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18-08

    多重产业全覆盖贫困群众“钱”途广

    近日,南召县白土岗镇大庄村种植中药材白芨的贫困户李长春、李长德、姜得三等5位村民高兴地来到村委大院,河南联源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他们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入股分红红利,每户领取到3000元现金。  李长春等山区贫困群众的好日子,得益于南召县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多重产业叠加,促进贫困户多项增收。南召县紧紧围绕传统主导产业,实现大产业增收全覆盖、小项目增收精准到户,做到贫困户有致富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增收项目、有实用技能。  南召县围绕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成立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161家,建立专业示范村40个,带动贫困户1200余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实施玉兰扶贫“十百千”工程,投资8000万元打造10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100家合作社帮助100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带动贫困户销售苗木5000多万棵,销售总收入突破3亿元;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0余家、专业村33个、专业大户300户,其中带动贫困户1300余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河南永城:水产养殖拓宽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永城市城厢乡结合采煤沉陷的实际,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合理利用土地沉陷形成的水域,大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造福当地百姓。   该乡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治理和复垦路子,发展生态渔业和水产品养殖、种植等休闲、观光生态型现代农业。目前,辖区已形成鑫隆、天威、威皓等规模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养殖有奥龙一号(龙虾)、泥鳅、鳝鱼、锦鲤、鲳鱼等10余个品种,安置群众就业岗位60余个,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目前,该乡有10余家从事水产养殖、种植的企业,养殖水域3000余亩,年增收300余万元。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宝丰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助力脱贫攻坚

    “你这花椒树流胶了,这就像人长疮一样,你得把这块树皮划了,多上点药。”近日,在宝丰县观音堂林站余家村贫困户解文斌的花椒地里,县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卢东亮正在向解文斌讲解花椒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技术优势,2017年7月,宝丰县以涉农的专业技术人才、乡土拔尖人才为基础,筛选人员组建了有27名成员的宝丰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农业科技服务团分为4个分团,对接该县4个贫困乡镇(林站)的39个贫困村。团员每月入村不少于5天(次),收集群众技术需求,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   今年上半年,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共入村开展技术服务1200余次,解决各类技术难题340多个。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产量减少仍遭卖难 传统西瓜种植如何逆袭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正值西瓜销售旺季。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年7月份西瓜批发价格要高于去年同期。然而,在“汴梁西瓜甲天下”的河南开封,今年西瓜虽然减产,但依然没能摆脱销售难的窘境。 西瓜价格为何迟迟没能走出低谷?传统西瓜种植如何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早上6点多,河南省开封市万达交易市场就开始忙碌起来。方圆20公里的瓜农都来这里交易西瓜。前来买卖的车辆熙熙攘攘,瓜农和瓜贩们高声地讨价还价。种植户张学元说,许多西瓜被“刷”下来了,价格也在不断变化。 张学元:四毛五没卖,现在三毛多一斤,不中都拉回去不卖了。昨天这样的瓜是五毛,一天落一毛左右。 53岁的张学元是开封市朱仙镇北辛庄村村民,种西瓜30多年。这几年西瓜行情不好,他家瓜地从10亩减到3亩多地,今年每亩地又减产2000多斤。到了下午4点左右,老张终于按捺不住了,最终以四毛二的价格成交,一车瓜卖了441块钱。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种植户带来的西瓜与收购商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供销不对路问题比较突出。 收购商孙先生:现在龙卷风最高四毛,花瓜圆的,就是金星系列的,最好的能卖到五毛,现在品种跟不上了,就8424收购价现在要收到六毛,但是种的很少。 据了解,当地的西瓜品种主要是龙卷风、金星和甜宝。而当下流行的8424西瓜,皮薄、质脆,中心甜度要比当地传统西瓜高出一到两度。除此之外,今年当地西瓜品相差也是难以成交的原因。 收购商陶彦超:颜色不太好看,体型也不太好。种植户卖不掉,老板也不愿意要,来我们这地方首先考虑的是品相,如果品相不行,哪怕再便宜,也不来拉你的西瓜。 对此,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西瓜研究所副所长程志强表示,今年当地西瓜播种期遭遇天灾,是导致西瓜品相差的主要原因。 程志强:今年主要是清明节前后有一场霜冻,那时候好多瓜都栽上了,有些瓜冻死了,有些瓜正处于发芽分化期,到后期畸形瓜比较多,所以整个瓜的商品率比较低,直接影响着瓜的产量。 有“汴梁西瓜甲天下”的河南开封,西瓜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六十万亩到七十万亩,以大果型陆地西瓜为主,西瓜是当地的传统产业,种植历史悠久,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这些传统的种植户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农户张学元:农民也不知道上哪去卖了,拉到市场或上开封市去卖,还是卖不上价。 农户刘先生:现在俺镇里有西瓜节,客商一来,大喇叭一广播,就是要什么瓜上地里摘就是了。 品种、品质、销售方式的局限,让传统的种植户在市场上难有和经销商议价的资本,有没有在这种局面中寻找改变呢,农民的顾虑又是什么呢? 农户王建设:现在只有种新品种或者盖大棚,有适合搞大棚的,有不适合的。 农户张学原:大棚种出来,没销路赔得更多,所以农民想种投资小、见益快的品种。 据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西瓜研究所副所长程志强介绍,换品种、盖大棚,一亩地需要一万多块钱成本,对一家一户的农民来说,投入大,也缺少对技术和市场的把握。对此,当地也在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程志强:政府引导,而且跟市场接轨,慢慢地把一家一户叫他们联合起来,也组成一个专一合作社,形成一个品牌,统一上包装,统一销售,这应该是一条产业化的道路。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汝州:从“煤田”到“花海”

    流转荒山2.8万亩,植树造林1.8万亩,种植各类树木超过110万株,涵盖4个村1000余户贫困人口……四年的披荆斩棘,昔日“煤老板”刘军正,一位靠煤炭、铝土矿起家的农民企业家的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初露峥嵘。   由“黑”转“绿”万亩荒山披“红装”   素有“百里煤海”之称的汝州矿产资源得天独厚,一度以煤炭经济作为主要产业,数百家当地民营企业做上下游经营。然而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这些靠煤起家的民营企业家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在矿产开采领域打拼20余年的刘军正几经深思之后,于2014年10月成立了河南蒋姑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向农林综合开发产业转型。   怎样让这片荒山恢复生机、变废为宝?   刘军正走访了北京、吉林、郑州等地的林业专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按现代农林综合开发园区的高标准要求,全方位地规划设计发展方案,并组建80余人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团队,规划设计出了占地4万亩,以元宝枫、各类花树、花卉、中草药等种植为基础,涵盖农业、林业、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业的,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林工业旅游“三位一体”的汝州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   四年耕耘,曾经的万亩荒山如今已成为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目前,刘军正的“花田”里种植了各类景观树木、花卉2.2万亩,共计130万余株,分为11大类59个品种,花期涵盖春夏秋冬四季。同时还大力种植具有经济效益、适合作为木本油料深加工的元宝枫50余万株,并在元宝枫林下套种芍药等中药材合计将近4000亩,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中药材与景观协同发展。   2017年8月,硕平花海成为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2018年1月,硕平花海和“近邻”汝瓷小镇作为整体一起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以花为媒,三产融合的生态致富经   6月中旬,在汝州市商务局组织的当地企业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产自硕平花海的金丝皇菊、薰衣草香包等产品备受顾客青睐。   “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林综合开发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群众的支持密不可分。”刘军正介绍,硕平花海通过发展网络、流转土地、带动务工、参与服务业发展等方式,带动4个贫困村345户和8个非贫困村的1325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一大批贫困农民在园区经商、运输、种植花草,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刘军正说,他的最终目标是将4万亩汝州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围绕“花”产业链,建设花卉种植、花卉苗木繁育、木本油料科研深加工、生态康养、特色教育、旅游观光等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农林生态综合体。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孟津县新华村青山绿水果飘香

    夏日的阳光洒在山岭间,果园里郁郁葱葱的叶子便有了深深浅浅的绿。   “前几天俺这桃园刚浇完水,这几天杂草又冒头了,趁着早上这会儿凉快,下地干会儿活……”7月17日一大早,正在果园里忙活的胡建利与记者攀谈起来。胡建利所在的孟津县横水镇新华村属小浪底库区移民村,2001年搬迁完毕。目前村里有171户527口人500多亩土地,分散在丘陵梯田上。   贫瘠土地做文章   红土丘陵、贫瘠低产是新华村地貌特征,村民人均不足一亩地。十几年来,新华村村干部带领群众土里“刨”食,在方寸土地间做足了“文章”,但村民一年到头围着几亩薄田转,辛辛苦苦忙一年,也只是勉强维持全家温饱。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专家、寻出路,村支书李关星带着村干部忙前忙后,下足功夫向土地要效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村里上下清晰了发展思路,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入手,打灌溉机井,发展水浇地,种植200多亩的薄皮核桃、200多亩的苹果,并成立种植合作社。村民还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木材、装饰填充材料加工等小型加工业12处。  如今新华村家家种起了核桃、苹果,苹果一亩地能产4000多斤,毛收入达8000多元。为了增加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新华村又引进了榨油设备,榨出的核桃油一斤能卖到60至80元,大大增加了附加值。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李桃玲头脑灵活、敢为人先,在村子里又办起了木材加工厂。“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只要勤奋就有收获。”李桃玲说。   人勤还要政策帮   小到一口机井,大到村里木材加工厂,新华村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孟津县移民局的扶持。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后期扶持移民16654人,分布在187个行政村,其中移民人口超200人的村有16个,11个村被确定为省重点移民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移民搬迁后,孟津县依托国家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围绕移民“搬得出、安得稳、富得快”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探索。近年来,该县整合农口资金,先后投放移民村4300余万元,帮助移民村平整土地8000多亩,坡改梯3000多亩,打配深井32眼,发展水浇地5500多亩,从根本上改变了移民村的生产条件。   通过不断加大移民扶持力度,鼓励承包外村土地,积极引导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孟津县精心打造了六大移民产业基地,培育了石门1300亩突尼斯石榴基地、清河600亩大棚蔬菜基地等,成为带动全县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动力。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力实施强村富民战略,使移民村管理更规范、服务更到位,促进了移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树立了典范。   青山绿水果飘香   走进新华村,果园内是一株株郁郁葱葱的果树,平整的水泥路旁排列着整整齐齐的房屋。   如今的新华村,水电全部入户,家家安装了沼气,用上了新型环保能源;新村街道全部进行了混凝土硬化,修通了村内外排水,绿化了房前屋后;建立了垃圾场,还新修建了宽敞的文化休闲广场;规范杂物摆放,家家房前屋后逐户整理,门前统一建了花坛……   村里的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经济效益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提及现在的生活,村民无不自豪地说:“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一样脱贫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渑池蒲草编织助脱贫

    7月31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洪阳镇石盆村扶贫车间,当地留守妇女在用蒲草编织酒瓶套。为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4月以来,该扶贫车间已安排80余名留守妇女从事蒲草酒瓶套的编织,月均收入1500余元。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农业农村部推介“夏纳凉”乡村旅游精品

    为满足城乡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近日,农业农村部按照“统筹谋划、上下联动、突出特色、重点推进”的思路,在各地上报的基础上,遴选出66个“夏纳凉”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向社会推介。   “夏纳凉”共分为“游山避暑”“戏水纳凉”“赏花消夏”“渔村休闲”“乡村寻梦”“民俗体验”6个板块,目的在于通过发布推介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去处,为人们暑期休闲度假提供出行参考,让城乡居民品味农业情调、体验农事耕作、观赏乡村美景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推介宣传精品景点和线路。同时,将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与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的合作,构建线上线下推介的长效机制,提升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郑州市畜牧局扶贫办到登封调研畜牧产业扶贫

    2018年7月31日,郑州市畜牧局产业扶贫办到登封开展畜牧产业扶贫调研活动,了解企业带贫效果,探索和总结扶贫攻坚工作经验。   调研组先后到石道乡和颖阳镇两个肉牛养殖合作社:登封市众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在建的登封市润鑫养殖合作社,一个在建智慧养猪场:登封市三力智慧养猪场颖阳创业园进行实地查看,并详细了解了肉牛育肥生产和在建工程进展情况。   调研组先到登封石道乡,详细了解带贫企业发展情况、带贫数量、扶贫模式以及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登封市石道乡政府成立“登封市石道精准富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乡政府向该社注资100万元,建立精准产业扶贫母牛银行,设计出“富牛贷”金融产品并贴息三年,用以满足贫困户养牛资金需求。目前已带贫70多户,为贫困户提供150头肉牛。此外,乡政府利用扶贫异地搬迁资金建设一座可容纳2000头牛的牛场,预计10月底建设完毕投入生产,可基本覆盖全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随后调研组又来到颖阳镇,了解生态扶贫养殖创业园建设情况。颍阳镇将五个贫困村的450万扶贫资金整合建设集体扶贫养殖企业,采用企业承包方式,由企业经营。企业一方面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另一方面年底将盈利部分交由五个村,用于带动周边5个村贫困户争取脱贫。   通过此次调研,登封市畜牧产业扶贫工作从企业到合作社再到农户,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市场,紧扣产业扶贫,紧盯农户收入和企业效益,效果非常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繁育技术不过硬、养殖经济效益底、建设规划不合理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调研组要求郑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一是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对企业进行指导,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二是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扶贫带动企业无偿提供优质肉牛冻精。三是要求登封市畜牧局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组织,探索扶贫攻坚新方法。

    [更多详情]
  • 02 2018-08

    河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无论是耕、种,还是防、收,农户一个电话,便有专门的组织上门服务,几个人便可以完成数百上千亩土地的农业生产。眼下,河南省采用这种托管形式的土地面积达到2500万亩,各种服务组织达到7.6万多家。记者8月1日获悉,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助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虽然我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全国比较领先,但产地初加工能力比较弱,服务组织的规模、数量都有待提高。”河南省农业厅农经处处长张金龙说。 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的主体。张金龙介绍,主要包括农技推广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公益性服务机构,以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专业公司等经营性服务机构,我省将通过整合专项资金,实施培育工程,扶持一批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经营性服务主体,探索“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专业化服务队+农户”“农业技术部门+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服务形式。 服务的内容有哪些?在为农户提供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饲料兽药供应、疾病防控等基本服务外,河南省还将在提升市场信息服务、优化农资供应服务、创新绿色农技服务、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拓展农机作业及维修服务、支持农产品初加工服务上下足功夫,拓宽服务领域。 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这是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的耕、种、防、收等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完成,河南省将大力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农业共营制”等农业生产托管形式,并作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推方式,加速推进。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