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1 2023-07

    汝州中央公园半日游记

        五月廿八,入伏时节。携妻女游中央公园以避酷暑。     公园入口,摊贩云集,琳琅满目,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个个门庭若市。     挤过人群,步入园中,顿觉豁然开朗。干净的步道蜿蜒曲折,不知所终;清澈的湖水清净幽雅,不见其底。干净的步道上行人如织,小孩们在前面疾驰,妈妈们在后面紧追;清澈的湖水野鸭浮游,小鱼儿跃出水面,呼吸一口甩了下尾巴钻入水底,只留下一圈圈涟漪。     一转眼,女儿已窜至桥头。站在桥头往北望,小瀑布哗哗作响,芦苇荡郁郁葱葱。河两边桃果累累,花香袭人。     再往里走,是一松柏迷阵。深入其中,不能左右,只能前后,辗转多时,终于柳暗花明。深有感慨,人生亦如是,于无路时觅出路,于无助时自然直。     再走,是女儿最爱滑梯和秋千。滑梯自顶点至谷底,倏忽而至,令人心神激荡;秋千起起落落,平凡往复,让人宁静平和。     转而来到了天桥游道。游道弯弯曲曲,竟像一条盘踞的游龙。夕阳万丈,映照在奔跑着的大手拉小手上,宛若一幅油画定格在我心上。     华灯初上,兴尽晚回。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返乡种地十年 结出累累硕果

       “种地10年,就像过了一个世纪。”说起转行干农业这10年来历经的酸甜苦辣,丁照会微微蹙了一下眉头,进入了百转千回、意犹未尽时。     丁照会今年50岁,目前在汝州市临汝镇、温泉镇等地,牵头流转了近4000亩土地,从事小麦、玉米等粮食,及板蓝根、丹参等中草药和大葱等蔬菜的种植。     这10年,令丁照会心心念念的事儿正如他的微信名一样——风调雨顺。从渴望不再像父辈一样在土地里讨生活,到身家千万之后又转而回到出生地——“第二故乡”汝州市临汝镇投身农业。     7月14日,阳光正好,微风和煦,在临汝镇临南村河南锦奥实业公司院内,丁照会遇见来访的汝州市乡村振兴局的范万红后,谈兴正浓。     丁照会的老家在汝阳县,但他13岁以前都是在汝州度过的,1998年结婚后,从汝阳回到了汝州,在临汝镇跑运输拉矿石,开印刷厂,忙得不亦乐乎。挣下“第一桶金”后,2002年时,丁照会将主战场转到了省城郑州,继续经营印刷厂,到他下定决心回汝州干农业时,印刷厂转让了1400万元。     有了1400万元本钱,2013年,丁照会在临南村包了1500多亩地,开始学习玉米、小麦轮播。由于不懂农业生产技术,不懂市场行情,其结果自然而然地赔了。     但丁照会是一个有心气有想法、遇见困难愈挫愈勇的人,拜师学艺,从书本上来到实践中,到纸坊镇找“喜耕田”、到王寨乡找“老广农机”交流学习,丁照会从庄稼活的“门外汉”逐渐成了种田的“行家里手”。     种粮食的事儿搞明白后,丁照会又把目光转向了经济作物种植,并且下手还挺“狠”,那一年一下子就种了1000亩板蓝根。但现实又深刻教训了丁照会。种1000亩板蓝根,在除草等田间管护和收割时需要大量的用工,可方圆哪能那么容易招来那么多人,因此,丁照会又赔了,赔得还不少。     如今,丁照会在临汝镇、温泉镇建设的4个种植基地流转的近4000亩地,大部分种粮食,有200亩种了丹参,480亩种了板蓝根,100多亩种了大葱。种地,缺水可不成,以临南村基地建设为例,丁照会在大田里一口气打了7眼深井。     在丁照会看来“现在种地,还是要看天”,因此,不论你种多少地,管多少人,当多大的老板,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你必须下地;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你也必须下地,“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绝不能偷懒”。丁照会的一番话,让范万红点头称是,“种地这事儿苦,有很大风险,很多人受不了,就放弃了,不是实干的人端不起这碗饭。”     10年磨炼,丁照会总结了种地管理的“16字经”,即:充分授权、分口管理、职责明确、严格考核。丁照会进一步解释说,公司建设的4个基地,每一个基地都有一个或两个股东负责,明确责任权利和考核标准,按比例和公司分红。“这样的话,别说4000亩地,1万亩或2万亩,我也敢干。”丁照会说。     还有一桩令丁照会自豪的事,临南村基地仓储库房边建设的立式烘干塔、库房的卧式烘干机,这两套设备在今年“三夏”小麦抢收遭遇极端天气连阴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立了大功,其间,帮助村民烘干了6000多吨小麦,还受到镇里和市里的表扬。     走近河南锦奥实业公司临南村基地,牌匾的一侧是标语墙,在党旗和国旗一边,是4行红色的手写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牢牢把饭碗端在手里,撸起袖子加油干!     “他是个有情怀的人。农业不好干,我也知道,但他一直没放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责任感,村里村外很多种地的人都指望着跟着他吃饭,既然他喜欢种地,那咱就支持!”丁照会的妻子闫玉枝从墙根的水池边起身,甩了甩手上的水,说着说着,笑了。这是从心田甜到脸上的笑,其中有12分知己,12分信任,12分鼓励。     闫玉枝说的“村里村外很多种地的人都指望着跟他吃饭”,是一句实话。在河南锦奥实业,有技术的农机手每天能拿到150元以上,在大田里拔草作业的年纪大的男劳力和女劳力,每天能挣50元~60元。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二马”当先做表率 当好农田守护者

        马占群种的300多亩何首乌绿意盎然     7月16日一大早,汝州市临汝镇东马庄村2组的村民马占群,带着30多名村民赶在太阳出东山前来到了地里,“这两天气温高,白天干活怕乡亲们中暑,趁着天凉快,赶快去干两三个小时。”马占群说着就准备下地。     在村子西南侧的田地,长得快到人腰部的秋玉米,其间那些绿油油贴着地长的植物,就是马占群种植的何首乌,“2018年,我们仨伙计了解到安徽亳州是全国知名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后,就一起去那里参观考察,发现何首乌很适合我们村的土质,回来后就流转了300多亩地种何首乌,前前后后投进去120多万元了。”马占群说。     这些看着能在坡地上蔓延生长的何首乌,真正种植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何首乌有三不种:盐碱地不种、水淹地不种、土层浅不种。     马占群说:“每年冬季至次年立春前种植,每亩地3600株以上,每年除三次草、施两次肥,要施低氮高钾高磷的复合肥,而且施肥除草只能靠人工操作。”     尽管在亳州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培训,但实践中的揣摩和把握更为重要。为此,马占群在田间管理上倾注了百倍的心血和汗水,几乎天天泡在种植基地。尤其是春节后、三伏天的除草关键期和4月至6月的施肥关键期,马占群和雇来的数十名村民天天早出晚归,精心侍弄着300多亩何首乌。     俗话说“天道酬勤”,在马占群的精心管理下,何首乌生长在地底下的“娇疙瘩”也没有辜负他的厚爱,“我前几天扒开看了看,一个个长得像红薯一样,有拳头那么大了,每个有一二斤吧,按这样的长势,还是很喜人的,今年冬天会有好收成。”     站在绿意盎然的何首乌地里,“正常情况下,每亩地可以产何首乌3吨左右,现在市场价每公斤6元,这样算的话,一亩地的毛收入就是1.5万元以上,除去地里的人工成本和各种开支,每亩地的净收益应该在1万元左右。”马占群笑着说,“现在市场上何首乌很紧俏,我们这300多亩和人家都签订有回收合同,将来按市场价收购,所以还得把它管理好,才能有好回报。”     B     马战民带头规模化种田收益好     7月13日一早,持续的夏雨过后,天气刚刚转为多云,汝州市临汝镇东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战民已经来到村子南侧的大田里查看玉米长势,“昨天夜里电闪雷鸣,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多亏玉米还没有那么高,否则非刮倒不可,这雨对于缓解旱情还是大有帮助的。”     眼下,马战民种植的大田已发展到800多亩,优质玉米、小麦轮作的种植模式给了他不错的收益。     “咱们村一半是山坡地,一半是平地。前些年附近有煤矿、石料厂、石灰厂等企业,最近几年这些企业大都被关停了,村民们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在勉强管理耕地,耕地撂荒的现象也较多,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萌生了把村民这些管理不到位的耕地流转过来的想法。”马战民说。2021年,马战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种大田的事儿,很快得到了大伙的一致同意,于是,村“两委”成员几乎都成了种地的股东。     俗话说“好事多磨”,种了一年,股东都快退完了,“种地投资大风险也大,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再加上水利条件也不是太好,第一年赔了之后,大家没有了投资的兴趣,到最后只剩下我们两个股东了。”马战民显得有些无奈。     不服输的马战民和另外一位股东选择继续留在庄稼地里打拼,并投入60多万元购买了玉米收割机、大型拖拉机、播种机、装载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对机井的配套设施也进行了提升改造。     “种植大田作物,只要肥力、水利跟上,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马战民算了一笔账,“正常情况下,小麦的亩产量可以达800斤以上,玉米的亩产量可以达1000斤以上,800多亩地一年可产粮食150万斤,一亩地每年的净收益在400元左右。”     发展粮食作物规模种植,不仅解决了耕地撂荒的问题,同时也让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67岁的村民马建须一直跟着马战民从事田间管理,“庄稼活对咱农民来说轻车熟路,只要不怕出力,打药、除草、浇地,都能干动,我一年能在地里干小半年,也能领到1万多元的工资,年龄大了,就这知足了。”马建须满意地说。     种粮种出经验的马战民,又瞄上了经济作物,“咱们村有些地平展、水利条件好,可以种粮食,山坡地可以发展谷子、高粱等耐旱的经济作物,村民马占群正在发展何首乌种植,如果行,我也想试一试。”登上新购进的农机,马战民笑着说道。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产业兴旺星”照亮乡村振兴路

        “‘双绑’机制富了村乐了民,村集体也有收入了,群众有钱花了,村里为群众办事也有后劲了。”近日,谈及“双绑”机制,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支部书记白海涛赞叹不已。     白庄村立足现有的白庄富硒产业园,以“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为抓手,大力发展甘薯产业,实现了群众和村集体的双丰收。     召陵区实施“五星”支部创建以来,始终将“产业兴旺星”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突破口,围绕群众受益、集体增收,以发展产业为总抓手,通过专题研讨、深入一线调研、探讨创建路径等措施,整合项目、挖掘资源,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积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点亮“产业兴旺星”,照亮乡村振兴群众致富路。     在此基础上,召陵区梳理整合全区各类产业项目20多个,其中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形成了青年红枫、召陵西瓜、老窝辣椒、万金蘑菇等“一镇一特”品牌。同时,通过发展村办企业、订单农业等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了大徐村吊瓜种苗繁育基地、白庄村脱毒红薯种苗繁育大棚、砖桥村中草药基地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下一步,召陵区将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以产业兴旺为“五星”支部创建夯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力。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创新高地产业兴

        距离二广高速南召站一公里处,就是“中国碳酸钙工业重钙十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鑫泰钙业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特色产品是应用在高档涂料、高档油漆、油墨、管材等方面的纳米碳酸钙。     7月19日,该公司碎石车间、立磨车间机器轰鸣,25条生产线“火力全开”,院内满载钙粉粉体产品的外地大货车排成长龙。在纳米碳酸钙智能生产车间,只见整条生产线全是自动化设备,工人通过智能化系统即可进行查看操作,不仅节约了人力,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去年,这个车间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年产能可达20万吨。     这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建成了河南省碳酸钙超细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河南省碳酸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盟主单位;建成了南阳市功能性碳酸钙重点试验室,被确定为南阳市“十四五”规划21个产业链之一(碳酸钙产业链)链主企业。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多次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     同一时间,南召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另一家钙粉深加工企业——河南禹塑管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上源源不断输出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市政供排水管道、排污管道、消防管道等,令人惊叹。     河南禹塑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分子材料及管道制品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安装、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去年投产21条生产线,生产的新型管材抗冲击、耐老化、强度高,且绿色环保。目前研发生产出了八大系列100余种产品,其中,特大型给水管道、钢带缠绕管排水管道、内肋管排污管及MPP电力管等四大系列产品居全省领先地位。     以碳酸钙为主的绿色新型建材产业,是南召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该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66家企业不仅串起了碳酸钙微粉产业链,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成就了“中国钙都”的美名。     南召先后引进了以新加坡立邦公司、福建三棵树公司、北京东方雨虹、江西新广源公司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安家落户”,形成了集“矿山开采—粉体加工—建材、管材、涂料”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碳酸钙产业集群成为河南省13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南召县把工业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把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该县全面加快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实质化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落实“全员聘任制”和“绩效薪酬制”,聚焦主导产业开展“运营公司+产业基会”招商,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以工业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做优特色,做强主导,做大链群,实现工业高质量振兴发展。2023年,全县共新上和续建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9个,总投资370亿元。     今年南召县启动实施“800·30”培育计划,紧盯生产经营好、去年营收达到800万元的企业和新投产的企业,从中筛选出成长性好、发展速度快的30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立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跟踪监测,对主营业务收入、工业用电量、纳税等指标实行月调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30家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强政策支持和扶持培育,促进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规。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6家工业企业纳入2023年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实行重点培育,上半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致富路上“椒”香四溢

         7月17日,雨过天晴,民权县白云寺镇湾子村种“椒”能手张文生开始采收辣椒。大棚内,一串串青翠欲滴的辣椒挂满枝头。     “现在正是采收的旺季,每棚辣椒保守产量在3000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均价每斤1.5元,每棚辣椒能卖4500多块钱,20个大棚能卖将近10万元。”张文生介绍说,除了20个大棚种上了菜椒和螺丝椒,今年还租赁该村产业大棚29个种植上海青、西红柿等蔬菜。     繁忙丰收的景象,是白云寺镇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辣椒种植等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成果。     “我们是附近村来这干活的,一天工资80块钱。”正在采摘辣椒的徐爱荣说,“在家带孩子,也出不了远门,就当打个零工了。”     据悉,今年以来,该镇党委、镇政府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种植农业,在湾子村流转土地200余亩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促进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中国酸辣粉之都”有了产业联盟

         为促进通许酸辣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推动通许“中国酸辣粉之都”建设,7月19日,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协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酸辣粉产业协会。     大会讨论通过了《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协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监事,河南丽星亿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宗国强当选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大会对“中国酸辣粉之都”建设工作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通许县百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与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城市合作负责人进行了项目合作协议签约。     通许县委书记张云涛表示,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协会的成立,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件实事,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围绕“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三大任务,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协调、服务”作用,推进通许县酸辣粉产业持续、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7亿金融“活水”滋养洛阳文旅产业

        “银行支持加快了建设速度,现在已封顶,预计10月底彻底完工!早一天投用对各方都是利好!”7月20日,谈起洛阳农商银行2022年4月以来,持续对古城项目一期续建工程授信1亿元的资金支持,洛阳金元古城文化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感触良多。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洛阳农商银行系统把支持文旅产业作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借助“行长进万企”活动,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方式,着力打造“金融+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该行聚焦住宿、餐饮等领域小微市场主体,推出“河洛快贷”等新型信贷产品,实现了对文旅产业小商户的快速审批;盯紧牡丹园、特色烧烤店等众多本地特色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多家老字号店铺送去金融“及时雨”。截至6月末,洛阳农商银行文旅企业贷款余额7亿多元,为当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金融活水”。     当前,以新场景、新服务为特点的民宿是乡村旅游的新热点之一。去年9月以来,栾川实施了“百村千宿”高端民宿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将通过3~5年努力,打造10个高端民宿集聚区、30个高端民宿集群,新增精品民宿300家以上,5年达1000家以上,旨在打造全国高端民宿集聚区和民宿集群高地。     为此,栾川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最高100万元的无抵押“民宿贷”产品。目前,投放贷款1800余笔近5亿元,受惠2000余户,实现创收超5亿元,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民宿,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旅游度假经济。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孟津早熟梨抢鲜上市

         7月17日下午,孟津县会盟镇下古村,一筐筐表皮光滑的青色早熟梨整齐地摆放在各个果园门口,吸引不少游客停车购买。     50多岁的果农梁崇祥同梨打了15年交道,是当地有名的“孟津贡梨”栽培“土专家”,他培育的丑蜜早熟梨,果形跟苹果一样,圆润周正,表皮细腻,果肉无粒无渣,梨核跟苹果核一样大小,入口酥脆,沁人心脾,深受消费者喜爱。2013年,梁崇祥把自家30亩正值丰产期的梨树改良嫁接,水肥补养,生物灭虫,科学种植,打造了丑蜜早熟梨品牌。     会盟镇是孟津梨的主产区,为把梨产业做大做强,该镇积极融合“经济+农旅+文旅”的发展新模式,推进孟津梨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延伸,摘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金字招牌。     目前,会盟全镇种植面积1.2万亩,已培育出丑蜜、红酥宝、马蹄酥、黄金梨等早、中、晚熟新品种30多个,“乡村林果化”逐步形成,一幅“村园相套、相融共生”绿色画卷幸福开启。

    [更多详情]
  • 21 2023-07

    创新高地产业兴

        距离二广高速南召站一公里处,就是“中国碳酸钙工业重钙十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鑫泰钙业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特色产品是应用在高档涂料、高档油漆、油墨、管材等方面的纳米碳酸钙。     7月19日,该公司碎石车间、立磨车间机器轰鸣,25条生产线“火力全开”,院内满载钙粉粉体产品的外地大货车排成长龙。在纳米碳酸钙智能生产车间,只见整条生产线全是自动化设备,工人通过智能化系统即可进行查看操作,不仅节约了人力,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去年,这个车间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年产能可达20万吨。     这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建成了河南省碳酸钙超细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河南省碳酸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盟主单位;建成了南阳市功能性碳酸钙重点试验室,被确定为南阳市“十四五”规划21个产业链之一(碳酸钙产业链)链主企业。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多次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     同一时间,南召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另一家钙粉深加工企业——河南禹塑管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上源源不断输出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市政供排水管道、排污管道、消防管道等,令人惊叹。     河南禹塑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分子材料及管道制品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安装、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去年投产21条生产线,生产的新型管材抗冲击、耐老化、强度高,且绿色环保。目前研发生产出了八大系列100余种产品,其中,特大型给水管道、钢带缠绕管排水管道、内肋管排污管及MPP电力管等四大系列产品居全省领先地位。     以碳酸钙为主的绿色新型建材产业,是南召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该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66家企业不仅串起了碳酸钙微粉产业链,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成就了“中国钙都”的美名。     南召先后引进了以新加坡立邦公司、福建三棵树公司、北京东方雨虹、江西新广源公司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安家落户”,形成了集“矿山开采—粉体加工—建材、管材、涂料”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碳酸钙产业集群成为河南省13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南召县把工业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把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该县全面加快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实质化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落实“全员聘任制”和“绩效薪酬制”,聚焦主导产业开展“运营公司+产业基会”招商,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以工业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做优特色,做强主导,做大链群,实现工业高质量振兴发展。2023年,全县共新上和续建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9个,总投资370亿元。     今年南召县启动实施“800·30”培育计划,紧盯生产经营好、去年营收达到800万元的企业和新投产的企业,从中筛选出成长性好、发展速度快的30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立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跟踪监测,对主营业务收入、工业用电量、纳税等指标实行月调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30家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强政策支持和扶持培育,促进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规。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6家工业企业纳入2023年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实行重点培育,上半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

    [更多详情]