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19-07

    华龙区岳村集村:村民有了“开心菜园”

    7月24日,华龙区岳村镇岳村集村“开心菜园”里,红彤彤的西红柿、翡翠般的茄子、又细又长的豆角……十几种蔬菜在阳光的照耀下长势喜人。 “我在这里种了西红柿、葱、辣椒,家里有5口人,吃不完的时候还能送给亲戚朋友,在这里种菜感觉非常充实、开心。”村民和培革正在精心耕作自己的菜园,他一边浇水,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开心菜园”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田间都是水泥小道,并配备有自动供水系统,一块块菜地被村民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种的菜无公害,大家吃着也放心,想吃哪种菜,转眼的工夫就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岳村集村党支部书记巴瑞明说。 岳村集村有2871口人、3100亩耕地。随着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里大部分土地都进行了流转,村民吃菜这个原本的“小问题”渐渐成了“大问题”。2018年4月,巴瑞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9月,巴瑞明个人出资20万元,为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和困难群众建起了“开心菜园”,让村民吃上了新鲜的蔬菜。 巴瑞明介绍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他发现了群众吃菜难的问题,就投资建起了“开心菜园”。建设“开心菜园”不仅能解决群众的吃菜问题,还能锻炼身体。岳村集村由巴村、和家、集上3个自然村组成,面积广阔,平时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村民交流沟通得不够充分,有了这个“开心菜园”,大家每天早上都聚在一起种菜、聊天,既交流了感情,也化解了一些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开心菜园”建成后到现在,已有80户群众在这里种菜。目前,整个菜园面积有20余亩。巴瑞明说,下一步该村计划扩大菜园规模,争取种菜群众增加到150余户,让“开心菜园”不仅成为岳村集村村民种菜的菜园,更成为他们心灵的家园和乐园。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河南省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7.7% 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

    上半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30亿元…… 日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南省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公布了我省上半年的“成绩单”。 上半年 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 2019年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河南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夏粮总产量达到749.08亿斤,再创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位次由去年全年全国第14位前移至第6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省新业态消费快速增长,前5个月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9、27.6%。 从城乡结构看,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户籍人口100万人左右。郑州大都市区加快建设,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全域推进,上半年共完成投资3368.6亿元。 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8.8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97.9元、同比提高4.7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1.7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好不好,数据会说话。我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上半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30.3亿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三个一”改革全面启动,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正式运营,成功争取“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试点省,完成对18个省辖市和郑州航空港试验区营商环境预评价。国企改革方面,458户“僵尸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全部完成。 对外开放方面,保持了良好势头,新开通郑州至伦敦、曼德勒国际航线,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次同比增长75%;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单数同比增长18%。 下半年 全面落实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除了晒成绩,下半年怎么做?《报告》给出答案。 《报告》称,将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全面落实降成本30条举措,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聚焦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等基础性成本,年底前取消高速公路30个省界收费站。 此外,还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建设,创新推广“信豫贷”“税易贷”“豫农贷”等“信用+大数据”融资产品。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全面落实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推进洛阳都市圈规划建设,实施郑开双创走廊、许港、开港等产业带项目和沿黄生态带等生态项目。 在脱贫攻坚上,年底前实现6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14个国定贫困县摘帽和“十三五”规划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农业农村部:确保疫情不反弹肉类供给不断档

    日前,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全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坚决落实各项措施,统筹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确保疫情平稳下降不反弹、肉类供给不断档、生猪市场总体稳定。 会议要求,要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逐级压实责任特别是属地管理责任,强化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运输过程监管,强化餐厨废弃物监管和外疫防堵,加快推进分区防控;严厉打击非法调运、私屠滥宰、屠宰贩卖病死猪以及“炒猪”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产业秩序;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会议提出,要坚持防控生产两手抓。抓紧落实稳定生猪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保护能繁母猪产能,支持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提档升级,落实养殖用地,鼓励支持养殖场户增养补栏。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防止超范围划定禁养区,随意扩大禁养限养范围,要定期调度本地区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价格情况并深入研判,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在孟州开建 71.7万亩农田将"解渴"

    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获悉,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近日在河南焦作孟州市开建,建成后可为济源和焦作的51.7万亩耕地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另向广利灌区20万亩耕地提供补水。 据介绍,该工程位于黄河北岸,涉及济源市和焦作市的沁阳市、孟州市、温县、武陟县5个市县,工程引水水源为小浪底水库。灌区共建设渠系工程32条,总长325公里,含1条总干渠、3条干渠、8条分干渠、18条支渠以及沁阳市和孟州市两条供水管线,新、改建骨干建筑物696座。工程建成后,年可引黄水量2.39亿立方米,为广利灌区补源20万亩,发展济源市、焦作市灌溉面积51.7万亩,为城镇工业生活供水1.12亿立方米。 据河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河南省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的重点工程,该工程对构建黄河北岸清水走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确山县:农业“品牌化”增收“新动能”

    盛夏时节,红彤彤的西红柿正当季,菜市场每斤售价多少?2元左右。 但是,如果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得到绿色食品认证后,每斤西红柿“身价”几何?3.5元以上。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贫困户大棚种植绿色西红柿,同时开展休闲采摘,一年的收入超过2万元。 7月17日,在确山县举行的全省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上,一个小西红柿形成一个大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生动事例,让与会者感受到农业品牌的力量。 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插上品牌翅膀 瓦岗红薯、留庄大米、确山板栗……确山县“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由2014年的1个增加到如今42个,“三品一标”种植面积占全县的42%,从事“三品一标”种养加工的企业、合作社多达2400家。2016年以来,特色农业带动全县5269户贫困户脱贫。 确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也是今年全省14个拟脱贫摘帽县之一。近年来,该县立足农字做文章,以强农带贫为目标,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实施品牌扶贫战略,产业扶贫如火如荼。 “无品牌不产业。”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认为,品牌是质量、品牌是标准、品牌是效益,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双汇火腿誉满全国,三全、思念汤圆和水饺销往全国各地,好想你大枣成为“网红”,都离不开品牌的力量。 我省贫困地区多位于山地、丘陵和滩区,大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产品特色突出,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品牌扶贫,通过品牌引领推动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脱贫。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农业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30万人次以上;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4429个,贫困地区占比42%;培育创建省级知名农业品牌400个,贫困地区占比41%。 像确山一样,我省一些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打响农产品品牌,培育出“上戈苹果”“新安樱桃”等产业新宠,进而发展成为当地优势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注入了新动能。 把每个贫困户都联接在产业链上 “在合作社打工,每天80元钱,一个月出满勤,收入能超过3000元。”确山县任店镇赵湾村贫困户张红丽在村里的合作社分拣香菇,对收入很满意。 “确山县仅食用菌一项产业,年产值就达5亿元。”确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德恒介绍,目前全县已形成规模的食用菌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多家,其中香菇种植面积1.5万多亩。3年来,全县食用菌产业累计带动1005户贫困户脱贫。 “要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贫困群众。”省扶贫办副主任郭奎立表示,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扶贫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力量。 今年,我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推出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政策。对拥有“三品一标”认证的涉农带贫龙头企业,在筛选评定程序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准入。采用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农产品品牌溢价分红等扶贫模式和“一地生四金”联贫带贫方式,即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养殖得“现金”,紧密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稳定带贫增收能力,让品牌溢价助农增收。 “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钱,是品牌建设和产业扶贫的目的。”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院教授杨巧佳建议,在实施农业产业扶贫中,要把品牌这面大旗举起来,以品牌覆盖带动农业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实现贫困户脱贫和稳定增收。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宁陵“95后”小伙卢振 种出人参果黄瓜走红网络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近日,宁陵的“95后”小伙卢振因种出“人参果”黄瓜,在网络上走红。他种的黄瓜长成一个个人形娃娃的模样,非常可爱,让许多网友爱不释手。 今年23岁的卢振家住宁陵农村,是个种温室大棚的菜农,靠种黄瓜挣钱。他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2019年卢振在种植黄瓜时突发奇想:我能不能把黄瓜种出多种形状呢?心动之后就是行动,他开始在他的蔬菜大棚里试验创意黄瓜,没想到这一试验竟然真的成功了。 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小伙卢振正在自己的大棚里展示“人参果”黄瓜。这些黄瓜都是在模具里面长成,成熟后看上去像一个娃娃,非常精致可爱。除了人参果造型外,还有福娃版、喜娃版、葫芦娃版的,有着美好的寓意。网友看过之后,纷纷提出疑问:“这瓜吃了能长寿吗?”卢振笑称:“黄瓜有营养,吃了当然长寿!” 据了解,卢振种出的这些黄瓜售价是普通黄瓜的20多倍,已经吸引了俄罗斯的客商,联系他购买种子试种。 他把这些创意十足的黄瓜录成视频传到网上,很快引来众人围观,小卢也一下子成了网红。网友纷纷热议:“有思路,就有出路!”“把黄瓜种成我吃不起的样子。”“好不好吃暂且不说,反正我是下不去嘴。”“这叫人为畸形黄瓜,我不喜欢。”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河南省西峡县桑坪镇:小兰花成为致富大产业

    在西峡县桑坪镇,你会发现很多在屋顶上养兰花的人。 “养兰花不但能致富,还能给人增添乐趣,修生养性。”该镇养兰大户余世珍说。 桑坪镇地处伏牛山主峰老界岭南坡,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宜兰花生长。近年来该镇坚守“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增果、稳药、调菌”的基础上,鼓励群众根据山区实际,发展适应当地发展的产业,倡导、鼓励群众种植兰花。近年来,兰花因其清秀风雅倍受国人喜爱,极高的观赏性让它成为高优的农业产业项目,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该镇重视培养兰花产业带头人,在兰棚建设和种植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起来了“世钦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采用“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种植户”的种植销售模式,推动产业良性发展。连续两年和企业合作,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性的“杨家墁杯兰花展”,扩大了该镇的兰花知名度,打造了兰花品牌。通过兰花展和网络交易平台,将该镇兰花远销至湖北、福建、江浙、上海、广州等地。 余世珍和弟弟余世钦过去在当地是有名的穷户。特别是弟弟余世钦,由于残疾,家里连孩子上学的钱也没有。养兰后,弟兄俩迅速致富。 弟弟余世钦介绍,桑坪镇的兰花产业通过政府搭台、协会主导、大户引领的方式,拓宽了市场渠道,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全镇像他弟兄俩从事兰花种植的就有100多户人家。小兰花成为当地的大产业。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郏县长桥镇:果园用上割草新利器

    7月23日上午,赤日炎炎。在郏县长桥镇东长桥村的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富硒生态园里,工人正在遥控操作割草机,一辆精巧机灵的“小汽车’’穿悛于果林之间,所到之处杂草纷纷倒地,并被粉碎成秸杆。 “这台割草机只需通过一台小小的遥控器就能够进行前进、后退的控制,能够实现原地转向,操作起来简单,省时省力,我一个人一天割草50多亩。”正在操作遥控器的公司员工郭晓刚说。 近年来,随着绿禾公司林果基地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春耕和秋管一直是员工们最繁忙的时候,清除杂草更是一件头疼事。化学除草农药残留超标,人工除草又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也得不到很大的提升。 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公司负责人郭亚培从山东寿光引进了这款遥控割草机。 该台割草机运用全无线遥控开展工作,可以进行人机分离,既可以确保机子工作的高效化,还可以确保操作工作员的人身安全,用起来灵敏便捷。割草机体积小巧,整机高度低宽度窄,适合在低矮的果林中除草,不会对果树造成伤害。同时可以利用拆换不同属具实现各种功用,满足用户的各种农作要求,动力强悍,可以融入农作时的不利环境。割草机的投入极大地缓解了员工在耕地时的负担,使劳动变得的轻松省劲。该机器的功能之一打药功能十分强大,配置了7个喷头,喷药高度能够达到8-10米,打药机配备专用水管,遥控割草机图片,采用风送式喷药,能够实现喷药升降一体。喷射距离远,遥控式的操作能够使得操作人员免受药雾的伤害,能够满足果农们的多种耕作需求,可通过选配不同的属具进行旋耕、开沟、施肥、打药、起垄、运输等诸多功能。 自2015年开始,绿禾公司先后斥资购植了先进的无人机、背负式喷灌机和遥控割草机等各类配套农用机器35台(套),提升企业的现代化耕作水平,做到了从空中到地面的全方位立体植保,实现了从种植、收获到加工全程机械化,真正做到了“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的目标。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邓州市穰东镇推行“9种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

    近年来,邓州市穰东镇创新模式,多方支持,使全镇32个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该镇统计显示,通过“9种模式”,今年全镇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规模达378.69万元,平均每村达到11.8万元。 据了解,穰东镇在年初就把2019年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年”,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访谈,总结梳理出适合穰东发展集体经济的9种模式,由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适合本村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2019年已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达到53个。 资产租赁模式。即对现有闲置资产以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经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去年以来,该镇对村级集体产权进行登记改革,使大批的多年闲置或效益不高的集体资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有18个集体资产被盘活发挥出效益,还有17个计划2020年发挥效益。如穰东社区建设的老年幸福院租赁给社会资本运营,年收益达12万元。北王营社区的养殖场每年租金6万元。 “三资”入股或承包模式。即将村集体的“三资”通过入股或承包的形式,与企业联合经营,获取分红。如穰南、前庄、穰西将160万村级集体经济试点专项资金入股黄志牧业,每年获得20万元分红。 土地流转入股或承包模式。即由村集体牵头,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或建设用地集中流转出来,再入股或承包的形式发包出去,获取收益。如张拔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的泥鳅莲藕立体养殖合作社产品供不应求,可为村集体年分红5万元。 光伏发电模式。即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发电并网,从电费收入中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如八里桥、张拔庄、泰山庙、牛庄等村光伏发电项目,合计收益32万多元。 特色种植税收奖励返还模式。即由村“两委”引导群众种植烟叶等特色经济作物,镇政府将实现税收总量的30%作为奖励,形成植烟村的集体经济收益。如前庄村发展超1000亩的烟叶种植,村集体可获得烟叶种植税收奖励15万元。 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模式。即通过“三项整治”、空心村治理等形式,整治出的建设用地指标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如房庄、葛营、泰山庙等村空心村治理,今年获得建设用地指标收益合计179.5万元。 “三权分置”受益模式。即通过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可整理出来的新增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也可在流转土地集中外包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获得一定的流转服务费。如高孙村动员群众流转出耕地800余亩,由小麦种子公司作为育种田,村集体获得服务管理方面的收益4万元。 企业或合作社带动模式。即由村党支部牵头投资创办企业或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相应生产经营,发展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如北王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带来年收益3万元;穰西社区探索的全株玉米杂交高粱项目,成型后可形成集种植、酿酒、青储饲料和养殖于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预计年收益可达50万元。 乡村旅游模式。即自然条件优越的村,可利用区位优势开发旅游资源,独办或联合创办农家乐、养生疗养村、休闲观光农业等经济实体,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如翟庄村依托独特的仲景故里资源,合作建设中医药文化村,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年可收益6万余元,牛庄计划利用500亩水面开发乡村旅游,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益。 穰东镇党委书记万洪志表示,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是帮扶“输血”,而是要切实提高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我们通过抓产权改革,盘活资产;抓模式创新,开阔思路;抓重点扶持,拓宽收入;抓责任落实,实现增收。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到年底实现全镇所有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占比超过80%。 目前,各村不满足现状,在落实今年项目的同时,还积极研究项目,已整理出2020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5个,预计收益408.8万元。

    [更多详情]
  • 25 2019-07

    延津县:农民合作社助村民脱贫

    “今年合作社开始采用订单式销售,这彩虹小西瓜没开始种时,就已经被预订光了!”7月24日,见到延津县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敏时,她自豪地告诉记者。 前些年,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村村民秦太国返乡创业,利用村内天然的黄河故道沙壤土,开始种植优质瓜果,并成立延津县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随着“绿宝”甜瓜等“明星”瓜果的畅销,带领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成了合作社的另一个新目标。 积极帮助贫困户入社。对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还积极为贫困户跑项目,给他们争取扶贫政策建大棚。为减少第一年建棚贫困户的资金压力,合作社还免费为他们提供甜瓜苗。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吸纳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年能挣7000元到1万元。 目前,南秦庄全村果蔬种植大棚面积已达170多亩,合作社共计带贫36户,超过一半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随着合作社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该县王楼、丰庄、榆林等乡镇的带贫合作社纷纷前来“取经”,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都免费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丰产丰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