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1 2019-07

    好消息!河南10个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记者昨日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近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上,发布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全国共有320个村榜上有名。其中,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等我省10个村庄上榜。 据了解,近几年,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依托区位优势及自然、文化特色,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此次,除郑州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入选外,我省另外入围的9个村分别为: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重渡村、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开封市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信阳市新县八里畈镇丁李湾村、驻马店市平舆县东皇街道大王寨村、周口市淮阳县城关回族镇从庄村、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邓州退伍军人刘红:“小泥鳅”做出脱贫“大文章”

    “当前带动6家贫困户,养殖面积达到90亩。现在他们技术都比较成熟,脱贫致富不是问题。”日前,在邓州市陶营镇朱西村马军刘营组,泥鳅养殖户刘红爽朗地说。 今年22岁的刘红是陶营镇朱西村人,退伍军人,现在是当地广受干群赞誉的带贫者之一。2016年刘红退役后,经过考察,和武汉汉川市达成10年合作协议,在汉川学习几个月泥鳅养殖技术,汉川市向刘红提供泥鳅种苗并以每斤10元钱的价格回收。刘红在镇村帮助下,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了包括两户贫困户在内的将近30亩地。刘红说,泥鳅的养殖周期为每年一茬,当年4月份放种苗,9月份左右出池。2018年他从汉川购买300斤种苗,自己通过技术繁育,按照每亩池塘投放10万尾15到16斤的数量,当年每亩池塘收获3000多斤3万多元,总纯收入20来万元。 贫困户刘道选是刘红帮带的6户贫困户之一,也是刘红的堂弟。刘道选介绍说,因为种苗是一次购买循环繁育,前景广阔收益可观,他跟着刘红从泥鳅种苗的繁育、饲喂、消毒等学起,现在已经全部掌握了养殖技术,并且在镇村帮助下流转15亩土地,不但养殖泥鳅还种上了优质水稻。他在自己脱贫的同时,还流转租种了另一户五保贫困户刘贵如的3亩多地,增加刘贵如的收入。 陶营镇因为具备丰富的丹江水资源优势,另两户有养殖意愿的群众,在陶营镇和朱西村的帮助下,今年也踏上了水产养殖的道路。该村村民刘小彦说:“村里土地流转,我带动两户贫困户 每年给他们30%抽成,根据今年的市场情况,他俩脱贫应该没问题。” 亲帮亲邻帮邻,这几家养殖基地离得很近,他们平时在养殖技术上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相互勉励共同发展。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邓州:精准帮扶送技术 贫困户果农受益多

    针对多名帮扶责任人反映在邓州市白牛镇帮扶的贫困户种植核桃挂果率低的问题,7月24日上午,邓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扶贫办邀请该局森防站果木种植专家到白牛镇单桥、土楼村开展精准帮扶送技术进田间活动,对贫困户果农进行现场指导。 活动中,果木种植专家实地查看了种植情况,针对果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讲解了核桃树植保、土肥、修剪、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解答了核桃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问题,并对存在病虫害的果木进行了药物防治。 在脱贫攻坚中,邓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帮扶工作突出“精准”两字,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优势,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帮扶。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开封市祥符区:万亩菊花助扶贫

    7月28日,开封市祥符区刘店乡“万亩菊花扶贫基地”,工人们正在采摘万寿菊。 据了解,当地依托万亩菊花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目前,当地万寿菊正值盛花期,仅在基地务工采摘菊花一项,每人每天收入在100元左右。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刘河镇訾楼村:梨树“结”出致富果

    走进刘河镇訾楼村,不管是房前屋后,还是果树种植基地,都种植了大量梨树,遍布整个村庄。“这儿的梨皮薄、汁多、肉甜,很快就可以上市啦!”7月28日,该村村民秦侠松看着一棵棵梨树上挂着即将成熟的梨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在刘河镇,訾楼村种植的梨子早已成为当地水果中一张靓丽的名片,因其皮薄肉质细腻,味甜汁多而远近闻名,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身处该村侠松家庭农场梨园中,满眼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一棵棵梨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酥梨,别有一番景致。 “我种了十来年梨树,没想到现在规模能发展到上百亩。”该梨园负责人秦侠松一边为梨子套袋,一边与记者交谈。2003年,秦侠松种植了4亩晚秋黄梨。2015年,在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省农科院以及刘河镇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秦侠松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秦侠松的梨园已由原来的4亩扩展到120亩,种植秋月、晚秀、华山、红香酥等优良梨品种,亩产利润可达1万元。 虽然套袋是个比较麻烦的程序,但是对于梨子来说作用显著,不仅可以防病虫害和农药残留,而且能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做好梨树管理工作,提高梨子质量,秦侠松专门聘请2名技术人员,对前来务工的村民进行指导培训。“这个梨园每天有10多人务工,最多的时候务工人数达到30多人,一天有40元的劳务费。”村民秦效轩高兴地说,“自从我们村发展特色梨果产业,我既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照顾好家里,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据该镇党委书记刘道存介绍,该村依托村中现有的银河湾种植合作社和侠松家庭农场,大力开展梨树的栽培、技术指导和梨果销售。该村目前有300亩梨园,其中150亩林地本是荒地。林地的前3年租金每年每亩500元,后期增加到800元。另外150亩是良田,租金每年每亩1000元。村民不仅拿到了租金,平时还可以到梨园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得到双重收入。 在银河湾种植合作社,透过茂密的梨树,记者看到村民有的正在忙着给梨树剪枝,有的在捡拾地上已经风干的树枝。看着挂满枝头的梨子,该合作社负责人訾兴明乐呵呵地说:“今年我有55亩梨树挂果,中秋节前后将上市,现在已经有烟台、福建、砀山等地客商电话联系销售。” “訾楼村村‘两委’干部正在积极与永城市先帅百货等各大超市、批发商对接,为种植户和经销商搭桥牵线,解决种植户梨子销售难、销路窄、价格低的问题,帮助种植户打开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上介绍说。 银河湾种植合作社和侠松家庭农场新种植的梨树,已经成功培育4年,今年首次挂果,预计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以后亩产量将逐年递增。 目前,在省农科院梨课题专家组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的前提下,该村种植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良梨品种秋月、晚秀、华山、红香酥、早酥红等,力争早日实现全村梨树种植面积达到600亩,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南阳桐柏:油茶满山岗 丰产增收在望

    “8年如一日,我不顾山上土层贫瘠、地处风口等不利条件,对油茶种植情有独钟,看着油茶树逐年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心里美极了!”江记油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中海说。 “我培育油茶苗木20多亩,去年亩均收入近2万元。”南阳桐柏县平氏镇杨庄村村民汪瑞清说。 “我从6年前开始种植油茶,目前已发展到500多亩,去年销售油茶果收入20多万元。”程湾镇石头庄村村民秦中山说。 “7年来,我坚持在石头遍布的浅山丘陵上种油茶,去年收入6000多斤油茶果,感觉种油茶确实是个致富好项目!”退休干部董连波说。 “油茶是东方的‘橄榄油’,你们种油茶,我包销!”一直致力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河南金立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屈彦君说。 7月26日,由桐柏县政协牵头组织的油茶产业发展“诸葛会”举行。与会的专家、油茶种植户代表踊跃发言,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盛夏是油茶果实疯长的时节,这几天,桐柏县围绕油茶产业发展进行集中调研、讨论,不少农民表达了种植油茶的愿望,油茶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作为老区、山区、边区的桐柏县,怎么办?怎么干?经过多年的探索,桐柏正在走一条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内涵的生态强县之路,但做得还很不够,其良好的自然优势、生态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桐柏县在发展茶叶、艾草、小龙虾、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带富农民的基础上,把以油茶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举办油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也是举措之一。这样的会议近日已举办了3次,实地调研活动也在进行中。 桐柏发展油茶产业条件怎么样?河南省林科院木本油料专家丁向阳教授介绍,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自然特点“七山一水二分田”,以浅山丘陵为主,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油茶树生长,是我国油茶种植的北缘区,发展该产业气候与环境得天独厚。 油茶树苗长势如何,效益如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站在山顶,但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青翠油绿,硕果累枝。 带领大家参观油茶山的桐柏县农民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记油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中海告诉大家,油茶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适合在低纬度、低海拔、土层深厚、土壤酸性的浅山丘陵地区种植,究竟是否适合在桐柏山区种植,种植效益如何?曾经是个未知数。“要么种不成、要么就种出质量上乘的油茶。”老江聘请的专家们在考察了桐柏山淮河源特有的地质和土壤条件后,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结论。敢想敢干的江中海决定:不管怎样,一定要搏一搏!不成想,竟然成功了。当然,这成功的背后,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为研制茶油压榨技术,他潜心研究,先后获得4项技术专利,还研制出了茶油制取新设备。 “这座山上种植油茶已达到40万棵。2016年,种植油茶收入40万元,2017年达到120万元,2018年升至180万元!”说到这里,憨厚的江中海开心地笑了,“油茶树年年在成长,收入也就年年见长。这是一座会长个儿的金山!” “是啊,油茶树是常绿植物,油茶果实可以榨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这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有着不凡的意义。”桐柏县林业专家白家银说。 “对,油茶树从开花到结果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14个月,淮河源头的茶油纯天然、无污染,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是当今营养保健食用油之高端产品。”丁向阳教授谈起油茶与茶油赞不绝口。 茶树绿,油茶香,淮河源头创富忙。“发展油茶等苗木花卉产业,核心是壮大乡村产业,举措是政策引导,方法是龙头带动,根本是群众致富。目前,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下一步,要抢抓森林河南创建活动机遇,用活国储林项目建设政策,出台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桐柏县苗木花卉协会,带动全县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让淮河源头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南阳桐柏县有关负责人说。 淮河源头,油茶的春天来了!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灵宝:光伏产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日前,灵宝市焦村镇姚家城村党支部书记姚梧林向记者介绍村里的光伏发电产业。 据悉,该村3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00余万元,于2018年年初建成,同年6月并网发电。项目作为村里主要的扶贫产业之一,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救助因病因灾返贫的农户和村级公益性岗位、公益事业支出及集体经济的积累。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洛阳孟津:“联棚”种葡萄 农民巧增收

    日前,在孟津县送庄镇溢乐园葡萄种植园里,游客在葡萄长廊内享受采摘乐趣。该园采取联栋棚架葡萄种植技术,利用土地闲置期在棚架下套种草莓、蔬菜、袖珍小西瓜等,探索出一年多收的新模式。 近年,该镇着力打造以葡萄、桃子、小西瓜等果蔬为主打的“四季果园”和生态农庄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河南超过99%的村摸清集体家底

    “2015年以来,河南省分三批在济源市、获嘉县、新县等18个市、县实施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目前第一批、第二批改革任务已完成,第三批今年10月底完成;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48504个行政村完成清产核资,占总数的99.25%,共清查核实资产269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62亿元。”近日,记者在河南济源召开的河南省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集体家底,明晰了乡、村、组不同层级的集体产权;试点地区积极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了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基本完成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确权到户面积10619.81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9.3%;发放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742.29万户,占应确权农户数的98.2%。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8万家,加快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到8.8万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6%。稳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3946万亩,托管面积2652万亩。落实农业生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4年累计拨付资金429.6亿元;探索兰考普惠金融、卢氏金融扶贫模式;完成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任务,累计发放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7.59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6.69亿元。 会议指出,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深化农村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要按期保质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依法合规确认集体成员身份,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健全乡村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实施培育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确保圆满完成深化农村改革任务。

    [更多详情]
  • 31 2019-07

    河南光山:高温酷暑 挥汗采藕

    7月29日,光山县寨河镇耿寨村新生合作社社员正在冒着高温酷暑采挖莲藕。今春该合作社引进种植360多亩高效品种珍珠莲藕,平均每亩收入达4000多元。同时吸纳村里16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纯收入2.7万元,并带动4户农户种植珍珠莲藕,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使他们通过种植珍珠莲藕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