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6 2018-08

    驻马店将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8月2日上午,河南省政府举行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省筹备工作会议,通报了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筹备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布置。   本届农洽会将于9月6日到8日在驻马店市举行,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驻马店市政府负责人说,该市将做好主动招商、科学布展、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扩大宣传等工作,努力把本届农洽会办成新形象展示会、新成果推介会,办成推进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交流的群英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经过河南省和驻马店市持续多年的努力,今年1月,原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复同意在驻马店市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产业园将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吸引国际国内大企业、投资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向园区集中集聚,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也是国内唯一的“国字头”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对促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郏县绿色防控防治让烟农得实惠

    “烟叶长势这么好,多亏了县烟草公司植保专家刘迎昌老师经常下来搞培训,给我开‘小灶’讲绿色防控知识……”7月17日,在郏县薛店镇青杨庙青南村烟方里,烟农程俊锋正忙着给前来取经的“烟把式”们介绍他自己利用绿色防控防治烟草病害虫的方法。   程俊锋今年种了80亩春烟,由于他采用绿色防控防治烟草病害虫的方法,无一株发生病虫害,烟叶长得格外出色,引来了众多种烟粉丝前来取经。当天,笔者看到程俊锋的烟田里摆放着几个太阳能杀虫灯,程俊锋兴奋地说:“有了这灯,每天都能逮着一斤多害虫,还有那‘扑棱蛾’‘瞎头碰’(当地烟农对烟田害虫俗称),都喂了家里那几只老母鸡,下的蛋个个都是红心,今儿个几位老哥都到俺家,晌午我给你们来个‘百鸡宴’头道菜——煮鸡蛋,保证都是绿色产品。”   郏县以盛产“山儿西”烟叶著称,今年,面对消费者对高档卷烟吸食安全性需求呼声越来越高的现状,县烟草公司认为,要想保住“山儿西”烟叶金字招牌就必须走绿色防控之路,树立质量立业根本,为消费者把好入口第一关,在烟叶生产上多产“黄”“金”“软”,去掉“病”“毒”“残”。为此,从去年12月份起,他们对连片烟方进行冬深耕,耕深达到35厘米,促进土壤冻融,活化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冬耕后,又对500亩以上大方使用自动化喷灌设备进行冬灌,每亩灌溉量100立方米左右,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腐解转化、有效抑制越冬病虫、快速活化土壤功能。2018年,全县深耕冬灌面积共计2.8万亩。在此基础上,添加芽孢杆菌(生物化肥)覆盖全县烟田,动植物有机肥推广5000亩,高碳基土壤修复肥推广1000亩,与化学芝麻饼肥+花生壳生物炭改良土壤,增加根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和烟株抗病能力。   此外,在今年烟叶移栽后,该县采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昆虫病原线虫是害虫体内的“蛔虫”,感染期线虫进入寄主昆虫体内后在昆虫血腔内释放出共生菌破坏昆虫生理防御机能,使昆虫患败血症在24~48小时内死亡。此外,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辐射全县5.4万余亩烟田。据平顶山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测算,与非放蜂区相比,放蜂区域防治蚜虫化学农药亩均用量减少75%,按照全市2018年蚜茧蜂投放蜂烟田9.1万亩、大农业10万亩计算,每亩费用仅0.51元。采用毒蜂杀虫卡(生物导弹)防治鳞翅目害虫,其原理是利用卵寄生蜂传递病毒,致使害虫形成病毒流行病,发挥病毒和寄生蜂的双重作用,今年在郏县薛店镇示范防治200亩。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狠抓农产品质量 确保食品安全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记者日前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我国加大抽检监测和监管力度,调整完善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全国上半年共监测153个大中城市92个品种近2万个样品,检测指标从过去的94项增加到122项,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1%,农产品质量稳中向优,农产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据统计,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共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695项,其中国家标准6678项,农业行业标准6017项,国家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140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548项,饲料安全标准67项,检测方法等标准757项。目前制、修订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在制定方法上保持一致。质量兴农,标准先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狠抓农产品质量是确保群众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的监测手段、管理措施以及问责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问题产品,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存在问题较多、合格率较低的省份进行重点督办,对不合格产品采取禁止入市销售、监督销毁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坚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9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76万家次,查处问题22877起,责令整改8957起,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过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上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追溯管理长效机制,可以说,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检验检测、问责、退出、追错体系,李国祥认为除此之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河南睢县:种植辣椒有保障 脱贫致富奔小康

    骄阳似火的天气,在睢县蓼堤镇罗阳村,贫困户张玉河、杨旭化两口不畏炎热,在自家辣椒地里忙的热火朝天,除草、管理等工作一样样有序地进行着。 自睢县制定“南笋北椒”重要农产品种植规划后,有着辣椒种植基础的罗阳村,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积极号召下,村民广泛种植中顺辣椒,不仅每亩辣椒补助1400元,而且投有保险,最大限度保障种植户收益。贫困户张玉河家种植了三亩辣椒,辣椒种植的投入、产出等这笔账,张大爷心里算的清清楚楚。 睢县蓼堤镇罗阳村村民 张玉河:种辣椒政府有保险嘛 (包)回收 去年人家种过的一亩地四五千块钱呢 恐怕今年得五六千 (三亩地)一万多块钱吧 比打工强 脱贫是没问题 日子会越来越好吧 张玉河老两口看着长势喜人的辣椒,憧憬着丰收的景象,心里乐开了花,为了使日子越过越好,老两口还搞起了养殖业,建起了大棚,养了几千只鸡。 产业支撑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针对辣椒种植,各级政府从多方面着手,耕种补助、保险、保护价收购等措施有效保障了种植户利益。罗阳村今年共种植辣椒460多亩,其中贫困户种植辣椒230亩,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睢县蓼堤镇罗阳村党支部书记 陈国臣:现在国家这个政策好 辣椒种植还有一个最低保护价 每斤是一块二 最低保护价是一块二 去年的经验 去年种过一年了 去年的辣椒呢 每亩的产量达到了四千斤 按这个最低保护价走 一亩地四千元左右 再加上政府补贴的1400 每亩地能收入5000多块钱 对今年的稳定脱贫做了一个基础。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马铃薯主粮化要过好“良种关”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全球第一,但单产水平在全世界仅排名第93位,人均食用马铃薯数量只有西方国家的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种子落后、品质不高。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必须要过良种关,推广脱毒种薯与加工专用品种 今年7月份,山东省平度市,在中国种子协会专家组的见证测产下,国产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以单季亩产9.58吨的成绩,刷新了马铃薯高产的世界纪录。在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下,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已经培育出18个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系),包括鲜食,薯条、薯片、淀粉及全粉加工,富含花青素和多酚的彩色马铃薯等各种用途的马铃薯品种。 3年前,国家开始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成为新提法。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耐旱耐贫瘠,适应种植范围广,亩产增产空间大,水肥利用效率远高于其他粮食作物。马铃薯主粮化,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像馒头、面条、米饭一样的主食。从2015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马铃薯主食开发,引导和扶持了一批马铃薯主食加工重点企业。 “以前我们总开玩笑说‘别拿土豆不当干粮’。马铃薯主粮化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锦上添花,让老百姓吃得更营养健康。”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延明介绍,“希森6号”是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联合该中心历经11年杂交选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希森6号”可以出全粉、做薯条,改变了高端马铃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不过,从全国来看,马铃薯良种在很多地区依然是“稀缺品”。湖北省云梦县大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金海就经常为购买马铃薯种子发愁。 “我们合作社这两年种了3000亩土豆,平均亩产约7000斤;土豆卖得也好,亩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余金海说,这几年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共种植马铃薯1.5万亩,小土豆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可该合作社的种薯却是从3500公里外的内蒙古运来的,每斤成本增加了0.2元至0.3元。“我们希望能在更近的地方获得良种。”余金海说。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必须要过良种关,推广脱毒种薯与加工专用品种。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希森表示,种薯问题不仅关系到新品种推广,还关系到病虫害防治以及提高产量问题。很多农民所用的种薯有相当一部分并非脱毒种薯,是造成一些地方马铃薯单产较低的重要原因。马铃薯主粮化首先要在良种选育上取得新突破,培育出更多高单产、高淀粉含量、抗逆性强、营养成分丰富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000余万亩,位列全球第一;但单产水平在全世界仅排名第93位,人均食用马铃薯数量只有西方国家的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种子落后、品质不高。”梁希森说,马铃薯育种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加大育种创新支持力度,尤其加大适宜主食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推广。 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对于马铃薯主粮化,我们依然存在认识误区,以为在小麦粉里掺入土豆全粉越多越好,其实这样做成本过高、工艺复杂,并不利于土豆全粉推广。”梁希森说,建议有关部门调整标准,适当降低土豆全粉的添加比例。这样做既可以降低企业加工成本,也可以让马铃薯主食产品更易于为消费者接受。 “近年来,我们对马铃薯主粮化的科技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要让马铃薯成为主食,还需国家层面加大对生产企业的补贴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稳定马铃薯市场价格。”李延明说。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孟州市刘居豹“玩转”生姜脱贫致富

    “这生姜可是俺全家的‘福星’,有了它,不仅俺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还能带着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呢!”7月29日,孟州市城伯镇东武章村贫困户刘居豹在接受采访时笑得合不拢嘴。   42岁的刘居豹是东武章村第一批贫困户,全家六口人,70多岁的父母长期卧病在床,常年靠药物维持,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全家仅靠种地过活,生活困苦难挨。   2016年3月,在得知刘居豹熟知生姜种植技巧,并注册商标“豹子姜湖”后,该镇帮扶工作队决定以生姜种植、加工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刘居豹继续发展生姜种植和姜粉、醋泡姜、醋泡姜芽等深加工产品。   在镇政府帮扶工作人员的帮助支持下,刘居豹干劲十足,从生姜的种植、粗加工到深加工及销售,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早上到菜市场摆摊,下午走街串巷推销,一年的努力换来了十万元的收入。   2017年3月,为了帮助刘居豹将生姜种植和深加工做大做强,市政府办帮扶工作队帮助刘居豹协调解决了10万元无息贷款,用于承包8亩生姜种植田和姜窖的建设,并帮助他建立“豹子姜湖”淘宝网店,进一步促进生姜和加工品的销售。在帮扶队的帮助下,刘居豹的网店销路良好,2018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了20万元,他也成功当选孟州市的“脱贫之星”。   “是党的扶贫政策让俺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下一步俺要吸引接纳其他贫困户一起成立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姜种植规模,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过上好日子!”刘居豹说。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禹州市社企村对接架起脱贫致富桥梁

    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颍川办)寨子社区党委书记洪志敏和许昌恒达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勇,在以前从没听说过苌庄镇有个叫锁石沟的深山贫困村。然而,近日,他们与锁石沟村党支部书记霍海军这三双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是该市开展的社区、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苌庄镇是禹州市西部一个深山区。今年5月,颍川办接到与苌庄镇结对帮扶任务,他们迅速制订了工作方案。为加快社区、企业和贫困村的对接,近日,颍川办主任刘军涛带领班子成员和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军、寨子社区党委书记洪志敏和恒达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徐勇、一峰超市集团经理闫俊斌,与锁石沟村党支部书记霍海军面对面共商帮扶事宜。   双方分析了锁石沟村的现状,对今后工作重点和方向取得了一致看法:锁石沟村地处山区,在原有石磨面厂、粉条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颍川办辖区内庞大的商超网络扩大销售,并打响生态牌,开发山区山野菜,让山里的槐花、野菜、石磨面、手工粉条成为城里人喜欢的绿色食品,架起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柘城县“四个到位”优化烟叶结构

      为保障烟叶采摘、烘烤质量,提高种植效益,柘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在狠抓烟叶采烤质量的基础上,为烟农提供科学细致的技术服务。   技术指导到位。烟叶技术人员驻村入户指导、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制,加强采收烘烤巡回指导,从烟叶采摘、编杆、装炉到点火烘烤等节点抓起,全面做好烟叶烘烤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烤房维护到位。烟叶技术人员定期对所管辖区烤房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对于出现的故障及时维修保护,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同时备足烘烤物资,保证烘烤工作顺利进行。   田间管理到位。加强烟叶采摘技术指导,引导烟农及时处理不适用鲜烟叶,采取上部六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烘烤技术,从而最大化利用好上部烟叶,促进烟叶生产转型和烟农增收,积极为烟叶烘烤提供优质原料。   责任落实到位。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对烟叶技术人员成熟采收和烘烤技术落实指导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加强管理,把烟叶采收烘烤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抓好全程监督,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秋粮作物重点防控这三类虫害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降水偏多、多为高温高湿天气,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做好水稻“两迁”害虫、黏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坚决遏制病虫暴发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两迁”害虫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被统称为“两迁”害虫,其发生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常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而降水增多,对“两迁”害虫的迁入非常有利。   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喷雾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   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微生物农药。   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防治稻瘟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等化学药剂。   黏虫   黏虫是我国玉米等作物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具有杂(广)食性、群聚性、暴食性和迁移性危害特点,前几年在不同区域给秋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黏虫防控要坚持“治早、治小”原则,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在黏虫卵孵化初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   当小麦或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0头/平方米以上、玉米田虫口密度二代达30头/百株和三代50头/百株以上时,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水稻田杜绝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草地螟   草地螟为多食性害虫,可危害甜菜、大豆、向日葵、胡萝卜、葱、玉米等多种植物。   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   对于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和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   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杂草,同时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危害。   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3龄幼虫前(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应急防控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

    [更多详情]
  • 03 2018-08

    河南省每年将创建三千“四美乡村”示范村

      从今年开始,河南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创建活动,每年将创建10个“四美乡村”示范县、200个“四美乡村”示范乡镇、3000个“四美乡村”示范村。   8月1日,记者从河南省委农办获悉,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日前专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创建活动开展。   “四美乡村”指的是农村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五美庭院”指的是农村家庭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美丽小镇”指的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有科学的城镇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丰富的文体活动、便捷的政务服务等。每一项都有细化的指标体系。   “‘四美乡村’是我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抓手,‘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则是‘四美乡村’建设的拓展和延伸。”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申延平说,下一步工作中,各级农办将把“四美乡村”创建作为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安排,并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导检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河南省在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从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这五项重点工作入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2亿元,引导撬动村民筹资筹劳、社会资金投入600亿元,支持974个乡村项目建设,建成了一大批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