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07

    舞阳县莲花镇 创“五星”支部 助产业发展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舞阳县莲花镇着力破解产业兴旺难题,深入推进创星工作。     莲花镇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做强种植业,依托项目区万亩高标准农田,以优质为牵引,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不断调整主导产业品质,加快规模化生产,优质小麦面积逐年增长;推广麦椒套种模式,增加辣椒、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打造村级特色品牌,扩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同时,莲花镇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全力推动产业振兴,长村赵村通过建立“双绑”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大赵村与食品公司签订协议,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白庄村积极发挥本村网红优势,开通直播间,助力农产品销售。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民权县 城市书房变身“暑期乐园”

         7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民权县民生广场城市书房——庄子书屋,看到有不少家长和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在书香的沐浴和文韵的熏陶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尽享夏日悠闲。     “这里的书籍种类丰富,阅读氛围浓厚,孩子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看书。”正在书房陪孩子“泡馆”的冷俊英女士说。     整个书房分为成人阅读区、少儿阅读区、自修区,每个区域都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整齐排列的自修区,20多个座位几乎满座,有的学生在写作业,有的则戴着耳机听网课,还有的在专心阅读……     “为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提前备了清凉油、消暑药、遮阳伞等防暑物品,空调全天候开放,免费提供饮用水、充电宝等。”管理员程传奇说。     近年来,民权县积极推进“书香民权”建设,一座座城市书房建成,让更多市民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随着暑期来临,该县不少城市书房成为孩子们消暑度假、阅读学习的“打卡地”。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息县 村网共建 菇棚化险

         “最近天太热了,4座菇棚的5万根菌棒每天都需要及时喷淋降温,多亏你们协助维修机井电机及线路,帮我们挽回3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7月13日,息县彭店乡方围孜村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魏绿峰对上门服务的电力工作人员感激地说。     香菇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菇棚温度不能高于25摄氏度,否则易出现香菇菌棒高温“烧棒”情况。当天下午,方围孜村香菇种植基地的菇农因需要对菇棚和菌棒进行持续降温而频繁地启动机井导致设备和线路烧毁。突发的机井故障令魏绿峰焦心不已,他第一时间想到驻村书记金涛并拨打电话求助。接到电话后,金涛立即联系“村网共建”电力联络员和电力网格员共4名工作人员,火速赶往现场查看情况并实施抢修。     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机井恢复正常使用,保障了菇棚日间不间断喷淋降温用电,魏绿峰对电力人员的及时帮助称赞不已。     据了解,国网息县供电公司自今年设立“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以来,累计为客户提供用电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236人次,上门走访142户,收集客户关于供电服务意见和建议31条,协助村民排除安全隐患11处。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共建平安乡村

      7月21日,清丰县城关镇西后街村村民正在学习“迷你消防车”的操作方法。据了解,“迷你消防车”功能齐全、小巧灵活、操作简单,能快速穿梭于狭窄街巷,为大型消防车辆救援打好“前站”。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寻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7月2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激励广大青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在全省开展第二届“河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活动。     近年来,无论是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新农人、乡村治理达人、科技兴农一线的专家学者,还是传承乡土文化、推广民间技艺的乡村工匠、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一大批在广大乡村挥洒青春和汗水的青年,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此次寻访活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聚焦扎根“三农”、投身乡村振兴的优秀青年人才。活动参评人选为年龄18至35周岁的河南籍青年或在河南省居住、工作、学习的优秀青年,特别优秀的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含)。     此次寻访活动按照涉农创业、乡村治理、科技兴农、乡村社会实践等4个类别,深入寻访挖掘一批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青年典型,自下而上,逐级推荐,使寻访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各级团组织将广泛组织本地“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和“河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线上线下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发展产业、服务“三农”的经验体会,引导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香菇村”的成功密码

        盛夏时节,在“香菇第一村”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的一座座香菇大棚里,菇农们或刺孔翻袋,或喷雾降温,在劳动中憧憬着丰收的快乐。“我们一年四季无农闲,制棒养菌忙科管,内外交流强技能,秋冬收菇挣大钱。”7月23日,当问起这些年发展香菇的成效时,今年又种了7万袋的菇农胡敬伟自豪地说。     王店村是名副其实的“香菇村”,全村337户中有300户种香菇,年种植规模1300万袋,户均4万多袋;村集体有2个香菇合作社,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3万元;全县香菇交易市场建在王店村,联营香菇商户32户,全村1243人香菇产业单项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0元。     统一购料     生产成本降下来     王店村地处鹳河北岸小盆地,气候温暖湿润生态好,是全国香菇主产区、花菇高产区,因此种植户数多、数量大、效益高。为保障菇农利益和产品质量,王店村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统一从湖北、陕西等地购进优质木屑、麸皮、菇袋等生产原料调配给菇农,每袋降低原料成本约0.3元,生产成本不超过2.8元,全村每年减少生产投入约400万元。     强化管理     经济效益高起来     香菇三分种七分管,技术品质是关键。以前,王店村菇农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菌种型号、生产技术参差不齐,重产量轻质量,直接影响菇品卖价和整村信誉。该村统一建设标准化香菇大棚300座,示范带动改造传统菇棚500座,推广菇腿短、菌盖大、肉质厚、花菇多的9608等中温菌种,加强菇农“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做到早备料、早制袋、长养菌、控菇量,确保晚出菇、出好菇,每袋增产0.1公斤以上,优质菇比例达85%以上、花菇率达15%以上,每袋收入较周边地区高出1.5元左右,全村年香菇单项收入9000余万元,净收入4000余万元。     建立市场     产品销售活起来     王店村东通荆襄,西连秦川,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厚重。该村统一市场房屋、场地租金、门店牌匾,“两委”成员和部分党员带头筹资2000余万元,建设香菇收购冷库、购销门店21家,成立全国性食用菌交易市场,引进湖北、广东、福建等地菇商入驻联合经营,常年为菇农提供市场信息、收购本村和全县菇农干鲜菇品,订单式向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发货。组织本村20多名年轻流动商贩走村串户收购菇品赚取差价,吸引上百名妇女劳动力就近在冷库、门店季节性分拣、包装菇品,在家门口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治理有效,生产生活好起来     一业兴,百业兴。王店村的香菇产业,强了集体富了村民,挺起了干群腰杆子,凝聚了党心民心,村党支部用集体经济收入改善了办公条件,硬化了背街小巷,美化亮化了道路村庄,改造了特色民居,扩建了文化广场,开办了老年食堂。王店村去年入选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创建“四星”农村党支部,今年争创“五星”农村党支部。     目前,王店村文明诚信家庭户,孝老爱亲、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越来越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家户户住楼房开轿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幸福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种粮大户 PK争夺玉米高产

         “为激发广大群众种植秋粮的积极性,今年全县对县域内种植50亩以上玉米、每亩种植密度达到4700株的农户,采取群众报名、政府出资的方式,对玉米高产种植户给予奖励,最终来一个玉米单产大PK。”7月24日,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报过名的种粮大户赵文学,边查看玉米秆边兴奋地说,“就等丰收时‘一决高下’。”     不甘落后的周位起也是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的种粮大户,他的1200亩玉米自己不仅倾心“呵护”,浚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还定时前去“照料”。“近段时间个别地块发现有钻心虫,农技专家第一时间安排实施了治虫方案。”周位起说,“治虫都是免费,现在种粮的投入在减少、效益在增高,种粮挺好的。”     “当前,玉米生长已进入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高产管理的关键时期。”浚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辉说,玉米大喇叭口期要全面抓好田间管理,要重点做好水肥、防病、治虫三项田间管理,从而促成玉米形成大穗,提升玉米产量。     张辉介绍说,这个时期要加强追肥,配合叶面喷肥,减少后期因脱肥引起的花粒、瘪粒、秃尖等现象,以达到穗大粒多增产增收的目的,如果出现干旱缺水,要进行合理灌溉。玉米中后期的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锈病等病害非常容易入侵,要选择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传导性杀菌剂进行防治。针对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玉米螟,要及时防治,可选用持效期长、杀虫又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     “今年年初以来,浚县农业农村局已组织11个技术专家指导组分包11个乡镇(街道),从耕、种、管、收全过程开展农技指导,安排专人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监控,及时发布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指导农户科学防治。同时,浚县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开展玉米单产提升行动,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科学肥水调控等技术,目前全县玉米长势良好。”浚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宝华表示。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农技人员下田指导秋田管理

         7月24日,在柘城县牛城乡梁老家村连清农民种植合作社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里,农技人员正在耐心细致地给农户讲解玉米、大豆管理知识,并从作物品种、安全用药等方面指导农户科学高效做好病虫害防控。     连日来,柘城县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就当前玉米、大豆的追肥和病虫害防控等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服务,为玉米、大豆的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柘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皇雅领现场介绍说:“每亩可以追施尿素和高氮复合肥15到20公斤,大豆在初花期可以用10%的多效唑来进行化控,防治大豆旺长,同时可以用磷酸二氢钾加硼砂喷施促进果实生长。”     “像玉米螟,玉米的大小叶斑病和一些大豆的根腐病,我们可以采用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茚虫威、咪鲜胺、戊唑醇等这些对应的药剂进行防治。”皇雅领说。     依托各乡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技人员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带动的方式进行管理技术培训,引导农户抓好夏季玉米和大豆中后期田间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梁老家村连清农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岳如意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是我们第二年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管理经验还不丰富,通过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我们对接下来的综合管理信心很足,我们会按照技术指导,做好秋粮夏季管理,争取秋季取得大丰收。”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便民就医少跑腿

        今年以来,为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我省聚焦群众就医全过程的“关键小事”开展相关工作,省委改革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在全省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中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从群众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入手,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通过重塑医疗服务流程,打通群众看病的堵点淤点难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促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这七项举措,各医院落实情况如何?7月19日~20日,记者分别赴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巩义市总医院进行了实地探访。     多学科一站式会诊     “量身定制”就诊方案     “多位专家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同一位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诊治,即多学科协作会诊。”在面对记者“怎样解释多学科(MDT)诊疗”的疑问时,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院方代表耐心地作出了解答。     对于群众就医诊治时为了弄清自身病情,常常需要辗转医院多个科室进行面诊和检查,既费时费力,更有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的头号难题,河南省肿瘤医院致力于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建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肿瘤患者全周期全过程的多学科(MDT)诊疗体系。     “过去,我们为了确诊了解下一步治疗方案,得挂几个科室的专家号,得到的答案还不一样。”河南省肿瘤医院患者家属王女士回忆起过去就医过程不由得感慨,“现在方便了,一次挂号,专家们聚在一起共同为我们提供连续性、综合性、个体性的诊疗方案!”     据了解,多学科(MDT)诊疗体系包括鉴别肿瘤早期病变诊断、确定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以及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概率和质量等方面,能够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除此之外,依托互联网医院线上平台,河南省肿瘤医院还开通了10个多学科(MDT)门诊,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端在线问诊,动动手指就能够“挂一次号看多位专家”,实现“一站式”就医。     支付慢耗时久?     “码”上缴费不排队     7月19日,家住郑州的王女士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在门诊自助机上完成建档、挂号流程。来到诊室,经过医生的诊断,开药后在诊室用手机扫描处方单上的二维码后,就完成了缴费,直接可以取药了。王女士惊讶道:“本来以为一天时间肯定看不完病,没想到压根儿不用排队,在手机上就把该弄的都弄好了!”     该院门诊办公室主任魏海英介绍说:“我们医院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模式,简化付费环节。‘郑好办’上‘商鼎分’在120分以上的郑州市居民,在通过该院互联网医院信用就医授权后,即可签约‘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据悉,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是该院“诊间支付”服务的创新支付举措。“信用就医”将“一一付费”变成“一次付”,就诊结束后一周内通过该院互联网医院“信用就医”板块缴费即可。这项举措在原有人工窗口结算基础上拓展了互联网医院、自助机、诊间扣费等7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仅占5%,诊间支付占60%,极大地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     一次挂号管三天     病案复印更便捷     “患者只需要挂一次号,三日内不限专业,无论就诊复诊,全都可以免挂号费。举措开展4个月以来,一共为28000余人次免除挂号费,共节省费用120000余元。”面对大厅横幅上“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标语,巩义市总医院院长郜炎辉说,“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让群众看病方便、看病明白、看病及时。”     除了挂号更方便以外,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推行,也将“便民就医少跑腿”落到了实处。“以前出院后想复印个病历,还要专门跑回医院,时间不凑巧的话,得等半天才能拿到复印好的病历。现在复印病历,跟网络购物一样,手机点一点,病历用快递邮寄到家。”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患者张女士说。     记者走访发现,在医院的病案复印机前,早已一改往日“排长龙”的景象,寥寥无几的人数也从侧面证实了各试点医院梳理病案复印登记流程,使平均登记时间不超过3分钟、自助机登记最快1分钟登记完成,并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使病案复印服务拓展为全年、全时、全地域覆盖的举措卓有成效。

    [更多详情]
  • 25 2023-07

    息县 村网共建 菇棚化险

          “最近天太热了,4座菇棚的5万根菌棒每天都需要及时喷淋降温,多亏你们协助维修机井电机及线路,帮我们挽回3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7月13日,息县彭店乡方围孜村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魏绿峰对上门服务的电力工作人员感激地说。     香菇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菇棚温度不能高于25摄氏度,否则易出现香菇菌棒高温“烧棒”情况。当天下午,方围孜村香菇种植基地的菇农因需要对菇棚和菌棒进行持续降温而频繁地启动机井导致设备和线路烧毁。突发的机井故障令魏绿峰焦心不已,他第一时间想到驻村书记金涛并拨打电话求助。接到电话后,金涛立即联系“村网共建”电力联络员和电力网格员共4名工作人员,火速赶往现场查看情况并实施抢修。     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机井恢复正常使用,保障了菇棚日间不间断喷淋降温用电,魏绿峰对电力人员的及时帮助称赞不已。     据了解,国网息县供电公司自今年设立“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以来,累计为客户提供用电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236人次,上门走访142户,收集客户关于供电服务意见和建议31条,协助村民排除安全隐患11处。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