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9 2019-07

    河南将新建155万亩高标准农田 投资20.26亿多元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农业生产发展专项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河南省26个项目总投资20.26亿多元,将用于新建155万亩高标准农田。 据了解,该批计划共安排河南省2019年农业生产发展项目26个,总投资202608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162086万元,省财政专项23045万元、市投资7350万元、县(市、区)投资10127万元。该批计划的总体绩效目标是:在开封、濮阳、商丘、周口、驻马店5市26县(区),新建高标准农田155万亩,2020年建成后,有效改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知指出,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日常调度、在线监测和检查督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农业农村部重点检查投资计划执行进度和效果、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对于执行不力的投资计划和管理不善的项目,将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实施处罚。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鲁山县:贫困群众“借网”增收

    鲁山县积极推动电商扶贫进农村,贫困群众“借网”增收,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今年我们村现有150亩的冬桃,其中70亩已经进入盛果期了,现在我们通过电商预售的方式已经提前预定一部分,冬桃不愁卖不出去。”7月25日,正在利用电商平台预售产品的河南中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荆育程告诉笔者。 荆育程是鲁山县土门办事处构树庄村一位村民,荆育程的爷爷曾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他给村里引种了几百亩冬桃新品种,这两年桃树开花挂果了。 三年前,大学毕业后的荆育程回到村里开始用电商平台销售冬桃,注册了公司和商标,通过上农村淘宝、发微信朋友圈、抖音小视频等各种电商销售手段,去年冬桃采摘时8万斤的冬桃一周就卖光了。 荆中敏介绍:“那时候,好多人在网上看到桃子熟了,开着车来摘桃子的都排成队,你说网络厉害不厉害。” 今年构树庄村又新栽种桃树200亩,进入盛果期的桃儿挂满了枝头。现在离采摘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部分果子已经被客户从网上订走了。 据了解,近年来,鲁山县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构建电商扶贫三级服务体系,建成乡级服务站21个、村级服务点369个,对全县555个行政村的48800多名群众进行了不同层级的电商技能培训。目前,该县已建成线上直营店、线下体验店、应用电商企业(合作社)100余家,各类网店1340多家。2018年完成电商交易额3.86亿元,线上交易达1.26亿元,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1060人。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滑县:藏粮于种 为万亩良田添活力

    7月的花生,黛绿黛绿的茎叶生机勃勃,点点黄花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清香缕缕,沁人心脾。 好种出好苗。这几年,好种子让枣村乡袁营村村民吴东星收益颇丰。“去年,我种了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37’,亩产730多斤,每斤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0.7元,每亩增收400多元。这不,今年又种了8亩。”7月23日,望着苍翠欲滴、长势喜人的花生田,吴东星满脸喜悦。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十二连冠”的滑县,粮食产量连攀新高,种子功不可没。 据了解,多年来,为提高农业综合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加速乡村振兴,滑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展优质专用新品种研发及配套先进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目前,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优选优育,适时完成良种更新换代。“1964年,滑县率先成立了县级种子公司,在各乡镇建立了种子站和良种繁育基地,适时更新换代,50多年来引进、推广良种数百个。”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相平说。 董相平介绍,滑县1986年被定为国家第一批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1996年率先在全市完成小麦品种第七次换代,小麦亩产由1990年的202公斤增加到322.02公斤,当年被确定为“全国冬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种子产业化试点县”,2002年实现全县良种第八次更新换代。 前身为滑县种子公司的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精育良种、富民万家”为宗旨,加强科研体系、科研队伍建设,成立了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在海南建立了科研育种中心,在滑县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和小麦繁种及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在甘肃建立了玉米制种基地,形成了“一站一中心两基地”的“南育北繁”局面,培育出“滑玉168”“滑育麦1号”等通过国审及不同省份审定的玉米、小麦、大豆等新品种40多个,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健全体系,大幅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目前,滑县小麦良种繁育企业有10余家,建立稳固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面积实际有30万亩以上。以滑丰种业为代表的种子企业,逐步完善了全县良种推广体系,优化了粮食品种结构,加快了良种化进程,提高了良种覆盖率。 该县大力实施“11331”农业产业化工程,即以滑丰种业为龙头,以滑县种子协会为依托,开展县、乡、村三级新品种示范,构筑县、乡、村三层服务网络,打造“滑丰”品牌,为全县农民搭建起选择良种的平台,确保农民“种子买到手,技术跟着走”。 滑丰种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积极营造“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体制,采取“公司+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种粮大户”等多种形式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农民参与良种繁育及优质专用粮生产,建立规模化良种繁育和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良种推广体系。滑丰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每年5月和9月,该公司组织全县种粮能手、土地流转大户到示范园观摩,让农民直接观摩选种,更直观地看到新品种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了良种推广的主渠道作用。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县建立繁种基地和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20万亩,带动农户6万户,基地农户年增加经济收入近9000万元。 该县重点推广了优质强筋小麦、优质中筋小麦、粮饲兼用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等专用品种,粮食产量、品质大幅提高,全县小麦专用率已达100%。 外引内育,让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滑县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每年到农业高等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壮大科研育种团队,还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吸纳国内高端育种专家,不断提升科研育种水平。2013年,滑丰种业成立了中国农学会在河南省设立的首家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智发展。滑丰种业从西北农林大学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20”,集抗病、抗寒、高产、优质等优点于一身,并推行订单生产模式,实现产销结合,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0.3元,种植户每亩增收100元~200元,实现了种植户及加工、收储企业多方共赢。 “去年,我种的‘西农20’亩产1300多斤,加上公司高价回收,比起其他常规品种每亩增收150多元。”枣村乡西姜庄村村民陈其兵说。 “滑县种子企业和粮食收储、面粉加工企业联合起来,以订单农业的模式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才说。 在滑丰种业科技示范园,记者看到,一人高的玉米苗一望无际,粗壮的茎秆、肥硕的叶片展示着丰收。几位技术人员正在挥汗如雨进行人工杂交授粉。 “今年我们承担了国家农技中心的甘薯试验、国家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机收玉米新品种的生产试验和普通组的区域试验,还承担着国家联合体、河南省联合体玉米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玉米试验要求非常严格,无论天再热、人再累,一组试验一天之内必须完成,保证数据精准、品种优良。”该公司技术总监毛朝军说。 “今后,我们要从源头抓起,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资力度,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新品种。”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秀珍说。 “优良品种是农作物高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载体。作为农业农村部门,我们要致力于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抓好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慧涛说。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国产粮食机械如何更“给力”

    当前,我国粮食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虽然日益提高,但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等问题。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粮油龙头骨干企业使用的先进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多采用国外的大型自动化装备。因此,提高国产设备制造水平成为推动我国粮食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众多国产粮食仓储、加工、质检等方面的机械亮相,智能色选机、包装机、机器人等先进粮机装备大放异彩,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目前,国产粮食机械制造水平有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又将如何走出“大而不强”困境?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部分产品达到国际水平 “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色选机、包装机械、仓储机械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粮食加工设备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湖南省湘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林介绍,该公司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国产中小型粮机生产企业,其生产的碾米机械、吸粮机械、仓储及输送机械等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 据介绍,目前我国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粮油加工装备工业体系,中小型碾米、制粉、制油等粮食初加工装备品种多、规格齐全,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设备以及大型粮油加工设备得到了推广应用,大多数粮油初加工设备实现了自给,国内许多产品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色选机和自动化包装机械更是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近年来,随着粮食产业快速发展,粮食加工企业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粮食加工设备也在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据了解,国家先后在专用粉、大米、玉米、植物油等加工领域的核心设备、智能化控制、综合利用设备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引导行业从业人员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粮食加工设备设计理念、制造水平、智能化及配套化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单机到成套系统、从手工到智能化,开始有计划地升级改造,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造企业技术水平对粮食加工机械质量和竞争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设备,提升粮机制造能力和质量,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河南开封茂盛机械有限公司是行业内率先从国外引进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等高端先进加工装备的粮机制造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投入巨资购买先进加工设备和静电喷涂流水线,组建了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生产300多种规格的各类粮食加工机械,成为国内最大粮食机械加工基地之一,其成套工程及单机设备远销非洲、欧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可靠性稳定性仍是“短板” 目前,我国粮食加工设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受资金、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制约,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高精尖重大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必须着力推进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粮食加工成套设备,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粮油龙头骨干企业使用的先进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多采用日本、瑞士、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自动化装备。与国产设备相比,进口加工装备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可靠性和稳定性低是国产粮食加工设备最明显的“短板”。实际上,国产装备在技术性能、产品质量和成套性等方面,都与国外设备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看,国产设备除了稳定性和可靠性低外,还存在无故障时间短、安全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等问题;同时,高技术应用少,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产品单机多、成套流水线少,通用机型多,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少。 专家表示,造成国产加工设备制造水平低的原因很多,从企业自身来看,国内粮机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匮乏、研发能力薄弱、装备落后等问题;一些生产企业缺乏严格、标准的规范要求,做工粗糙,导致产品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目前,国内一些粮机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粮机制造水平,但是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相互仿制和低端恶意竞争的层面。 从行业发展来看,我国在粮食加工设备基础理论、通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不够,导致粮食加工机械研发缺乏基础技术支撑,严重影响我国粮机制造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提高。 各方形成合力突破困境 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是当前国产粮食加工设备制造业面临的发展困境。专家认为,要突破行业发展困境,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企业等各方形成合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逐渐优化结构,打破高端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 粮食机械材料可靠性不足、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一直制约我国粮食加工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专家表示,今后我国需要加强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研发投入,开展粮油加工关键设备的数字化优化设计、材料、机理及新工艺等方面研究,提高粮食机械设备质量,形成基础理论、推广应用技术全面发展的良性局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论证,争取通过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方式,在研发创新、公共平台、示范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还表示,要深入开展粮食加工设备安全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广泛采用技术先进、成熟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体系,确保关键设备生产工艺性能稳定、制造工艺精良。同时,要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大、品牌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彻底改变“散乱弱小”的行业发展现状。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引导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推动国产粮机装备走向国际市场。 “在‘走出去’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行业发展,建立行业协会,把企业团结起来,规避互相压价等恶性竞争行为,共同做大市场蛋糕。”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启银说。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河南获批建21个农业产业强镇 每个乡镇中央补贴1300万

    “获批建设的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每个乡镇进行1300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7月25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按照建设内容、建设条件及申报程序的要求,我省济源市承留镇、封丘县王村乡等21个乡镇获批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从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把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板田”来打造,大力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18年,我省灵宝市寺河乡、武陟县乔庙镇等14个乡镇获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今年,济源市承留镇、封丘县王村乡等21个乡镇获批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要求,建设农业产业强镇,要选准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丰富业态类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建设集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产业强镇,把就业岗位留在农村,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获批建设的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每个乡镇进行1300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农业农村厅将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加强相关项目资金统筹,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资,集中用于扶持壮大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联农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淮滨县:特色小南瓜促脱贫致富

    “过去忙乎一年,5亩地满打满算赚不到3000元。现在把地流转给村部,一年净赚2000多元,我还能出去打零工。”7月22日,淮滨县张里乡八里陈村村民李小花说。 将李小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正是八里陈村南瓜基地。八里陈村,位于该县西北角,一年只种植一季小麦,没有特色产业,村民除去外出打工的,剩下的以种地为生,收入不高。 为了让村经济发展有活力,2018年,在该乡扶贫办、产业办主任马德宝的牵线下,八里陈村流转土地600亩,成为村集体产业,再转租给当地一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收购。 “我们村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这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的南瓜,我们就抓牢南瓜这个点,抓大规模,抓好质量,成为‘一业富全村、一品行天下’的南瓜专业村。”八里陈村村支书李华锦说。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汝州市米庙镇:种兔养殖走出产业扶贫新路

    “可算等来了,技术学了不少,兔笼、饲料都准备好了,就差领兔子上手养了。”7月20日一大早,一辆载满种兔的大货车缓缓驶入汝州市米庙镇集约式浅山区高效农林综合示范园。米庙镇68岁的贫困户李留拿着刚分到的种兔喜滋滋地说道。 穷则思变,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贫困村稳定发展问题,产业发展是关键。2019年,汝州市米庙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点,通过外出考察、争取资金、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在全镇范围内发展起了兔子养殖产业,以先进示范效应带动贫困户发展。 “兔子是个宝,周期短、繁殖快、生得多、卖得好。母兔平均30多天可产一窝小兔,喂养70天左右即可出栏,每只兔的利润在25至30元,这样一算,短时间内经济效益可观。”米庙镇扶贫干部合计着,为了学习先进种兔养殖经验,镇里还组织3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贫困户代表到信阳市平桥区王岗乡大山头村考察种兔养殖项目。 经过一番摸底调研,5月21日,米庙镇组织有意向发展养殖的贫困户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又动员位于于窑村和枣树庙村之间的九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发展兔子养殖,该公司于6月10日从陕西同腾生物有限公司一次性引进550只母种兔。 “我们与九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兔仔、笼具、饲料和技术,还负责上门回收。一户平均养两组种兔,第一年收入6000多,第二年就能收入过万,利润可观。”米庙镇扶贫办主任王俊峰继续算着扶贫账。 通过前期与贫困户沟通,米庙镇已经与第一批的30户贫困群众达成了兔子养殖意向。“按照现在的产量,预计在年底前能带动150个家庭发展兔子养殖,实现户均增收5000多元。明年,我们计划在镇里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米庙镇副书记胡会平说道。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一县一业”县级合作示范项目花落民权

    时逢暑夏,7月25日,由民权县人民政府、海关总署扶贫办、农村淘宝、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共同主办的“阿里巴巴‘一县一业’民权花生地域品牌日暨民权花生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民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举行,这是河南省首个阿里巴巴“一县一业”县级合作示范项目。海关总署机关党委扶贫办主任谢永亮,郑州海关巡视员谢书升,民权县委副书记蔡勇,民权县委常委、副县长房季,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发展系统副总裁王芳及民权县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等出席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先后进行了商家签约仪式、“一县一业”合作县域授牌、民权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和圆桌会议等议程,直播活动和线下订单活动同步进行。直播中,主办方以淘宝直播的方式,直播民权花生从田间、收割、分拣、生产,到质检、包装和试吃等所有环节,一边现场直播,一边售卖,并直播了民权政府领导直播间卖货。另有当地其他多家农产品企业参与了本次直播。 通过此次示范项目,主办方结合民权当地发展实际,以该县花生为主打造“一县一业”,民权花生系列产品将列入到阿里“春播活动”计划实施方案,通过多方扶贫力量共同发力的模式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样版。 据了解,民权县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海关总署对口帮扶县。民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花生是该县的著名特产,目前民权花生种植面积近3万公顷,其个头饱满,富含天然亚油酸,口感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 民权长领花生不仅在当地热销,也是河南省著名商标。民权长领花生天猫店2018年零售额370万元,借助阿里和来伊份强大的专业优势,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将完成天猫店零售额2000万元目标。 近年来,该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互联网+”机遇,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建成了民权特色农产品上行体系,顺利通过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验收,让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民权县委副书记蔡勇在致辞中提到,此次作为全省首家合作县,阿里巴巴“一县一业”民权县示范项目在民权大地生根发芽,是海关总署扶贫办、阿里巴巴集团扶贫战略的具体实践,是阿里巴巴集团与民权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合作结出的重要成果,也是该县电商扶贫工作的重大突破。民权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强化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深层次合作,全力做好组织保障、配套服务、氛围营造等工作,为项目实施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让民权更多优质产品借助平台优势发展壮大,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加油助力。 阿里巴巴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权县作为该公司在河南省的首家合作县,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民权葡萄酒、贡麻花、槐花蜜、莲藕、山药等农产品体量大、品质优,该公司将按照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促进更多民权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畅销全国、走出国门,与当地政府携手一道通过产业带贫模式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电商发展带来的红利。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鲁山县辛集乡:移民新村过上幸福新生活

    7月25日,在鲁山县辛集乡河扒移民新村,连片的大棚葡萄已经成熟,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销售。“多亏了县移民局和乡党委、政府的帮助,给我们建大棚、派人来指导我们学习葡萄种植管理技术、引进新品种,现在我家才有了稳定的收入。”该村50多岁的贫困户王金成说到。 2010年9月,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河扒村1465名村响应国家政策,被安置到鲁山县辛集乡。鲁山县委、县政府对他们生产生活高度重视,鼓励引导他们种植葡萄,发展产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带领村民代表远赴外地考察,推广新科技,引进新品种,使移民从种葡萄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县移民局帮扶工作队据王金成介绍,虽然现在正值酷暑天气,但他们引进的是“沪太8号”新品种葡萄,能够抵抗住大棚内的高温。“大棚葡萄成熟早,价钱也高。我家种了5亩葡萄,虽然比起别人的(葡萄)不是太好,但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估计下来净挣35000元不成问题。”王金成高兴地说。在另外几座大棚里,村民种的葡萄品种更多,有“金手指”、“维多利亚”等。 “大棚里面种葡萄,能省下防鸟网钱;葡萄不需要套袋,还可以更多地吸收阳光、品相更好。如今,俺们村种葡萄、种莲藕、搞养殖、搬过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王明伟说。

    [更多详情]
  • 26 2019-07

    汝阳县:酷暑齐抗旱“唤来”及时雨

    “杨站长,这场雨真是及时啊,也不枉你们天天往俺这儿跑,水跑通了,雨也跑来了。”7月21日,汝阳县刘店镇烟农杨海须乐呵呵地说。 看着蓄水池逐渐被雨水填满,汝阳县烟草局(分公司)刘店烟叶工作站负责人杨向乐脸上的愁容终于舒展开来了。 近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把旺长期的烟叶都晒焉了,看着烟田里发黄发枯的烟叶,烟农着急,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更急,不敢等靠老天降雨,立即和烟农们一起寻找水源,对抗旱情。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仅让烟农一桶一桶地往地头拉水浇烟不能应对这大面积的干旱,为了尽快缓解旱情,杨站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鼓励烟农继续拉水灌溉,另一方面迅速组织有安装经验的烟农把水管从1400米远的山脚水源处接到坡顶的蓄水池里,方便大家就近取水灌溉。 “烟草毕竟是农作物,靠天吃饭,但是我们主动预防总比被动接受要强,眼看就要丰收了,可不敢让这满地‘黄金’有所损失喽!我们一起努力,争取快点把水管接通,让烟叶喝上止渴水……”听着杨站长的一席话,大家虽然头顶烈日,却不曾放慢赶工速度。 5名烟农和3名烟技员,不喊累不怕苦,经过24个小时的努力奋战,终于把2000多米长的水管通上了蓄水池。看着水流一点点汇集到蓄水池里,8张被晒得黝黑的脸庞露出了笑容,但是持续的高温天气依然似火炉般炙烤着大家的心。 “轰隆隆……”老天像是感受到了大家的不易,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哗哗地下起雨来,看着一滴滴雨水渗透到烟田里,大家的心顿时凉爽起来。这场及时雨看似掩盖了大家的功劳,但却掩盖不了“汝烟人”团结一致对抗干旱的真情。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