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18-07

    河南3至5年内将建成食品安全大省

      为持续提升河南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食品安全省的意见》,指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河南建成食品安全大省,到2020年,全省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2年,全省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意见》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生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加工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三分之一以上的省辖市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70%以上。到2022年,全省加工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一半以上的省辖市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80%以上。 《意见》要求,发展绿色标准化农业生产,探索应用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绿色技术生产加工高端食品,推动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食品产业结构,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加快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制度、生产经营规范建设,构建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 《意见》要求实施蓝天、清水、净土行动,分级分类治理污染耕地,推进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依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登记制度。实施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行动,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牛羊禽集中(定点)屠宰,加强病死畜禽、屠宰废弃物及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推动建立重金属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工程,推广良好农业规范。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鼓励生态园区建设。实施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河南本土食品知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具有河南特色的食品企业做大做强。 《意见》提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对已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农产品,加快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同时,加快省、市两级检验检测机构和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食品检验实验室和检验参数资质认证,参与第三方检验服务。推进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基层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水平。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程,形成互联互通、共融共享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和来源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产品追溯体系。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河南桐柏:桃子红了农民笑了

    6月27日,在桐柏县黄岗镇大棚村益农果品合作社果品收发点,村民们正在将新鲜采摘的朱砂红桃挑选装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桐柏县地处秦淮分界线,淮河发源地,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兼有南北气候特点。境内有桃花洞、桃花庵等众多以桃花、桃树命名的景点,民间也流传着各种有关桃及桃园的故事,桃文化氛围厚重。朱砂红桃是桐柏县最古老的桃品种之一,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不仅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而且个大色鲜,果面60%以上着红色晕,果肉红色脆甜,熟后离核,色如朱砂,故名朱砂红,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该县积极引导发展林果业专业合作社297家。为助力老区精准扶贫,带动更多贫困种植户增收,同时推动桐柏朱砂红桃的品牌化、电商化,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美味正宗的桐柏朱砂红桃,该县自2016年开始,连续3年采取包装定制、产品精选、价格惠农、桃园直发的方式,组织电商企业在淘宝、京东、苏宁、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桐柏朱砂红桃的线上推广预售。在广泛宣传带动下,县内种植大户和电商从业人员纷纷加入销售队伍,连续两年新增朱砂红桃网销卖家230余家,网购客户北至黑龙江、内蒙,南至海南、云南、贵州等地,在网上掀起了朱砂红桃的销售热潮,有力带动了果农增收致富。今年桐柏朱砂红桃的网销活动已正式启动,淮源蓝奥、今达物流、桐山源等县内电商企业纷纷组织营销团队,深入桃园、合作社,以“电商+合作社+(贫困)种植户”的模式,助力地标红桃网销全国,帮助贫困种植户增收致富。 益农果品合作社理事长骆成刚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合作社朱砂红桃产量预计在1800万公斤,销售额应达到2340万元以上,比去年增收30%,会有更多贫困农户因此脱贫致富。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河南新乡举办秋粮生产推进会

    今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了落实新乡市委、新乡市政府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河南省农业厅产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在秋粮生产管理即将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新乡市农技站组织举办了全市脱贫攻坚秋粮生产技术骨干培训会,邀请来自中国农科院农灌所、许昌市农技站、洛阳市农技站的三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 会上首先由许昌市农技站研究员袁迎现对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讲解,他主要讲解了夏大豆的国内外生产概况、增产途径探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大豆开花不结荚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大豆停滞不长、黄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等内容。随后中国农科院农灌所刘战东博士以夏玉米高产高效水肥管理技术研究为题,对比了国内外玉米高产栽培水肥管理措施,就黄淮海夏玉米如何才能高产及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做了详细讲解。最后,洛阳市农技站的研究员郭新建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科学施肥起垄栽培、适时栽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科学管理、适时收获安全储销、红薯产业形势与预判等七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红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他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生动的实例图片,使参会人员身临其境,如同来到生产现场参观。 培训班上,新乡市农牧局杨胜利调研员发表讲话,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把农技推广与农业产业扶贫结合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农牧部门作为农业产业扶贫的牵头单位,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对此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农技推广要为产业扶贫献计献策、提供科技支撑,两者要结合好,把工作摆进去,不能是两张皮。二是要把农业面临的新挑战和农民的新需求结合好。近年来,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主体,他们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要在推广机制、推广模式、推广方法、技术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新需求。要扭转“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局面。三是要把农业实用新技术与农技推广新职责发挥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扶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双重任务,我们要将其融为一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贫困户贫困村早日脱贫、为种植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河南宝丰:贫困群众喝上清冽甘甜的丹江水

     “我们也能像北京人一样吃上丹江水了!”6月25日,在宝丰县大营镇李文驿饮水工程施工现场,该村王献伟老人激动的说。据介绍,预计该工程预计8月份完工,届时当地群众将吃上甘甜的丹江水,彻底告别吃水难的状况。另外,该镇的大沈河村、小沈河村的通水管网也在紧急施工中,工程建成后,可让3个村7000名群众 和2231名贫困群众吃上丹江水。 该县大营镇辖35个村(社区),全镇人口近5万人。该镇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无水可吃,在解放前,村民吃水都要到镇区南边的恒河挑水。随着居民增多,环境恶化,桓河水早已无法使用。由于大营镇处于矿区,地下水量少且水质不符合要求,无法饮用。多年以来,大营镇区一直靠辖区的上李庄水库供水。由于上李庄水库库容小,引水管道长,加之设备老化,水质变差等原因,经常出现供水不足。为了保障镇区群众正常生活,该镇在缺水时将镇区划为3个片区,每天一个片区轮流供水,严重影响了镇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成为困扰大营镇历届党委政府的“老大难”问题。 吃水困难问题始终是困扰历届党委、政府的老大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去年以来,该镇把解决镇区供水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该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供水系统提档升级。通过多方联系,该镇和河南水务集团石龙区国源水务公司多次沟通协调,最终签订了丹江水引水工程施工和用水管理合同。 去年年底,总投资1200万元的石龙区至大营镇区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南水北调而来的丹江水,已从石龙区水厂通过14.8公里的主管道和24.5公里的辅助管道送到大营镇,解决了镇区2万名群众、青城社区4044名群众和1511名贫困群众的饮水问题。 今年,针对该镇的李文驿村、大沈河村、小沈河村3个贫困村的吃水难问题,大营镇进一步推进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吃水难问题,该镇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36.9万元用于解决大、小沈河村的入户管网改造;投资200多万元用于解决李文驿村饮水问题,底破解李文驿、大沈河、小沈河三个贫困村,近7000口群众多年都将喝上纯净甘甜的丹江水,困扰大营镇百年的缺水难题得以彻底解决。预计今年底,宝丰县大营镇镇近3万多人已吃上清冽甘甜的丹江水。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郏县下宫村贫困户和烟站结“亲戚”

       “老苏,今天打扮真干净,去串亲戚?”“哪儿也不去,等烟站的‘亲戚’来看俺……”6月17日一大早,郏县薛店镇下宫村贫困户苏顺杰就站在家门口,迎接该镇烟站志愿者的到来。   苏顺杰家有4口人,女儿现在上大一,小儿子正在上高一,妻子是个聋哑人,按乡亲们的说法是“自己刚能顾住摊儿”,因此家中全靠苏顺杰一人张罗,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年初,该镇烟站在送技术下乡培训时,烟站站长张建业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向县烟草公司进行了汇报,后将苏顺杰确定为烟叶种植扶贫对象,与他签订了8亩烟叶种植合同,并指派一名烟技员对他进行“特别照顾”:移栽时为他联系育苗大户,以优惠的价格给他烟苗;在追肥、揭膜、浇水、除草等烟叶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指导。现在他家的烟田长势很好,丰收在望。相邻的烟农都羡慕地说:“烟站有‘亲戚’,烟叶长得也争气。”这不,端午节到了,张建业和志愿者就带着烟站全体同志的心愿到家里来看他了。   来到苏顺杰家后,志愿者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帮助做家务。队员周军伟还加了苏顺杰小儿子的微信,说今后在学校或家里有什么困难就告诉他,一定帮助他完成学业。苏顺杰感慨之余笑着说:“自从被评为贫困户那天起,我一直感到脸上无光,睡觉都不踏实。如今,有党的好政策,有咱们帮扶队的一项项帮扶,我一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过上好日子,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争取不再掉队!”在一旁看热闹的乡亲,高兴之余唱起了豫剧:“你们又送米来又送面,差来丫鬟送银钱……”欢声笑语在农家小院飞扬。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河南省今后三年将培训林农3万人次

      记者6月28日获悉,河南省林业厅近日印发《全省林业工作站为乡村振兴做贡献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后三年,河南省将提高基层林业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培训乡村林业技术骨干3000人,培训林农3万人次,为林农、林企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积极服务河南乡村振兴。   河南省建有省、市、县、乡四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上下贯通、点多面广,其中乡级林业工作站近2000个。全省林业系统近70%的科技人员集中在林业科技推广部门,他们长期与林农打交道,既懂技术,又接地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苦练内功外,《行动计划》还要求技术人员要在发展优质林果上下功夫。引导林农采用林木良种,使用林业新技术,推广经济林无公害(绿色、有机)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林业技术骨干和林农技术培训,到2020年,培训乡村林业技术骨干3000人,培训林农3万人次,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90项(个),营造高效示范林3万亩。   据悉,林业工作站人员还将积极参与乡村绿化美化,开展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宣传,三年内创建12个全国生态文化村,建设100个森林乡村示范点,以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生态意识,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河南实施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助力精准扶贫

    近日,河南省科技厅印发《河南省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立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统筹全省科技资源,深入实施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努力做好全省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方案》提出,要加强贫困地区调研,针对突出问题选准切入点,因地制宜,调集相应科技资源,突出科技扶贫的实效性。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应用,打造新模式,创新驱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方案》明确,河南省科技厅结合部门职能,重点围绕政策、项目、平台、资金、人才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河南省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落实和出台一批科技扶贫政策(政策包括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扶贫政策、激励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支撑脱贫攻坚政策以及实行现有科技政策对贫困地区倾斜)。还要建设科普传播基地和产业科技扶贫基地,发挥人才、平台和项目科技支撑体系作用,全面推进科技扶贫,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方案》强调,要加强考核落实,按照河南省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对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及厅机关、厅属单位落实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和取得成效情况进行考核。将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下沉,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科技帮扶力度,确保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卢氏县6.8万亩烟叶实施豆浆灌根

    6月初以来,卢氏县城关烟叶工作站东坪烟叶收购点内,机械轰鸣,人头攒动,2台粉碎机日夜不停地打着豆浆。 人们不禁要问,不年不节的,连续十多天打那么多豆浆干什么呢?原来,所打的豆浆不是做豆腐用的,而是专门“喂”给烟叶“喝”的。 今年,像东坪烟叶收购点这样的打豆浆点,在卢氏县共设立了8个。每个点配备2台粉碎机,每台粉碎机每天可粉碎出3吨大豆粉,每吨大豆粉加药加水稀释后,可生产120吨豆浆。豆浆再经过发酵,“喂”到烟株根部,便成了既能提苗又能增加平衡营养的“美味佳肴”。进入团棵期后,“喝”过豆浆的烟叶,不仅早发快长,而且所长烟叶油分足、香气量浓、香气质好,深受烟厂青睐。 给烟叶“喂”豆浆,是卢氏烟农的老传统,多年来,该县烟农坚持不懈,加上烟草部门因势利导,一直传承至今。今年,该县一改往年行政督促的做派,把“指令性”改为了“指导性”,烟草部门给予免费扶持补贴,“喂不喂”由烟农自己说了算。由于多年来烟农们大都从“喂”豆浆中得到了实惠,今年不用动员就纷纷报名加入,一下子把“喂”豆浆烟田面积扩大至6.8万亩以上,占总种烟面积7.2万亩的94.4%,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为把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干好干实,该县烟草部门全力满足烟农自主申报需求,以烟叶合作社为核心,组织购买大豆350吨,统一打成豆浆,比往年提前5至10天免费供应给烟农,并对豆浆发放使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这一“民心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烟农种烟致富奔小康添“砖”加“瓦”。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河南省休闲农业现场观摩会在中牟县召开

    6月28日上午,河南省休闲农业现场观摩会在中牟县召开。由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业产业化办主任王俊忠带队,来自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农业局(委)分管领导、产业办主任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农业局(委)分管领导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观摩团一行先后到雁鸣蟹岛、沙窝森林公园、槐树冈养生小镇进行参观考察。郑州市农委副主任宋俊英,中牟县政府党组成员杨书立、县农委主任樊守峰等人陪同。 活动现场,杨书立详细介绍了中牟县县情和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近年来,中牟县按照“全景农村、全域旅游、全民富裕”的新思路,大力发展景观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一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农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 观摩团一行实地参观了各园区的特色景点,品尝了现摘特色有机水果,深入了解各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运营管理情况,并对各园区的发展规模和拓展空间给予了高度赞扬。 王俊忠对中牟县休闲农业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全省各地能够多交流先进经验,抓住休闲农业的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方式、打造发展特色,共同促进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详情]
  • 29 2018-06

    河南郏县开通微电商平台 拓宽增收渠道

    “郭先生,您好,您订购的鲜玉米我已经捎进城里,请问在哪里见您?”不一会儿,爱心顺风车上下来一位年轻男孩,把一提贴有“脱贫路上”标签的鲜玉米交给了郭先生。 “爱心助贫掌上集市”是河南省郏县商务局与深圳铭赫网络公司的共同开发的一款微电商平台,搭建起“电商+贫困户+农副产品”增收渠道,实现农产品在县域内同城销售和配送。该平台于6月12日正式上线调试,目前全县4个乡镇已开通端口并实现农产品及特色产品上架,截止6月21号已经达成交易近50单,金额近3000元。 郏县“爱心助贫掌上集市”是县级、镇级、村级的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通过试点运营、调试改版,实现爱心快速、快捷、安全地传递,确保销售产品从种植、养殖到餐桌,一粒粮食、一枚鸡蛋、一把蔬菜……都是原生态、时令性、地理位置清楚、健康新鲜的。 该县有贫困户3400多户,其中大部分从事传统的种养殖业,他们迫切希望把多余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增加经济收入。开发“爱心助贫掌上集市”微电商平台可以避开诸多困难环节,实现同城销售,实现产品从田间、从农户到线上的直接交易。 郏县微电商平台县管后台、乡设中心、村设点,通过专门培训后,乡镇(村)明确专人对贫困户种养殖产品进行拍照,并上传相关资料。通过动员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员关注公众号,通过手机浏览农副产品并下订单,产品即可当日到达。 全县各乡镇上架的产品限制了农户范围,一是贫困户产品,二是边缘户产品,三是带贫户产品,四是与贫困户有利益链接机制的产品。不属于以上四类的,一概不许上线。同时各乡镇统一建立销售台账,每笔交易记录在案,可溯源、可核查,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又保障了贫困户增收精准。 为了能够快速送货,各乡镇都组建了爱心顺风车队,一个乡镇的农产品按照送货地址汇总后,根据距离实行免费爱心捎货,每天下午5点前的订单可以当天送货到家。 “电商能致富,商务帮到户!通过微电商这个平台,能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把产品从田间直接走向城里人的餐桌,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郏县商务局党委书记叶国旭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