务专项活动在新乡正式启动,这是新乡市林业局与中国农科院新乡实验基地管委会首次合作、共同举办的科技专项服务活动。新乡市副市长武胜军说,实现农民增收,关键是选对路子。在普通农作物产量过剩的情况下,品质优良的林果种植将大大提高亩产收入。专项活动为林果科研部门和果农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推动优质科研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让高品质的林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也使新乡农业产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利用积累开始发展工商业,经济结构也由此转型升级。2018年,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所在的七里营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河南宝丰:搞活“莲藕经济” 念好产业“富民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当下,平顶山宝丰湛河源荷花基地内,田田荷叶溢满池塘,朵朵荷花随风摇曳,低头浅唱。如此风光,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光游玩。 湛河源项目是以湛河源头综合整治为依托,以生态治理为核心,以绿化、美化为亮点,打造成的集生态、环保、旅游、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是宝丰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项目占地2000亩,投资1.3亿元,年产莲藕130万公斤。 目前,该基地美食一条街、休闲长廊、水上娱乐等旅游设施已投用,莲藕汁、荷叶茶、生态莲子等深加工产品已陆续上市销售,市场反馈良好,富民增收初显成效。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8月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精神,以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住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好势头,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坚决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具体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信心决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加紧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主动应对风险挑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认真对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责任、倒排工期、加快推进,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下半年特别要着重抓好秋粮和生猪生产,完成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硬任务。要切实强化形势研判分析,瞄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把握长期大势,找准关键制约,着眼“十四五”及早开展调查研究,谋划重大政策,提出重大举措,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要求,要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农村民生工程和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发挥好中央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履行农业农村部职责,着力在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上下功夫,为党中央“三农”决策服务当好参谋,把“三农”工作统筹抓起来、抓到位。要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一次农村民生工程实施和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大检查,要真查实改,以下看上,认真检视在政策制定、项目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坚决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三农”项目和政策抓实抓好,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更多详情]
  • 02 2019-08

    湖北省洪湖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8月1日发布,湖北省洪湖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8月1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洪湖市万全镇一养殖户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时,该养殖户存栏生猪32头,发病9头,死亡3头。 疫情发生后,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猪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实。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