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0 2019-05

    河南400个知名农业品牌发布

    展示河南省农业品牌的建设成就,助推农业品牌化迈上新台阶。5月9日,中国品牌日前一天,由省农业农村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举办的“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发布暨宣传推介会”在郑州举行。 推介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包括信阳毛尖等400个品牌上榜。据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农业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8个,省级知名品牌4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4429个。河南制造和豫农名品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河南已成为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大市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大河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自合表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和省农业农村厅强强联合,进一步深挖河南农业品牌潜能,为推动我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前结束的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发出了“奋力开创河南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的号召。树立农业品牌形象、推进农业品牌提升、助力农业产业扶贫,随着品牌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河南农业品牌必将做得更加响亮,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三农”篇章。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虞城俩农产品拟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日前,2019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示,虞城县申请的“虞城苹果”“惠楼山药”两个农产品,经市级、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工作机构逐级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技术评审确认,符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要求,拟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这是继虞城“单品突破”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虞城荠菜”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科迪汤圆、科迪水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科迪液态奶荣获“河南名牌产品”,鑫鑫蛋鸡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之后,又添知名农产品获确认,大大提升了该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河南林州:飘香林果富山乡

    初夏时节,林州市采桑镇北采桑村漫山遍野的梨树、苹果树长势正盛。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头’,如今是满山‘致富树’。”5月2日,站在村北小山岗上,北采桑村村委会主任王付增指着眼前一片梨树自豪地说,林果经济不仅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为他们发展旅游打下了基础。 北采桑村四面环山,土薄石厚,以前村民种玉米,辛苦一年反而要赔钱,大多数人外出打工,村里1600多亩耕地长期荒废。 “既要守好山村生态底色,又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产业和绿色,林果化是个结合点。”王付增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采桑”建设目标,最终确立了大力发展林果业的思路。 2016年开始,北采桑村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1300余亩,陆续引进“玉露香”梨和“晋富”系列苹果,以及桑葚、樱桃、甜柿、葡萄等优质果树,修道路、打机井、铺设地埋管道,为荒坡披上了绿装。目前,该村共栽植“玉露香”梨400余亩,“晋富”系列苹果500余亩,桑葚、樱桃、甜柿、葡萄等200余亩,为2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1200元。该村注册的“绿然种植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感觉这条路走对了,越走越有奔头。”李付增高兴地说,接下来北采桑村将打造一山一景,实现三季有果、四季花开,发展休闲采摘、乡村旅游,预计到2025年,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千万元。 采桑镇工业基础薄弱,但辖区内山峦层叠,生态资源丰富。该镇聘请北京生态工程专家,确立了“产业引导、旅游联动、镇村统筹、生态保障”的规划定位及“生态采桑”建设思路,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旅游业。 除北采桑村外,采桑镇辖区西部还有投资6000万元、占地1000余亩的南采桑松柏山庄发展有机林果采摘、生态养殖;镇区东部有投资4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的涧东郑荣生态园发展体验式观光农业,西岗、棋梧、南景色、六家峪……飘香林果成了各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也带来实际效益:投资超亿元的河南天呈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投产,河南鸿淼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电子产业园引进省外等资金7.39亿元;乡村旅游初见成效。2018年,采桑镇完成税收(全口径)3亿多元。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林州市采桑镇党委书记王宪表示,他们将继续按照“生态采桑”规划逐步落实,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温县小麦种子累计推广4亿亩,助农增收260亿元

    又到“立夏麦穗齐”。5月6日,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种试验基地里,麦浪滚滚。 在试验基地附近的小麦博物馆院内,由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温县种子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温县第二届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正在举行。 记者从博览会上获悉,近年来,温县小麦种子在黄淮海冬麦区累计推广了4亿多亩,帮助农民增收260亿元,享有“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的美誉。 温县如何把小麦良种做成响当当的大产业,成为带民致富增收的“金麦穗”? 好土好地出好麦,一穗一叶吐芳华。“优质小麦是大自然赐予温县这片热土最宝贵的财富。”说起温县小麦种子,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家富如数家珍,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基础设施完善,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粮食高产县,也是闻名遐迩的优质小麦种子基地。 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温县积极推进小麦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创造出了“12248”生产模式,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县累计培育小麦品种20个,其中7个通过国审。 大产业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温县拥有一大批像王焕英、王治波、王乾琚、吕平安、王素霞等农民出身的育种专家、小麦育种人才150余人。 “育种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艰辛的过程,十分考验人的毅力,用‘十年磨一剑’形容育种工作毫不夸张。”温县种子协会会长吕庆丰说,“育种成功后,要拿着样品去检测品质,耗费多年心血培育出来的种子是否合格,是否适合推广,这个过程像是迎接新生儿,让每一个育种人既期待又紧张。” “温麦良种”为助农增收作出了贡献。吕庆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小麦良种高于市场价10%计算,一亩地比普通小麦产值高100余元,温县30万亩小麦一年就助农户多增收3000余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温县现有种业科研公司20家,种业公司31家,小麦种子基地面积接近小麦种植面积的90%,温麦系列种子畅销河南、河北、安徽、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山西等省。温县曾获得“全国小麦种子基地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等诸多荣誉,2018年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 “作为全省小麦重要产区,我们将继续把小麦种子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提升小麦品质、做强小麦品牌,以麦兴农、以麦惠民,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说。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赵河村“花芹”手擀面走红了

    一碗手擀面,远离市区,还要电话预定。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赵河村的“花芹”手擀面魅力咋会这么大? 5月5日,记者驱车几十公里前往赵河村一探究竟。村口西侧一个小院门口,挂着“花芹”手擀面的指示标牌。主人李花芹正在院子东侧的厨房里忙活。灶台前摆着切好的香葱、蒜台、西红柿和农家嫩豆腐。擀好的面皮叠成一条“长龙”,李花芹手起刀落,一气儿从这头儿切到那头儿,干净利落。大柴猛火、两口铁锅,一口打卤一口煮面。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就做好了。卤子浓郁鲜香、面条筋道爽口,客人说“吃出了妈妈的味道”。 李花芹今年69岁,老伴儿走得早,孩子在外工作,家中里里外外就她一个人,日子一向清贫。2017年,安阳市政府办公室驻村工作队来到村里,帮她修葺房屋,给她家装上净水器。村第一书记付文飞介绍,工作队驻村之后,先后投入资金47.8万元,修缮道路3000余米,重修古“寨门”、石碾棚,修缮房屋、老石墙勾缝,新建集中照料中心、文化大舞台,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 村民们的生活方便了,怎样才能让腰包也鼓起来?小村原本秀美,路修通了,来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在工作队的支持下,赵河村围绕“手擀面”“笨鸡”“野蜂蜜”“野生鱼”等山村特产,因户施策发展小微产业。“花芹”手擀面就这样应运而生并在游客的口口相传中悄然走红。 “做了一辈子手擀面,谁会想到,如今竟靠这个赚钱。”提起现在的日子,李花芹笑着连声说想不到。 在小村徜徉,“净梅”手擀面、“爱只”手擀面,“二红”笨鸡、“海山”蜂蜜、“贵兴”笨鸡蛋……在村里路口处、路灯杆上、主干道两侧的石墙上,一个个绿底白字带祥云纹装饰的指示牌,成了村里又一道“风景”。 “附近29平方公里山水,已整体打造成‘洹河峡谷风景区’。”付文飞说,赵河村还编制自己的乡村振兴发展三年规划,打算在村里的近河部分打造餐饮文化街,高处发展特色民宿。 兴尽而归,行至山口,几辆外地牌照的私家车与我们交错而过,不知是否“花芹”手擀面的“粉丝”来了。 记者手记 赵河村四面环山,进山只有一条土路。像这样交通不便、耕地不足,又没有什么特殊资源的村庄,安阳市还有不少。尽管它们大多数已脱贫,但下一步的振兴之路怎么走? “花芹”手擀面端出了一份热气腾腾的答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小特色”也能做出“大文章”。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安阳:种苦瓜过上甜日子

    梁庄镇苏村村民杨少英正在大棚内采摘苦瓜。“今年,我家的苦瓜产量不错,前期的价格也高,我们一亩大棚苦瓜已经收入六七千块钱了。”杨少英一边采摘苦瓜一边笑着说。 当天上午,苏村村民李俊朝也在大棚内采摘苦瓜。“4月初的时候,一斤苦瓜3元钱,我们两三天采摘一次,一次能采摘400多斤,一次就能收入1000多元。”李俊朝说,“我们这里实行的是黄瓜套种苦瓜的种植模式,每年10月底到来年3月底,大棚内产黄瓜。这一季黄瓜的价格非常好,管理好的大棚每亩能收入四五万元。黄瓜摘完了,套种的苦瓜也该进入市场了。我们家的苦瓜今年管理得不太好,不过每亩估计也能收入一万元。” 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苏俊伟今年种植了两栋大棚苦瓜。苏俊伟家属于因病致贫。“我以前种了一栋大棚苦瓜,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我利用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又承包了一栋大棚,现在,我管理着两栋大棚。”苏俊伟说,“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非常好,孩子上学有教育补贴,村里还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脱贫致富也不能光靠国家,我要管理好大棚,靠种苦瓜过上甜日子。我的两栋大棚近4亩,眼下每亩苦瓜已经收入六七千元,预计到最后,每亩苦瓜能收入一万元。” 梁庄镇苏村党支部书记苏金霞介绍,温室大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有160多栋温室大棚,近600亩。“我们大部分实行的是黄瓜、苦瓜套种,通过大棚种植,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甜了。”苏金霞笑着说。 梁庄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温棚瓜菜已成为全镇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梁庄镇在不断引进新品种的同时,积极推广高科技技术,提高蔬菜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以质量优占领市场、以新品种开拓销路,打造梁庄镇蔬菜品牌。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土博士”根植沃土种怀药

    “这沟挖的浅吗?”“不浅。” “这气温能下种吗?”“正合适。” 武陟县西陶镇沁怀四大怀药研究所种植基地,河南农业大学6名博士研究生和所长李火金交流怀山药的栽培技术。 57岁的李火金,是西陶镇古樊村人,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咋能在科班出身的博士研究生面前班门弄斧? “他有几十年研究怀药的经验,是当地出了名的‘土博士’。”西陶镇镇长贾立新对记者说,李火金是一位有“硬核”的新型农民。高中毕业后,他靠种菜、卖菜维持生计,但收益甚微。1992年,年轻有想法的他,对祖祖辈辈种的四大怀药前景看好,将自家4亩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怀山药。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他购买书籍学习种植技术,多次到河南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河南农业大学等地请教咨询专家教授。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当年就获利1500元。之后几年,他把从种收、管理、时间、土壤、气候、防治、浇灌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亩亩地块对照,怀山药产量年年提高。 2002年,在河南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和河南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李火金成立了占地200亩的武陟县沁怀四大怀药研究所,专门从事培育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和怀菊花四大怀药新品种,组建了研究培育四大怀药的基地。 洒下辛勤的汗水,定然收获的喜悦。他投资380万元研制的无硫加工设备,年加工无硫四大怀药2800吨,他的沁怀四大怀药研究所以高产量、高品质赢得了河南、山西、山东等地药农的信赖,产品不仅销售到北京同仁堂、东阿阿胶集团、汇仁集团,还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眼下,他试验出的四大怀药环保烘焙无硫攻关新项目已获得成功,所生产出的四大怀药新产品已被北京同仁堂定为特供产品。他组培的怀山药、怀地黄产量翻番,怀牛膝、怀菊花增加到6至13个新品种。 “脚下这片土地上,有我辛勤的汗水,也有收获的喜悦,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李火金说,他会一如既往地把怀药推向更高端市场,带领乡亲们共奔农业增收致富路。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河南省启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治理

    8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自4月30日至9月30日,我省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 “一卡通”是指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直接汇入受益群众专门开设的银行卡、存折的发放方式。据悉,此次专项治理范围主要为2017~2018年中央、省、市、县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不含城乡居民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和教育类资金,下同)“一卡通”管理情况和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重大事项可以追溯至以前年度。 专项治理内容主要为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不到位问题,摸清中央、省、市、县四级通过“一卡通”管理发放的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有多少项,归哪些部门管,按什么标准分配,发了多少,发给谁;“一卡通”办理、发放和使用不规范问题,摸清各部门都办理了多少种卡,涉及多少家银行机构,是怎么委托代理银行的,各受托银行机构是如何开展服务的,最受群众欢迎的是哪家银行,哪些服务;违法违规问题,摸清“一卡通”卡在哪里,谁在用卡,钱去哪儿了。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采取县级自查和省市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全省各县(市、区)认真组织自查,全面覆盖,自查面为100%。在县(市、区)自查自纠基础上,各省辖市选取不少于1个县(市、区)开展市级抽查,抽查面不低于自查面的30%。省财政厅联合省直相关部门,重点选取贫困县和问题“零报送”的县(市、区)开展省级抽查。 为了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支持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省财政厅设立了专项治理监督举报电话0371-65808444,举报邮箱:ykt2019@163.com。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宁陵县石桥镇梨农抢抓时机 加强梨树早期技术管理

    日前,石桥村梨农乔传江正在用专用机械在梨园除草。春夏之交时节,宁陵县石桥镇梨农抢抓时机,积极在梨园利用新型专用农机除草、施肥,加强梨树早期技术管理,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更多详情]
  • 09 2019-05

    农业农村部: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达7.3%

    在8日闭幕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达7.3%,与上一年相比增加0.8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乡村地区经营网络化快速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我国在数字农业与乡村建设方面,生产智能化已见雏形,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农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农业农村部持续组织21个省份开展8种农产品大数据试点,用数据决策指挥、管理服务、引导产销的方式正逐步得到应用。截至2018年底,全国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27.2万个,提供公益服务9579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3.14亿人次,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受众人次超过千万,信息服务已深入农村。 唐珂表示,未来将继续全面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优先覆盖贫困地区,力争到今年底实现全国50%的行政村基本全覆盖。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