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6 2019-08

    70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国家统计局5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 报告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 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5年国家放开猪肉、蛋、禽、牛奶等畜产品价格后,大牲畜、生猪等传统养殖业发展迅猛,家禽养殖加快发展,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此外,水产品总产量自1989年起稳居世界首位。 农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深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报告显示,农村承包地更加有序流转。2004年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为0.58亿亩,到2018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了5.3亿亩。同时,国家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217万个,家庭农场60万个。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河南省财政5.1亿元“红包”支持电商进农村

    8月3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为培养壮大农村电商经济,补齐农村物流短板,深入推进电商扶贫,近日,省财政下达中央和省级资金5.1亿元,主要用于扶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95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其中用于支持贫困县的资金9.14亿元,占资金总额的62%。全省累计建成县级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121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1392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21268个,电商扶贫服务站点累计覆盖613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电商促进农村产品线上交易额度195亿元,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两万人;对13万名有能力有意愿接受电商扶贫培训的贫困户进行免费培训,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培育2248名电商带头人,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正阳种蘑菇促增收

    8月5日,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在忙着点种蘑菇。该合作社向农民大量收购花生壳,将粉碎后的花生壳发酵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料,每年能消化吸收5万亩花生壳,农民每亩花生可增收45元,年累计助农民增收200余万元。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淮滨县白良海:建大棚种菜瓜帮村民共致富

    “再给他称几十斤菜瓜……”8月5日,在淮滨县芦集乡绿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白良海一边叮嘱工人装筐,一边帮忙将装好的瓜搬上车。 白良海一直和土地打交道,早些年在上海园区做主管,精通瓜果栽种技术。年岁愈大,回家单干的想法愈烈。恰逢刘台村“两委”积极欢迎他回家办合作社带农致富,白良海就在2013年返回家乡。 回乡后白良海租了40亩地,搭建了20个大棚,选择种植菜瓜。“你别小看这个菜瓜,虽然便宜,但是易存储、好运输、一根藤上能结十几个果,种好了效益也不错。” 为了让自家的菜瓜瓜肉清甜,白良海选择了商品性好的阿兰、早青等优良品种,栽种在没有种植过瓜果的土地上。雇用了13个村民帮忙,从施肥肥料比例到育苗每个步骤白良海都会参与,并手把手教给村民。 在白良海的指导下,大棚内现种植有菜瓜、黄瓜,一个棚可产5000~6000斤,价格则1元~2元/斤。白良海告诉记者,这几年,每个大棚收入8000元不成问题。 芦集乡项营村的刘泽琴受惠颇大,老公残疾,自己又是个女子,干不动重活,一家人生活困难。在白良海的合作社帮忙后,负责采摘、打药等,年可收入两万元。 “现在我又租了60亩地,正在搭建大棚。不少村民也有跟着我种菜瓜的想法。我就想着俺们村能成规模,形成连片效应。”白良海说。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光山种“锦绣桃”走致富路

    8月5日,光山县砖桥镇魏湾村鼎峰合作社社员在收获锦绣黄桃。该合作社2015年从浙江引进种植100多亩锦绣黄桃,亩均收入两万多元,并吸纳村里16名村民长年就业,人均年增收2.6万元,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不少村民通过种植锦绣黄桃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河南修武:好生态“养”出富硒米

    种粮大户袁小全这几天成了村里的“明星”,外地来取经的人一拨接着一拨。 “其实啊,你们关注的不是我,是我田里精心培育的‘苗宝宝’吧。”日前,在河南省修武县五里源乡益源农林合作社,种粮大户袁小全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让他乐得合不拢嘴的,还有一件大喜事——今年种植的1000亩水稻早就被订购一空。 “水稻还没成熟就卖完了,您的水稻有何过人之处?”记者问。 “来,您先跟着我在田边走一圈。”袁小全卖起了关子。 跟随袁小全的脚步,美景逐渐在眼前显现:无尽的稻田碧波荡漾,24米一垄的条田整齐划一,数千只白鹭时而在稻田上空舒展身姿飞翔,时而钻进稻田中穿梭捕食,成群的稻田鸭摇摆着身姿,在稻田中悠闲散步……一时间,记者仿佛置身江南鱼米之乡。 五里源曾经叫“五里泉”,周边有很多泉眼,西晋以来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泉眼逐渐消失,村民们也不得不改种小麦、玉米。虽然稻田消失了,但村民们记忆中“小桥流水稻花香”的场景成为一种难以抹去的情结。 去年,随着大沙河整治,成吨的淤泥被冲刷,干涸已久的大沙河重获生机。瞅准时机,袁小全大胆种植了600亩优质富硒水稻。2018年底,他成功拿到了国家权威部门出具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该地土壤、大气、灌溉水等25项检测全部合格,产出的稻米无毒素、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物,符合国家绿色健康食品标准。其中,抗氧化剂硒元素含量高达27微克,满足国家10-30微克含量的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富硒”稻米。 在袁小全的精心培育下,去年的富硒水稻亩产达1200-1300斤,一季稻的收入抵得上两季玉米的收入。今年,充满干劲的袁小全毫不犹豫扩大了种植规模,由600亩扩大到1000亩! “规模扩大了,品质一点也不能含糊。”袁小全向记者介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的传统有机肥和光碳核肥做水稻主要肥料,在平整土地的同时撒入有益菌种,不仅可抑制有害菌群,还能遏制杂草生长,同时,通过喷施叶面肥为水稻补硒,打造高附加值的富硒水稻,后期再鸭稻混养,达到疏松土壤、浑水肥田的效果。绿色的种植方法吸引了一群白鹭来此栖息,他们翩翩起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袁小全注册了“云台金谷”商标,致力将富硒水稻打造成修武优质农业代表。“下一步,我们还要利用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玉米、富硒大豆、富硒花生,带领更多农户走上绿色种植的致富之路。”谈到未来,袁小全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鲁山:网络多“走路” 果农少“跑腿”

    “这棵桃树定型较低,修剪不到位,徒长枝多,挂果少,果子小。”8月2日,笔者在鲁山县梁洼镇张相公村桃树林里看到,果树种植大户张秋生正在开微信视频,视频的那一端是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果树专家周耀伟,耐心的向张秋生讲解他所种的桃树结果小的症结所在。 近年来,鲁山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现有果树面积36万亩,栽植有桃、葡萄、猕猴桃、甜柿等12个树种160多个品种。为了更好的解决果农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县林业部门建立了微信群、微信专家号,设置公共邮箱等多个网络平台,有单向发布,也有双向、多向互动,为果农提供了全面服务。这种快捷、高效、成本低的服务方式,深受果农欢迎。 “大家帮我看看这桃果上长的啥?可咋办呢?”家住让河乡红岗村的种桃大户张红伟,最近发现接近成熟的桃上出现半透明的黄色胶状物质,可把张红伟急坏了。他赶紧把情况和照片传到了“鲁山林业技术服务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给张红伟支招。 “这是梨小食心虫危害症状,要用低毒高效的4%甲维盐1500倍液或者5%阿维菌素2000倍液防治就行”。十几分钟后,群里果树专家给出了权威的结论且对症下药。 “方子真是管用,这药喷上几天,没有发现其它桃子被危害。原来得请技术员来来回回跑的事儿,现在图片拍下一发送就解决了,太方便了。”张红伟在微信群里说。 据鲁山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李盈宏介绍,仅今年以来,林业局已通过网络平台受理果农技术、病虫害等方面咨询3000多人次,解答栽植、座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问题82种,对于网络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亲自上门指导300多次,其中贫困户200多次。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省农业气象专家:预防玉米早衰趁墒追肥要快

    8月5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目前河南省大部地区夏玉米正处于吐丝期,将很快进入以灌浆攻籽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水肥需求量增加,墒情较好且没有施拔节肥的田块应尽快趁墒追肥,以防止玉米后期功能叶片早衰。 据8月4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网208个测站0~50cm资料显示:目前豫北、豫西、豫中、豫南等地的47个(占23%)测站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豫北、豫中、豫东、豫西南等地的73个(占35%)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为偏湿,其他102个(占49%)测站墒情适宜。与上周监测结果相比,豫北、豫中、豫东、豫西南部分地区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豫西、豫中及豫南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在持续,豫北、豫东、豫西南偏湿的站点明显增加。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汛期降水易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局地洪涝或阶段性干旱,要注意防汛、抗旱两手抓,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大秋作物的墒情管理工作。豫北、豫西、豫中、豫南墒情不足的地区重点防范夏玉米“卡脖旱”,确保夏玉米正常生长。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8月1日起茶叶上新增3种禁用农药

    根据原农业部第2552号公告,自2019年8月1日起,茶叶上禁止使用的农药增加3种,分别为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和乐果。 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和乐果被禁用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可分别降解产生高毒农药甲胺磷、克百威和氧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茶叶。 我国制定了茶叶中甲胺磷、克百威和氧乐果的限量,均为0.05mg/kg。但实际生产中,如果超标确实存在其来源于母体化合物的可能。基层执法监管很难判断是直接使用还是分解产生。对这3个农药禁用,将会消除对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和乐果使用中存在的争议。

    [更多详情]
  • 06 2019-08

    河南省肥料样品合格率为92.77%

    日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全省流通领域部分地市农资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抽检结果显示农用薄膜样品合格率为73.08%,肥料样品合格率为92.77%。 公告显示,2018年底至2019年上半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陕西华研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安阳、濮阳、新乡、焦作、三门峡、许昌、开封、周口、驻马店、兰考9个省辖市和1个省直管县(市)流通领域的农资产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工作。 此次抽检,共抽取26批次农用薄膜样品,166批次化肥样品。其中,农用薄膜合格样品19批次,不合格样品7批次,整体合格率为73.08%;肥料合格样品154批次,不合格样品12批次,整体合格率为92.77%。 据了解,此次抽检涉及掺混肥料(BB肥)、复合肥料、复混肥料、过磷酸钙、尿素、脲铵氮肥、农业用硝酸铵钙、硝酸铵钙、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共计10个种类。其中,复合肥料占比最大,为89.16%。不合格批次涉及12家企业,其中5家河南省企业,7家外省企业。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总养分的质量分数、氧化钾含量、含氯标识、氯离子的质量分数、五氧化二磷含量、养分含量包装标识和氮含量。 对本次抽检中不合格农资产品的经营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责成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理。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和有关经营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整改措施,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