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18-12

    郑州: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严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职责重要。近年来,我市畜牧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以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开展集中治理、强化源头治理等方法,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形成了从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生产经营到畜产品产出的全过程监管。 防控风险,防患于未然。我市畜牧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养殖及活畜贩运、生鲜乳收购贩运、生猪屠宰、兽药饲料生产经营、饲料生产经营等重点环节隐患排查活动,对查出的问题监督企业整改。积极与市食药监、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风险交流,与大型龙头企业共享监测信息,积极开展质量安全形势分析会商。重视发挥检验监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兽药饲料投入品监督监测和风险监测计划,实行风险监测为主、监督抽检跟进、例行监测补充、检打联动结合的监测机制,增强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源头治理,严把准入关。我市突出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严把准入关口,强化兽药饲料投入品和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严格行政许可,严格证后监管,规模养殖场由五年前的上万家减少到现在的130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由2013年的278家减少到现在的125家,生猪屠宰企业由2012年的66家减少到现在的12家。加快构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全市建成5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和14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储点,有力地保障了肉食安全和人们食物消费安全。 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我市深入推进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执法体系能力建设,逐步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完善责任制、承诺制、备案制、追溯制、风险管理制等制度。比如,在全市兽药、饲料企业实施“风险分级、量化监督、档案管理、等级公示”制度,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了饲料、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对外埠入郑畜产品实行车辆消毒、复查验证、追溯登记、质量抽查、约谈企业负责人等办法,建立生猪屠宰企业承诺和退出机制,努力把外埠畜产品风险降到最低。 日常监管,落实到位。严格落实日常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强化县级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风险分级、量化管理和划片分区、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明确每个监管对象的监管目标、监管频次、监管要求、监管人员和责任领导,严格建立监督档案,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完善挂账销账机制,消除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做到工作问题可追溯、责任问题可追究。 瞄准问题,集中治理。近年来,我市针对监测预警、执法监督、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突出问题持续发力。持续常年开展“瘦肉精”、兽用抗菌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猪屠宰“扫雷行动”、生鲜乳质量安全、畜牧业投入品打假以及禽蛋质量安全等7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宣传、培训、教育和行政指导等方式,引导企业学法遵法守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查处65起涉牧案件,其中动物卫生监督案件16起,兽药案件27起,饲料案件10起,畜牧案件1起,诊疗案件8起,畜禽屠宰案件3起,共处罚款39.66万元。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唐河新品红薯6元一斤

    入冬之后,正是红薯销售旺季。唐河县引进的一系列红薯新品种格外受市场青睐,走电商线上销售渠道,一斤红薯能卖6元钱。这20多万亩的新品红薯,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唐河县贫困户的脱贫“金疙瘩”。 “品种改得好,市场卖价高,咱贫困户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这里打工一天挣100元左右;通过小额贷款入股,每年还能分3000多元……”在城郊乡王庄村书强红薯合作社特色扶贫基地,脱贫户潘胜昔算起“增收账”。 如今,该县以品种改良为切入点,重新对红薯产业发展进行调整、定位,与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红薯新品种、新技术,引导红薯产业的发展,全县引进苏薯8号、商薯19、龙薯9号等脱毒红薯和红薯新品种10余个,全县红薯种植面积恢复到20万亩左右,实现品种改良、效益翻番。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原阳柳条编织幸福路

    12月5日,原阳县路寨乡前大柳村群众在地窖里用柳条编织箩筐与簸箕。柳条编织在该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柳条编织,柳条种植面积恢复到100余亩,从事柳条编织的村民达60余名,每人每月收入近3000元。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河南光山:特色蔬菜种植富农家

    12月5日,河南省光山县凉亭乡光明村大志农场村民正给蔬菜基地里大棚蔬菜除草等管理工作。大志农场今年冬引进种植40多亩莴笋、菜苔、芹菜、蔡花等蔬菜,今冬预计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可吸纳19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村里7户贫困户种植莴笋、菜苔、芹菜、蔡花等蔬菜,户均年增收1.9万元,实现了贫困农户当年脱贫。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获嘉县位庄乡加强扶贫资金监管

    近日,获嘉县位庄乡要求各村将实施的扶贫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扶贫资金额度、实施进度等按程序动态公示,确保扶贫对象和广大群众看得见、看得懂、能监督。 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助力脱贫攻坚,获嘉县位庄乡财政所严格按照扶贫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防止资金截留挪用,确保各项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获嘉县位庄乡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拨付扶贫资金到人到户。在严格落实村级公示公开制的基础上,该乡还建立了监督检查制度,按照“扶贫资金到哪里,监督就跟到哪里”的原则,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供过于求,重叠上市情况严重 多地蔬菜滞销卖难

    今年入夏以来,蔬菜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在利益驱动下,菜农种菜积极性高涨,蔬菜供给量快速提高,导致供过于求。 全国蔬菜价格在近两周低位稳中略升之后,将进入季节性上涨区间,尤其是新年期间会上升较快 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2月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50元,比9月30日每公斤4.42元下跌了20.8%。 今年7月份和8月份,菜花收购价每公斤可达8元,最近却跌至0.2元。“每公斤菜花,化肥、种子、人工成本需要1元,现在是赔了本钱还卖不出去。”山东省莒县果庄镇菜农孙师傅说。 “最近一个时期,蔬菜价格逆势下跌,跌幅巨大,呈反季节性波动运行态势。11月份28种蔬菜批发价格环比下跌12.8%,比近10年蔬菜平均价格低5.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孔繁涛说。 一般来讲,蔬菜价格在经历6月份至7月份的“夏淡”之后将逐步上扬,至秋冬之交的10月份至11月份稳中趋升。然而,今年入秋以来,蔬菜价格呈现一路走低态势。日度数据显示,从8月27日每公斤4.30元总体下跌至11月23日每公斤3.46元,跌幅达到19.5%。 同时,蔬菜品种之间的跌幅也存在巨大差异。叶类菜跌幅巨大,跌幅超过40%;花类菜次之,跌幅超过20%;菌类菜跌幅超过15%,根类菜跌幅超过10%;果类菜、茎类菜跌幅较小,低于8%。 菜贱伤农再次上演,多地出现滞销卖难。山东省章丘市高关寨杜师傅种植的卷心菜亩产约4000公斤,按目前收购价每公斤0.24元计算,收入约960元,但他每亩土地浇水、施肥、配药费用约为500元,土地流转费用480元,每亩净赔20元。 “今年秋冬之际的蔬菜价格逆势下跌,品种多、跌幅大、区域广、时间长、反规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农村部蔬菜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说。 首要原因是蔬菜供给量大幅增加。今年入夏以来,蔬菜价格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在利益驱动下,菜农种菜积极性高涨,蔬菜供给量快速提高,导致供过于求。同时,今年入秋以来,我国天气状况总体向好,光热条件充足,没有发生大面积自然灾害,也显著增加了蔬菜产量。 此外,产地转换、重叠上市,也是导致蔬菜滞销卖难的一个原因。今年夏季高温和强降雨,造成秋季蔬菜种植期推迟,因此在秋季蔬菜处于上市高峰期的同时,冬季蔬菜也开始上市,形成重叠上市现象。同时,部分冷棚种植户为防止蔬菜冻坏,采取及早采摘、抢先出售的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叠加效应。 如何防止菜贱伤农、保障蔬菜供应?孔繁涛建议要强化信息监测预警,完善蔬菜信息服务。采用人工智能、移动终端、感知技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蔬菜生长发育、病虫害、温湿度等加以实时监测,预测预警蔬菜生产供应量;对蔬菜各个品种的市场价格、销地需求、流通渠道加强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预测预警蔬菜市场需求量;做好信息发布和产销撮合工作,使蔬菜生产供应与市场需求形成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针对当前蔬菜种植微利甚至亏本问题,要积极引导菜农合理安排蔬菜冬季生产,确保冬季蔬菜适度的在田面积。同时,统筹谋划各大主产区元旦、春节期间错峰上市与均衡供应,防止产地转换衔接不畅及重叠上市现象,实现蔬菜供应充足与价格合理。”张晶说。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蔬菜价格将逐步走出低谷。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菜价已经下降到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降无可降。随着冬季气温下降,蔬菜产量也会有所减少,供应过剩局面将得到缓解,价格可望回升。 “全国蔬菜价格在近两周低位稳中略升之后,将进入季节性上涨区间,尤其是新年期间会上升较快。如果不出现大面积异常天气,元旦、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是有保障的。”张晶说。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北京顺义区、西安长安区等地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2月5日发布,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北京市顺义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12月5日16时,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一养殖户、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养殖户、北京市顺义区一种猪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截至目前,合江县养殖户存栏生猪165头,发病68头,死亡68头。长安区养殖户存栏生猪245头,发病85头,死亡64头。顺义区种猪场存栏生猪2461头,发病53头,死亡26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赴当地。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实。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种植魔芋盼脱贫

    日前,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王家崖村果库里,村民罗选法正向周围群众介绍种植魔芋的经验。罗选法从2015年开始尝试魔芋种植,目前累计种植约5亩,能增收1万余元。他满怀自信地说:“明年计划带领老乡们扩大种植面积,按照今年的经济收益很快能脱贫。”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河南淮阳:扶贫大葱促农增收脱贫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齐老乡袁楼行政村青年营村村民在淮阳县润旭种植合作社基地收大葱。 近年来,淮阳县齐老乡袁楼行政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该村35户124人以土地入股和就业,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种植大葱4000余亩,亩产增收14000余元,带动村里25户贫困户已增收脱贫。通过发展种植大葱,该村从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变成如今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的小康村。

    [更多详情]
  • 06 2018-12

    郏县烟田冬耕正当时

    “冬耕深一寸,顶上一次粪”。12月2日,在郏县“山儿西”烟腹地堂街镇汪来湾村预留烟方里,县烟草公司组织的3台大型农机具正在免费为烟农冬耕,来自烟站的技术员正在检查机耕质量。 过去,郏县受生产条件限制,烟田整地主要靠人畜作业,耕作质量差。20世纪90年代,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推广,烟田耕作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近年来,该县结合冬耕,对烟田重点实施物理、有机、生物三大改造工程。在物理改造工程上,着力抓好冬耕、冬灌和绿肥掩青等技术措施;在有机改造工程上,重点抓好芝麻饼、高碳基等有机肥施用,2017年,芝麻饼肥施用量提升到每亩35公斤,种烟土壤实现了100%有机肥覆盖;在生物改造工程中,着力抓好生物菌肥、制剂等运用,满足卷烟工业企业提出的“安全、生态、低害、优质”要求。 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县还要求冬耕使用大型翻耕机将烟田进行深翻25cm以上,耕深一致。另外,根据土壤墒情,如土壤墒情较差,则采用冬前深耕后趁墒耙磨(或冬起垄),若土壤墒情较好,则采用冻垡和晒垡,达到疏松土壤、加厚耕层的作用。同时,耙磨前每亩施充分腐熟粗肥2~3立方米,旋耕耕深大于或等于18cm,土壤细碎,耕面平整。 郏县烟叶生产服务部主任王光辉介绍说:“冬耕是为烟叶来年移栽创造良好的水、光、气、热条件,让水利条件较差的山岗丘陵地区,通过冬耕把天上水留下来、地下水蓄起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和加厚耕作层,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提高蓄水和保肥能力。可将地面上大部分病菌孢子、虫卵及一些杂草种子埋入土壤深层,使其窒息死亡或丧失发芽能力。同时还将土壤深处的虫卵、虫蛹和一部分杂草根翻到地表层使之冻死,从而减少来年烟田病虫害及杂草旺长的发生。全县预留烟田冬耕可在‘冬至’前完成。”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