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19-06

    台前县:果香弥漫鹅鸭成群

    仲夏时节,黄河低滩区内绿肥红瘦,果香弥漫,鹅鸭成群,牛羊漫步河堤食草……一脚踏进地处黄河滩区的台前县清水河乡,恰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处处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林荫深处,成千上万只大白鹅,你追我赶,相互嬉戏,“鹅鹅鹅,唱响致富歌”。 “不紧不慢,一年十来万(元)。”贫困户张小同说。2016年秋,在乡村扶贫干部的引导支持下,张小同利用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租用村头的一片小树林,建起了养鹅大棚,购进鹅苗3000只。当年他不仅挣回了成本,还小有积蓄,摘掉了穷帽子。在扶贫产业党小组的引导支持下,该村新发展林下养鹅户12户,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脱贫攻坚战的主号角吹响后,清水河乡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创新推行“党建+产业扶贫”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以党组织为引领,按照“绿色养殖、特色种植”的产业发展方向,以资金投入为引导,坚持能人带动,结合滩区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肉牛、肉鹅养殖、晚秋黄梨种植等产业,新建和改扩建肉牛养殖基地5处,肉牛存栏量达3500余头,肉鹅存栏量达60万只,建成奶驴养殖基地1处,晚秋黄梨种植面积达1000亩,仝庄葡萄园,南王庄苹果种植基地等特色种植养殖示范基地10余处,新发展林果种植面积达2100余亩,启动建设了铁庙小龙虾特色水产养殖项目。改造提升了规划面积1000亩的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园区,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460人,年平均收入18000元左右。改造提升扶贫就业基地8个,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其中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扶贫”脱贫攻坚新路子,滩区群众实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 同时,清水河乡以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为抓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分类实施光伏扶贫、教育补助、危房改造、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措施,保证群众的发展及生活的需求。通过志智双扶,实现群众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自我脱贫,全面提升民生福祉。 眼前的村庄绿树环抱,整齐的农房、平坦的街道、漂亮的路灯以及村民读书阅览室、便民超市、卫生室、小花园和文化活动广场等,处处呈现出文明、生态和谐的景象。 “一到晚上,老年人跳秧歌舞,年轻人跳广场舞,村村文化广场热闹得很,滩区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了,歪风邪气少了,干事创业的正气上来了。”该乡清东村村民乔新河说,“现在的清水河乡,乡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时尚了,一点儿不比城里差。”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河南舞钢:潜心发展草药种植 反哺乡邻共同致富

    6月4日上午,舞钢市尹集镇苇子园村唐寺沟组的张自有和侄子一起,顶着烈日来到自己种植的中草药地里,翻翻土、除除草,相思豆顶着一颗颗黄色果实,金边玫瑰也正开得鲜艳,这些五颜六色的植物,都是张自有的宝贝,已过花甲的他,种过地,打过工,贩过药材,看准了中药材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发展空间和前景无限的机会,张自有回到尹集小山沟,在自己家开始了中草药种植。 回到熟悉的家园,张自有比别的创业人士多了一份故乡泥土里带来的沉静与从容。2011年,他流转土地460多亩,从大山引下野生中草药苗子溪黄草,借助尹集好山好水的自然优势,溪黄草长势良好,产量稳定,张自有的溪黄草基地成为杭州市胡庆余堂的供货地。 张自有从1985年开始做药材生意,到回乡后发展草药种植,变成种植加收购销售模式,张自有积累了多年与中草药打交道的经验,希望带动周边群众,形成规模种植,力求市场供需有依据、种植面积有计划、产销收购有保障、经济实现高效益。 杭州市胡庆余堂、广东惠州制药厂,还有广西南宁、云南楚雄、东北修正药业等企业,看上了张自有及百姓种植的草药品质,与他们签订常年购销合同,张自有带领农户,每年根据订单向全国发送药材,这些来自舞钢大山里的宝贝,走出家门,为老百姓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今年71岁的杨得然,偶然机会种植了一季的公英,收入不错,相比自己种地,化肥、农药、机械、人工的付出,一年到头到手的收入所剩无几,尝到甜头的他,跟着张自有种起了中草药,如今自己的地里药材长势良好。杨得然保守估计一季下来,一亩地收入在6000元左右,除了自己动手除草、施撒农药外,就等着成熟了下地挖出药材,省时省工。草药种子和技术指导方面,张自有随叫随到,这让杨得然对自己的中草药种植很有信心。 如今,除了西黄草,张自有发动群众,一起种植的还有芍药、丹参、紫花地丁、公英、荔枝草、百合等多个品种。针对大批量的成熟药材,张自有还自制了一套烘干设备,将一些鲜花类、根茎类药材及时烘干,方便储藏和运输。吃水不忘挖井人。看着苇子园依托好政策和区位优势,建设的一天比一天好,张自有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让身边的乡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村民见了实惠,心思和行动也活了起来,不少人主动上门向张自有“讨要”药材种苗或要求学习技术加入合作社种植。张自有自掏腰包修了路、建起鱼塘、修筑堤坝,对于张自有要改变家乡穷山沟的形象,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规划,村民们表示拥护和支持。相信不久后,苇子园村不仅中草药出名,乡村旅游也会成为他们又一张名片。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夏扫尾秋未启 复合肥原料后期或存希望

    近期小麦收割活动从南向北依次进行,多地进度过半,有的地区边收割小麦边种植玉米,局部地区由于天气原因略滞后,紧接着到了玉米和水稻种植期,预计6月下旬夏季肥市场将会基本结束。可见近期复合肥企业生产扫尾,整体开工率较低,工厂报价暂时稳定,但成交优惠力度应略加大,或有暗降,近年来各地复合肥需求均有减量,但幅度不太大,后期仍有一定的补货空间。夏季需求扫尾,距离秋季需求尚有一段时间,秋季肥生产也要等到7月份以后,所以短期来看复合肥企业对原料需求降低,但后期仍有希望。 尿素:尿素价格自上周涨后,后劲不足,本周开始回落,主要原因是山东、河南等地农需扫尾,工业需求未有起色。目前山东临沂复合肥企业采购尿素入库价格在1950-1960元/吨附近,折算山东尿素主流出厂1900元/吨左右,复合肥企业近期开工不足,生产订单也不多,部分企业在前期尿素低位的时候已适量采购部分尿素,生产消耗原料速度较慢,因此近期暂无采购计划,部分企业观望中,认为后期尿素仍有下降空间,因此采购意向也不大,按需少量拿货为主。 一铵:一铵新单成交欠佳,企业尚有部分待发在执行,但据悉流向不多,导致企业库存略有积压,目前企业报价暂稳,湖北55%粉铵大厂实际出厂向2000元/吨附近回落,个别小厂实际出厂已低至1950元/吨或略低,四川大厂55%粉铵低端实际出厂在1880-1900元/吨,云南小厂55%粉铵低端实际出厂仅1800元/吨。各地复合肥大厂前期采购的万吨左右一铵尚未全部到厂,加之需求淡季,因此短期内暂无新的采购大单意向,但根据大企业每天消耗1000吨以上的一铵来粗略计算,后期一铵仍存一定需求,预计等到6月20日之后复合肥企业采购一铵计划将逐渐增多。 钾肥:近阶段钾肥行情比较清淡,要说“大事儿”应算是盐湖6月份的新价格,表观报价与5月份一致,买断报价与上月相比上调50元/吨,60%晶体氯化钾到站报价2250元/吨,代理商主流到站报价2200元/吨,实际成交可谈空间较上月略加大。硫酸钾行情相对稳定,并没有明显的好转或恶化的迹象,后期应继续稳定为主,局部震荡,目前新疆51%-52%粉代理商报到站价为2700-2800元/吨左右,青海50%粉2550元/吨左右。复合肥企业近阶段对于钾肥的关注度不太高,部分地区企业多循序渐进采购盐湖氯化钾,按需为主,对于港存高位的进口钾也是少量补货为主。 综上,本月复合肥企业采购原料的意向应不大,主要因自身需求淡季,各种类原料行情也尽如人意,预计最早要等到6月下旬之后对原料需求才会逐渐增多。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河南光山:茶叶出口创外汇富村民

    2019年6月4日,在位于河南省光山县产业集聚区的辰龙茶叶扶贫车间里农民工正在包装出口摩洛哥国家订购的中国眉茶。近年来,该车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将茶叶远销到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塔吉克、乍得、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及地区,年产眉茶、珠茶等中国绿茶1.5万余吨,年产值达2亿多元,年创外汇1300多万美元,并吸纳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粮食送到面粉厂 农民化解存粮难

    6月5日上午,记者在杞县河南省金穗面业有限公司门前看到,一辆辆装满粮食的车辆在排队等待。记者原以为是农民在排队卖粮,经了解后得知,大家几乎都是到这家公司储存刚刚收获的小麦的。 “俺家今年种了4.8亩小麦,亩产650公斤,好收成!”正在排队的城关镇徐楼社区居民李素庆告诉记者,过去家家户户都用袋子或者大缸储存粮食,既占地方又容易受潮,现在直接将收获的粮食送到河南省金穗面业有限公司储存,然后领取一张“便民储粮卡”,什么时候吃面直接到公司领取,很方便。 城关镇北关村村民韩涛围了过来,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便民储粮卡”(上图),他说,往公司存100斤小麦,可以领到80斤面粉,不用掏加工费,只是磨下的麸皮归公司所有,存粮农民和公司双方都非常满意。为什么这么多农民都在存粮而不是卖粮呢?韩涛说:“俺家共4口人,今年种的2.4亩地收获了3000斤麦子,全部存到面粉厂。现在农民挣钱的渠道多了,不差那点儿卖粮钱!”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8位排队的农民,只有一位种粮大户是来卖粮的,其余7位农民都是来存粮的。据了解,麦收之后忙存粮的现象在当地越来越普遍,主要原因在于增收渠道的增加,如今卖粮收入已不再是农民主要的增收途径,把粮食送到加工企业,解决了农民储存粮食的难题。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陕州:麦收防火防到“点”字上

    近日,陕州区18.4万亩小麦自东向西、自北向南陆续进入收获期。针对辖区天干物燥、干热风频繁、火灾形势严峻等不利因素,区消防大队联合农业农村局,借助《陕州区农民手机报》新媒体平台,刊发“农村防火常识”,组织宣传小分队深入部分乡镇向麦农宣传麦收火灾案例,提醒群众不要在麦田吸烟玩火,严禁点燃麦茬麦秸等,时刻把麦收防火防到“点”字上,为确保“三夏”安全奠定基础。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鲁山县:发展特色林业经济加快脱贫步伐

    6月3日,笔者在鲁山县看到,3000余亩蓝莓相继采摘,万亩甜桃硕果满枝,万亩葡萄、万亩酥梨丰收在望,林间树下到处是种植户忙碌的身影。 “目前,全乡共发展蓝莓种植园区11个,种植面积3000余亩,园区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蓝莓生产基地,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是我省第一大蓝莓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乡镇300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鲁山县库区乡党委书记许向阳向记者介绍。 鲁山县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办事处),555个行政村,总人口97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一个生态大县、旅游大县、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该县是全省25个以林业为主的山区大县之一,占全市森林资源的三分之二以上,林业用地212万亩,森林覆盖率55.2%,林木蓄积量525万立方米。 近年来,鲁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林业经济,逐年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强力打造精品亮点,使特色林业经济成为该县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该县林果及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大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县特色林业年产值达12亿元,直接从业人数40236户114753人,带动贫困户8923户12446人增收致富,人均增收1200元。 在扶持林业特色经济方面,鲁山县出台了专门的奖补政策,从去年开始,贫困户每发展一亩经济林,给予奖补资金300元,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多措并举推进特色林果业、林下经济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在全县174个山区贫困村中,有68个村把发展林果产业作为主要脱贫产业。 在发展特色林业经济方面,鲁山县还积极争取省级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以奖代补资金、市级精品工程建设补助资金,仅去年就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100多万元,完成造林18.21万亩。针对个别林果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的状况,该县依托林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推广林果新技术103项,引进林果新品种68个,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18个,建立林果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42个。仅去冬今春,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4万余亩。 目前,鲁山县形成了以辛集乡葡萄和软籽石榴、库区乡蓝莓、董周乡五里岭酥梨、熊背乡血桃等为主的八大经济林基地,总面积达36万余亩,林果产品年产量达9000万公斤以上。 林下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四棵树、下汤、赵村等乡镇依托丰富的柞树资源发展养蚕业,年产值达1365万元。瀼河、仓头、观音寺等乡镇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有1万多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下汤、张良、董周、四棵树等乡镇以林下养鸡、养鹅、养野猪等为主,发展林下养殖2万亩,鸡、鹅、猪等存栏100万只(头),年产值1亿多元。董周、下汤、团城等乡镇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总量1.5亿袋。 林业生态旅游也是亮点纷呈。鲁山县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市级森林公园7处,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开展生态旅游的景区20余家。全县生态旅游收入年均达到2亿元。 植树造林添绿意,守山护水结硕果,鲁山的一山一水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多年来,鲁山县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魅力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一系列殊荣。 “在今年即将脱贫摘帽的重要节点,鲁山县将从扩大规模、培育亮点,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拉长链条、增加效益等方面,下足功夫培育发展林业产业经济,力争用3至5年时间新增特色林果业30万亩以上,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摘帽、持续增收致富。”鲁山县委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暴雨将至!河南上蔡、遂平亟需机手支援抢麦收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6月5日,记者从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机局了解到,根据河南省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驻马店市6月5日夜间至6月6日白天将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等短时强对流天气,该市上蔡县多个乡镇和遂平县和兴镇、沈寨镇多个村有较大面积小麦未收,亟需机手驰援。 另据中央气象台消息,6月5-6日,黄淮南部、江淮、江汉将有强降水,机收进度将有所放缓。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加强机具调度,抓紧小麦抢晴收获,适时启动应急抢收预案,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收获倒伏小麦技术指导,力争颗粒归仓。 以下为河南上蔡、遂平两县需调收割机的镇村、乡镇长或村支书联系方式及待割亩数: 上蔡县 洙湖镇:单向阳 13939696196(3万亩) 党店镇:李凯 13839692006(3万亩) 和店镇:徐永辉 15836623282(4万亩) 杨集镇:李祥 13839664689(4万亩) 崇礼乡:翟洪东 13849618881(3万亩) 小岳寺乡:郏志峰 13839926716(3万亩) 朱里镇:李运华 13603494036(4万亩) 东洪镇:邢建设 13839662601(2万亩) 韩寨乡:邝二红 13949560992(2万亩) 东岸乡:马建立 13663969369(3万亩) 蔡沟乡:樊红亚 15224913888(3万亩) 塔桥镇:何振波 13949560369(3万亩) 华陂镇:叶胜利 13839656796(2万亩) 西洪乡:王彦娥 13839655796(2万亩) 遂平县和兴镇 刘桥村:樊军 13598930679 青石桥村:刘运良 13938341280 刘店村:孙刚 13839930513 孙庄村:王阔 18153056275 魏楼村:李彦文 13598930138 钟庄村:董建波 13603491894 遂平县沈寨镇 田堂村:桑合群 17839682296 张赵庄:郭会民 15516863453 薛庄:王中元 18939671239 罗池坑:王天佑 13938371331 欢迎广大机手前去收割,各镇村将保证优良收割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花落河南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由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围绕农机装备领域的重大需求,打造农机领域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 河南制造强省建设再添新动能。6月3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我省申报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获得工信部批复同意,这是河南首个创建成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有效助力我省打造世界级农机产业集群,为我省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供有力支撑。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是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个行业只设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创建工作殊为不易。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是在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升级而成。根据工信部批复意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由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围绕农机装备领域的重大需求,通过汇聚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人才、对标国际创新机构,打造农机领域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 在此之前,我省已率先在农机领域打造创新平台,并于2018年2月挂牌成立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一年多来,该中心搭建了“公司+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组建了近百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吸纳了行业内8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和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参与,研发实力雄厚。目前,该中心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运行,在自主作业新能源动力拖拉机、农机控制芯片、土壤耕作部件耐磨延寿材料研发,农机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10月,该中心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无人拖拉机“超级拖拉机1号”问世。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机械在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落地,将加快推进我省构建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农机创新体系,促进河南农机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一流水平。下一步我省将按照专项支持和整合现有资源相结合的办法对该中心给予大力支持,并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更多详情]
  • 06 2019-06

    兰考秸秆“变脸”引全国观摩

    秸秆还田、秸秆发电、培植菌菇……如今,在兰考,一根重量不足5克的小秸秆,正在演绎“变脸”传奇。 6月5日,在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兰考现场观摩活动上,记者看到了秸秆利用的一幕幕“神奇”转变。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秸秆发电和秸秆固化成型,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焚烧发电或制成新型燃料。”兰考瑞华环保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2018年,兰考县秸秆能源化利用量为4.8万吨,利用率达6.5%。 “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基料生产技术含量较高。过去一年有11万吨小麦秸秆在这里被基料化利用,其中约2.8万吨来自兰考县境内。”在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利霞向参观人员介绍。 据了解,2018年,兰考县秸秆肥料化利用量约为52.8万吨,利用率为71.4%。肥料化利用成为兰考县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 “随着本地畜牧企业生态循环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将持续增加。”兰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孔德省说。 数据显示,2018年,兰考县秸秆利用量为68.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2.43%,基本形成了以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稳步推进,能源化、基料化为辅的综合利用格局。 兰考秸秆“变脸”的突破点在于一场“革命”:2018年,国家能源局批准兰考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兰考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途径。 “兰考县将以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工作为契机,把能源发展与促进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农村能源革命中充分考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表示。 据悉,到2021年,兰考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将达95%以上。 专家指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要明确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大方向。实践表明,主要农区秸秆连续还田5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 “兰考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表示,“下一步,秸秆综合利用将是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和防治大气污染的一项重点工作。”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