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19-06

    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班开班

    近日,由省土壤肥料站主办的2019年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班在郑州开班。来自全省各县(市、区、场)土肥站(农技中心)主要负责人和农技专家等140余人参加培训,省土壤肥料站站长刘灿华出席开班式。 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指导专家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省土壤肥料站肥料科科长、研究员孙笑梅等专家,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形式,向学员讲解了我国农业面临的土肥问题、减肥增效发展趋势、减肥增效技术途径、减量增效的案例等内容,旨在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成果,做好2019年全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叶优良教授和孙笑梅研究员认为,减肥增效的途径在于科学施肥,即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在正确的施肥时间,把握正确的肥料用量,使用正确的施肥方法,施入正确的肥料产品。 刘灿华在开班式上指出,在人民群众需求提升、资源要素绷得很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靠拼资源、拼投入的方式来求农产品增长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坚持绿色引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投入,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刘灿华提出,要科学看待化肥施用现状、准确把握发展新要求、突出减肥增效工作重点,他要求全省各级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部门抓住重点农作物、依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围绕“精、调、改、替”,做好优化施肥结构、转变施肥方式、防控土壤酸化、实施有机肥替减等方面的工作,为我省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增光添彩。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今年两万亩海水稻在全国试种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研发团队在我国多地试验种植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今年海水稻种植测试面积将从1万亩扩大至近2万亩。袁隆平说,“我们计划花8年时间,全国的盐碱地种上1亿亩海水稻,一年可增产粮食300亿公斤,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 海水稻,即耐盐碱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的可供产业化推广、能正常生长且产量可达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据悉,今年,袁隆平领衔的海水稻团队,在国内外主要盐碱地类型进行了百亩至千亩示范种植。其中,青岛市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试种的海水稻,实测亩产量261.39公斤。袁隆平认为,在我国有10几亿亩盐碱地(包括滩涂在内),发展1亿亩海水稻的目标具有可实现性。 全球现有6%以上陆地面积受盐碱危害。可耕地中,19.5%的水田和2.1%的旱地已受盐碱危害。在东南亚国家,每年有上百万公顷的适宜水稻种植土地,因盐碱化而弃种。我国有15%的水田受不同程度盐害影响。随气候变化、海平面提升、排灌系统不合理,及富含有害盐分的底层岩石等因素,全球盐渍化土地面积仍将不断扩大。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产量及质量普遍较好 部分收购主体陆续下调新小麦收购价格

    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了解到,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主产区各地新麦收获全面展开,随着各地上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出现部分收购主体陆续下调新小麦收购价格现象,特别是伴随着部分地区收购预案的陆续启动,新陈麦如何并轨、收购形势咋变化?后市国家小麦拍卖成交仍会维持在较低水平吗?我们从多方面逐步显现的市场行情进行了调研分析。 部分收购主体陆续下调新小麦收购价格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主产区小麦自南向北收获的快速推进,部分地区新麦上市量增加明显。由于今年各地小麦产量、质量普遍反映较好,市场的心态较上市初期发生改变,部分收购主体陆续下调新小麦收购价格。 6月7日,湖北荆州地区容重在760-790、部分毒素超标、毛粮上车价1.02元。江苏泰州地区粮库挂牌收购雨前麦价格在1.08元/斤,雨后麦收购价1.02元/斤。河南周口五得利新白麦收购价1.14元/斤,新红麦收购价1.13元/斤。山东菏泽牡丹区贸易商收购当地新季小麦价格1.08元/斤,毛粮,水份12,容重770,不完善粒不超。河北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挂牌价格在1.15-1.175元/斤。 据了解,近来南方贸易商新小麦收购价在2120-2240元/吨,华北地区大型制粉企业基础收购价格在2250-2340元/吨,运费在120-160元/吨,当前湖北及豫南新小麦到厂成本均已高于华北地区面粉企业挂牌收购价格,贸易商外发小麦积极性受到抑制。由于各地小麦质量差别不大,区域间差价同比明显收窄,贸易量少于去年,湖北天门反映今年小麦外发数量同比减少三成。 值得市场关注的是,近日河南、安徽西部和中北部、江苏中北部以及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次降水不仅影响夏收进程,更多的是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不利影响。有市场人士预计,降雨过后质量较好的小麦身价将会上提,雨后麦将遭压价收购。 新小麦收购向国家最低收购价靠拢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近日印发通知,经研究同意自6月5日起在安徽省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记者认为,随着部分地区收购预案的陆续启动,受此带动小麦市场的购销将会逐步趋向活跃,新小麦收购价格向国家最低收购价靠拢,今年夏粮收购或呈现市场化收购与政策收购收购并行展开的局面。 自6月5日起,安徽省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已率先启动2019年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目前安徽省第一批审批委托收储库点412个,有效空仓容322万吨,总体上能够满足夏粮收购需要。记者调研到,随着后期小麦上市量的不断加大,江苏、湖北、河南部分地区收购预案也将会陆续启动。受此带动,新小麦市场的购销将会逐步趋向活跃,收购价格向国家最低收购价靠拢。由于今年夏收市场压力较大,再加之小麦质量较好,预计今年政策性收购情况将会好于上年。 陈麦价格持续下跌 新陈麦价接轨 由于市场采购重点已转向新麦,国家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连续两周下滑,再落低点。新陈小麦价格接轨数度加快。 6月6日,河北石家庄普通小麦(2018及之前年份生产)进厂价为2370元/吨,邯郸为2360元/吨;河南新乡为2360元/吨,郑州为2370元/吨;山东菏泽为2340元/吨,济南为2400元/吨,德州2380元/吨;安徽宿州为2360元/吨;均周环比下跌30-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40-100元/吨。 市场认为,尽管新麦有一定时间的后熟期,暂时还不能大批量的投入加工,但制粉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会不断地增加新麦的搀兑比重,对陈麦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少,预计后期部分地区陈麦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间,今年新陈麦价接轨的时间将较往年提前。据了解,目前河北华龙、金沙河等一些大型制粉企业已基本新陈同价收购小麦。 后市国家小麦拍卖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6月3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投放销售300.9万吨,实际成交10.7万吨,较上期减少9.97万吨;成交率为3.56%,较上期下滑1.27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326元/吨,较上期下跌18元/吨。 分省份来看:河北成交1418吨,江苏成交18111吨,安徽成交40489吨,山东成交10064吨,河南成交35149吨。 分年份看,2014年小麦成交13810吨,2015年小麦成交12776吨,2016年小麦成交53715吨,2017年小麦成交21946吨,2018年小麦成交4984吨,成交较多的为2016年小麦。 政策性拍卖底价下调后成交量连续两周下滑,主要的原因是新小麦性价比高于陈麦,低成交也基本在情理之中,预计后期国家小麦拍卖成交仍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宁陵富硒甜瓜上市了

    6月4日,宁陵县孔集乡黄楼村,宁陵县鹏飞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采摘富硒甜瓜。近年来,该合作社大力发展甜瓜种植,种植早、中、晚熟富硒甜瓜70余亩。目前,该合作社早熟甜瓜陆续上市,每公斤12元供不应求。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小龙虾听到“商水县”为何会发抖

    炎炎夏日,鲜香小龙虾喂饱众多“吃货”,也让不少人因饲养小龙虾致富。在河南省商水县,80后小伙刘洋却另辟蹊径,靠卖捕虾笼创业。 捉鱼捕虾的爱好成了创业的灵感 作为一名80后,从小在安徽农村长大的刘洋,对捉鱼捕虾并不陌生。两年多前,刘洋经朋友介绍来到河南商水县,开办了生产捕虾笼的工厂。刘洋选择商水县开设自己的捕虾笼工厂,是因为商水县本身就是全国重要的渔网加工基地。商水县在2004年因为当地人返乡创业,有了第一家渔网加工厂。从此,这个小产业在商水县迅速发展。 刘洋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捕虾笼制作起来有很多精细的要求,一些工序只能靠人工缝制。参与编织渔网的多是商水县留守妇女,目前商水县有约7万名留守妇女靠编织渔网获得更多的收入。刘洋办厂两年多,从两三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全厂近500人,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留守妇女,厂房面积也从几百平方米扩大到5000多平方米。 电商渠道卖捕虾笼比传统批发零售市场更大 每年4~7月的小龙虾季,是刘洋最忙的季节。“从5月开始就没怎么休息,天天在厂里加班。”刘洋说,6月7日是端午节,他也没有休息,跟工人一起加班加点干活。 传统批发零售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刘洋在创业伊始就选择了电商渠道销售捕虾笼。 他在天猫开设了店铺,仅今年天猫618前夕,他尝试参加了一次聚划算“千万爆款团”活动,就一下子卖掉13000多件捕虾笼。 这种销售方式助他打开了市场,拿下了江苏、浙江等小龙虾养殖大省的客户。现在捕虾笼甚至远销海外,卖到了马来西亚。 “你们吃的小龙虾,70%都是商水县生产的捕虾笼捕获的。大约小龙虾听到河南商水县这个名字,就会瑟瑟发抖吧。”刘洋说。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汝南农民韩发有炸馓子脱贫后劲头更足

    “喂,韩发有吗?我是时利合超市,明天能给我们再送50斤馓子吗?”6月2日下午,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韩坡村民组一户农家庭院里,正在馓子作坊里忙碌的韩发有接到了当天第3个电话订单。 今年38岁的韩发有一家6口人,父母年老多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韩发有夫妇只能在家侍候父母,照顾孩子。5年前仅靠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家庭生活捉襟见肘,在2014年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时,韩发有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前我们韩坡人大都炸馓子。后来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炸馓子与外出打工相比,不仅辛苦收入也不高,很多人都是选择外出打工。我家原来也炸馓子,后来父母身体有病,我又不想再干,馓子作坊便停了。”韩发有告诉记者,“我家被定为贫困户后,乡村干部经常到我家走访,了解到我家过去曾炸过馓子,就劝我重新干起来。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我把丢在角落里的工具又找了出来,父亲指导,我和妻子动手,馓子作坊又开张了。” “现在我们的馓子已经打出了品牌,周边十里八村,包括平舆、上蔡乃至周口市的人都知道‘韩坡馓子’,称我们的馓子干吃焦酥、香而不腻,熬汤耐煮、柔而不泡。既是老人、小孩、产妇的补品,又是亲朋好友往来的礼品。”正在操作盘条机的韩发有提起“韩坡馓子”,就信心满满,“刚开始炸馓子时,我们都是人工操作,和面、醒面、搓条、盘条、炸制等工序要2~3人配合才能完成,现在有了和面机、盘条机,省力多了,这些活一个人就能完成。再说卖馓子,开始我是骑着自行车到附近村叫卖,脱贫后我骑上了摩托车,送货的范围也扩大到周边乡镇,现在我开上了汽车,馓子也卖到了百里之外。” 据韩坡村几户加工馓子的手艺人介绍,他们根据订单加工馓子,最少一天炸50斤面,可炸制馓子60多斤,带到上蔡等地销售一般10元一斤,可盈利200多元,除能照顾家庭外,还不误两季农时,虽然辛苦点,但收入并不比外出打工少。 “馓子不仅让我们几家脱了贫,还让我们都住上了楼房,开上了汽车,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我们富裕了,得懂得知恩图报。我们几个商量过了,准备联合村里的一些贫困户,办一家馓子加工厂,再注册一个品牌,就叫‘韩坡馓子’。把全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招进来,有门路的到外面去跑销售,没有门路的就在加工厂打工,在全国各地都设上销售点,争取让‘韩坡馓子’香飘神州。”韩发有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栾川县秋扒乡荷风吹开幸福花

    仲夏时节,如盖的荷叶已悄然伸出茎来,偶有蜻蜓立枝,雅趣丛生,一幅生动美妙的荷塘风物图跃然眼前……这里是荷香风情小镇——栾川县秋扒乡,一个以发展荷花为主题的休闲乡村旅游地。 近年来,秋扒乡积极整合生态农业资源、溪流湖泊资源、山林生态资源、乡风民俗资源,倾力打造以荷花观光为基础,集观光体验、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努力把乡村旅游作为特色发展的实体、群众增收的载体,把美丽风光变成“美丽经济”,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秋扒乡以发展‘观赏荷花、食用莲藕’产业为依托,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基础,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荷花小镇项目建设分三期实施,目前已完成500亩荷花种植、公厕建设、民居改造、观光步道铺设、中心采摘园建设、河坝建设、精品旅游示范点建设等多个子项目,旅游带贫成效已初步显现。”秋扒乡党委书记李向东介绍。 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秋扒乡荷塘食用藕亩产可达1000斤左右,目前已销售至洛阳市场,同时为群众提供荷花池管护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40余个,户均年收入都在10000元左右。随着莲藕集中采收量的逐年增加,如何进行莲藕的深加工显得更加迫切。秋扒乡小河村瞅准时机筹建藕粉加工厂,通过延长产业链使莲藕得到更大的升值,目前已吸纳2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生产加工。 “秋扒乡自产的藕粉已注册‘水莲森’商标,目前正在县质检部门登记备案,我们正在多方考察商品的包装设计,等一切就绪后就可以进入市场化运作了。”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波说。 秋扒乡为实现乡村旅游的“色香味”俱佳,鼓励和扶持小河村在做好荷花种植主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项目,目前已建成有樱桃、葡萄、石榴、寿桃等特色林果采摘园150余亩,可满足不同季节游客的采摘需求。下一步,小河村还将依托百亩荷田建起立体生态圈,重点在特色水产养殖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垂钓园建设,打造“全藕宴”品牌,让游客在赏荷休闲的同时,亲自体验挖藕、钓鱼、捉龙虾的乐趣,实现“一季有荷、三季有果,四季有乐”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小河村村民崔国正原本在外地私企打工,在看到家乡旅游发展的前景后毅然辞职,2017年底在自家房屋的基础上,改造成家庭宾馆。“今年还没有到旅游旺季,已经接待了好几拨郑州自驾游客人,收入了好几千元。”崔国正说,“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能当老板在家门口致富。” 在崔国正一家的带动下,村民们发展农家乐的热情高涨起来。小河村村委组织有发展意愿和条件的村民先后到多地参观学习,并组织了10余期烹饪技术培训班。“前段时间我也去报名参加了厨师培训,还学习了特色菜的制作,就希望能早日吃上‘旅游饭’。”小河村村民张荣军说。 “乡村振兴,旅游先行。未来的秋扒乡一定要发展成为既有田园风光,又有时尚生活,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乡愁民俗,宜游宜居的美丽乡村。”秋扒乡党委书记李向东表示。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永城:抓秸秆禁烧 助三夏帮扶 享丰收狂欢

    麦穗摇曳,机声隆隆,一场自南向北的三夏麦收会战正在豫东大地火热展开。永城市180万亩小麦次第成熟,6000余台联合收割机逐浪而行,4万余台农机参加会战。永城市委书记李中华、市长高大立走进田间地头,看麦收进度,访民情民意;农业部门、镇村干部驻麦收一线,抓秸秆禁烧,助三夏帮扶;百万农民忙抢收抢种,享丰收狂欢。 烈日当空,收割、倒粮、装车、运送、归仓……这幅浓墨重彩的田间麦收长卷画只有一个主题:麦收来了!丰收来了! 麦熟一晌 虎口夺粮 6月4日天刚蒙蒙亮,陈集镇侯庄村种植大户侯建理打开手机,看到紧急通知:“暴雨即将来临,永城各乡镇抓紧时间组织机收。”看到这条信息,他便再也睡不着了。原来,6月5日—6日夜将有大到暴雨并伴有大风,对小麦收割十分不利。 像往年一样,侯建理包了1000亩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种植麦种、小麦和中药材,辛苦了8个多月,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今年小麦长势特别好,如果收割及时还好,要不然一场雨下来,一年辛苦就白费了。”侯建理心急如焚。 侯建理下地一看,小麦已经成熟,当天就能收割,他稍松一口气,拨通了侯庄村党支部书记孟庆中的电话。“别急,我保证你能在下雨前收完麦子。”孟庆中胸有成竹地说。原来,他早已为村里的3000亩小麦找好“麦客”,十台联合收割机整装待发。 上午9时,收割机准时到达,在麦浪中来回穿梭,轰隆作业,割麦、吐粒、灭茬一气呵成,转眼的工夫,一大块地便收割完毕。“今年我在省农科院和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们的指导建议下,种植百农4199、百农1860,育种200余亩,表现特别好,一亩地最少能收1300斤,良种一斤能卖1.6元。”看着小麦颗粒归仓,侯建理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如此大面积种植的小麦,怎样保障种粮的质量?原来,侯建理承包的土地集中,适宜集中管理、标准化生产,所以被选为省农科院的育种基地,实施“六统一”管理办法,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增加了收入。 “今年,我市示范种植了百农207、新麦26、郑麦7698、周麦22等65个小麦品种,新麦26、郑麦22等品种,都表现不俗,亩产超1300斤。经过对29个乡(镇)的测产,今年亩产在1000斤左右,总产预计89.78万吨。”永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蔷新说。为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永城市连续十余年开展了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工作,示范展示小麦品种400余个、玉米品种600余个,引进推广并成为永城市主导品种的小麦品种有20多个,玉米品种30多个。 行走在永城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记者听到最多的两个字便是丰收,感受最多的情绪便是喜悦。如今,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已成过去,丰收的背后是永城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农业人的辛勤付出。 秸秆利用 变废为宝 记者继续穿行在乡村田野,蓝天白云下,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和装有秸秆粉碎、打捆装置的各类农业机械遥相辉映,绘就了广袤田野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秸秆在别人那都没用,在俺这可是宝贝。”刚收完麦子正等打捆的十八里镇孙元村村民王长远坐在田间地头乐呵呵地说,“村里联系了机械,负责给俺把秸秆打成捆,送到附近的长青生物质发电厂,还有补贴呢!” 位于十八里镇的广东长青生物质发电厂是演集镇招商引资项目,投资4.362亿元,占地300亩。“电厂生产秸秆生物质燃料块,需要大量秸秆。经过宣传引导,村民都明白秸秆回收利用是一件多方受益的好事,都很支持。”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景海说。 在茴村镇老闫楼村,秸秆还田已然成为常态。“突突突……”在麦收完毕的麦田里,灭茬机所过之处,麦茬一扫而光,秸秆就地粉碎化作有机肥,只留下平整的土地。“在老闫楼,农民都知道‘秸秆还田,减少污染又肥田’,我们村秸秆还田已经持续了七八年,这样灭过茬直接就能种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曹广连颇为自豪地说,“今年三夏,我联系了五台联合收割机,收割加灭茬,一亩地50元,今天一天能收割600多亩,村里2726亩地收割加还田,只需4天,麦收就能结束。” 近年来,永城市农业、农机部门积极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今年三夏,该市有5000余台秸秆粉碎还田机配套使用,完成灭茬秸秆粉碎还田作业面积170万亩,小麦秸秆还田和处理面积较今年进一步扩大。 疏堵结合 守护蓝天 “经过多年的宣传引导,秸秆禁烧已深入人心,秸秆综合利用之路也越走越宽,群众的思想实现了从‘不敢烧’向‘不想烧、不愿烧’的转变。”永城市三夏工作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曹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永城市要求农机手严格作业技术规范,确保作业质量,小麦割茬高度不得超过10公分;演集、芒山、城厢等乡镇采取阵地宣传、流动宣传等方式,把秸秆禁烧工作宣传到田间地头,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十八里镇实施网格化管理,将禁烧责任层层分包,责任到人,到地块,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压力,横到边,竖到底,没有盲区,不留死角;黄口镇对各村秸秆禁烧联防队员开展集中培训,要求三夏期间在辖区范围内进行全天候巡查;裴桥镇成立了应急巡防分队,全天候值班值守,配备喷水车、强光灯、笤帚、应急车等专门的物资,在全镇30个行政村进行地毯式宣传和巡逻;新桥镇号召全镇各党支部成立党员禁烧工作队,开展“树党旗、戴党徽、作表率”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投入到秸秆禁烧工作中。 日前,永城市委书记李中华在调研三夏生产工作时强调,要抢抓当前有利天气,帮助农民群众及时收割,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要保持高压态势,完善应急预案,持续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杞县:大蒜丰收分拣忙

    6月5日,在杞县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一个大蒜收购分拣点,数十名农村妇女在帮着分拣大蒜。该县60万亩大蒜喜获丰收,每公斤售价7元左右,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每亩大蒜的收入达6000余元。时下,当地政府正优先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各大蒜市场购销摊点分拣、装袋、装运大蒜,用工高峰时每天有5万余人参与大蒜的收刨、分拣与装运,每天人均收入100余元。

    [更多详情]
  • 10 2019-06

    虞城村民种植杂果 开展乡村生态游建设引人注目

    6月6日,经过一晚暴雨洗礼的虞城空气分外清新,“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商丘报业全媒体增强“四力”大型主题报道采访四分团在商丘日报社副社长苏强华、京九晚报执行总编辑秦培林的带领下,踏着泥泞,继续兵分三路,深入细致地感受、发掘虞城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的生动实践。 乡村报道组先是来到田庙乡后刘村、刘杨庄村,了解该村发展果树生产、村村林果化的发展模式。田庙村是虞城县万亩果园所在地,近年来当地政府重视扶植村民大力种植杂果,开展乡村生态游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后乡村报道组来到城郊乡郭土楼村,采访该村发展孝文化的以孝治家模式。中午时分,苏强华还带领记者和村里的40多名老人共进午餐。当了解到该村每周都组织村里的老人共进午餐时,报道组成员伸出拇指表示称赞。午饭开始了,报道组的记者们纷纷帮助村里的义工给老人端来饭菜,记者们一时间成了餐桌上的服务员。看到这种情景,老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态文明建设报道组首先来到田庙乡,感受国有林场的满目绿意,帮村民采摘油桃,感受丰收的喜悦。在利民镇,经过治理的利民古城湖目前拥有2100亩水面、6000亩湿地,水清草密、飞鸟翔集,映衬得城中明清风格仿古建筑别有风韵。站在湖边,记者倾听了退休干部范孝存历时多年悉心整理的利民古镇悠久的历史,惊叹于利民镇悠久的建城史、治水史。在张集镇,一场“入村进院、补空档”的大型全民绿化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种上桃杏李,村村无荒地。村民们还拉着记者热聊今年苹果价格上涨带来的良好收益,透露今年镇里着力打造林果乡镇的最新动态。从乡村折返县城,在森林公园的浓荫下,感受“城市氧吧”带来的身心放松;滨河景观带上,听治理河道的年轻干部回忆这条水系从沉寂、废弃到走向焕然新生的过程。 经济高质量发展报道组驱车涉水来到虞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钢卷尺企业新秀邦特工量具,记者们与“80后”董事长胡永欣畅谈钢卷尺产业当前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这位年轻的企业家,讲述了自己从打工仔做起,到如今企业年产值超亿元以及出口创汇的奋斗历程。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成熟的思路,说出了当前虞城县钢卷尺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并身先士卒,愿意为当地钢卷尺产业的后续发展探索创新,寻找一条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随后,报道组又驱车数十公里,来到钢卷尺产业发源地、集聚地稍岗镇,先后走进珂铭工量具和佳洋工量具,采访当地干部、企业老板、车间工人、技术人员及外来客商,了解钢卷尺产业的成长历程与发展态势。越详细了解虞城超200亿元的钢卷尺产业,记者越感觉到“中国钢卷尺城”这块金字招牌名副其实。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