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1 2019-07

    河南鲁山两企业家返乡创业 联手打造“香菇小镇”

    7月29日,在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的温室大棚香菇种植基地里,20多名村民忙着搬运、摆放菌袋。“这个大棚香菇种植基地是匡长军、雷根宪两名企业家投资兴建的,为我们在家门口务工创造了机会。我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挣150元。”贫困户焦西春介绍说。 焦西春所说的两名企业家之一匡长军是鲁山县观音寺乡人,在新疆等地经营多家公司,常年从事食用菌购销业务。由于业缘关系,他和土桥村的村民焦录方、土门办事处庙庄村的村民郭冠成了生意伙伴。2018年,在焦录方的引荐下,匡长军回来创业,以20万元的年租租下土桥村的温室大棚,开始种植新型袋料香菇。 另一名企业家雷根宪作为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代表,在2018年被鲁山县请了回来,高票当选瓦屋镇大潺寺村党支部书记。为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雷根宪拓宽了村道,上马了黄花菜种植项目,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更强的创业项目。2019年3月,雷根宪无意中在土桥村认识了匡长军,两人一见投缘,分别成立了尧荣菌业有限公司、九九乡情农业有限公司,约定共同入股在土桥村发展香菇种植产业。 在匡长军第一期香菇大棚里,一些菌袋上插着温度计,喷淋系统在电脑控制器、感应器的感应控制下自动喷洒着水雾。“这香菇大棚已建成230多个,到今年10月就会出菇,鲜香菇将全部通过冷藏运输车运到大城市,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届时最低用工量在300人以上。”匡长军介绍说。他和雷根宪种植的香菇总产量到2020年将达到4000吨,在采摘季节将会安排更多的人务工。 鲁山县瓦屋镇党委书记陈永坤介绍,两名企业家崇尚实干,抱团创业,最近他们还租下一处村扶贫车间,准备建设一套食用菌包装自动生产线。对两人的创业,该镇加大扶持力度,新近为土桥大棚香菇种植基地配套购买了3辆冷藏运输车,依托该基地打造“香菇小镇”的契机,辐射带动周边背孜乡、观音寺乡、土门办事处等乡镇,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汝南“土专家”魏永红 引种百果园带来“黄金运”

    “我这10多亩地种的全是果树,有桃、李、杏、梨、葡萄、苹果、大枣、石榴等10多种果树近百个品种,光桃就有黄金桃、仙桃、蜜桃、黄桃、蟠桃、冬桃、油桃、寿桃等十几个品种,其中很多正在培育试种的还没有起名子。”7月28日,在汝南县板店乡魏岭村果树种植土专家魏永红的百果园,魏永红一边领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说,“我这就是一个果树试验园,从‘五一’到‘十一’这里鲜果不断,一年三季有得看又有得吃,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我的果子是专门让人品尝的,我每年从中选出一些口感好、品质优的品种推广繁育,我另外还有20多亩苗圃地专门用于繁育优质果树苗。” 魏永红今年57岁,2000年,他根据本村土质特点,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考察,了解到黄金梨不但适合在当地种植,而且市场前景看好,便向群众宣传这个项目,并积极带头种植,牵头成立了“永红黄金梨种植合作社”。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板店黄金梨已辐射魏岭及周边的潘庄、玉皇庙等村,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并注册了“板店黄金梨”商标,魏永红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果树栽培“土专家”。 掌握了一定种植经验的魏永红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把目光投向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上。 “我的百果园就是为了做试验,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发现有好的品种,我都不惜代价引种进来,观察、掌握它们的生长特点和抗病虫害能力,结出的果实让参观者免费品尝,通过品尝者的评价确定哪个品种可以推广,哪个品种需要改良。”在百果园中,魏永红指着一棵用丝网罩着的桃树说,“这一棵可是个宝贝,是我今年春节后专门从安徽一家桃树育苗基地带回来的,连车费花了近2000元,这个桃完全成熟后还能继续在树上挂20多天不落果,销售期长,且口感脆甜,果味纯正,品质绝对上乘,现在还在试种期,也没有名称。明年我准备先繁育100棵扩大试种面积,如果3年后性状稳定,我就在全乡推广这个品种,再给它起个响亮的名字,就像黄金梨那样打响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永红的百果园内果树越来越多,种类也愈加丰富。尽管有那么多果子,魏永红从来没有卖过钱。果园里成熟的果子大多被前来参观的村民尝了鲜,或者被送人品尝。 “我建这个百果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繁育推广新品种,经过百果园试种成功、在我的苗圃繁育推广的果树品种已有20多个,光黄金梨就有早、中、晚三个品种,黄金桃也有两个品种。由于我的苗木品种齐全,且都经过多年试种,每年前来联系果树苗的客户络绎不绝,不仅有附近村庄的,还有相邻的三门闸、宿鸭湖以及平舆县阳城镇、万冢乡的,最远的客户来自确山县、正阳县,每年销售苗木的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我对百果园越来越充满希望,相信会有更好更优质的水果从这里走出去。我有信心把我们板店乡打造成‘百果之乡’,让黄金梨、黄金桃像它们的名字一样为板店群众带来‘黄金运’。”魏永红喜悦地说。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蒋学法:脱贫靠自己 变身“牛专家”

    “俺七点半到河边割草喂牛,九点和其他贫困户打扫卫生并在村‘爱心超市’兑换积分。下午到周边养牛户家中看看牛……”7月26日,延津县马庄乡蒋班枣村五保贫困户蒋学法把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详细地告诉记者。 蒋学法是该县人社局帮扶的2016年脱贫户,还是一名远近闻名具有30多年养牛经验的“土专家”。其家中一直喂养着4至5头黄肉牛,每年出栏1至2头牛犊,仅卖牛犊一项便有2万元的收入。“脱贫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是蒋学法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蒋学法是名热心人,自己脱贫不忘身边人。他经常利用自己的养牛经验无私地帮助周边的养殖户。“蒋学法不管白天黑夜、寒冬酷暑,只要叫一声,保准随叫随到。”被蒋学法指导过养牛技术的村支部书记蒋善章说。养殖户段志学回忆,2017年冬天,他的一头母牛难产,蒋学法二话不说,光着膀子伸手帮助挪动胎位,最终牛得以顺利生产。 蒋学法更是名勤快人。“老蒋是我的帮扶对象,我们很少在他家中见面。找他时,他要么在河边割草,要么在养殖户家中帮忙。”蒋学法的帮扶人、延津县人社局副局长郭永锋介绍,蒋学法还出资2.5万元和侄子购买了大型花生脱果机搞经营,每年可增加5万多元的收入。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叶县农家女宣霞 菜叶子“晒”出致富路

    7月26日,走进叶县廉村镇高柳村宣霞的家,记者一眼就看到了院子里绳上晾晒着的一排排干菜叶子。 “这是马齿苋、玉米菜……仓库里还有芝麻叶、萝卜樱等。这些菜在农村很常见,有的甚至都没人要,我把它们加工后晒晒就能卖个好价钱。”宣霞笑着说。 今年40岁的宣霞是廉村镇高柳村人,嫁到漯河市后外出务过工、卖过服装、开过饭店。每次逢年过节回娘家,她总会带一些母亲晒制的干菜回去,之前没吃过干菜的丈夫尝了连连称赞。“我从小吃父母晒制的干菜,腌制的咸菜、酱菜,觉得特别美味。这些是不是可以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呢?”听着丈夫的赞叹,宣霞灵光一现,有了做干菜生意的想法。 宣霞并没有盲目开始投入生产,她先是从网上购买畅销产品,不断地品尝、学习,自己一遍遍地尝试着做。 “不少村民把萝卜缨都给扔掉了,其实这些叶子既有营养又好吃。”通过全方面了解,宣霞知道菜叶子的营养成分不亚于普通蔬菜。于是,一些在村民眼中没用的野菜、“废菜”被她当成了“宝贝”。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2017年,宣霞决定在自己娘家将想法付诸实践。她拿出自己积攒的十几万元存款,购进封口机、真空机和灌装机等设备,开始了干菜加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刚开始只生产干野菜,由于价格公道还好吃,供不应求。后来又从周围村庄和外地收购品质好的豆角、萝卜等蔬菜进行晒制加工,销售同样很好。”宣霞说,随着摸索发展,她不断扩大干菜品种,目前,已经有玉米菜、萝卜缨、萝卜干、冬瓜干等14种干菜。 宣霞说,干菜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工序。通常需要先把菜叶子分开,选出鲜嫩、形状完好的叶子留用。选好的叶子经过清洗后,放入甩干机脱水,最后平摊或挂在绳子上自然风干。 宣霞发现,五六公斤的鲜菜叶能晒出一公斤左右的干菜,其商业价值不容小觑,而且干菜存储时间长,包饺子、熬汤等口感营养俱佳,市场上抢手得很。 “这种袋装的干豆角每袋230克,零售价在13元左右。”宣霞拿出一包产品介绍道,她每天可以装100多袋。 初尝甜头后她便想着扩大规模制作酱菜和咸菜。听人说“黄豆要买东北豆”,宣霞便托人购买了一批东北黄豆用来制作酱菜。经过品尝,发现其口感没有市面上的好,这让宣霞犯了难。她通过向村里老人请教、上网查询,最后发现使用本地黄豆做出来的酱菜口感更好。 “现在好几种酱菜都研制成功了,但还没有对外销售,主要是在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测报告审批下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批量生产。”宣霞说,今年她成立了河南省土里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自筹资金100万元,建设了占地4亩的厂房,目前机器设备已准备就位。 为了在网上更好地销售产品,宣霞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电商人才培训班,并专门学习了抖音和快手的拍摄方法。对于以后的发展,宣霞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在村里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干菜所需的原料,打造加工产业链条,带领村民一起用菜叶子‘铺’出一条黄金路。”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各地积极探索夏粮科学收储 保障粮农利益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夏粮收购正进入高峰期,如何将手里的粮食顺利地进转化为收益,是农民最关心的话题。记者从山东、安徽等地了解到,多地相关部门备足资金,创新政策,升级设备,保障夏粮收储、收购顺利进行,让农民收益有保障,让粮食实现颗粒归仓。 夏粮收购数量大、时间紧,农民急于出售手里的新粮,对于很多收购商来说,短时间往往难以保障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容易出现拖欠农户货款的现象。今年,在河南周口,创新金融产品让粮食收购商资金有了保障。也让农户售粮没有后顾之忧。 河南商水县胡集镇上荷村村民贺国友今年每亩地小麦产量达到了1300多斤,小麦一收割就直接拉到村头粮食收购点卖掉了。 粮食收购商尚秀丽说,今年当地银行给自己发放了50万元的“粮食贷”,6月初钱就全部打到了自己的账号里,收农民的粮食更有底气了。 尚秀丽:今年银行给我放的款及时到账了,不耽误收麦,农户的麦车一下磅就付钱,不欠款,现金结算。 据了解,今年河南周口多家银行围绕夏收期间粮油购销企业、中型收购商、粮食经纪人、粮食收购大户等主体粮食收购资金周转需求,积极推出金融新产品,满足客户旺盛的资金需求。 除了将粮食卖给经销商,不少农户也选择将手里的新粮交售到当地的储备库。各地粮库也积极推出措施,保障农户及时拿到粮款。 在新疆昌吉,国家粮食储备库积极组织人员提前腾仓并库,对于前来交粮的农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连日来,陆续有农民满载着丰收的粮食前来交售新粮,化验等级,检测水分,过磅结算……整个工作井然有序,李瑞刚是三工镇庙工村的种粮大户,今年她的30亩地冬小麦喜获丰收,亩产比去年增加了50公斤。 李瑞刚: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粮站服务态度也好,很快就卸完了,大概卖了3万来块钱,粮站也没有打白条,把钱直接打到卡上了。 为了方便农户交售新粮,昌粮集团昌吉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心仓库在昌吉市三工镇增加了四个收购点,检修保养32台粮食收购机械,设立粮食晾晒点,为农户做好各项服务,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仓库副主任马磊:中心仓库今年计划收购2万吨,现在都是机械化入库,能非常快速的收购粮食。 在其中一个收购点,粮站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农民送来的小麦进行卸载,通过全自动粮食输送机直接入库,这种方便快捷的收储方式,让种粮大户马钢十分轻松。 马钢:从称重到卸车两个多小时,1万多块钱到手了! 昌粮集团昌吉国家粮食储备库二六工粮站保管组长郭军:我们24小时收购,农民随到随收,绝不压价,给农民提供各项服务,确保颗粒归仓。 农户售粮期间,除了资金问题,还要面对粮食储存的难题。如果储存不当或者天气影响,会给农户带来较大的损失。今年,山东省德州乐陵市大力推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示范镇建设,为农户发放科学储粮仓。 乐陵市粮食安全保障中心仓储科科长王佃华正在为农户讲解科学储粮仓知识。今年,乐陵当地粮食部门免费发放5000个科学储粮仓,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乐陵市孔镇镇副镇长李腾飞:市粮食局为我镇免费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4239个,将有效提高我镇的农民储粮存粮的意识,学会科学储量,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实施储粮工程,一方面可改善存粮环境,有效改变“重生产,轻储粮”的现状,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又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乐陵市孔镇镇西井村村民李志毅:以前的粮食害怕受潮,全都处理了,现在有粮仓了,能放住了,也不招虫子,不招老鼠。 乐陵市粮食安全保障中心仓储科科长王佃华:下一步,市粮食部门将积极帮扶乡镇,加大科学储粮知识培训力度,为节粮减损做出应有贡献。 粮食入库之后的储存如今也更加智能和精准。同样在山东德州的齐河县,各国有粮库通过实施智能化升级,不仅让粮食收购提速,真正实现了智能储粮。在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控制室,工作人员只要在智慧粮库系统平台上点点鼠标,就可以轻松完成粮仓切换、开启监测系统等工作,52个粮仓的粮情数据在平台上一目了然。 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粮情检测员王旭: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库区内的粮情监测、智能通风、虫害还有气体检测、粮面安防监控设备等进行集成,可以精确采集到粮库内外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近年来,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原来基础上投资300万元进行了智慧粮库升级改造,实现粮食从收购、入库、储存到出库的全程信息化智慧管理。 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保管员聂孟坡:这是我们近期从仓内抽取的害虫数,可以反映仓内害虫密度。电脑终端随时检测,确保粮食安全。 目前,齐河县三个国有粮库已全部完成智能化升级任务。“智慧粮库”在大幅度提高粮食仓储保管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科学收储,不断保障粮农利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建议,今年政策性收购对市场的引导效应逐步显现,广大农民朋友要把握好售粮时机,实现丰产丰收: 唐珂:尽管今年新麦收购价低于往年,但由于产量品质双提升,农民售粮收入有望保持基本平稳。随着政策性收购对市场的引导效应逐步显现,夏收小麦购销市场将趋向活跃,但市场价格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也建议农民朋友把握售粮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防范夏玉米“卡脖旱”

    近期河南省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本周我省大部地区仍有35℃~37℃的高温天气。7月29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应防范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可以采取灌水降温、人工辅助授粉、叶面喷肥等措施,减轻高温对夏玉米的危害。 据悉,本周全省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前期全省仍以高温闷热天气为主,周中后期高温天气缓解。根据当前墒情和作物需水状况,预计从现在至8月4日,豫西西部、豫中北部及豫东、豫南部分县(市)仍将存在不同程度旱情,个别站点土壤相对湿度将降至50%以下,为中到重度干旱;其他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 省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各地要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棉花注意及时整枝、打顶,防止植株旺长,增加田间通风透光;一季稻可适当增施穗粒肥;大豆注意中耕除草,抗旱排渍;密切关注病虫害发展动态,防治结合。 此外,汛期降水易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局地洪涝或阶段性干旱,要注意防汛、抗旱两手抓,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大秋作物的墒情管理工作。豫北、豫中及豫东墒情不足的地区重点防范夏玉米“卡脖旱”,确保夏玉米正常生长。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河南农民种小麦今年每亩净收益414元

    7月29日,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公布了对全省40个县(市、区)120个乡镇600个农户小麦生产成本收益的调查结果。 2019年,河南省被调查农户种植小麦平均每亩生产成本563.64元,比上年减少4.76元,同比下降0.8%,其中物质费用、生产服务支出分别增长2.0%、0.4%,呈现略增态势;人工成本下降6.4%。 2019年全省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小麦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种植收益明显好于上年。 2019年全省小麦生长期内气候条件较好,病虫害较轻,光照充足,加之收获期间无极端自然灾害,是近几年最好的年景,小麦生产实现“量质同升”,喜获丰收。全省小麦亩产436.6公斤,同比增加19.1公斤,增长4.6%。 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2019年全省小麦平均收购价格2.24元/公斤,比上年减少0.01元/公斤,下降0.4%,同比基本持平。 种植收益明显好于上年。 根据上述情况测算,2019年全省农民种植每亩小麦的产值为977.98元,同比增加38.58元,增长4.1%,扣除亩均563.64元的生产成本,亩均收益414.34元,比上年增加43.34元,增长11.7%。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信阳市平桥区:电商培训进乡村 增强农民网销实践能力

    7月28日,由信阳市平桥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组织的“2019年度电子商务送课下乡”培训活动在平桥区五里镇正式开课。该镇有创业意愿或有一定创业基础的青年、贫困户等共计50余人参加。 此次培训,由平桥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咸鱼老师主讲,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员们讲解了电商的好处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人人微信的时代,微信已经成为农产品网络销售不可或缺的工具。培训老师从微商时代展开介绍,再从微店APP下载运用、微店自我包装、朋友圈营销推广技巧等内容展开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农产品营销案例分享,让学员全面掌握营销技能,将更优质的农副产品宣传销售出去,促进创业致富。 学员对应用程序很陌生,老师就手把手地示范教学,并通过面对面建群的方式组建了“五里镇送课下乡电子商务培训学员交流群”,方便学员在群内进行交流学习,随时解答学员微信营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通过此次培训,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增强了网络营销的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营销理念,对今后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农产品资源网上销售、助力精准扶贫起到了推动作用。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泌阳县供电公司:保障农牧业生产抗旱用电

    “再往上一点,确保安装高度在1.5米以上。”7月28日15时,泌阳县供电公司双庙供电所所长钱向民顶着烈日,赤脚站在一片秋桃园中央,指挥双庙供电所党员服务小分队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给万庄村特色农业种植大户王太山装抗旱抽水电表。一个小时后,一股清泉流入秋桃园中。这是双庙供电所党员服务小分队在为该乡安装的第五十块抗旱抽水电表。 7月份以来,泌阳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目前大部分乡镇已出现中等强度的旱情,面对严峻形势,泌阳县供电公司迅速制订抗旱供电工作方案,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抗旱救灾保电工作小组,做到保电组织、责任、巡检、抢修和服务“五到位”;主动与当地政府对口联络,详细了解当地旱情的轻重程度,做好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的保供电工作;编制抗旱供电设备故障处理预案,积极筹备抗旱所需物资,确保在发生停电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

    [更多详情]
  • 30 2019-07

    内乡县王店镇:果园丰收脱贫不愁

    7月25日上午,笔者来到内乡县王店镇薛岗村回子岭千亩果园,虽然正值酷暑,但果园内人头攒动、车声隆隆,人们正忙着采摘、挑拣、装箱各类新鲜瓜果。 果园负责人刘有功高兴地介绍说:“回子岭共有果园3000余亩,种有樱桃、蟠桃、寿桃、水蜜桃、油桃、红李、黑李、杏等10多种果树,基本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今年春季风调雨顺,果树授粉好、挂果多,夏季虽有点干旱,但果园有浇水设施,工人们管理到位,结的果实又大又鲜,还很甜,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当然也很不错。你看,刚一装好箱就有车来拉走。附近的村民天刚亮就来果园帮工采摘,晌午和下午天热了就在大棚里挑拣果子、装箱、装车,每人每天有60元的工资。” “老板果园大丰收,俺们天天有活干、有钱赚,稳定脱贫不成问题,俺家孩子上学也不用愁了!”一位大叔喜笑颜开地说。 担任薛岗村村支书20多年的薛英豪大声地说:“回子岭原来是长满荒草的山坡,2014年通过治山整地,改成了现在的梯田,以每亩100~300元的价格流转给乡土人才刘有功。他先后投资500余万元配置水利等设施,引进种植桃、李、杏等多个新品种果树。经过5年的精心管护,目前各类果树已进入盛果期,原来的荒坡野岭变成了现在花果山。村里每年有30余名出不了远门的富余劳动力在此长年就业,每人每月工资1000~1800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