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19-08

    大豆市场疲弱 九月前价格将维持趋弱态势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一段时间,国内大豆结束了前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态势,在供应增加、需求减缓的情况下,呈现弱势运行趋势。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国内大豆价格的弱势态势可能会持续到9月份,但是具体的价格涨跌情况仍然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农户和经销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 近期,国内大豆价格的强势没有能够延续。数据显示,黑龙江大部分产区2018年产大豆报价比上周略有下调,目前主流出库报价3700~3760元/吨,局部比上周下调20元/吨。国储轮换大豆塔选出库报价3600~3700元/吨,与上周持平。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宇新介绍,临储拍卖价格走低与早熟新豆上市,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国内大豆的整体价格: 贺宇新:因为陈豆的质量难以作为商品用途。尤其是2013年临储拍卖的大豆,质量相对较差,作为压榨,尚可使用,但是难以作为豆制品加工使用。另外因为湖北新季早熟黄豆正式上市,市场供应量略有增多,再加上南方贸易商正在积极抛售库存,价格呈现下行走势。 从需求层面来看,贺宇新表示,近期国内大豆的需求相比以往没有大的增加,从压榨方面看,需求呈现下滑态势。 卓创资讯分析师杨光红表示,与去年相比,7月份,全国重点油厂月度平均开机率为57.19%,相比去年同期62.48%下滑5.29个百分点,降幅为8.47%。进入8月份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总体来看,当前压榨企业采购原料的态度依然谨慎,需求难见大幅度增加: 杨光红:进入8月份,油厂开机率小幅回升。主要原因一是第二季度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给出了较好榨利,刺激第三季度和后期的大豆到港量好于前期;二是国内非洲猪瘟疫情有所控制,部分大的养殖集团开始复养生猪,后期饲用豆粕需求或有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后期油厂采购原料积极性或比上半年偏好,但仍保持谨慎态度。 另一方面,国内豆油库存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油厂供应市场能力充足,大规模采购原料可能性较低: 杨光红:截止7月底,全国豆油商业库存116万吨左右,比上一周缩减6.93万吨,周环比降幅5.62%。年同比看,去年同期为142万吨,同比下滑18%。虽然豆油库存近期有小幅下滑,但仍处于近年来的高位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杨光红认为,进入8月份,豆油需求逐渐增加,不过库存充足的情况下,油厂对于原料大豆的需求主要还是要看养殖业对于豆粕的需求是否会增加。 杨光红:加工企业对原料大豆的需求还要看后期国内对豆粕的需求程度,主要是饲用豆粕,如果因非洲猪瘟影响的养殖业对豆粕需求回暖较慢,豆粕胀库现象屡现,将影响后期开机,油厂对大豆的需求也将受限。 杨光红认为,虽然从终端消费市场来看,预计8月下旬前后将迎来整个豆油市场的旺季,如果豆粕走货不畅,企业采购大豆的热情将不会随着豆油的价格上涨而增加。 而在蛋白豆方面,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宇新认为,8月份以后,随着天气转凉、学校开学,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大豆需求的增加,但具体的情况还要看销区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今年大豆价格偏高,这给采购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贺宇新:随着学校开学,销区市场需求量可能会稍稍好转,产区走货可能会增多。现在产区高蛋白优质货源比较缺乏。后期出货量可能会更多,至于价格能不能涨,还要看销区的实际需求能不能承受这么高的价格。 因此,综合分析,在当前大豆价格相比同期偏高的情况下,预计9月份之前,国内大豆价格仍将维持偏弱的态势。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河南伊川:“红不软”千亩桃园结出致富果

    “红不软桃在吕店,吃着又脆又香甜,不甜不鲜不要钱”……昨日,走进伊川县吕店镇霍沟村的“红不软”桃园基地,一望无际的桃园红绿相间,置身其中,桃香扑鼻、宛如人间仙境。村民们和游客在这里自由采摘,桃园主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伊川县吕店镇霍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晓飞介绍,该村从2000年开始组织群众种植林果,引进优良品种“红不软”桃果,经济效益突显。现种植规模达近千亩。村两委规划三年内种植规模达到1500亩。发展“桃”经济、“桃”文化,不忘初心带领农民走向富裕生活。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玉米市场进口冲击担忧暂缓

    进入8月以来国内陈粮出库供给节奏缓慢,港口库存持续下降,受运费上涨推动局部市场呈现上行趋势,给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有一定支撑,玉米现货价格延续小幅提升趋势。不过在下游需求提振乏力背景下,短期内现货价格不具大幅调涨的基础,同时中美贸易谈判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进口冲击担忧持续笼罩国内玉米市场。根据最新的报道来看,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再现分歧,进口因素对短期价格走势影响力度有限。 7月30日-31日中美团队在上海进行了第十二轮高级别贸易谈判,谈判结果称双方计划在9月美国举行下一轮谈判。对于这一次谈判,中美双方都发表了相关的声明,表示这是一场富有建设性的磋商。中方表示将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美方也称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好景不长,8月2日凌晨,特朗普突然发布推特称,将于9月1日起对中国3000亿美元商品开征惩罚性关税。我国外交部回应中方不会接受任何极限施压和恐吓讹诈,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寸也不会让步;如果美方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早在7月中美贸易冲突趋于缓和,我国商务部称,7月19日以来,一些中国企业就采购新的大豆、棉花、猪肉、高粱等农产品向美国供货商进行了询价,并部分已经成交。下一步,中国有关企业还将根据国内市场需要,遵循市场化原则,继续就采购美国大豆、棉花、猪肉、高粱、小麦、玉米、乳制品等农产品展开询价。市场还预期进口玉米会有进一步放开的趋势,由于日前美方宣称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严重违背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8月3日后新成交的美国农产品采购暂不排除进口加征关税,中国相关企业已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若后期中美贸易战继续升级,放开进口美国玉米的预期将破灭,对国产玉米有一定的利好提振,或拉升玉米价格进一步偏强。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鲁山县四棵树乡:贫困户养殖黄金鱼有了远大“钱”程

    8月5日,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土楼村北的一处水塘边,贫困户宋德才正在给鱼苗投放饲料。“这一大片水塘有30多亩,年初投放了1000多斤鱼苗,估计春节前后就能卖上一批,能挣3万多块钱。”宋德才自信地说。 今年54岁的宋德才家是因病致贫,2016年时,他的儿媳得了一场大病,国家报销后自己还花费6万多元,把宋德才的家底掏空后,还欠下了部分外帐。如何清还外帐,重新站立起来,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宋德才的帮扶责任人王三伟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他,告诉他可以申请扶贫小额贷款,规模发展一些养殖业脱贫致富,这可让宋德才高兴了。 2019年开春时,宋德才到湖北地区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养殖黄金鱼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50000元,承包了本村的一处水塘,把从湖北购买回的1000多斤黄金鱼鱼苗投放进去。然后他边干边学,从定时投放饲料到鱼病防治和监测水质,慢慢地积累了不少的养鱼经验。 如今,这些黄金鱼苗在宋德才的呵护下,每条已经长到半斤多重。“我明年计划在水塘里种上一些莲藕,多多少少还会增加一些收入,往后去一年挣上三、四万元应该不成问题”。对于自己养殖黄金鱼致富奔小康,宋德才充满了信心。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伊川独辟“硒”径富农桑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科学家誉为“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科学界研究发现,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 2018年3月,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对洛阳市的土壤硒资源进行实地详查、考证。调查结果表明,洛阳市土壤硒(Se)平均丰度为232μg/kg,高于河南省土壤含硒量平均值,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几个富硒地区之一。初步调查,在伊川县鸦岭、平等、鸣皋、葛寨一带分布着6条富硒土壤富集带,发现富硒土壤40多万亩。据不完全统计,伊川县域82万亩耕地中,有超过50万亩的富硒耕地。 洛阳市委把实施富硒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重大专项,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推动的“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富硒产业体系,推进全市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0年,建设25万亩30个富硒种植基地,产值达到10亿元;到2022年,建设40万亩50个富硒种养基地、1个富硒产业园区,产值达到30亿元。 伊川县因地制宜,先行先试,以发展富硒谷子和富硒红薯产业为核心,建立完善“2+N”富硒主导产业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推动富硒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全省乃至中原地区富硒产业核心区。 5万亩富硒红薯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我们现在主要是富硒红薯和富硒红薯叶菜的推广,现在已经规划了5万亩的富硒红薯基地。”7月的伊川,热浪滚滚,位于该县鸦岭乡的洛阳市薯乡暑业科创园内,洛阳市红薯产业协会会长侯文邦正在和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生观察富硒红薯叶菜的生长情况。 侯文邦,副教授,现任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洛阳市红薯产业协会会长,主要致力于脱毒红薯和富硒红薯的研究和推广。 什么是富硒红薯?侯文邦说:“相比于普通红薯,富硒红薯糖含量更高,吃起来更甜,更适合现代人的口感。” 什么是富硒红薯叶菜?他介绍说:“这是通过生物转硒法培育的一种蔬菜,简单地说,就是光长叶子不长红薯的富硒红薯。” 在洛阳市薯乡暑业科创园的大棚里,记者见到了侯文邦口中的宝贝,绿油油的红薯叶菜。如果不介绍,乍一看还以为是“空心菜”之类的蔬菜。“这些富硒红薯叶菜在上海的超市已经卖到了30元一斤,每亩地可以采摘10次左右,产量能达上万斤。”他说。 伊川县“二山一川七分岭”的地理特征,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生态和气候条件,鸦岭乡历来有种植甘薯的传统,目前已经形成了“老鸦岭”红薯等特点鲜明的豫西甘薯品牌。 在伊川打造富硒产业核心区方案出台后,一直做脱毒红薯研究和推广的侯文邦开始研究富硒红薯,并成立了洛阳市薯乡暑业科创园,其独创的“生物转硒法”不仅可以在利用伊川土壤含硒较多的基础上提高硒含量,还不会污染土壤。 洛阳市薯乡暑业科创园现在有几十名大学生在田间地头搞科研,搞推广。“这样更接地气!”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付子浩说:“我的毕业论文就是《红薯叶片吸收和转运硒的生理特性》。” “明年5万亩的富硒红薯将辐射带动鸦岭、平等、鸣皋三个乡镇,富硒红薯和红薯叶菜将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人都能补硒。”伊川县农业农村局富硒农业领导小组负责人张斌说。 种好吃又健康的富硒小米 “这是我们伊川的富硒谷子,伊川的富硒谷子不仅米色金黄、米粒圆润、米香醇厚、米味甘甜,最重要的是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硒’……”谈起富硒小米,伊川金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少波滔滔不绝。 伊川谷子种植历史悠久,伊尹“饭之美者,玄山之禾”,将伊川小米称为最好吃的小米,享誉天下。目前全县常年种植谷子10万亩、谷子种植面积及小米加工企业数量均居河南省首位,“伊川小米”已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伊河桥”“三康”“金粟”等绿色小米品牌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申少波种植富硒小米已经3年。在种植谷子的过程中,申少波结识了华中农业科技大学涂书新教授。 涂书新,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富硒(降镉)优质农产品研究。是中国土壤学会硒素工作组(筹)委员,国家硒产品检验监测中心特聘专家。 在涂书新的指导下,申少波开始学习富硒技术培养种植工艺。经过3年多不断研究合理控硒,提高了植物体内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疾病,提高硒的吸收转化效率,并提升作物品质和产量。 2018年8月,“香米多娇”牌富硒小米正式进入市场。“富硒小米四两一袋,16袋一盒,总共6斤4两,零售价卖到了200元,粗略算下来,每斤小米价格30多元,依然供不应求。”申少波说,对于种植户来说,以春谷为例,每市斤谷子比普通谷子高0.8元,每亩地增收500多元,而种植富硒谷子的成本不到100元。 伊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部署项目实施,明确伊川金粟农业为项目牵头单位,以“洛阳市谷子种植加工研发中心”为技术平台,以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以江左、吕店、白沙3个镇的示范基地为载体,整体推进项目示范和推广。 “高价回收谷子,低价提供农资,低价提供农机服务,免费提供种子,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提供测土配方。”申少波介绍道,通过土地流转、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合作模式,伊川金粟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谷子种植试验基地200亩、核心种植基地5000亩,且对合作种植区域的种植户采用“一高二低三免费”的服务,将“种、加、销”和“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富硒小米运营机制。 在伊川县,像申少波种植富硒小米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有十几家。做深加工的有二十多家。 “以金粟米业、三康米业、伊河桥米业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在吕店、白沙、江左三个乡镇打造6万亩富硒小米基地,以洛阳农发集团和伊川县财源公司组建的洛阳农发科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在葛寨镇开展5000亩春谷基地园区建设,从源头上把控质量,种出让老百姓觉得好吃又健康的富硒小米。”伊川县委副书记周永伟说。 独辟“硒”径富农桑 富硒红薯、富硒小米、富硒杂粮、富硒小米醋,伊川还有富硒树莓、富硒西梅、富硒蔬菜…… 提起富硒树莓,不得不提起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清华教授,她是中国林科院树莓课题组研究员,中国引进树莓的“第一人”。 今年83岁的张清华谈起富硒树莓激情澎湃。“伊川有大量的富硒地,加上气候适宜,喜冷的红莓和喜热的黑莓都能种植。我每两个月都要来伊川一次,不仅是因为美丽的风景,更因为这片富硒土地太适合种植树莓!” 张清华说,树莓作为第三代水果,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比现有其他水果都高的维生素E、SOD、氨基丁酸等抗衰老物质,特别是抗癌物质鞣化酸含量丰富,对结肠、宫颈、乳腺和胰腺癌有预防和一定疗效。而硒有抗多种癌的活性,将“硒”与“树莓”结合,将会产生良好的质变。 据了解,伊川已经规划了4500亩的富硒树莓种植基地。不久,伊川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富硒树莓种植基地、旅游观光农业基地。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河南登封:垃圾“变身”有机肥

    一车垃圾运进处理厂,一条条传送带将垃圾分拣归类,垃圾残渣经过热解气化等多个环节,被做成有机肥,等待还田,这是河南登封市送表矿区马窑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车间内的日常一幕。在这个深山中的小村庄,一场“美丽革命”让垃圾“变身”有机肥,曾经的贫困村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中迎来了“美丽蜕变”。 时值盛夏,马窑村处处绿树成荫,在村里不仅很难看见垃圾,也闻不到一点异味。马窑村是位于嵩山深处的一个河南省定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条件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窑村垃圾堆满道路和田间地头,夏天苍蝇蚊子四处乱飞,甚至连地下水质都受到了污染。 马窑村的美丽蜕变起源于2013年,送表矿区管委会将马窑村列为试点,开始探索垃圾分类处置,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厂处理”的模式,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环卫人员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垃圾,并统一处理。为了实现对垃圾的资源化处理,送表矿区管委会还筹资300多万元,在马窑村建设了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负责人栗划介绍,生活垃圾运到处理厂后,先由人工进行大类分类处理后,送入分选机内分选处理,粉碎后的灰土垃圾和厨余垃圾混合发酵后可制作成有机肥,直接还田。垃圾分选处理加工全过程都是密闭进行,流水线作业,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一套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获得了11项国家和省级发明专利。 把垃圾变成“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还让马窑村率先走上了生态农业的道路。马窑村村支书李明清说,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一年可产生3000吨有机肥,有机肥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而且有机肥还被垫到村周边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上,有效地改善了土质,提升了当地的耕地质量。“有了这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以前人人嫌的垃圾变成了香饽饽。”村民刘建正说,现在大家都已养成好习惯,自己家的垃圾都会主动处理好,当成个宝贝疙瘩,没人乱扔垃圾。 目前,送表矿区原有的8个垃圾填埋场已全部停用,所有的生活垃圾都运送到马窑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加工处理,仅此一项就节约土地60余亩。“垃圾是错放的宝贝,马窑村的‘垃圾革命’让垃圾变成资源,让山清水秀常在,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益探索。”送表矿区党委书记薛少龙说。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河南安阳:土地“流”出金 农民拿“双薪”

    站在北郭乡堤圈村村口,村道两侧的景观树依次排列,粉刷一新的房舍整齐划一,新修的道路平坦整洁……眼前的一切,让近两年未归的王常清吃了一惊:“电话里老听家人说村里变了样,可没想到变化这么大!”最让他兴奋的是,今年村里流转他们家3亩地发展集体经济,父母不仅有流转土地费用,还腾出手到附近打工,“双薪”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堤圈村2015年被认定为贫困村,前些年,村集体经济匮乏,基础设施薄弱。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堤圈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于2017年脱贫。虽然脱了贫,但是堤圈村村“两委”干部毫不松懈,他们“脱贫不丢责”,持续发力,按照全县“六个一工程”建设要求,朝着“一业、一林、一厕、一中心、一广场、一示范路”的建设目标前进。“一业(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堤圈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抓手,增加集体收入,为脱贫攻坚积累资金。 在堤圈村村委会西边的白蜡树种植园,一位村民正在浇灌着初吐新芽的白蜡树苗,另一位村民在喷洒农药,虽然烈日炎炎,但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记者注意到这些连成片的小树苗直径大约有3厘米,苗高近两米。看着这些渐渐长成的速生白蜡树苗,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年初,村里以每亩8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20亩土地用来种植白蜡树,以每株20元的价格采购了5100多株白蜡树苗,并于4月全部栽种完毕。白蜡树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出售价格高等优势。到明年春天,村里用1500余株白蜡树进行绿化,其余的都要出售。除去进苗、人工等费用,初步预算这批白蜡树苗可以增加近1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紧邻白蜡种植园的是10余亩的北京菊种植园也是今年新建的。据了解,菊花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药用价值高。近年,北京菊逐步成为市场宠儿,销售前景看好。“菊花苗由我市一家苗圃公司提供,村里负责提供土地和管理种植,公司提供技术,我们与该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从胎菊到最后菊花梗都能产生经济效益,产销一条龙,根本不愁!”张建刚说,每亩土地每年净收入2000元,10亩土地就是2万元。如今,村民流转土地后,既有流转费,还能腾出手去打工,有的在企业干,有的搞个体,有的给种植大户打工,几乎都拿“双薪”。 听着村干部的介绍,记者仿佛看到正在茁壮成长的白蜡树苗和遍地的菊花变成了“金条”,托起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梦。 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发展,也要有环境改善。目前,堤圈村已将村西头空地改建成120平方米的树林游园,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新修村级示范路8公里,涵盖了村里所有主次干道;村里还利用空地新建戏台一个、健身广场4个,村民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场所,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建图书室一个,藏书2万余册。 华丽蜕变后的堤圈村欢乐祥和,一派欣欣向荣、其乐融融的景象,村民纷纷点赞:“以前门前都是泥巴路,现在干干净净,有广场、健身的地方,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儿了!”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秦岭高山西红柿熟了

    8月6日,东西坪村三组村民叶征娃(右一)与乡亲们一起搬运刚采摘的西红柿。 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建设高山西红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标准建棚、统一农资供应,由第三方进行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生产管理和托管。目前,产业园设施化种植86亩高山西红柿,带动508户贫困户增收。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三年内郑州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将超九成

    记者昨日从河南省住建厅了解到,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河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方案》明确,到2021年底,郑州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大于90%,其他省辖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大于80%。 据了解,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处理率反映了一个地方污水集中收集、处置设施的配套程度,是现行评价一个城市或地方污水处理工作的标志性指标。 根据《方案》要求,全省各城市要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全面排查污水管网等设施功能状况、错接混接等基本情况及用户接入情况。并在排查和检测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针对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接合部污水收集空白区域,加强排水规划落地,消除污水管网服务空白区,杜绝污水直排。

    [更多详情]
  • 07 2019-08

    六部门: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工作

    为严格落实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政策,依法打击“转圈粮”“出库难”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风险隐患,确保粮食库存消化工作顺利推进,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六部门印发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及企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把粮食库存销售监管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抓细,为合理消化粮食库存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正处于关键时期。粮食库存消化涉及利益主体多、影响面广、各方关注度高。随着库存消化持续推进,一些地方和企业“转圈粮”、违规倒卖、“出库难”等问题可能发生。有关部门单位及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充分认识销售出库监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粮食库存消化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监管政策,压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库存管理历史积累问题,消除监管隐患,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通知》强调,要强化粮食销售出库重点环节管理。一是要切实加强销售出库的组织管理,中储粮集团公司要督促各分支机构按照提报标的要求,合理确定粮食挂拍的批次、顺序、数量,单个标的规模符合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计划。农发行要监督具体收储企业落实出库通报制度。二是要扎实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检验,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储粮分支机构,要督促指导具体收储企业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按照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出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三是要加大交易纠纷协调处理力度。各省级粮食交易中心认真履行组织交易、协调出库职责,严格按照《粮食竞价销售交易规则》规定,及时组织买卖双方企业调解纠纷,保证售出粮食顺利按期出库。中储粮系统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交易纠纷协调处理。 《通知》要求,要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各方责任。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严格履行好属地监管职责,区分超期储存粮食竞价销售、定向销售和正常储存年限粮食竞价销售等不同类型,实施分类监管,严防出库陈粮转圈回流国家政策性库存;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生产;严防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粮食流入饲料加工环节;严防倒卖定向用途粮食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明确,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健全销售出库监管工作机制。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作用,接受群众举报投诉。三是强化粮食销售出库监管考核。四是严肃查处销售出库和加工转化中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