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18-11

    河南省出台政策支持“甜蜜事业”

    11月6日,记者从河南省畜牧局获悉,《河南省2018年蜂业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近日发布,河南将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提升蜂业发展水平,支持西峡县建设国家级蜜蜂良种场,支持卢氏县、栾川县等地建设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促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蜂业是现代畜牧业特色产业,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被称为“甜蜜的事业”。河南是畜牧业大省,也是蜂业大省、全国重要的蜜源地和蜂产品集散地。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蜂群养殖量近70万箱,蜂产品年产量8.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7%,年产值近50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蜂业发展水平,河南支持西峡县实施国家级蜜蜂良种场建设项目;支持卢氏县建设国家级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支持栾川县、方城县、桐柏县和商城县建设省级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提升养蜂业机械化水平和蜜蜂标准化养殖水平。 根据方案,河南将围绕蜂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在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面开展项目建设;完善蜂产品质量检测手段,支持创立优质品牌,健全蜂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鼓励国家级示范区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当地蜂业转型升级和蜂产业发展。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国家将严查百草枯违规产销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百草枯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家将彻底清查处理百草枯水剂遗留问题。 通知要求对没有“专供出口”生产资质企业及农药经营单位、网上销售店、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病虫害防治组织、乡村农户等社会上库存和尚未销售使用的百草枯水剂,进行全面清查、回收,并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时交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处置费用由相应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承担。 通知还规定,将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百草枯的行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全面加强百草枯监督管理。要以百草枯、敌草快、草甘膦、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为重点,全面检查其原材料进货及生产销售记录,特别要严查隐性添加百草枯、以百草枯假冒敌草快等除草剂问题,对违规生产、经营、使用百草枯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全面监控百草枯生产动态,全面监控百草枯母药、水剂、可溶胶剂的生产、出口、库存情况,严防专供出口产品转内销。百草枯母药生产企业要完善生产、销售台账,每季度首月上旬向所在地省级农业部门报送上季度百草枯生产数量、出口数量、出口国家或地区、季末库存等详细情况。省级农业部门要于每季度首月15日前向农业农村部报送上季度上述汇总情况。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安阳吕村镇:空闲地变脱贫致富园

    “以前我们家旁边夏季苍蝇乱飞,冬天垃圾遍地,臭味儿呛鼻。现在好了,种上了油菜,明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就成一道风景线了!”11月2日,吕村镇后冯宿村村民杨平喜指着一片油菜地向记者讲述家门口的变化。 今年年初以来,吕村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举措,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落脚点,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后冯宿村积极响应,创新思路,统筹土地整治,推进废弃、损毁土地复垦,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拉动经济增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后冯宿村共整理出35亩空闲地。今年9月,后冯宿村干部组织村民在这些空闲地上种下了油菜。“你可别小看这些油菜,这里面可有大文章啊!”后冯宿村党支部书记冯红广介绍,之所以选择种植油菜,是因为油菜是经济作物,不仅种植成本比较低,而且油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管理起来比较简单。到明年春天,油菜花开以后,不仅能美化环境,油菜籽还能榨油出售,一举多得。 这35亩空闲地中有15亩为贫困户家中的空闲地。废地利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给贫困户带来了实惠。冯红广说,到明年村里统一将油菜籽榨油,根据占用的空闲地大小,按一定比例分给贫困户,如果贫困户不想要油,村里帮忙代卖,将收益交给贫困户。 如今,村里的35亩油菜地由56岁的贫困户杜保顺代为管理,后冯宿村推行“以工代赈”,每月给杜保顺记15个工分。采访中,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忙活的杜保顺,他拔下一棵油菜苗乐呵呵地说:“我每天早晚两次骑车到油菜地转,看看是否有人破坏菜地。记者同志,你看这油菜长势多好,这可是纯绿色无污染的菜啊!到明年油菜籽肯定颗粒饱满,出油多,而且榨出来的菜籽油营养、安全。” “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油菜籽产量为300斤,油菜籽大约4元1斤,每亩地就有1200元的收入。如果榨油的话,1斤油菜籽能榨4两油,每亩地能榨120斤油。这些收入将一部分分给村里的贫困户,剩余的为村集体收入。”冯红广告诉记者。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第十六届农交会实现交易额337亿元

    11月5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闭幕。本届农交会交易额达337亿元,中部农博会交易额266亿元。会议宣布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办城市为江西省南昌市。 据统计,本届农交会展会期间到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达5万多人次,其中全球重点采购商40家,观展观众超过40万人次;会上还评选发布了农交会参展产品金奖299个,农博会袁隆平特别奖7个、农博会参展产品金奖53个。 据介绍,本届展会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特色鲜明,盛况空前,综合效益明显,国际影响深远。展会设置了乌干达、泰国两个主宾国,两国举办的国家主题日活动和专场推介会充满异国特色,人气爆棚。还有来自印度、马来西亚、法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国外公司参展。首次设置了四川、河南、浙江三个主宾省,辽宁、黑龙江、广东、安徽、陕西等20多个省还在展区设立了主宾县,集中宣传区域农业特色。主宾国、主宾省、主宾县的三层布局设计,有效调动了参与方的积极性,经贸合作成效超出预期,展会经济功能、文化效应、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 展会同期举办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全国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风险管理与农业品牌论坛、第四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等13项重大活动,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著名企业家等汇聚一堂,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品牌建设、农业创新等多个方面,集思广益,为我国农业发展建言献策。各展团同期还组织了27场活动。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孟津县“引进驯化”做优高端红薯产业

    昨日,走进孟津县横水镇创办的洛水永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红薯产业园区里,犹如走进“红薯王国”。大棚里长着红薯、田地里收获着红薯、地窖里储藏着红薯、网络上销售着红薯。这些红薯不同于一般的红薯,而是科技含量极高、具有国外血统的“混血”红薯。 据介绍,红薯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硬化、保护皮肤细腻等健康功效,有“长寿果”之美称。四年前还在商海中遨游的王利红,就是看准了这一市场商机,毅然转行创建起这家高端红薯产业园。几年时间,产业园很快成长为专业从事红薯科研开发、生物组培、种苗培育、推广种植、储藏保鲜、薯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科技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覆盖红薯产业全链条的科技公司。 红薯是六倍体作物、有90条染色体,遗传基础极其复杂,为给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王利红组建了生物组织培养中心、品种科研开发中心和作物育种遗传中心等。并不惜重金与河南农科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姻”合作,研发出品质高的“科技薯”叶菜型品种“百薯1号”、兼用型品种“百薯2号”和食用型品种“百薯139”等新品种,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品种领先水平,已在部分地区大面积推广。 同时,为实现与国际高品质红薯接轨,王利红通过出国实地考察,大胆引进日本、新西兰等国的先进红薯品种与国内优良红薯品种进行杂交、繁育、脱毒、驯化,培育出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种植的高端红薯品种,成功繁育出多种高附加值的“混血红薯”项目,如:从日本引进驯化的品种“洛水永熙1号”、“洛水永熙2号”,因其色泽艳丽、口感细腻、香甜浓郁、含硒量高等特点,网销订单达3000多吨。 据王利红介绍,尤其是“洛水永熙2号”的驯化成功,这在亲本选配上具有科技创新性,它的“混血”杂交成功,解决了红薯长期存在的高产与高质的矛盾,具有结薯集中、薯形美观、薯皮红艳、薯肉浅黄的特点,在沙壤地和山地种植可提高食用风味。而且更具有深加工特性,适合加工成烤薯、薯片、薯条、薯块等人们喜爱的薯类休闲食品。目前园区的深加工厂房已建成,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中,明年初薯类产品就可上市。 短短四年,该园区已发展成为拥有红薯种苗展示区、红薯品种展示区、红薯种质资源圃区、红薯科学储藏区、红薯深加工设备区、红薯科普教育区的多功能综合性“红薯链”产业园,红薯育种基地已达4个,面积400多亩;试验种植基地3个,面积700多亩;合作种植基地6个,面积5000多亩。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600多户群众种植红薯1100多亩,平均亩产达4000公斤。 在该园区偌大的红薯脱水车间内,近百名工人正忙着把刚收获回来的一兜兜红薯,小心翼翼地按照大、中、小不同类型分拣装进塑料框内,待脱水后再送入地窖进行储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常年不断线。60多岁的王大爷负责地窖里的红薯摆放,他告诉记者,这些红薯看着不起眼,但一个个都宝贝着呢,越是小的越金贵,每斤可卖十七八元。 “我们打造河南省高端红薯产业园区,致力于将洛阳地区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成为国内最为著名的高端红薯种植基地,带动更多的家乡父老发红薯财,让红薯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明星产品。”王利红说。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渑池县培训养蜂技术助力扶贫攻坚

    10月27日,渑池县农业畜牧局举办了养蜂技术培训班,全县蜜蜂养殖户及有养蜂意愿的贫困户共150人参加。培训班的举办,旨在进一步规范全县蜜蜂产业发展,提高农户科学养蜂技术水平,助推产业扶贫步伐。 培训会上,相关专家重点讲解了冬季蜂群管理、春繁前蜂群管理、引种、病害防治、蜂产品标准与质量安全等养殖技术,针对蜂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淮滨农牧循环效益高

    “这台秸秆自动打捆机帮了我大忙,秋收后再也不用清理秸秆了。”10月24日,望着正在自家田里作业的自动打捆机,淮滨县固城乡贫困户楚国强乐呵呵地说。据了解,这台秸秆自动打捆机是由该县隆鑫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在避免农户焚烧秸秆的同时又给合作社的肉牛储存了饲料,在实现农牧循环的同时,也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蔬菜大棚里的新生活

    在原阳县靳堂乡南刘庄村南边,有六个蔬菜大棚,每个蔬菜大棚面积都有三亩多。大棚里种着西红柿、杭椒、美人椒等,长势喜人。令人惊讶的是,这几个气派大棚的主人不是致富达人,而是村里的贫困户马东方。贫困户当上种菜大户,他是怎么做到的? 马东方今年30岁,孩子年幼,加上妻子和父亲接连患病,他只能将心思花在照顾妻子和父亲身上,偶尔在家附近打打零工,日子过得很困难。 “直到工作队进了村,我才有了主心骨。”11月5日,马东方告诉记者,“原阳县发改委主任姬彦辉和第一书记周彬健经常找我聊天,姬主任是我家的帮扶人,他说现在城里人喜欢吃有机蔬菜,只要菜种得好,不愁挣钱!” 2017年下半年,马东方找到工作队,说他想建几个蔬菜大棚。“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下子建太多不行,先建两个试一试,有了经验再扩大不迟。”姬彦辉给兴奋的马东方稍微泼了泼冷水。“幸亏姬主任的劝告,要不我这种菜脱贫的计划,没开始就得结束了。”马东方感慨地说。马东方听了工作队的建议,先建起了两个大棚。他把番茄种上后不久,一场大风几乎刮坏了两个大棚。看着大风过后的一片狼藉,马东方泄了气,哪还有钱修棚啊? 工作队得知后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为马东方申请灾后补助。马东方很快拿到补助款将大棚修补好。今年5月份前后,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马东方又建起了四个蔬菜大棚,种上了辣椒和黄瓜。马东方成立了吉丰农牧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亩土地种菜,一年收入六七万元不成问题,还能带动26户贫困户增收。 现在,马东方不仅在“莲菜网”销售蔬菜,还会自己开车拉到郑州去销售。马东方对未来信心满满,“我准备把剩下的地种上草莓和应季蔬菜,搞个采摘园,发展更快一些!”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河南:电商助力灵宝市苹果销售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素有“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灵宝市寺河乡苹果喜获丰收,果园里传来阵阵采摘季的欢笑声。 寺河乡地处豫西崤山腹地,海拔高,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地。在苹果生产中,寺河乡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注重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精细化管理,生产出的苹果酸甜可口,味道鲜美,远近闻名。今年又被省地质调查院授予灵宝市寺河乡“河南省富硒土壤种植基地”称号。 在今年果品销售中,除了全国各地的客商上门收购、订货外,入园采摘及电商销售火爆。自9月23日苹果采摘季活动开展以来,自驾游采摘供不应求,采摘园销售苹果800万斤。价格十分看好,更多农户加入电商销售行列,与传统的淘宝网店销售不同,绝大多数果农在微信上售卖,通过物流发货。通过电商销售苹果900多万斤,果农收入比去年大幅提高。 目前,销售红富士、红露、红星、金冠等苹果3100万公斤,销售额2.5亿元。全乡中早熟苹果全部销售完毕,晚熟苹果销售50%。

    [更多详情]
  • 06 2018-11

    渑池温室大棚助增收

    11月2日,渑池县英豪镇吴窑头村昕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冬强正在采摘西葫芦。在该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的帮助下,具有蔬菜种植经验的吴冬强建成10个日光温室大棚,种上了西红柿、辣椒、黄瓜等无公害蔬菜,带动20余名贫困户在基地内就业,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