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07

    舞阳县莲花镇 创“五星”支部 助产业发展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舞阳县莲花镇着力破解产业兴旺难题,深入推进创星工作。     莲花镇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做强种植业,依托项目区万亩高标准农田,以优质为牵引,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不断调整主导产业品质,加快规模化生产,优质小麦面积逐年增长;推广麦椒套种模式,增加辣椒、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打造村级特色品牌,扩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同时,莲花镇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全力推动产业振兴,长村赵村通过建立“双绑”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大赵村与食品公司签订协议,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白庄村积极发挥本村网红优势,开通直播间,助力农产品销售。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抓实“五星”创建 力促乡村“钜”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这是2500年前《诗经》里描写的淇河旖旎风光和人们生活的场景。     现如今,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党委狠抓“五星”支部创建,充分发挥组织、宣传、综治、乡村振兴等部门职能优势,做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了该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这个坐落于淇河北岸的千年古镇焕发了勃勃生机,一个风光旖旎、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的新钜桥呈现在人们面前。     该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省“五星”支部创建先进单位、全省美丽小镇、鹤壁市平安建设暨夺取长安杯工作三等功等国家、省、市荣誉称号。自2020年起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五强”乡镇,并荣登全市“五强”乡镇之首。     深入推进“五星”创建     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否真正落实落地,关键在基层,基层党建则是基层建设的灵魂。钜桥镇为推进乡村和社区“五星”支部建设,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建办、综治办、农办等部门为成员的“五星”创建领导小组,创建了“1+5+N”的建星模式,(1个孵化中心;5个平台,即党群服务平台、综治中心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乡贤家园平台、农业农村服务平台;N是通过1+5的具体举措,打造N个星级支部样板村),建立了镇党委、科级干部、工作组、行政村四级分包责任体系,统筹摸底调查、规划指导等工作。     工作小组总结出“定、创、护、评”的创星“四部曲”,明确时间表,画好路线图,让村委会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他们共梳理出5大方面29项重点任务119条具体措施,利用视频、条幅、公众号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大力宣传“五星”支部创建,使这项工作深入民心。每周一碰头、半月一汇报、一月一研判,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强化督促指导,分析研判、答疑解惑,实现29个村指导全覆盖。坚持结果导向,建立奖惩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报酬保障和激励导向机制,激发村干部创建热情。这些措施使各村党支部不断蝶变成星级支部:岗坡村被评为全省“五星”党支部,塚儿章村、野猪泉村、南海社区被评为“四星”党支部。     聚焦乡村产业振兴     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五星”支部创建,产业兴旺是重点。钜桥镇党委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擎作用,找资源亮点,补发展短板,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现在该镇全年集体经济超百万元村4个,超50万元村8个,超30万元村9个。     该镇党委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引导岗坡村高质量建设了一批精品民宿,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一道菜、两张桌、三间房”的经营模式(一家只做一道拿手菜,农家乐内只允许有两张餐桌、三间客房),带动村民经营致富。民宿开起了,农户侯冬艳家的一道红烧肉成了村里的明星菜。“多亏村里搞了这个民宿,才让我们手里有活干,兜里有钱花。”侯冬艳如今脸上常带着笑意。     塚儿章村聚焦文旅产业,发动村民集资入股200万元举办“灯光艺术节”,带动旅游收入260万元。该村聚焦高效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聚焦创办企业,先富带后富,鼓励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开设广睿科技等4家企业,年产值2800余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     野猪泉村采摘园于2023年3月与华淼农业签订租赁协议,目前采摘园有果蔬温室大棚和连栋大棚,种植了礼品西瓜、甜瓜、水果玉米等,还培育芦笋苗50余万株。采摘园的发展不仅带动野猪泉村村民80余人就近务工,更使野猪泉村经济稳步向前。     南海社区探索了一条以集体资产、能人大户资金为主要来源的合作建厂方式,引进新亚服装厂、美德纸盒包装厂,成立了河南环美纸制品有限公司,安排社区富余劳动力共220余人,增加了集体和个人收入。     白庄村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探索出一条“442”分红+合作社代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50万元增加到78万元,目前已连续2年分红22万多元。     该镇以龙岗生态农业“龙岗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依托,围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成功打造龙岗人文小镇、农业观光体验园等旅游品牌,沿线村庄实现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带动就业创业1200余人。     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钜桥镇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为先,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绿山岗、引碧水、兴产业,依托钜桥镇岗坡村周边龙脊山三面环绕的地形地貌,整合“岗、田、林、水”等景观资源,将原来的胶泥火龙岗变成了龙岗生态公园,把原本缺绿少水、山岗地薄、产业单一的岗坡建设成了生态乐居家园。公园涵盖生态修复、现代农业、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五大功能,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餐饮、绿色产业开发于一体,园内山水相依,亭台楼阁交相呼应,游人置身其间犹如人间仙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源生活在钜桥镇成为现实。     同时,钜桥镇积极做好乡村公路沿线的种植结构试点调整。整合龙岗乡村振兴示范带(五七路)道旁土壤4万立方米构建成立体微地形,在断续生长的杨树之间设计种植黄叶榆、百日红、白三叶、百日菊、波斯菊等10余种多色植物,用绿化苗木织就绵延6公里的生态景观带。     全面推进平安法治     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钜桥镇紧邻鹤壁主城区,是鹤壁科创新城建设的主战场,“项目建设多,征地拆迁多,安置群众多”,信访稳定成了当地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钜桥镇坚持“稳”字当头,稳评先行,探索出了具有钜桥特色的“2466”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以三零创建为主抓手,构建“12345”工作体系,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同时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通过全镇3支专职巡逻队和29支兼职巡逻队日夜巡逻,以及全镇视频监控全覆盖,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该镇依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五老”调解、“钜贤”服务队等力量,深入开展邻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发现的矛盾隐患确保有人管、有人解,及时正向引导,法治调解精准跟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2023年一季度,投入干群人次900人,走访3200户,走访群众6500人,排查矛盾纠纷5起,化解5起。针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形成“逢会必讲、逢人必宣、见缝插针”反诈宣传机制,积极引导居民安装国家反诈骗中心App,针对重点人群多元化开展反诈宣传,取得了“全域无诈,全民反诈”的阶段性成果。     积极倡导文明生活     塑造时代新风尚     钜桥镇党委立足当地,致力提高全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各村(社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化移风易俗,加强对村规民约制定的指导规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该镇将党建网格与环境治理网格“双网合一”,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有机结合,对沟渠坑塘、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清理整治。塚儿章村发挥星级文明户评选、五美庭院评选、积分制管理等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线、以线扩面,进一步推进环境整治提升。针对农村粪便污染,常态化开展户厕问题摸排整改。通过问题不断交办整改、动态清零问题,全力打造和美宜居乡村,村容户貌实现了“净、齐、美”。2022年在淇滨区人居环境观摩评比中,钜桥镇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荣誉属于过去,实干开创未来。“我们要深入践行省委书记楼阳生‘振翅高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寄语,持续抓好‘五星’支部创建,推动形成‘二星’支部漫山遍野全覆盖,‘三星’支部成批成片成常态,‘四星’支部争奇斗艳上台阶,‘五星’支部顶天立地树标杆的生动局面,在奋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中挑大梁、走在前,为续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作出钜桥贡献。”钜桥镇党委书记胡云飞激情满怀地说。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遇见仙草

        灵芝、猴头菇、羊肚菌、松茸……富有养生理念的食用菌愈来愈受到民众的关注和青睐。     近日,“豫农绿色优质名片品牌计划”第一站发起探源珍稀食用菌活动,借以寻找食用菌品类“名片”。     在郑州北龙湖老子文化吾味书院,记者走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虞城闻集灵芝,倾听了一场“食”与“养”的对话。     现场专家就如何挖掘品牌IP、开发珍稀食用菌的当代养生价值,在品鉴中展开讨论。乡村振兴战略中心研究院发起人、擅长农业IP打造的豫农“品牌计划”顾问郑淑,老子文化吾味书院主理人黄学科,国家公共营养师、中国绿色餐饮协会吉林省分会会长、中国烹饪名师、国宴大师邓建国,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评委、世界御厨荣誉主席、美食博士李富,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孔维丽,河南省文旅厅特聘顾问、豫农“品牌计划”顾问赵占英等专家纷纷献言献策。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食用菌类“全国名特优新”收录信息显示,我省2019年申报较多的食用菌为香菇、双孢菇、金针菇等常规品种,鲁山香菇、夏邑双孢菇、清丰杏鲍菇、新安香菇等在市场赫赫有名。而近年来,除这些常规品种外,羊肚菌、赤松茸、灵芝等产值更高、效益更好的珍稀食用菌品类申报量增多,比如2021年被收入名单的宝丰羊肚菌、襄城赤松茸,2022年被收入名单的闻集灵芝、嵩县羊肚菌以及白灵菇、褐菇、白玉菇、海鲜菇等食用菌品类。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透过这份“全国名特优新”食用菌类收录名单可见一斑。     登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闻集灵芝赫然在目:颁证日期,2021年12月22日;生产经营单位,虞城县闻集乡金隆种植专业合作社(下称“金隆菇业”)。名录中还显示,其独特性营养品质特征指标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三萜及甾醇、粗多糖等实测值均优于类比参照值。这份营养品质报告由虞城县农业农村局申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评价鉴定。闻集金隆灵芝菇是近年来崛起的一枝珍稀食用菌“新秀”,成为虞城县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品牌计划”     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挖掘河南农特产品IP     河南日报农村版“品牌计划”发起人表示,河南农业正处于由“大”向“强”跨越的关键时期,本次活动旨在助力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挖掘特色IP,促进提质增效,加快产业高质量融合。     流水、山石、修竹、夯土、光线……在郑州北龙湖老子文化吾味书院,诸多自然装饰元素的材料运用,释放了最大的空间情绪价值,在这里携手省内珍稀食用菌产品品牌,打通田间到餐桌,缩短消费距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食材的选择和认知,也可以助推河南农业产业向品牌化发展。     “金隆菇业主要是发展高效益的特色种植,像灵芝、赤松茸、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周边很多村民都慕名前来学习。我们也乐于为菇农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和大型灵芝盆景活体嫁接技术、工艺灵芝盆景制作技术等。”金隆菇业相关负责人邹女士介绍。     “老子文化吾味书院特聘国宴名厨,秉承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无为思想,是自然而然的沉浸式文化餐饮空间。我们注重产地食材和多年的烹饪心得,通过‘五味五色养五脏’的养生烹饪理念,进行融合菜品的开发和改造,结合时令进行口味调配,从而形成品味独特的书院餐。”黄学科表示,“以泌阳花菇和信阳黑猪肉为例,最好品质的花菇搭配最好品质的猪肉,加以最简单的手作,呈现的菜品市场反响特别好。”     除了菜品,珍稀食用菌研发的养生茶、养生酒同样是一道风景。虞城县食用菌协会会长、金隆菇业董事长利金战表示:“此次品鉴机会难得,大厨演绎既给人带来视觉享受,也展现了食用菌养生健康的烹饪手法,让食用菌食材得到最大价值的开发,从此端上餐桌、登入殿堂,让更多人知道。”     据了解,除了当作食材,灵芝嫁接制成的观赏性盆景近年来在市场上也十分走俏。“灵芝在古代有着‘仙草’的称号,寓意非常好。大棚种植灵芝成品后再进行移栽上盆做造型,观赏价值极高。”灵芝活体盆景嫁接师邹女士表示。     农产品品牌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赵占英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河南农业品牌价值收益、助推品牌建设是摆在当下的一道迫切课题。“着力整合资源、为产业振兴和品牌文化建设搭建平台,打造豫农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名片’,本次活动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赵占英如是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田间到餐桌     “绿色优质食材+名厨技艺”,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名片”     品鉴现场,一道道以珍稀食用菌为食材基材的养生系列菜品,经过炒、蒸、煮等中西方烹饪手法融合,专业摆盘呈现,加上仪式感的上菜方式,多道食用菌菜品首次登陆视野。赤松茸熬煮丝瓜、泌阳花菇菜包、猴头菇水晶酱包、黑松露蒸鱼、白松露野参汤、虫草鸡茸羹……吸引嘉宾们纷纷拍照。     菌包上现掐鲜菇,投以炊具作烩汤,盛于小火微烹的盅里,咕嘟嘟冒着泡被端到食客面前。这是邓建国的一道独创菜品。古早、手作,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烹饪当‘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食用菌是健康的好食材,比如赤松茸、猴头菇、香菇、鸡腿菇等,其含的真菌多糖能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邓建国说道。他坚持低糖、低盐、低脂、高蛋白的营养理念,擅长融合中餐各个菜系和西餐的烹制手法,曾多次赴钓鱼台学习国宴。     “老子文化吾味书院注重选取河南优质绿色产品作食材,像泌阳花菇、信阳黑猪肉、焦作山药等,面向全球采购配料,像新西兰食用百合花、南非鲍、巴基斯坦玫瑰盐、阿拉斯加鳕鱼等,致力寻找最自然优质的食材,致力挖掘健康养生的餐饮IP,打造自然而然的沉浸式文化空间餐厅。”李富表示。     采访中,孔维丽表示,食用菌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类最佳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中占据重要地位,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对于人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含有食用菌融合菜品的重要活性物质真菌多糖被誉为“人体健康的卫士”。     “走出来”     赋能产业价值,推动“豫”字号走向更广阔高端市场     “品牌是优质的代名词,是农产品开拓市场的‘利器’。我们应该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将主导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使全链条增值。”郑淑表示,此次品鉴活动为优质的县域、乡域名特优新产品“走出去”搭建桥梁,赋能产业价值,推动“豫”字号走向更广阔的高端市场,使食用菌在品牌的加持下可以卖得更好,实现产业兴、农民富。“名厨创新的好几道融合菜都以猴头菇、羊肚菌、灵芝粉等食用菌为主要食材,这无疑是对食用菌最好的推介方式。通过养生烹饪,将农业和文化、药食同源理念和节气时令相结合,相信一定可以打造科学健康的餐饮文化IP。”     “老子文化吾味书院的养生融合菜品均为高水平专业烹饪大师所独创,食材优中选优是第一步。此次品鉴活动的出发点,是与‘品牌计划’结合,把河南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打出去。”黄学科表示。     相关链接     4月26日,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承办的“河南省绿色食品主题宣传暨产销对接活动”在郑州开幕。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河南日报农村版共同为“豫农绿色优质名片品牌计划”启动揭牌。     “豫农绿色优质名片品牌计划”是河南日报农村版精心策划的一档品牌栏目,将持续打造农业品牌盛宴,积极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名片。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豫农绿色优质名片品牌计划”立足河南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积极推动“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擦亮河南农业品牌绿色名片,扮靓河南绿色产品,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品牌支撑,为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更多详情]
  • 24 2023-07

    产业有特色 集体高收益

         7月18日,在位于叶县任店镇任四村的平顶山市沁园恒达花卉种植大棚里,玫瑰花、非洲菊争相盛开,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鲜花,准备打包销往郑州、北京等地。     “我们的鲜切花都是订单销售,销往全国各地,一年下来创收300多万元。”平顶山市沁园恒达花卉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关国松高兴地说。     近年来,任店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县委、县政府的产业发展布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抓项目、建园区、引龙头、铸特色,着力打造韭菜、鲜花两大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主导产业明晰、配套产业互补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新发展格局,全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     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制度试点县,叶县出台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3000万元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扶持资金和20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铺路子、降风险、供资金、强保障,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叶县以农产品种植、加工为主导,确立了韭菜、辣椒、花生、中草药、食用菌、畜禽养殖六大特色产业,由县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绘制“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嫁接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坚实电商平台,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叶县全县55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5万元以上,其中,20个行政村稳定在50万元以上,7个行政村突破100万元。

    [更多详情]
  • 24 2023-07

    村企手牵手 致富路好走

       “参加了今天的分红大会,很振奋,回去后我要抓紧给群众做工作,收秋前将700多亩土地流转给天硕公司,这样既省心、省力又降低了风险,村集体也有7万多元的收入。”7月18日,在叶县水寨乡2023年村企联建现场分红大会后,该乡小庄王村党支部书记霍延辉说。     “去年秋季,村里将630亩土地流转给了天硕公司。这是种麦一季的分红,秋收后还能再分红这么多。一年分红9.45万元。”天边徐村党支部书记徐志民说。     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该企业积极探索新型“土地流转式托管模式”,以30余人专业团队托管、流转土地4.6万亩而享誉全省。     去年9月9日,按照“党建搭台、村企抱团、群众致富、集体共赢”的思路,该公司党支部与水寨乡天边徐村、蔡寺村党支部举行了村企联建签约仪式,共流转两个村的826亩土地种植小麦,开启了补短板、扬优势、强企业、富集体的良好局面。今年为两个村的村集体带来了61950元的资金收益。

    [更多详情]
  • 24 2023-07

    水利部部署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23日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积极部署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日前,水利部在湖北英山县召开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相关部门要开展全面排查,强化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常态化排查和动态监测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推动解决,并举一反三;聚焦农村供水薄弱环节,分类施策,采取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等措施,加快补齐短板;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长效保障机制,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据了解,近期,为补齐农村供水面临的短板弱项,水利部两次召开会议,逐项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水利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通知》,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解决好群众的饮水问题。

    [更多详情]
  • 24 2023-07

    抓好秋田管理措施落实 扎实推进秋粮单产提升

        7月20日,全省秋粮单产提升现场推进会在周口召开。     副省长刘尚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农业专家介绍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分析秋粮生产形势和近期气象趋势,安排部署以单产提升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     刘尚进强调,当前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认识到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关键在单产,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潜力在单产,提升今年秋粮单产重点在于抓实生产管理,切实增强单产提升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要重点做好配套技术落实、自然灾害防范、重大病虫害防控、项目示范带动、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抓好田间管理,全力防灾减灾,切实保障单产提升成效。要强化组织保障,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     会前,刘尚进带队观摩了商水县玉米高产示范区、农情服务中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等现场。

    [更多详情]
  • 24 2023-07

    立体监督 促村干部清廉履职

        “前几天到社区加盖公章,没想到现在社区干部都集中在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并且各个事项都有办理清单和流程图,十分钟不到就办好了。”7月14日,在确山县盘龙街道和平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业务的王女士满意地说。     今年以来,确山县纪委监委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将其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巡察监督等方式,压紧压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促进“一肩挑”人员清廉履职、担当作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该县纪委监委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构建“县统筹抓乡促村”的立体监督格局,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督优势,以县级统筹为抓手,联合组织、财政、审计、乡村振兴等部门,重点对“一肩挑”干部权力运行情况开展提级监督;发挥镇、村两级监督力量上下联动,以镇级监督为着力点,强化对“一肩挑”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并建立常态长效监督机制;以村级协同监督为落脚点,通过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组建村级纪检委员队伍,精准监督“三资”使用、村务管理、惠农政策落实、工程建设等重大事项公布及村干部作风等,确保精准发现问题。     该县还创新建立镇级监督检查协作区模式,将全县201名村级纪检委员纳入各协作区统筹使用,并推行跨区交叉监督方式及片区协作机制,着力破解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普遍存在的熟人社会干扰多、人情阻力大等监督难题。同时,为切实解决基层同级监督“不会、不敢、不愿”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将提升村级纪检委员的业务能力作为重要一环,向基层延伸拓展“四学”活动,围绕清廉村居建设、“三资”管理、“小微权力”规范等,对村纪检委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纪法规、财务等业务能力培训,并围绕监督什么、怎么监督开展实务能力培训,补齐基层监督人员的能力素质短板。

    [更多详情]
  • 24 2023-07

    联动监督 聚力解民忧促振兴

        进村组、入农户、看项目……连日来,周口市川汇区委巡察办采取“巡纪联动”“巡组联动”等模式,派出3个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下沉调研督导,以巡察“利剑”护航乡村振兴。     在调研督导过程中,督导组聚焦政治监督,压紧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重点察看“一把手”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被监督单位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情况、廉政风险点排查和干部作风。对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谈心谈话35场次,向被监督单位反馈问题20余条。对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限时整改到位。     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督导组围绕春耕春管、高标准农田建设、扶贫项目等进行线索排查,开展“跟进式”“嵌入式”监督,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及时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自今年3月开始,川汇区委巡察办持续督导区水务局和相关供水企业,加快城区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进度,构建同网、同质、同服务的供水新格局。如今,该区城南街道中村、西李庄、小王营、后王营等4个供水低压区问题已圆满解决,2000户6000多名居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督导组紧紧围绕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返贫监测帮扶、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清廉乡村建设、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要求监管单位列出工作清单,明确时限责任,细化任务措施,实行台账化监督,靶向精准发力。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加大帮扶力度,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56个、家庭农场179家;新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2家。

    [更多详情]
  • 24 2023-07

    监督有力度 振兴加速度

        7月18日,洛阳市孟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送庄镇农业园区了解鲜桃销售情况。连日来,该区纪委监委下沉一线监督走访,倾听群众诉求,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吕晓鹏 摄     近日,漯河市郾城区纪委监委聚焦技术保障、农资供应等关键环节,到辖区龙城镇冢马村西瓜种植基地向种植户了解情况,以强有力的监督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王晓 摄     近日,鄢陵县纪委监委紧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涉农补助资金发放等方面下沉监督,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推动各项惠农资金和政策落实落细,护航乡村振兴。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森鹏绿色农业基地走访调研。杨楼 摄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